[《三国演义人物评析》2000字] 三国演义的人物

作文一:《三国演义人物评析》2000字

2三国演义人物评析

解读姜维

看姜维,往往会让我想起豫让,春秋侠烈之风的代表。豫让原是晋大夫智伯的门客,智伯被政敌赵襄子所杀,豫让吞炭纹身髡发漆面欲为智伯报仇,两次行刺赵襄子却都没成功。襄子问他:“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慨然道:“我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当国士报之。”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安排了赵襄子为这个回答“喟然叹息而泣”,到了他的《报任少卿书》他写了另外一句话,一句流传千古、气冲牛斗的话:“士为知己者死”。

这里不再仅仅是门客与主人、臣子与国君的关系。俞伯牙是瑶琴圣手,钟子期是一介樵夫,但只为了一声“高山流水”的赞叹,音乐大家为山野村夫砸了琴。无论是黄发还是垂髫,无论是位卑还是官盛,甚至哪怕你已过了奈何桥,在豫让心里,在司马迁心里,在一切配得上“士”这个称号的人的心里,“知己”二字永恒的重量让天地间的一切都显得黯然无光。

还有一种说法是“士为知己者用”,这其中的区别并不大,用也好,死也罢,其背后都是同一股热血翻涌,真正的“士”不会在乎他是被用还是驱死,只要目的是为了“知己”,他的选择就是九死不悔。

“士为知己者死”,纵观姜维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忠实的注脚。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阿斗说:“汝事丞相如父。”而事实上后主与诸葛亮之间却远无“相父”一词表面的亲近,可能是毕竟有着君臣的界限,也可能是个性不合,却不想,六年后,48岁的诸葛亮遇上了年方27岁的姜维,那年是建兴八年,是姜维乃至整个蜀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姜维以魏国降将的身份投效了诸葛亮,两人一见如故,既打消了姜维原先不得已而降蜀的勉强,也引发了诸葛亮对培养后备力量的心愿。《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多次在给蒋琬、张裔等朝廷重臣的书信中称述姜维,这对品评人物向来谨慎,绝少美誉的诸葛亮之词的诸葛亮而言是极为罕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更是把这种信重之情加以敷衍,让诸葛亮在处遇时便有“教授平生所学”的感慨;临终时又托付兵书,谆谆相嘱。元《三国志白话》

则明点出“维拜武侯为父”,以至使的明朝散文大家李贽批点姜维“又一孔明”,称其为诸葛精神的传人。而直至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他的独子诸葛瞻也还只是个不经人事的8岁孩童,因此,可以说是这种情如父子的关系奠定了蜀汉军政两代领袖之间的信契。诸葛亮发现人才:把姜维从魏国边境的一个微末将领的地位提升为辅汉将军,当阳亭侯;培养人才:此后6年北伐中,任姜维为中护军,时有共商军中大事的采决;重用人才,把蜀汉三军的重担交付给羁旅中归降的姜维,而那年姜维也不过33岁。诸葛亮的识才、爱才、信才、用才勾划出“知己”二字的全部意蕴,再加之亲如父子,密如师徒的感情交织,使姜维把整个后半人生义无返顾交付给诸葛亮的夙愿:收复中原。

姜维是士,因此,他在摇摇欲坠的王朝里独力苦苦支持大局;在浮华的世俗里守者清素的本心,忍着得志小人的颐指气使;受着昏君莫名的冤屈。悲愤难耐了,引兵退往沓中去屯田,原离你们的构恶和怀疑总可以了吧。他忽略,或者说是根本没考虑过一条道路——权臣的道路。

刘禅的才能不如周成王,刘禅的风骨不如高贵乡公,他的君权被诸葛亮架空了十二年之后,蜀汉的政治土壤上是极容易诞生出又一个周公,又一个伊尹的;或者又一个曹操,又一个司马昭的。而放眼朝野内外,有名望,有实权,有地位,有兵势,除了姜维亦不做第二人想;况且他本是魏人,迫不得已而降蜀,进则拥兵自立,退则挟天子以令诸侯,远有曹操,近有司马,鲜活的例子就在眼前,但姜维,到底还是没有这么做。为了他心中的士道,更为了“知己”二字。于是,他为了一句褪色的遗言九伐中原,而放任朝中大权于不顾;他为了一个腐朽的王国呕心沥血,却招来穷兵黩武的责难;他为了一腔热血酬答知己的热血,苦心经营,反落得身死宗灭的下场。姜维的北伐动力和诸葛亮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他生长在曹魏统治较为稳定的北方,刘汉的正统观念也相形淡漠,蜀国政权于他并没有特殊的恩典,刘家宗室于他也缺乏休戚相关的命脉维系。诸葛亮是创业者,他不过是个守成者,守成对他而言是尽为人臣子的本分,更是为士为知己的报恩。姜维最明确而最坚定的目标是为诸葛亮遂愿,而非为蜀汉江山立业,他效忠蜀汉很大程度只因为诸葛亮在蜀汉。由是,他的九伐中原,石营勒兵无可避免地带上了异化的机械性。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到了最后,行为的全部意义幻化在了过程中,而行为的真正目的却忽略为虚无。我有时会想,如果姜维真能实现诸葛亮的夙愿,克服中原,一统天下,那么此后他又将如何定位自己,他始终把自己置于诸葛亮的精神支柱下,在自身的生命中打下了非己性的深刻烙印,一旦支柱消失了,烙印褪除了,他将何去何从,清末大儒王静庵先生激起的水声犹在时空中回响,象征着为一种精神,一种文

化,一种文明的殉葬。因此我又庆幸,姜维到底没有实现诸葛亮的愿望,这是一个王朝,一个政权,一个信念的不幸,但却是姜维本人不幸命运的大幸。

作文二:《三国演义人物评析》1500字

《三国演义》人物评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三国演义》

放假了,学校要求我们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之一,虽然我已经快初二了,老师也要求了很多遍了,可是初看时的感觉只有两个字——痛苦。里面那么多生僻的字,难懂的词,复杂的政治纷争,看得我头昏眼花。看过之后,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那些繁多的人物故事,复杂的故事情节,就象一阵风刮过,没有在我脑子里留下一点痕迹。而且内容艰深难懂,枯燥无味。哎,真没意思啊。真想把它烧了。。。无奈还要写人物评析,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继续看下去。“每天看五十页!”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坚持到底!加油!”我给自己打气。可是看了很久很久都没有能让我提起兴趣去评析的人物,真是折磨人。突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物——诸葛亮。我以前就知道诸葛亮神通广大,现在,我可要好好见识一番了,就写他了。

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博览群书,广交士林,关心时势,每自比管仲乐毅,负有担大任、致高远的远大抱负。但他又绝不是那种醉心于功名利禄、汲汲于荣华仕进的俗子。在当时曹操称雄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雄极一时时,他却不为所动,其兄诸葛瑾在东吴颇得重用,他也不去投靠。最后,刘备三顾茅庐,以千古未有的求贤至诚深深打动了他,他才毅然步出草庐,一匡天下。后来翻阅著名的《戒子书》,其中,诸葛亮曾如此谆谆告诫:“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真乃至理名言,也是他淡泊节操的真实写照。

他的第二点就是睿智:刘备三顾茅庐之前他隐居在山中,竟然对天下大局了如指掌。对天下的英雄人物,就像邻居一样熟悉。这是怎样的一份智慧啊!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是千古奇才。正如刘备所说“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诸葛亮初出茅庐,小试牛刀,就屡屡获胜:博望坡用兵,火烧新野,给了曹军极大的打击。奇谋借箭,七星坛祭风,七擒孟获。。。。。。每个故事都显示出了他非凡的智慧。诸葛亮草船借箭,令我吃惊不已。这个故事已经经是家喻户晓了,他能算出三天后必有大雾,还料定曹操生性多疑,必不敢出兵,因此轻而易举的借到了十万支箭。他真是神人啊!赤壁之战时,周瑜想破曹军,可是在江上又很有难度攻破,于是一次想起这事竟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孔明早知周瑜心事,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大惊,心想:“孔明真是神人呀!”于是便说:“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即赐教。”诸葛亮说,要建一个“七星坛”他在坛上作法借东南大风,帮助周瑜用兵。不久,东南风就大起。看到这里,我不得不又一次惊叹诸葛亮的神通般的智慧。

第三是他的忠诚,刘备白帝城托孤,称: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他本可以名正言顺的自立为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军中,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帅入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倘非心底无私,国而忘家,焉能如此!

他知天时,懂地利,晓人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神通广大,非比同人。连他自己都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时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他的忠贞气节也令人为之动容。虽然最后劳而无功,没有完成统一三国的大业,却仍不失为英雄壮举,这既是诸葛亮的悲剧,也正是他的伟大。杜甫的《蜀相》一诗,真可谓是诸葛亮的千古知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是我作为一个晚辈,和一个读者的拙见,希望有更多的人读三国,品味其中人物,事件所带给你的启迪。

作文三:《关于三国演义的人物评析》6400字

忠贞神勇 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 因小失大 关羽是《三国演义》中忠义智勇兼备的人物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在三国中战将如云,而独有关羽被称为“绝伦逸群”①,与曹操、诸葛亮并列为“三绝”②的原因。也是他被历代仁人志士奉为修身、厉志、敬业的人生楷模所在。 一、 忠贞神勇、义薄云天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关羽富有特殊的气质和精神。是作者热烈颂扬的英雄人物,也是写得最成功的人物之一。从他的外表到内心,无不闪烁着与众不同的英雄气度。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就《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说过:“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③。鲁迅先生看到了人物性格深层结构的东西。 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义”,既不同于儒家的“仁义”,也不同于庸俗的“义气”,而是一种具有崇高、正义、神勇、刚直意义的“义气”——正义之气。具体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豪气冲天、一身正气 关羽一出场便显出英姿勃勃、豪气冲天之威。“身长九尺三寸,髯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他之所以逃难江湖,是因为仗义为民除害,杀了倚势欺人的豪霸。这正是一个忠义神勇的大将军的形貌。在有关关羽的情节中,凡有可能,都要描写他的威武形貌,把他身著绿袍、坐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刀,作为一个整体多次描绘,并塑造出一个富有我们民族审美特征的英雄形象。 关羽与刘、张结义起事时就立下誓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在当时,群雄并起,天下纷争。“上报国家”的具体内容就是匡扶汉室。他对于有心篡汉的“贼臣”义愤填膺,表现了对邪恶行为的不可容忍。“许田围猎”中关羽的表现便是生动的证明。第二十回写曹操“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操与天子并马而行,只争一马头,”在射猎时—— 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 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声。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函出,要斩曹操。玄德见了,慌忙摇手送目。关公见史如此,便不敢动。玄德欠身向操称贺曰:“丞相神射,世所罕及!”操场笑曰:“此天子洪福耳。”乃回马向天子称贺,竟不献还宝雕弓,就自悬带。围场已罢,宴于许田;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待;吾弟若逞一时之一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云长曰:“今日不杀贼,后必为祸。” 在关羽看来,曹操如此“欺君罔上”,就应诛杀。为国除害,毫无妥协可言,这种对邪恶势力的仇恨与斗争,就是正气的表现。 2、 忠贞不二、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关羽被历代视为“重言诺、讲信义”的典范,“一言九鼎”的化身。主要在于他对刘备的忠贞不二,处世处事知恩图报,可谓义薄云天。这点在“下邳被围”和“千里寻兄”中得到了极大的渲染和深刻的表现。 关羽虽是武将,但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在极其危险的处境中仍表现出大义凛然的精神状态。关羽在下邳城外被曹军围困,曹操派张辽前来说降,而关羽则慨然表示:“吾今虽处绝境,视死如归!”最后,张辽以“兄今即死,其罪有之。”说服关羽,而关羽则以三事为约: 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 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 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这三事,首言归汉,次言保嫂,末言寻兄,既有原则,又有策略;把降汉不降曹列为首事,正表明关羽即使在如此危急的时刻依然坚持正义,毫无妥协。而当时,为了保护二位嫂夫人,为了等待刘备的消息,他必须留下来,因此降汉不降曹之说是当时唯一可以采取的立场。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暂归曹操之后,关羽无一日不思寻兄,确确实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尽管曹操爱他英勇,百般殷勤,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赠锦赐马,令其面帝封寿亭侯。但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关羽的意志。曹操之所以一心要收服关羽,除了欲得一将之外,也包涵了对关羽的爱慕与折服。毛宗岗说:“曹操一生奸伪,如鬼如蜮,忽然遇着堂堂正正,凛凛烈烈,皎若青云,明若白日一人,亦自有珠玉在前,觉吾形秽之愧,遂不觉爱之敬之,不忍杀之。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耳。”(第二十六回评)。这种解释未必完全正确,而作为一种分析,也还是确认了关羽之言行的确有一种精神的威力,一种不可侵犯的气势。 虽然关羽也感谢曹操的恩德,但他不会背弃刘备。他说:“新恩(指曹操对他的礼遇 )虽厚;旧义(与刘备的恩义)难忘。”而且关羽恩怨分明、知恩图报,表示要“立功以报曹公,然后去。”于是发生了斩颜良,诛文丑的情节,而后华容道一节也可说是关羽“义”的延续。关羽的千里寻兄,是他忠贞不二的具体体现。面对张辽的游说,曹操的利诱,关羽明白而坚定的地表示:“吾受刘皇叔厚恩,誓以共死,不肯背之。”张辽说:倘玄德已弃世,公何所归乎?关羽斩铁截铁地回答:“愿从于天下!”按封建道德标准来说,关羽如此忠于刘备,当然是非常崇高的,而这种情意在曹操与张辽面前不加丝毫的掩饰更表现出非凡的坦荡,令人肃然起敬。他明知从许昌出发保护二位嫂嫂,投奔刘备,一路上要经历很多艰难,但为了寻兄,一切置之度外,毅然前往。所有这一切,都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关羽的气度、精神,使这一位将军与其他武将有了极大的不同,显示出“绝伦逸群”的独特性。 关公看书毕,大哭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所在也。安肯图富贵而背旧盟乎?” 震曰:“玄德望公甚切,公既不背旧盟,宜速往见。”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始终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吾今作书,烦公先达知兄长,容某辞却曹、 操,奉二嫂来相见。”震曰:“倘曹操不允,为之奈何?”公曰:“吾宁死,岂肯久留于 此!”震曰:“公速作回书,免致刘使君悬望。”关公写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乐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关羽暂归曹操时,有三事之约,离开曹操,有数次辞别,不得见,又修书辞别。的确“来得明白,去得明白。”光明磊落。真可谓忠贞不二,义重如山。 3、 神勇无敌,尽显英雄本色 非凡超群的武艺是构成关羽这一英雄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关羽的武功也备加推崇,虽不能说是天下第一,但绝对是超一流的,关羽的神勇主要表现在神速迅猛和智勇兼备两方面。小说突出描写关羽的神勇,围绕着塑造关羽的形象,构成了许多惊心动魄的情节。诸如温酒斩华雄,于千军万马中取颜良文丑之首,闯关斩将,单刀赴会,罾口川淹七军。从多侧面多角度刻画关羽的武艺高强,善于谋略,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威武英俊的豪杰。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场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 关羽的武艺与连斩四将、令诸候胆寒的华雄根本不是势均力敌,而是远胜于华雄。白马坡前的斩颜良之战,更是惊人。简直是一刹那间的电闪雷鸣——颜良这位被袁绍称为是足以拒华雄的上将,就这样命送黄泉。关羽的“神速”,不是空穴来风,是他高超武艺的自然流露。当然作为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绝非只有匹夫之勇,关羽的谋略在“千里走单骑,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且看单刀赴宴一段: 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情。他日令人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情节是简单的,而气氛是紧张而惊险的。在这里关羽大无畏的精神威严的气势、巧妙的安排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罾口川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刀斩庞德、更是将关羽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关羽名震华夏,孙曹胆寒,在此不作赘述。 战场上的神勇与战场外的英雄气概、超人的顽强意志,相得益彰,使得关羽这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尽显英雄本色。刮骨疗伤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将这一形象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力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 二、 刚愎自用,因小失大 当然,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亦非完美无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位的提高,他的缺点逐渐显露出来。作品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他自高自大,刚愎自用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正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智勇双全、义薄云天,使之威震华夏。也因此而使他居功自傲,刚愎自用。最终导致他因小失大,给蜀汉事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对内居功自傲,争强好胜,不善于与周围人处好关系。对外缺少长远战略眼光,优柔寡断,甚至粗暴无礼。释敌酋,失盟友,丢了身家性命,害了一兄一弟,败了蜀汉帝业。可见他虽忠勇无双,但却无深谋远略,只能是以其忠义勇传世,而不能具有政治家、战略家之远见卓识。 先看其对内争强好胜、不睦人情这一点。第三十五回中关羽听说刘备收了马超,并知道马超武艺高强,于是就要从荆州入川来与马超比试高下,幸诸葛亮致书说服才免此举。此事并非虚构,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亦有记载: 关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马)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指汉高祖的大将黥布、彭越)之徒,当与益德(张飞)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④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同样,当刘备做了汉中王,封 张、赵、马、黄并列为“五虎大将”时关羽不服气。(七十四回)诸葛亮的信中和费诗的话中均肯定了关羽高于其他几个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关羽的高傲心理,才使他取消自己不合理的要求这一点。这一点与其兄刘备较之逊之千里。(当初,刘备面对追兵,虽身陷险境,却不忍丢弃百姓,携民渡江,至今被传为佳话,同样为了笼络大将赵云的心,他甚至不顾亲身儿子阿斗的安危,这种胸襟、气度、深谋远虑的确是世间少有。) 再看华容道一节。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瘐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多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回身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在这里,“义”已经束缚了关羽的正常思考与行动。报恩的思想、旧日情义,使关羽模糊了最起码的敌我界线。华容道义释曹操,把困窘的敌酋放走,固然使得关羽的“义”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连不太推崇《三国演义》的王国维,也承认“叙关壮缪(即关羽,追谥壮缪侯)之释曹操,则非大文学家不办”⑤(《文言小言》)……。但是,此处也暴露关羽的致命弱点,他因旧情而忘却了孙、刘两家所付出的千军万马的 代价,在大是大非面前,犹豫不决,错失良机,着实是得不偿失,因小失大。他自知华容道事关吴蜀大局,来前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且他与曹操的对话亦曰:“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但在公私之间,他犹豫不决,似乎斩杀了曹操,则会使自个儿的“义”受到蒙蔽,可以说他是为了自己弃吴蜀大业于不顾。放了曹操等人,又不便向军师交待,其实如此重大之策,军师早有定夺,且反复交代,惟恐关羽见恩而“义”。此时的关羽,已不再是许田围猎之时的他了,他已过多地顾虑到个人的声誉得失,而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置于己后,可以说,他已被英雄主义冲昏了头脑,完全没有了大将之风。 再看失荆州一段,关羽气盛高傲,不讲策略,背弃了刘备与诸葛亮共同制订的联孙抗曹的大政方针,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东吴向关羽“求亲”,遭到他粗暴无礼的拒绝(“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使得自己陷于被动局面,也促使孙权下定决心要取荆州。再者,随军司马王甫 曾让关羽多多提防东吴取荆州,而关羽由于高傲,压根儿看不起东吴,根本不把王甫的话放在心上,仅多设烽火台而已,导致失荆州走麦城。由此可见,关羽虽有大将之能而无王相之才。 而荆州之失也可看作是蜀汉事业的转折点。且不说荆州之丰裕富足,先看它作为军事要塞的一面。荆州是屏障,抵御了敌人的进攻,保证了蜀汉人民的安宁;同时,它也是入口,只有从这打开缺口,才可以进一步入侵内地。失去荆州,在战略位置上,蜀国已陷于被动。再看,荆州之失,关羽之死,使得张飞、刘备悲痛欲绝,为了报仇,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联孙抗曹之基本路线,先后辞世。蜀汉王国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虽有诸葛亮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便最终未能避免亡国的悲剧。可以说,关羽的刚愎自用,高傲自大,不仅仅是害自己丢了性命,他还是杀害刘备、张飞这一兄一弟的间接凶手,也对蜀汉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损失。可以说,关羽对蜀汉王国的衰败,难辞其咎,害己害人害国,其悲剧命运可叹、可悲。《三国演义》这部巨著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关羽不断成长、成熟直至走向毁灭的全过程。 三、 总论关羽形象 作为一个文学形象,作为封建时代的英雄,关羽的性格是十分复杂而鲜明突出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关羽这一文学形象,不能用简单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个侧面来看待关羽这一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他先前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豪杰,英勇善战的英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发展,关羽由一个普通的马弓手已经成长为勇冠三军,功高卓著的“五虎上将”之首。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迅速地膨胀,变得刚愎自用。 他违背诸葛亮制定的立国之本——“北拒曹操,南和孙权”的外交路线,擅自专行,拒绝东吴使者的友好,破坏了联合战线。他蔑视陆逊,认为孙权见识短浅,用孺子为将,终于上了陆逊的当,失荆州走麦城;关羽性格的发展,正是他个人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也给蜀汉事业带来了莫大的损失。但是作者如此刻化,不但不影响关羽英雄形象的壮美,反而更加真实可信,使广大读者确认——关羽是人而不是神。

作文四:《《三国演义》人物论》1800字

谁是英雄?

——《三国演义》人物论

三国时期,战火连天,群雄逐鹿。凡是有谋略的人都想施展自己的抱负,解救百姓与水火之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见证过历史的风起云涌之后,此间纷纷绕绕千万年,谁是英雄,自有定论。

我觉得,真正的英雄不应该是让人顶礼膜拜的,奉若神明的。过于脱离实际生活只会让人产生距离感,人们将畏而不亲。鲁迅曾经说过:“三国演义至于写人。。。预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多智而显妖。”这也是我们作为一名大众读者的感受,太过于标榜英雄形象反而显得不真实。真正的英雄应该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既有勇有谋,也能屈能伸,具有真实感的人。

有人会说,这么分析的话,不就没有英雄了吗?其实不然。君不见书中有一谋士,自言不及诸葛之谋略,庞统之通达,抚啸于山林之间,入曹营而终生不为阿瞒献一计,其忠义世人可鉴也。此为何人?颍川徐庶也。

在书中第三十五回,作者罗贯中开始为徐庶入场进行铺垫,借刘备之耳,阐明了徐庶择人而事的标准:“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水镜曰:“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刘备闻之大喜。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给我们留下一个善恶分明,满腹才轮的谋士的形象。而第二天水镜先生说徐庶欲投明主,已经离开。这个错过不仅给刘备留下遗憾,也使我们看到求之而不得的惋惜,更为徐庶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接下来,徐庶正式出场了。他的出场也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这是一个狂放不羁,胸怀抱负的人,也是一个欲投明主,解救百姓的人,更是是一个心怀天下苍生、充满正义感的人。因此,刘备下马拜见,收为己用。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徐庶凭借自己多谋善断,料事如神的本领,为刘备出谋划策,扭转了局势。在数月之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使刘备军队士气为之一振,打击了曹军嚣张的气焰。

谈笑间破敌军的气势何其辉煌!战事的胜利也说明徐庶是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的。如此贤才,也难怪曹操会渴求将他收为己所用而不择手段了。程昱知道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于是

献上计谋,使曹操派人迎来徐母,伪造徐母一信,招引徐庶。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成全“孝”,徐庶只得向刘备辞别,含泪而去。在这一点上,徐庶想得没有诸葛亮周到,他没有像孔明那样,在自己建功立业之时,还想着把家属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正人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在孝义之间,徐庶选择了孝,我们不能说他做得不对,但因孝离开刘备而埋没于此曹营,实在是令人扼腕!但徐庶的形象在他对孝义之间进行选择时便越发显得高大了,而刘备的凝泪目送,也从侧面写出徐庶的才华横溢。较之三姓家奴吕布的弑父行径,其对比效果之强烈便出来了。

徐庶的情义不仅体现在孝上,还表现为刘备推贤举能。徐庶告别刘备后,回马荐诸葛,还亲自上门拜访诸葛亮,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看不过徐庶的“有始无终”,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诸葛亮并没有经历徐庶面临的处境,因此,大可以置身事外,以自己的评价标准责问徐庶。面对诸葛亮责问,徐庶心潮翻涌,有苦难言,只能叹叹羞惭而退。

同时,徐庶的情义还体现在一诺千金之上。北上归曹后,徐庶心中仍念念不忘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满腹的才华和谋略,但始终坚守对刘备的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即使在建安13 年,曹操倾全国之兵南下伐吴之时,徐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识破了黄盖的苦肉计和庞统的连环计,但他仍然没有道破天机,这便是徐庶对刘备的情义,是一诺千金的英雄风范。这也是徐庶最后一次出场,当面点破凤雏庞统的计谋之后,庞统为徐庶设了全身而退的计策。“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文中只写到“徐庶辞了曹操,与臧霸便行”。自此之后,英雄不知其所踪。试想一下,假如徐庶点破了庞统的计谋,为曹操献上一计,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那么也就没有了火烧赤壁,叱咤风云的人物事迹了。

英雄,并不一定是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虽然在三国演义中用在徐庶身上的笔墨不多,但是这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多谋善断,忠孝两全,有情有义的奇谋士。观其在三国演义中的一生,虽然命运多舛,人生道路坎坷不平,最终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业。但他忠直坦诚、孝敬亲尊、力荐英才的人格品德将永传后世,因此,称徐庶为英雄实在是当之无愧。

作文五:《三国演义中人物》500字

一、“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

形象:单鳯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性格:忠义勇武 忠贞不二光明磊落 恩怨分明

情节:过五关斩六将 斩颜良 千里寻主 水淹七军 单刀赴会 温酒斩华雄 败走麦城

二、张飞-----

形象: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奔马。

性格:耿直粗鲁,疾恶如仇,口直心快。

情节:大闹长坂坡 夜战马超 智取瓦口隘 义释颜严 虎牢关大战吕布

三、“智绝”---- 诸葛亮

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

性格: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

情节: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挥泪斩马谡 借东风 空城计 三气周瑜 智取汉中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四:赵云----英勇果敢、忠诚多谋,五虎上将之三

形象: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

性格:忠心耿耿 英勇无敌浑身是胆 治军有方

情节:大战长坂坡 截江夺阿斗 汉水以寡敌众 力斩五将

五“仁”的代表——刘备

1.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 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 占领荆州 夺取汉中 建立西蜀 夷陵之战 白帝托孤

作文六:《《三国演义》全人物》1900字

《三国人物演义全人物》按出场先后

桓帝、灵帝、刘协(献帝)、窦武、陈蕃、曹节、蔡邕、张让、赵忠、封谞、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张角、张宝、张梁、南华老仙、马元义、唐周、何进、卢植、皇甫嵩、朱俊、刘焉、邹靖、刘弘、刘备、刘元起、郑玄、公孙瓒、张飞、关羽、张世平、苏双、程远志、邓茂、龚景、曹操、曹嵩、曹腾、桥玄、何颙、许劭、左丰、董卓、高升、严政、赵弘、韩忠、孙仲、孙坚、许昌、许韶、臧旻、张钧、督邮、刘恢、区星、张举、张纯、刘陶、陈耽、刘虞、何后、刘辩、王美人、潘隐、袁逢、袁隗、袁绍、荀攸、郑泰、董重、何苗、舞阳君、牛辅、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儒、陈琳、袁术、吴匡、闵贡、崔烈、崔毅、王允、杨彪、淳于琼、赵萌、鲍信、丁原、彭伯、吕布、李肃、董旻、周毖、伍琼、丁管、伍孚、陈宫、吕伯奢、卫弘、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孔融、张超、陶谦、张杨、华雄、胡轸、赵岑、鲍忠、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俞涉、潘凤、颜良、文丑、方悦、穆顺、武安国、黄琬、荀爽、徐荣、刘表、陈翔、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岑晊、蒯良、蒯越、蔡瑁、逢纪、荀谌、辛评、关纯、耿武、田丰、沮授、许攸、公孙越、赵云、麴义、严纲、马日磾、赵岐、黄祖、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吴夫人姐妹、孙朗、孙仁、孙韶(俞韶)、孙静、张虎、陈生、吕公、桓阶、董璜、张温、貂蝉、孙瑞、贾诩、牛辅、胡赤儿、李蒙、王方、种拂、鲁馗、周奂、崔烈、王颀、韩遂、马宇、刘范、马超、李别、荀彧、荀绲、荀攸、

程昱、郭嘉、刘晔、满宠、吕虔、毛玠、于禁、典韦、应劭、曹德、张闿、边让、曹豹、糜竺、田楷、陈登、孔宙、李膺、陈炜、管亥、宗宝、太史慈、刘繇、张燕、庞舒、薛兰、李封、张辽、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高顺、田氏、陶商、陶应、孙乾、何仪、黄劭、何曼、许褚、审配、杨彪夫人、郭汜妻、李暹、左灵、杨琦、杨密、皇甫郦、杨奉、胡邈、王昌、宋果、崔勇、徐晃、段煨、董承、韩暹、李乐、胡才、伏德、伏皇后、尚弘、韩融、王邑、董昭、王立、刘艾、任峻、范成、纪灵、荀正、甘夫人、糜夫人、陆康、吴景、祖郎、朱治、吕范、周瑜、周尚、张昭、张纮、刘宠、张英、蒋钦、周泰、笮融、薛礼、陈武、于糜、樊能、陈横、严白虎、严舆、凌操、王朗、虞翻、周昕、董袭、华佗、杨大将、张勋、桥蕤、雷薄、陈兰、韩胤、严氏、陈珪、张绣、王则、曹安民、邹氏、胡车儿、曹昂、阎象、冯方、冯氏、陈纪、金尚、李丰(袁术将)、梁刚、乐就、典满、王垕、伍习、雷叙、张先、李通、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简雍、糜芳、刘安、许汜、王楷、杨丑、眭固、史涣、车胄、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赵彦、伏完、王子服、吴子兰、种辑、吴硕、朱灵、路昭、袁胤、徐璆、马融、郭图、左悺、徐璜、徐勋、高览、张郃、王忠、祢衡、韩嵩、吉平、秦庆童、云英、董贵妃、袁谭、刘延、刘辟、龚都、陈震、蔡阳、廖化、杜远、胡华、胡班、王植、孔秀、韩福、孟坦、卞喜、普净、秦琪、郭常、郭子、裴元绍、周仓、关定、关宁、关平、刘勋、华歆、许贡、许项三家客、

华佗徒弟、于吉、张津、刘琬、鲁肃、郑宝、诸葛瑾、顾雍、韩猛、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蒋奇、辛明、袁尚、蒋义渠、刘氏、袁熙、高干、殷馗、汪昭、苏由、吕旷、吕翔、王修、岑璧、辛毗、尹楷、沮鹄、马延、张顗、冯礼、李孚、阴夔、审荣、曹丕、甄氏、崔琰、彭安、焦触、张南、乌桓触、韩珩、北番左贤王、王琰、田畴、蹋顿、公孙康、公孙度、公孙恭、曹植、郭奕、张武、陈孙、张鲁、蔡夫人、伊籍、刘禅、陈氏、刘琦、刘琮、蔡和、蔡中、蔡勋、文聘、王威、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刘泌、刘(寇)封、徐康、徐母、诸葛亮、诸葛丰、诸葛珪、诸葛玄、诸葛均、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阚泽、严畯、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吕蒙、陆逊(陆议)、徐盛、潘璋、丁奉、甘宁、凌统、妫览、戴员、边洪、徐氏、孙高、傅婴、苏飞、陈就、邓龙、司马懿、司马隽、司马防、司马朗、夏侯兰、韩浩、郗虑、孔融二子、脂习、张允、李珪、邓义、刘先、傅巽、王粲、宋忠、魏延、韩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夏侯杰、吴巨、步骘、程咨、蒋干、刘馥、刘熙、吕通、牛金、曹纯、陈矫、马谡、马良、刘度、刘贤、邢道荣、赵范、陈应、鲍隆、樊氏、金旋、巩志、黄忠、刘磐、杨龄、宋谦、贾华、戈定、太史亨、乔玄、曹休、钟繇、孙瑜、周循、周胤、马肃、马岱、马休、马铁、黄奎、李春香、苗泽、陈群、庞德、侯选、程银、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杨秋、钟进、丁斐、曹永、娄圭、杨阜、韦康、张既、张陵、张衡、阎圃、张卫、刘璋、庞羲、张松、杨修、法正、孟达、法真、黄权、王累、李恢、刘璝、泠苞、张任、邓贤、杨怀、

作文七:《三国演义人物》18900字

三国演义人物

曹操 孟德 155~220 沛国谯县 丞相 魏王 追魏太祖武皇帝

曹丕 子桓 187~226 沛国谯县 魏文帝

曹睿 元仲 205~239 沛国谯县 魏明帝

曹芳 兰卿 232~274 沛国谯县 齐王

曹髦 彦士 241~260 沛国谯县 高贵乡公

曹奂 景明 246~302 沛国谯县 魏元帝

曹仁 子孝 168~223 沛国谯县 大司马 假节 陈侯

曹洪 子廉 169~232 沛国谯县 骠骑将军 特进 乐城侯

曹纯 子和 170~210 沛国谯县 虎豹骑督 高陵亭侯

曹真 子丹 ?~230 沛国谯县 大司马

曹休 文烈 ?~228 沛国谯县 大司马

曹爽 昭伯 ?~249 沛国谯县 大将军

曹植 子建 192~232 沛国谯县 征虏将军 陈王 (曹操之子)

曹昂 子修 ?~197 沛国谯县 丰王 (曹操之子)

曹彰 子文 ?~223 沛国谯县 任城王 (曹操之子)

曹冲 仓舒 196~208 沛国谯县 邓王 (曹操之子)

曹羲 ?~249 沛国谯县 中领军 安乡侯

(曹真之子)

曹训 ?~249 沛国谯县 武卫将军 列侯

(曹真之子)

曹彦 ?~230 沛国谯县 散骑常侍 列侯

(曹真之子)

夏侯渊 妙才 ?~219 沛国谯县 征西将军 假节 博昌亭侯

夏侯敦 元让 157~220 沛国谯县 大将军 高安乡侯

夏侯茂 子林 沛国谯县 镇东将军 假节 关内侯(夏侯敦之子)

夏侯衡 伯权 沛国谯县 安宁亭侯

夏侯霸 仲权 ?~261 沛国谯县 魏右将军征蜀护军 蜀车骑将军

夏侯称 叔权 沛国谯县

夏侯威 季权 沛国谯县 兖州刺史 关内侯

夏侯荣 幼权 207~219 沛国谯县

夏侯惠 稚权 沛国谯县 乐安太守 关内侯

夏侯和 义权 沛国谯县 光禄勋 乡侯

夏侯尚 伯仁 ?~225 沛国谯县 征南大将军 荆州牧 昌陵乡侯

夏侯玄 太初 209~254 沛国谯县 征西将军 太常

司马懿 仲达 179~251 河内温县 太傅 晋宣帝

司马师 子元 208~255 河内温县 晋景帝

司马昭 子上 211~265 河内温县 大将军 晋王 追文皇帝

钟会 士季 225~264 颍川长社 司徒 假节 都督关中诸军事 县侯

邓艾 士载 ?~264 义阳棘阳 太尉 邓侯

羊祜 叔子 221~278 泰山南城 征南大将军 南城侯

杜预 元凯 222~284 京兆杜陵 镇南大将军 当阳县侯

王浚 士治 206~285 弘农湖县 镇军大将军 襄阳县侯

唐彬 儒宗 234~294 鲁国邹县 前将军 西戎校尉 雍州刺史 使持节 上庸县侯

郭淮 伯济 ?~255 太原阳曲 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都督 假节 阳曲侯 追赠大将军 许褚 仲康 谯国谯县 武卫将军 牟乡候

典韦 ?~197 陈留己吾 武猛校尉

张辽 文远 169~222 雁门马邑 前将军 征东将军 晋阳侯

臧霸 宣高 泰山华县 执金吾 特进 良成侯

鲜于辅 幽州渔阳 虎牙将军 特进 昌县亭侯

徐质 ?~254 讨蜀护军

徐晃 公明 ?~227 河东杨县 右将军 假节 阳平侯

王基 伯舆 190~261 东莱曲城 司空 征南将军 东武侯

文聘 仲业 177~226 南阳宛县 江夏太守 后将军 新野侯

张郃 儁乂 ?~231 河间鄚县 征西车骑将军

胡遵 ?~256 安定临泾 卫将军 阴密侯 追赠车骑将军

孙观 仲台 兖州泰山 振威将军 青州刺史 假节 吕都亭侯

吕虔 子恪 兖州任城国 威虏将军 徐州刺史 万年亭侯

乐进 文谦 ?~218 阳平卫国 右将军

于禁 文则 ?~221 泰山钜平 左将军安远将军 益寿亭侯

朱灵 文博 冀州清河 后将军 高唐亭侯

车胄 ?~199 徐州刺史

车骑将军

徐邈 景山 172~249 燕国蓟县 凉州刺史

李通 文达 168~209 江夏平春 汝南太守 都亭侯

孙礼 德达 180~250 涿郡容城 司空 大利亭侯

陈骞 休渊 201~281 广陵东阳 安东将军 车骑将军

申仪 楼船将军 魏兴太守 真乡侯

申耽 义举 怀集将军 员乡侯

庞德 令明 ?~219 南安狟道 立义将军 关门亭侯

庞会 南安狟道 中尉将军 临渭乡侯

李典 曼成 山阳巨鹿 破虏将军

吕昭 子展 兖州东平 镇北将军

阎柔 广阳 度辽将军

贾逵 梁道 180~234 河东襄陵 建威将军 阳里亭侯

田豫 国让 171~252 渔阳雍奴 太中大夫 长乐亭侯

秦朗 元明 198~? 新兴 骁骑将军 给事中

王双 子全 ?~228 陇西狄道 虎威将军

前部大先锋

高览 ?~201 偏将军 东莱侯

郭嘉 奉孝 170~207 颍川阳翟 军师祭酒 洧阳亭侯

贾诩 文和 147~224 武威姑臧 太尉 魏寿亭侯

蒋济 子通 ?~249 楚国平阿 太尉 昌陵亭侯

满宠 伯宁 162~242 山阳昌邑 太尉 昌邑侯

辛敞 泰雍 颖川阳翟 卫尉 颍乡侯

程昱 仲德 141~220 东郡东阿 卫尉 安乡侯

钟繇 元常 151~230 颍川长社 太傅 定陵侯

华歆 子鱼 157~231 平原高唐 太尉 御史大夫 司徒 安乐乡侯

王朗 景兴 152~228 东海郯县 司徒 兰陵侯

王肃 子雍 ?~265 东海郯县 中领军 散骑常侍 兰陵侯

追赠卫将军

贾充 公闾 217~282 河东襄陵 太尉 太子太保 录尚书事 鲁郡公

追赠太宰

杜畿

伯侯 163~224 尚书仆射 丰乐亭侯 追赠太仆

杜袭 子绪 太中大夫 平阳乡侯

追赠少府

傅嘏 兰石 208~255 雍州北地泥阳 尚书仆射 阳乡侯

追赠太常

毛玠 孝先 陈留平丘 尚书仆射

杨彪 文先 142~225 弘农华阴 光禄大夫 临晋侯

刘劭 孔才 广平邯郸 散骑常侍 关内侯 追赠光禄勋

山涛 巨源 205~283 河内怀县 右仆射 光禄大夫 侍中 新沓伯 追赠司徒

郭修 孝先 ?~253 凉州西平 中郎 追长乐乡侯

王戎 浚冲 234~305 琅琊临沂 司徒 安丰县侯

韩暨 公至 159~238 南阳堵阳 司徒 南乡亭侯

董昭 公仁 152~232 济阴定陶 司徒 乐平侯

陈矫 季弼 ?~237 广陵东阳 司徒

荀攸 公达 157~214 颍川颍阴 尚书令 陵树亭侯

荀彧 文若 163~212 颍川颍阴 侍中 守尚书令

荀顗 景倩 205~289 颍川颍阴 太子太傅 侍中 太尉 临淮公

(荀彧之子)

温恢 曼基 太原祁县 凉州刺史

护羌校尉

张既 德容 170~223 冯翊高陵 凉州刺史 西乡侯

李立 建贤 幽州涿郡 荆州刺史

刘馥 元颖 ?~208 沛国相县 扬州刺史

刘晔 子扬 淮南成德 太中大夫 东亭侯

孔融 文举 153~208 鲁国 太中大夫

孟建 公威 豫州汝南 征东将军

凉州刺史

卫瓘 伯玉 220~291 河东安邑 司空 太保

陈登 元龙 169~207 下邳淮浦 伏波将军

东城太守

华表 伟容 204~275 平原高唐 太中大夫

观阳伯

杨济 文通 弘农华阴 太子太傅

张华 茂先 232~300 范阳方城 右光禄大夫 侍中 中书监 壮武郡公

裴秀 秀彦 224~271 河东闻喜 司空 钜鹿公

高堂隆 升平 ?~237 泰山平阳 光禄勋 关内侯

蒯越 异度 ?~214 南郡延中庐 光禄勋 (蒯通之后)

杨阜 义山 天水郡冀县 少府 关内侯

李丰 宣国 ?~254 冯翊东县 中书令

徐奕 季才 ?~219 徐州东莞 谏议大夫

邢颙 子昂 ?~223 河间鄚县 太常 关内侯

薛悌 孝威 兖州东郡 尚书

鲍勋 叔业 ?~226 泰山平阳 宫正

冯紞 少胄 冀州安平 侍中 散骑常侍

许攸 子远 荆州南阳 将军

陈群 长文 ?~236 颍川许昌 司空

陈泰 玄伯 ?~260 颍川许昌 尚书左仆射 镇军将军

何晏 平叔 190~249 南阳宛县 侍中尚书

刘靖 文恭 ?~254 沛国相县 镇北将军 (刘馥之子)

丁仪 正礼 ?~220 豫州沛郡 右刺奸椽

丁廙 敬礼 ?~220 豫州沛郡 黄门侍郎

向秀 子期 ?~275 河内怀县 黄门侍郎

散骑常侍

管宁 幼安 158~241 北海朱虚 不仕

杨修 德祖 175~219 弘农华阴 丞相主簿

刘桢 公干 ?~217 东平 丞相掾属

傅干 彦材 凉州北地 丞相仓曹属

石韬 广元 豫州颍川 御史中丞

蒋干 子翼 扬州九江 幕僚

管辂 公明 209~256 冀州平原 少府丞

杜夔 公良 司州河南 太乐令 协律都尉

王粲 仲宣 177~217 山阳高平 侍中

徐干 伟长 170~217 北海郡 司空 军师祭酒掾属 五官将文学

陈琳 孔璋 156~217 广陵射阳 军谋祭酒 典记室

阮咸 仲容 陈留尉氏 散骑侍郎 始平太守

阮瑀 元瑜 165~212 陈留尉氏 仓曹掾属

阮籍 嗣宗 210~263 陈留尉氏 步兵校尉

应玚 德琏 ?~217 南顿县 五官中郎将文学 司空掾

嵇康 叔夜 223~262 谯国铚县 中散大夫

刘伶 伯伦 沛国 建威参军

三国人物大全(蜀)

姓名 字 生卒 祖籍 官至 爵位

刘备 玄德 161~223 幽州涿郡涿县 蜀汉昭烈帝 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刘禅 公嗣 207~271 幽州涿郡涿县 蜀汉后主魏安乐公

刘永 公寿 幽州涿郡涿县 蜀甘陵王

魏奉车都尉 乡侯 刘备之子

刘禅之弟

刘理 奉孝 ?~224 幽州涿郡涿县 安平王

刘谌 ?~263 幽州涿郡涿县 北地王 刘禅第五子

诸葛亮 孔明 181.4.14~234.8.28 徐州琅邪阳都 丞相 领司隶校尉 益州牧 录尚书事 假节 号:卧龙

武乡侯

庞统 士元 179~214 荆州襄阳 军师中郎将 号:凤雏

追赐关内侯

关羽 云长 162~219 司州河东解良 前将军 假节钺 汉寿亭侯

张飞 翼德 167 ~ 221 幽州涿郡涿县 车骑将军 司隶校尉 假节 西乡侯

阆中牧

赵云 子龙 168 ~229 冀州常山真定 镇军将军 永昌亭侯

马超 孟起 176~222 司州扶风茂陵 骠骑将军 凉州牧 假节 犛乡侯

黄忠 汉升 148~220 荆州南阳 后将军 关内侯

姜维 伯约 202~264 凉州天水 大将军 凉州刺史 假节 平襄侯

魏延 文长 174~234 荆州义阳 征西大将军前军师 凉州刺史 假节 南郑侯

马岱 司州扶风茂陵 平北将军 陈仓侯

关兴 安国 ?~234 并州河东解良 侍中 中监军 汉寿亭侯

张苞 197 ~231 幽州涿郡涿县 西乡侯

关平 178~219 并州河东解县

廖化 元俭 190~264 荆州襄阳中卢 右车骑将军 并州刺史 假节 中乡侯

张翼 伯恭 ?~264 益州犍为武阳 左车骑将军 冀州刺史 假节 都亭侯

王平 子均 ?~248 益州巴西宕渠 镇北大将军前监军 汉中太守 安汉侯

陈到 叔至 ?~230 豫州汝南 征西将军 永安都督 亭侯

吴懿 子远 166~237 兖州陈留 车骑将军 雍州刺史 假节 济阳侯

吴班 元雄 ?~234 兖州陈留 骠骑将军 假节 绵竹侯

李严 正方 ?~234 荆州南阳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胡济 伟度 荆州义阳 右骠骑将军 兖州刺史 假节 成阳亭侯

蒋斌 ?~264 荆州零陵湘乡 绥武将军 汉城护军 安阳亭侯

(蒋琬之子)

诸葛瞻 思远 226~263 徐州琅邪阳都 行都护 卫将军 平尚书事 武乡侯

罗宪 令则 218~270 荆州襄阳 冠军将军 西鄂侯 追赠安南将军

马忠 德信 ?~249 益州巴西阆中 镇南大将军 彭乡侯

李恢 德昂 ?~231 建宁俞元 安汉将军 建宁太守 汉兴亭侯

刘敏 荆州零陵泉陵 左护军 扬威将军 云亭侯

邓芝 伯苗 163~251 荆州义阳新野 尚书令 车骑将军 假节 阳武亭侯

(汉司马邓禹之后)

张嶷 伯岐 ?~254 巴西南充国 荡寇将军 关内侯

高翔 右将军 玄乡侯

辅匡 元弼 荆州襄阳 右将军 中乡侯

阎宇 文平 荆州南郡 右大将军

句扶 孝兴 益州巴西汉昌 左将军 宕渠侯

向宠 巨违 ?~240 荆州襄阳宜城 中领军 都亭侯

刘琰 威硕 ?~234 荆州豫州鲁国 卫尉 行中军师 车骑将军 都乡侯

赵统 常山真定 虎贲中郎 督行领军 永昌亭侯

杨戏 文然 ?~261 犍为武阳 护军监军 梓潼太守射声校尉

诸葛乔 伯松 204~228 徐州琅邪阳都 驸马都尉 (诸葛瑾子)

刘邕 南和 荆州义阳 后将军 监军 关内侯

邓方 孔山 ?~222 南郡 安远将军 庲降都督

霍弋 绍先 南郡枝江 南中都督 列侯

李球 ?~263 建宁俞元 羽林右部督

赵累 ?~219 都督

黄权 公衡 ?~240 巴西阆中 蜀镇北将军 魏车骑将军 仪同三司 育阳侯

傅佥 ?~263 荆州义阳 关中都督

刘封 192~220 荆州长沙 副军将军

霍峻 仲邈 177~217 南郡枝江 梓潼太守 裨将军

冯习 休元 南郡 领军

张南 文进

刘巴 子初 182~222 零陵烝阳 尚书令

吕乂 季阳 ?~251 荆州南阳 尚书令

黄崇 ?~263 巴西阆中 尚书郎

张遵 ?~263 幽州涿郡 尚书

陈式 ?~231 巴西安汉 将军

严颜 ?~219 巴郡临江 太守 宾客

徐庶 元直 ?~约232 颍川郡 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蒋琬 公琰 ?~246 零陵湘乡 行都护 领益州刺史 大将军 录尚书事 假节 安阳亭侯 费祎 文伟 ?~253 江夏鄳县 大将军 录尚书事

领益州刺史 成乡侯

董厥 龚袭 荆州义阳 相国参军 散骑常侍 南乡侯

陈祗 奉宗 ?~258 豫州汝南 镇军将军 侍中 尚书令 列侯

李福 孙德 梓潼涪县 前监军 大将军司马 平阳亭侯

法正 孝直 175~220 司州扶风郿县 尚书令 护军将军

宗预 德艳 ?~264 荆州南阳安众 镇军大将军 兖州刺史 关内侯

向朗 巨达 ?~247 荆州襄阳宜城 左将军 长史 显明亭侯

王连 文仪 荆州南阳 屯骑校尉 丞相长史 平阳亭侯

费观 宾伯 江夏鄳县 振威将军 都亭侯

孙乾 公佑 北海营陵 秉忠将军

简雍 宪和 涿郡 昭德将军

糜竺 子仲 东海郡朐县 安汉将军

来敏 敬达 165~261 荆州义阳新野 执慎将军

伊籍 机伯 兖州山阳郡 昭文将军

左将军从事中郎

杨洪 季休 ?~228 益州犍为武阳 蜀郡太守 越骑校尉 关内侯

张裔 君嗣 ?~230 蜀郡成都 辅汉将军 丞相长史

董允 休昭 ?~246 南郡枝江 侍中 尚书令

卫继 子业 ?~264 汉嘉严道 奉车都尉 大尚书

李撰 钦仲 梓潼涪县 中散中大夫 右中郎将

杨颙 子昭 荆州襄阳 巴郡太守 主簿

谯周 允南 200~270 巴西西充国 蜀光禄大夫 晋散骑常侍

张绍 幽州涿郡 蜀侍中 晋尚书仆射 列侯 (张飞之子)

邓良 荆州义阳新野 蜀驸马都尉 晋广汉太守 蜀阳武亭侯

(邓芝之子)

郤正 令先 ?~278 河南偃师 蜀秘书令

晋巴西太守

廖立 公渊 武陵临沅 长水校尉

王甫 国山 ?~222 益州广汉郪县 荆州议曹从事

杨仪 威公 ?~235 荆州襄阳 中军师

费诗 公举 益州犍为南安 谏议大夫

杜微 国辅 梓潼涪县 谏议大夫

五梁 德山 益州犍为南安 谏议大夫 五官中郎将

刘豹 议郎 阳泉侯

向举 议郎 青衣侯

尹默 思潜 ?~234 梓潼涪县 太中大夫

董和 幼宰 南郡枝江 掌军中郎将

许靖 文休 149~222 汝南平舆 司徒

马良 季常 187~222 襄樊宜城 侍中

王谋 元泰 益州汉嘉 太常 关内侯

杜琼 伯瑜 ?~250 益州蜀郡成都 太常

秦宓 子敕 ?~226 益州广汉绵竹 大司农

孟光 孝裕 司州河南洛阳 大司农

许慈 仁笃 荆州南阳 大长秋

何宗 彦英 益州蜀郡郫县 大鸿胪

韩冉 ?~221 军谋掾

周群 仲直 益州巴西阆中 儒林校尉

陈震 孝起 ?~235 荆州南阳 尚书令

程畿 季然 益州巴西阆中 从事祭酒

樊建 长元 荆州义阳 给事中

殷观 孔休 别驾从事

陈寿 承祚 223~297 益州巴西安汉 太子中庶子

孟达 子度 ?~228 司州扶风 散骑常侍 建武将军 新城太守 平阳亭侯 射援 文雄 司州扶风 从事中郎

射坚 文固 司州扶风 蜀郡太守

李密 令伯 224~287 益州犍为武阳 汉中太守

吕凯 季平 ?~225 益州永昌不韦 云南太守 阳迁亭侯

庞宏 巨师 荆州襄阳 涪陵太守 关内侯

王伉 益州蜀郡 永昌太守 亭侯

马谡 幼常 190~228 荆州襄阳宜城 越希太守

彭羕 永年 184~220 益州广汉 江阳太守

黄皓 中常侍 奉车都尉

孙皓 元宗 242~284 扬州吴郡富春 乌程侯

孙坚 文台 154~191 扬州吴郡富春 破虏将军 豫州刺史 乌程侯

孙策 伯符 175~200 扬州吴郡富春 讨逆将军 会稽太守 吴侯

孙和 子孝 224~253 扬州吴郡富春 南阳王 追谥文皇帝

孙邵 长绪 163~225 青州北海 丞相 威远将军 阳羡侯

孙峻 子远 219~256 扬州吴郡富春 丞相 大将军 督中外诸军事 假节 富春侯 顾雍 元叹 168~243 扬州吴郡吴县 丞相 平尚书事 醴陵侯

陆逊 伯言 183~245 扬州吴郡吴县 上大将军 右都护 丞相 昭侯

步鹭 子山 177~248 临淮淮阴 丞相 临湘侯

滕胤 承嗣 ?~256 丞相 大司马 都亭侯

张悌 巨先 236~280 荆州襄阳 丞相

周瑜 公瑾 175~210 庐江舒县 偏将军 南郡太守

鲁肃 子敬 172~217 临淮东城 横江将军 汉昌太守

吕蒙 子明 178~220 汝南富陂 左护军 虎威将军 南郡太守 孱陵候 孙韶 公礼 188~241 扬州吴郡富春 镇北将军 假节 幽州牧

孙桓 叔武 198~222 扬州吴郡富春 建武将军 丹徒侯

孙静 扬州吴郡富春 昭义中郎将

孙瑜 仲异 177~215 扬州吴郡富春 奋威将军 丹杨太守

孙皎 叔朗 ?~219 扬州吴郡富春 征虏将军

孙贲 伯阳 ?~218 扬州吴郡富春 豫章太守 征虏将军 都亭侯

孙翊 叔弼 184~204 扬州吴郡富春 丹杨太守

朱然 义封 182~249 丹杨故鄣 大都督 左大司马 右军师 兖州牧 当阳侯 全琮 子璜 198~249 扬州吴郡钱唐 右大司马 左军师 徐州牧 钱唐侯 程普 德谋 右北平土垠 荡寇将军 江夏太守

甘宁 兴霸 163~222 巴郡临江 西陵太守 常胜将军 折冲将军

周泰 幼平 九江下蔡 汉中太守 奋威将军 平虏将军 陵阳侯

蒋钦 公奕 ?~220 九江寿春 右护军 荡寇将军 西部都尉 讨越中郎将  丁奉 承渊 ?~271 庐江安丰 右大司马 安丰侯

徐盛 文向 ?~227 琅琊琅邪莒 安东将军 芜湖侯

潘璋 文珪 ?~234 东郡发干 右将军 溧阳侯

诸葛靓 仲思 琅邪阳都 右将军

留赞 正明 183~255 会稽长山 左将军 左护军

施绩 公绪 ?~270 扬州丹杨故鄣 上大将军 左大司马

吕岱 定公 161~256 广陵海陵 大司马 都乡侯

朱治 君理 156~224 丹阳故鄣 吴郡太守 安国将军 毗陵侯

鲁淑 217~272 临淮东城 昭武将军 假节 夏口督 都亭侯

虞汜 世洪 ?~258 会稽余姚 交州刺史 冠军将军 馀姚侯

贺齐 公苗 ?~227 会稽山阴 后将军 徐州牧 假节 山阴侯

张承 仲嗣 177~244 徐州彭城 奋威将军 卫尉 豫章太守 都乡侯

钟离牧 子干 会稽山阴 前将军 武陵太守 假节(汉鲁相意七世孙) 都乡侯 太史慈 子义 166~207 青州东莱黄县 建昌都尉

韩当 义公 153~223 辽西令支 昭武将军 冠军太守

沈莹 ?~280 左将军 丹杨太守

黄盖 公覆 零陵泉陵 武陵太守 偏将军

祖茂 大荣 ?~190 扬州吴郡富春 将军

凌统 公绩 189~237 扬州吴郡馀杭 偏将军

董袭 元代 ?~216 会稽余姚 偏将军

陈武 子烈 ?~215 庐江松滋 偏将军

吕范 子衡 ?~228 汝南细阳 前将军 扬州牧 假节 追赠大司马 南昌侯

步阐 仲思 ?~272 临淮淮阴 卫将军 仪同三司 侍中 假节 交州牧 宜都公 步玑 ?~272 临淮淮阴 左将军 散骑常侍 庐陵太守 江陵侯

楼玄 承先 沛郡蕲县 散骑中常侍 大司农 会稽太守 宫下镇禁中候

水浒     108将

1 九纹龙 史进(史家庄少庄主)

2 神机军师 朱武(少华山大寨主)

3 跳涧虎 陈达(少华山二寨主)

4 白花蛇 杨春(少华山三寨主)

5 花和尚 鲁智深(鲁达,提辖)

6 打虎将 李忠(卖艺,史进第一位师傅,后为桃花山寨主)

7 小霸王 周通(桃花山寨主)

8 豹子头 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

9 小旋风 柴进(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后)

10 旱地忽律 朱贵(梁山耳目,“忽律”即鳄鱼)

11 摸着天 杜迁(原梁山二寨主)

12 云里金刚 宋万(原梁山三寨主)

13 青面兽 杨志(殿司制使官,管军提辖使,杨家将之后)

14 急先锋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管军提辖使)

15 美髯公 朱仝(郓城马兵都头)

16 插翅虎 雷横(郓城步兵都头)

17 赤发鬼 刘唐

18 智多星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

19 立地太岁 阮小二(阮氏三兄弟老大,石碣村)

20 短命二郎 阮小五(阮氏三兄弟老二,石碣村)

21 活阎王 阮小七(阮氏三兄弟老三,石碣村)

22 入云龙 公孙胜(一清道人)

23 白日鼠 白胜

24 操刀鬼 曹正(屠夫,林冲徒弟)

25 及时雨 宋江(表字公明,呼保义,“黑宋江”,郓城押司)  26 铁扇子 宋清(宋江之弟)

27 行者 武松(武二郎,打虎武松)

28 菜园子 张青(十字坡黑店)

29 母夜叉 孙二娘(张青之妻)

30 金眼彪 施恩(小管营)

31 毛头星 孔明(孔家庄,白虎山,宋江徒弟)

32 独火星 孔亮(孔家庄,白虎山,宋江徒弟,孔明之弟)

33 锦毛虎 燕顺(清风山大寨主)

34 矮脚虎 王英(清风山二寨主)

35 白面郎君 郑天寿(清风山三寨主)

36 小李广 花荣(清风寨知寨)

37 镇三山 黄信(青州府都监,秦明徒弟)

38 霹雳火 秦明(青州指挥司总管兵马统制)

39 小温侯 吕方(对影山寨主,方天画戟)  40 赛仁贵 郭盛(方天戟)

41 石将军 石勇(大名府人士,放赌为生)  42 催命判官 李立(揭阳岭黑店主)

43 混江龙 李俊(扬子江梢公)

44 出洞蛟 童威(私盐贩子)

45 翻江蜃 童猛(私盐贩子,童威之弟)  46 病大虫 薛永(卖艺)

47 船伙儿 张横(梢公,李俊义弟)

48 没遮拦 穆弘(揭阳镇一霸)

49 小遮拦 穆春(揭阳镇一霸,穆弘之弟)  50 神行太保 戴宗(江州两院押牢节级)  51 黑旋风 李逵(铁牛,江州小牢子)  52 浪里白条 张顺(渔家,张横之弟)  53 圣手书生 萧让(擅长书法)

54 玉臂匠 金大坚(擅长制印)

55 通臂猿 侯健(薛永徒弟,擅长裁缝)  56 摩云金 欧鹏(黄门山)

57 神算子 蒋敬(黄门山,精通书算)  58 铁笛仙 马麟(黄门山)

59 九尾龟 陶宗旺(黄门山)

60 笑面虎 朱富(朱贵之弟)

61 青眼虎 李云(沂水县都头,朱富师傅)  62 锦豹子 杨林

63 火眼猊 邓飞(饮马川寨主)

64 玉幡竿 孟康(饮马川寨主)

65 铁面孔目 裴宣(饮马川寨主)

66 病关索 杨雄(刽子手)

67 拼命三郎 石秀(杨雄义弟)

68 鼓上蚤 时迁

69 鬼脸儿 杜兴(李家庄主管)

70 扑天雕 李应(李家庄庄主)

71 一丈青 扈三娘(扈家庄)

72 两头蛇 解珍(猎户,孙立表弟)

73 双尾蝎 解宝(猎户,解珍之弟)

74 铁叫子 乐和(小节级,孙立妻弟,擅唱曲)  75 母大虫 顾大嫂(孙立弟孙新之妻)  76 小尉迟 孙新 (孙立之弟)

77 出林龙 邹渊(登云山头目)

78 独角龙 邹润(登云山头目,邹渊之侄)  79 病尉迟 孙立(登州兵马提辖)

80 金钱豹子 汤隆(铁匠)

81 双鞭 呼延灼(汝宁州都统制,呼延赞之后)

82 百胜将军 韩滔(陈州团练使,呼延灼讨梁山军正先锋)

83 天目将军 彭圯(颍州团练使,呼延灼讨梁山军副先锋)

84 轰天雷 凌振(大宋第一炮手)

85 金枪将 徐宁(金枪班教师,汤隆表哥)

86 混世魔王 樊瑞(芒砀山首领)

87 八臂哪吒 项充(芒砀山副将)

88 飞天大圣 李兖(芒砀山副将)

89 金毛犬 段景住(盗马贼)

90 玉麒麟 卢俊义(北京大员外,河北三绝)

91 浪子 燕青(小乙,卢俊义家童,擅长相扑)

92 铁臂膊 蔡福(大名府两院押牢节级兼刽子手)

93 一枝花 蔡庆(小押狱,蔡福之弟)

94 丑郡马 宣赞(关胜讨梁山军后合)

95 大刀 关胜(蒲东巡检)

96 井木犴 郝思文(关胜义兄,讨梁山军先锋)

97 活闪婆 王定六

98 神医 安道全(建康府太医)

99 没面目 焦挺(擅长相扑)

100 圣水将军 单廷(王玉)(凌州团练使)

101 神火将军 魏定国(凌州团练使)

102 丧门神 鲍旭(枯树山强人)

103 险道神 郁保四(曾头市)

104 双枪将 董平(东平府都监,风流双枪将)

105 没羽箭 张清(东昌府)

106 花项虎 龚旺(张清副将)

107 中箭虎 丁得孙(张清副将)

108 紫髯伯 皇甫端(兽医)

西游记人物

唐僧

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为弘扬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不忘他的历史功绩。

孙悟空

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

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

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河尚

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白龙马

小白龙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殿下的三太子。龙王三太子纵火烧了殿上玉帝赐的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幸亏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才幸免于难,被贬到蛇盘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经。无奈他不识唐僧和悟空,误食唐僧坐骑白马,后来被观世音菩萨点化,锯角退鳞,变化成白龙马,皈依佛门,取经路上供唐僧坐骑,任劳任怨,历尽艰辛,终于修成正果,取经归来,被如来佛祖升为八部天龙。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来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灾难。在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他就可以听见世上苦难的声音,所以称观世音。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毁伤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树无法医活,只好请观世音菩萨帮忙。只见观音菩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参果树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经路上,帮助孙悟空收服红孩儿、天蓬元帅、西海龙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师徒到西天取得真经,是使人间万民得到慈爱、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住在灵山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是传授美猴王孙悟空武艺的师傅,对三教九流,长生之术,七十二变、腾云驾雾等样样精通。美猴王刚投到菩提祖师门下,祖师见他天性聪悟,给他取名悟空。随后教给孙悟空长生的法术,又教了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再传授给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十年功夫的悉心教授,使美猴王从顽劣的凡骨俗胎成为得道的神猴,身上八万四千根毫毛,根根能随心变化,为悟空闹天宫、保唐僧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础。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简称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经历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经过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无极大道,成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为最崇高的神。

玉帝住在金阙云宫灵霄宝殿,由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间生死;四海龙王管天气变化;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盖地;太白

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个个法力无边;而且有西天如来佛祖暗中保护。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众生的大救星。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住在瑶池,所以又叫瑶池娘娘。她在瑶池中开蟠桃胜会,宴请各路神仙,不料被齐天大圣孙悟空搅乱了蟠桃胜会。她种的蟠桃最为神奇,小桃树三千年一熟,人吃了体健身轻,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树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飞升,长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寿。她是天宫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长庚,道教创始人,因而称为太上老君。他住在兜率宫练金丹,常骑青牛。他有个法宝叫金钢琢,非常厉害,在捉拿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时立下功劳,却又被他的青牛偷去,在金洞多次斗败孙悟空、托塔天王、十八罗汉等神仙,最后老君宝扇一扇,收走了金钢琢,降服了青牛精。他是一个息事宁人,轻易不与人争斗的老好人。   灵吉菩萨

灵吉菩萨住在小须弥山,法力广大,手使飞龙宝杖,并有如来赐给的定风珠等宝贝。唐僧取经在黄风岭被黄毛貂鼠精捉住,孙悟空多次难胜鼠精,经太白金星点化,孙悟空驾筋斗云请来灵吉菩萨。灵吉将飞龙宝杖抛起,变成八爪金龙,张开双爪,捉住妖精,使妖精现出了黄毛貂鼠的本相。后来,唐僧被阻挡在八百里火焰山,铁扇公主用芭蕉神扇把孙悟空扇得如败叶残花,又是灵吉菩萨把定风珠借给悟空,才抵抗了罗刹女的芭蕉扇。

南极寿星

南极寿星是个令人喜爱的老神仙,头上有个大肉包,手拄蟠龙拐杖,白鹿紧随身后,供他骑乘。不料这白鹿凡心不灭,趁南极寿星与东华帝君下棋的机会,借着数千年修炼的道行,下到凡间的比丘国,与狐狸精狼狈为奸,将狐狸精变成如花似玉的美女,进献给国王,自己以国丈自居,专用小孩心肝作长寿药引,祸害百姓,结果遇到火眼金睛的孙悟空,难逃劫难,被悟空降服。悟空正要打杀白鹿精时,南极仙翁赶到,命令妖怪现出原形,驼南极寿星回归仙山。

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镇元大仙

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住在西牛贺洲的五庄观上,道术深厚精深,连观世音菩萨也让他三分。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神奇的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

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无兵器,只有一只玉尘麈。在与孙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不记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用珍贵的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气度。

东来佛祖

东来佛祖又称作弥勒佛,大耳方面,腹满体胖,笑容常在,又被人们俗称笑和尚。佛曾预言,弥勒菩萨经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出生于第十道灭劫,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所以又称未来佛。他殿下敲磬的黄眉童儿,偷走了后天袋子,把孙悟空等神仙斗得没有办法。最后多亏东来佛祖相助,帮孙悟空降服黄眉童儿。

二郎真君

二郎真君姓杨名戬,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常住灌江口,使用的兵器是三尖两刃枪,具有七十三般变化,善于腾云驾雾,还有一只神勇的哮天犬,手下的梅山六兄弟也非常了得。在与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大战中,他武打文斗,终于把武艺非凡的孙悟空捉住。他在天宫中武艺超群,因此十分显赫的地位。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二郎神又帮助孙悟空打败了九头怪,消除了唐僧一难。

托塔天王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是天宫中的卫戍司令。所生三子,长子金吒侍奉如来佛祖,二子木吒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大徒弟,三子哪吒在自己的帐下效力。早年因与三子哪吒反目,如来佛祖赐他一座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化解了父子前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

李家父子武艺超群,法力深厚,又对玉帝忠心耿耿,在天界享有崇高而又重要的地位。每逢大事,玉帝必先钦点李天王挂帅。两次平息孙猴子造反,都是任命他为降魔大元帅,手下的巨灵神、鱼肚将、哪吒三太子等十万神将天兵,均是天王所统率的精兵良将,在取经途中帮了唐僧四人度过不少劫难。

如来佛祖

如来佛祖法力无边,手下的八大金刚、十八罗汉、各路菩萨,个个都有千般变化。英勇无比的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但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来的本意是乘真如来之道而来,也就是说如实而来,是佛教的祖师。他的种族名释迦,牟尼是圣人的意思,合起来叫释迦圣人,他原是古印度北部一个王子,因为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出家修行,创立佛教。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住在五台山,在佛界名气很大,他骑著一头青毛狮子。不料这青狮趁狮奴打盹儿时,下凡到人间,在狮驼岭兴妖作怪,擒住唐僧,也想吃圣僧以求长生不老,连悟空也难以战胜。后来,如来佛祖命令文殊菩萨收取狮怪。当孙悟空引诱狮怪出洞大战时,文殊菩萨抛起莲花台,正好落在妖怪的脊背上,降服了青毛狮子怪。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住在峨眉山,在佛界享有很高的地位,坐骑是一头白象。这白象不安于天界寂寞,趁象奴疏忽之机,思凡下界,在狮驼岭一带与青毛狮子怪、万里鹏 怪一起兴风作浪,想吃唐僧肉求得长生不老。无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来佛祖命令普贤菩萨下界收妖。等孙悟空诱使黄牙象怪出了山洞,普贤菩萨把莲花台丢在象怪背上,使其现出原形,随菩萨回山。

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是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的四个神仙,弟兄四个中东海龙王敖广为大,其次是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四海龙王的职责是管理海洋中的生灵,在人间司风管雨,统帅无数虾兵蟹将。唐僧西天取经,四海龙王曾多次帮忙,或去兴风作雨,或率兵助阵,自己的外甥小鼍龙触犯了圣僧,他们也不徇私情,逮捕归案。

阴曹阎王

阴曹阎王是阴间天子十殿冥王之一,手下有五官,鲜官禁杀,水官禁盗,铁官禁淫,土官禁两舌,天官禁酒。他在天界掌管人间生老病死,手下的黑无常、白无常、催命判官,全做的是勾命的事情。遇到蛮横的孙悟空举起如意金箍棒,阎罗天子也连连讨饶,在生死簿上消去了悟空的姓名。碰到人间的唐朝皇帝李世民,又索要银两礼品,得到满足后就给延寿二十年。看来,这个阎罗天子也是个欺软怕硬、贪财好物的角色

昂日星官

昴日星官是天界光明宫的神仙,专职司晨的大公鸡,其母是大慈大悲的毗蓝婆菩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在毒敌山琵琶洞被蝎子精困住,那妖怪异想天开,想与唐僧结为夫妻,好取圣僧的真阳之气。孙悟空、猪八戒久战难以取胜,多亏观音菩萨指点,昴日星官慷慨答应下界捉妖。等到孙悟空引诱蝎子精出洞来战,星官现出本相,变成六七尺高的大公鸡,长叫一声,妖怪现出原形,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于面前。

哪吒三太子

哪吒是托塔李天王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之一,在天宫任三坛海会大神。哪吒出生时,左手掌有个“哪”字,右手掌有个“吒”字,所以起名哪吒。他三岁就下海,闯下大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抽筋刮鳞。托塔天王怕他长大再惹大祸,想杀哪吒以绝后患,谁知哪吒奋怒,拿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一缕灵魂到西天告佛,如来取荷藕做他的骨骼,荷叶做他的肌肉,使哪吒起死回生。后来哪吒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多亏如来从中说和,赐给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吒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

哪吒年少但法力广大,可以变化为三头六臂,足蹬风火轮,手使一柄金枪,项戴乾坤圈,又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变化多端。每逢托塔天王挂帅出征,哪吒必然前往,有时当先锋,有时为大将,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小英雄。

摩昂太子

敖摩昂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太子,为人忠勇,不徇私情,手执一柄三棱锏,武艺十分了得。敖摩昂的姑表弟小鼍龙,在黑水河捉住唐僧,邀请舅舅西海龙王来吃唐僧肉,西海龙王得知后,立即派摩昂率兵捉拿鼍龙,表兄弟在黑水河混战一场,小鼍龙怎敌得住表兄摩昂的高超武艺。三五个回合摩昂就将鼍龙擒住归案,解救唐僧和八戒。后来,在孙悟空与四禽木星追赶玄英洞三个妖魔时,摩昂太子又率兵助阵,帮助悟空捉住三个犀牛精,又立了一大功。   嫦娥

嫦娥原是天神后羿的妻子。天神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得罪天帝被贬下凡。夫妻二人不能回到天上,后羿便去求取长生不老药。西王母赐后羿灵药,此药两人分吃可以长生不死,一人独吃可以升天成仙。嫦娥偷食灵药升到天上,又怕别人耻笑,就飞到冷清无人的月宫,只有一只玉兔、一个蟾蜍和一棵桂树陪伴她。

天河里的天蓬元帅由于酒醉调戏嫦娥,被贬下界错投猪胎成为后来的猪八戒。嫦娥的玉兔因报私仇下凡成妖作怪,后被太阴星君降伏收回月宫,除去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   毗蓝婆菩萨

毗蓝婆菩萨住在紫云山千花洞,是昴日星官的母亲,法力无边,大慈大悲。唐僧被百眼魔君捉住,十分危险,悟空又难以战胜妖精,幸亏黎山老母指点,悟空请求毗蓝婆菩萨帮助。毗蓝婆菩萨用儿子昴日星官炼成的宝贝,抛向天空,就破了百眼妖魔的妖术。毗蓝用手一指,妖魔现出原身,悟空一把火把妖精住的黄花观烧了个精光。

巨灵神

巨灵神是托塔天王帐下的一员战将,使用的兵器是件宣花板斧,舞动起沉重的宣花板斧,就象凤凰穿花,灵巧无比。在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天将征讨造反的孙猴子时,巨灵神为先锋大将,可见其武艺与法力不同一般。

木叉

木叉又叫木吒,是托塔天王的二儿子,哪吒的二兄长,法名惠岸,是南海观世音菩萨的护教大徒弟。

木叉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浑铁棍,神勇非凡,而且会多端变化。他常随观音菩萨出游,又暗中帮助唐僧师徒战胜妖魔,为唐僧西行取经立下功劳。

黑风山熊罴怪

熊罴怪原是一头黑熊,住在黑风山里的黑风洞,修行多年成为精怪,使一柄黑缨长枪,善于变化,手段也很厉害。唐僧取经路上,这个黑熊精偷走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宝贝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讨回师傅的袈裟,只好求救于南海观音菩萨。观音假装送给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现出原形,为唐僧讨回袈裟。后来,黑熊怪皈依佛门,摩顶受戒,在菩萨的落伽山后当了守山大神。

黄风大圣

黄风大圣又叫黄风怪,原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老鼠,因为偷吃琉璃盏内的清油,怕金刚捉拿问罪,跑到黄风岭兴妖作怪。他用金蝉脱壳之计骗了悟空和八戒,捉住唐僧想吃圣僧肉,求得长生不老。

黄风怪使用一杆三股钢叉,十分骁勇,与孙悟空在黄风岭上打斗三十多个回合,未见胜负。黄风怪吹起狂风,刮得悟空象纺车一样在空中乱转,火眼金睛酸痛。无奈之际,悟空从小须弥上搬来了灵吉菩萨,用定风珠和飞龙才降服黄风怪,使之现出黄毛貂鼠的本相,救出了唐僧。

南山大王

南山大王本是只艾叶花皮豹子精,修行数百年成妖,在隐雾山折岳连环洞作怪,使一根铁杵,勇猛异常。他使用分瓣梅花计,捉住唐僧。孙悟空救师心切,一会儿变成水老鼠,一会儿变成会飞的蚂蚁,用瞌睡虫放倒看守唐僧的小妖怪,和八戒打入妖精洞府,打死妖精,救出师父。

黑水河鼍怪

鼍怪原来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鼍龙,手使一根竹节钢鞭,抢占了卫阳峪黑水河神的府第,又用计擒住唐僧和八戒,也想吃唐僧肉长生不老。孙悟空知道他的出身后,闯进西海龙宫,连唬带吓,逼迫西海龙王派太子敖摩昂率兵征讨收服鼍龙,解救了唐僧一难。     黄眉大王

黄眉大王原本是东来佛祖笑和尚敲磬的童子,手使一根由敲磬槌变成短软狼牙棒。他趁佛祖不在家时,偷了金钹、人种袋几件宝贝,下界成精。此怪胆大妄为,假设雷音寺诱使唐僧师徒上当,并把悟空扣在金钹里。又施展人种袋,数次把孙悟空和天兵天将收入袋子。紧急关头,东来佛祖笑呵呵踏云而来,教悟空诱使妖怪出洞,弥勒佛变成种瓜叟,让妖魔把悟空变成的西瓜吃进肚子,治服了黄眉大王,弥勒佛也趁机收回了人种袋子等宝物。   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神通广大,多端变化,腾云驾雾,样样精通,非常了得。这个妖精趁唐僧赶走孙悟空的机会,变成孙悟空,差点打死唐僧,抢去唐僧的衣钵,又嫁祸给孙悟空,霸占了花果山。悟空与他交战,难以取胜,打到天宫,众神仙难辨真假。真假悟空打到西天雷音寺之

后,如来佛祖慧眼一睁,六耳猕猴恐难逃法网,急忙变成小蜜蜂慌张逃走,如来抛起金钵盂,扣住蜜蜂,现出六耳猕猴的原形,被悟空一棒打死。

通天河鱼怪

通天河鱼怪原来是普陀山莲池中的一尾金鱼,每日浮头听菩萨讲经,炼成一身的本事,偷偷离开菩萨下凡,在通天河两岸专吃童男童女。

鱼怪使用的兵器是一柄九瓣铜锤。他使用降雪的法术,冻住通天河,当唐僧走到河中央,鱼怪打开冰冻,捉住唐僧。危难之际,观音菩萨下山,收服鱼怪,救出唐僧。

九灵元圣

太白金星姓李,是天界一位颇有名气的星宿,法力广大,又比较和善。孙悟空闯地府、闹龙宫,玉皇大帝正要发兵征讨,太白金星替悟空说情,建议封悟空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孙悟空二反天宫时,又是金星出面为招安使,封悟空为齐天大圣,管理蟠桃园。后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长庚星多次暗中帮助师徒四人战胜黄风怪,扫荡狮驼洞,是个和善的好老头。

红孩儿

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

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去落伽山请来观音菩萨,又让护法惠岸木叉借来李天王的天罡刀,收服了红孩儿,让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

独角兕大王

独角兕大王本是太上老君坐骑青牛,趁着牛童儿瞌睡之际,偷走老君的宝贝金钢琢,下界到金山金洞。

独角兕大王使用一根丈二长的钢枪,又仗着太上老君的宝物金钢琢,用计捉住唐僧、八戒和沙僧,套住悟空的金箍棒,将他打败。悟空只好到天宫搬来了托塔天王父子,独角兕大王着实厉害,把哪吒的六件兵器统统套住收走,又打败前来助阵的火德星君率领的众火神,天兵天将和如来的十八罗汉都战胜不了。多亏如来佛祖暗示孙悟空,请来了太上老君,使妖怪现出青牛本相,老君跨上牛背,悟空等率众打入洞中,杀死小妖。

百眼魔君

百眼魔君又叫作多眼怪,住在黄花观,祸害百姓。多目怪长了一千只眼睛,只只眼睛金光四射,使人向前不能靠近,往后不得后退,就象罩在无形的光网之中。整得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是没有办法。幸亏骊山老母指点,孙悟空驾云到紫云山千花洞,请来了毗蓝婆菩萨,破了多目怪的金光罩,救出了唐僧、八戒和沙僧。经毗蓝婆菩萨施展法术,多目怪现出原形,原来是条七尺长的蜈蚣精。

白骨精

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使出离间计,使唐僧逼走孙悟空,把唐僧捉住。在唐僧险遭杀身之祸时,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多番变化,几经争斗,终于打得白骨精露出原形,救出了唐僧。

金银角大王

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平顶山莲花洞的两个妖怪。金角大王原来是太上老君看金炉的童子,银角大王是看银炉的童子。菩萨为了试验唐僧西天取经的决心,向太上老君借来金、银角二童,变作妖怪磨砺唐僧取经的决心。

金、银角二大王使用的兵器都是一把七星宝剑,并且有红葫芦、玉净瓶、芭蕉扇、金绳子几件宝物,与孙悟空比武斗法,难分输赢。后来孙悟空开动脑筋,用计谋战胜金、银二怪,收缴了五件宝物,连人带物返还给太上老君,战胜了西行路上一个灾

狮魔王

狮魔王,原来是文殊菩萨座下的青毛狮子,善于变化,武器是一把宝刀。经如来佛祖同意,派青毛狮子下凡,把以前捆绑过文殊菩萨的乌鸡国王推入八角琉璃井后,变化成国王模样取而代之,当了三年国王。唐僧师徒西行到乌鸡国,夜晚遇到乌鸡国国王灵魂诉说冤屈,孙悟空奉唐僧之命,上天向太上老君借来九转还魂丹,救活国王,在文殊菩萨的帮助下,用莲花罩住狮魔,迫使狮魔现出原形,终于收服。

白鹿精

白鹿精本是南极寿星的坐骑,一日趁寿星不注意,偷得寿星的蟠龙拐杖作为兵器,下界收狐狸精为女儿,并将她献给了比丘国国王,自己当起国丈来,常用小孩心肝作为药引子,以求千年不老。唐僧看见于心不忍,让孙悟空解救无辜的孩童。孙悟空神勇无比,白鹿精哪里抵得住神出鬼没的如意金箍棒,悟空、八戒齐心协力,捣毁妖精魔穴,正要打杀鹿精变成的国丈时,南极寿星赶到,迫使国丈现出白鹿的本相,收伏了白鹿。

琵琶洞蝎子精

蝎子精本是琵琶大小的蝎子,修行多年。她使用一柄三股钢叉,鼻中喷火,口中吐烟,十分厉害,她用法术卷走唐僧,欲成夫妻美事,又屡屡打败孙悟空、八戒。最后,孙悟空上天从光明宫搬来昴日星官,星官等孙悟空诱出妖精,变成六七尺高的双冠子大公鸡,一声啼鸣,使妖精现出原形,被八戒捣成一团烂酱,真是罪有应得。

黄袍怪

居住在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原是天上二十八宿的奎星,也就是奎木狼,因在天宫与披香殿侍香的玉女交了朋友,思凡下界,占山为怪,与玉女作了十三年的夫妻。

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碗子山,被黄袍怪捉住。八戒与沙僧两人合力与他拼斗,还是难敌黄袍怪那柄钢刀,就连悟空也和他打了个平手。玉帝知道黄袍怪是奎星下凡,命二十七宿星员下界收服黄袍怪,贬奎星为太上老君烧火,带俸操作;有功复职,无功便罪加一等。     九头怪

九头怪本是九头虫修行成精,手使一柄月牙铲,更奇的是长了九个头,是乱石山碧波潭的万圣老龙的驸马,他盗走祭赛国金光寺的舍利子佛宝,又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嫁祸给金光寺的和尚。唐僧师徒知道后,决心追回佛宝,为佛门弟子讨个清白,在二郎真君的帮助下,打败了九头怪,追回了舍利子佛宝和九叶灵芝草,救了金光寺的和尚。   狮驼洞三大王

吼子怪

红蟒精

玄英洞三妖魔

蜘蛛精

玉兔精

金鼻白毛老鼠精

铁扇公主与牛魔王

虎力鹿力羊力三大仙

作文八:《三国演义人物》9400字

司隶

-----7:郡

尹(兆长安)左、冯郡、右翎风郡、扶

东郡河弘、郡、农河尹南洛阳)、河(郡内

豫---州--:郡6

颍川

、郡汝南郡陈国、梁国、沛国、鲁、

兖州国----:8郡-

留郡、东郡陈郡、阴济郡、山阳、任郡城、东平郡国济北、郡泰、山

-州---:-6郡

平原郡、南国济、安乐、国国、齐海国、北东莱

徐州

-----5:郡

琅琊

、东海国、郡城彭、国邳下、广陵郡

冀州---

-:9-

郡魏

、清河郡、安国国、平巨郡、鹿国、常赵国山中山、、国间国河、海渤

幽州-----:1郡1

郡、谷郡上、郡涿、阳广、渔阳郡、右郡北郡、辽平郡西辽、东、郡东辽国(昌黎)、玄属郡、乐菟浪郡乐(郡、浪真郡、临屯蕃郡

州----:7郡-

阳南、郡夏郡江南、、长郡沙郡、陵武、郡陵郡零、阳桂郡

州-----6:

江郡九庐、郡江丹、郡、吴阳郡会稽郡、豫、郡

交州-

---:7郡

海郡南苍、郡、梧浦合、郡郁林郡交趾郡、、九郡真、日南

州益-----11:郡

郡、巴中郡、汉广、广郡属国汉阴()平、蜀、蜀郡属郡国(汉)嘉键、郡、键为属为国朱提)(、徉郡柯字(误)、错益郡州永昌郡、

州----:-9

郡原太郡上党郡、、西河、上郡郡、云郡、雁中门、郡襄定郡、方朔、郡原郡五

州凉----:-1郡1

武都

郡、西陇郡、汉阳、安定郡、北郡地郡金、郡、城

酒泉、敦郡煌、郡武威、张掖郡、郡掖属张(国居)

域都西府(郡护级)----:(冶-:它乾城今 新沙雅疆)

----:-1县9

13: 州

04郡 1包括(西域都护:、府5属郡国

--------------------------------------------------

--------------------------------------------------

-------------------------------------------------

--------------------------------------------------

---

-----------------------------------------------

----------------------------

-----------------------------:-

-臣--------:-

嘉郭、诩贾戏、志才、

彧、荀攸荀程、昱刘晔、司马、懿

宠吕、、毛虔、蒋济介董、昭陈登、司马朗、、

、繇群陈田、、张豫既任峻、梁习、杜畿、范、、成贾、蒯逵、越

歆华、刘、朱馥、胡光、陈矫质王、、朗干、王蒋、程武、韬畿梁、

韬石孟建、边让、、毗、许攸辛崔琰、王修、田、畴、韦、康阜杨、涣袁

(爽)曹-----:桓范、-何晏邓飏、、胜、丁谧、李轨毕刘放、孙、资、

义、刘、韩嵩、先王、粲圃、阎均(大马明发)家、

--

---------------------

------------------------

武将

---------:-

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郃、、进乐于禁、

虎臣名-将----:典、伟褚

许庞德

李、典、霸、臧览、高文聘

浩、张绣、李通、蔡阳、张燕

、吕通

、淮、孙郭礼霍、、刘昭昭、

(鸯钦文-子-)

侯渊夏、夏敦、曹仁、曹洪、曹纯侯、

曹、成顺曹曹、彭

上将--

------:-朱、路昭灵车胄、、牛金杜袭、

、韩福、植王、文钦、毋俭、诸葛丘诞

、史、吕建、焕徐、商成何

、魏

续、宪宋、成侯吕旷、吕翔、、

彰 曹   曹真、曹休、曹信、夏侯霸夏侯、、

威夏

廉侯、侯惠夏、夏侯和、侯夏、尚夏存、夏侯玄、曹爽、

费耀、

胡遵朱赞、王、、双泰陈常雕、董禧、薛、则、造、陈张普、

许仪张虎、、乐、琳戴、陵秦、朗魏、贾平嗣苏、、裴景禺仇连、

-领--------丁:、斐郗、刘虑、岱王、孔忠、卞喜秀、延刘翟、、吕常元、容慕、

烈伦、郑衡董董超、秦、琪、钟进王、、双遂潘、坦、万政、诸葛孟虔

、薛乔、秦良郑文、岑、、威嘉、桓韩、综成悴、俊陈王真、李鹏、

、焦

炳师、簒绶昭、张尚、、周、罗尚旨蒋、班焦、彝、、、、、、、

马延、

张凯、焦、张南触、段、五煨、孙观、吴敦、尹礼习、、

宇曹      曹永、遵、夏曹兰、夏侯德侯、侯夏楙

典韦、 (典杰:典韦之兄

猛,)

典将、典存、典见   典佑、满典费  牛

当阳大战】曹营【牲牺之战:

将猛将:

越兮、典杰、

旭、韩琼、慕容张平欧阳、烈张、

上将:公孙、眭元进王晏、明

钟、缙钟、、王绅雄步战)(、王(飞战步、)

将领:张台

邢、烈、吕、英侯亭夏、腾、高晏平、高、

槐淳

于、导淳琼、淳于安、于于淳、刘虎、普马、胜

、成周达、孙、杨维、李韩、宝王贺、麟翔刁

、朱慈牛、贤杨明、

、氏、夏侯氏曹:曹(信猛、将操侄)堂

曹(勇将、彭操堂弟)、

曹成

、曹(顺术箭操堂弟、)、

侯夏(恩堂侄)操、

--------------------马氏司--------------------

-------------------------------------------------:

司懿

----:-司师马司、昭

----:-司马

文臣----------

充贾(逵--贾)子、

瓘卫、、瓘秀、何曾裴

司马、望司、孚马司马、、

诸铀绪、王欣葛牵弘、杨、欣李辅、荀、恺

武将----------

:邓艾、钟会(

钟繇--)

子王昶

、王基王经、徐质、、

骞、苞、周泰、石忠邓(邓--艾)、、、

---子-----------

---------------

羊祜

杜预、

田、犊王、王浑戎、睿王、胡、唐奋彬、杨济、

胡烈

、续、田庞会

、田章瑷、箐丘建、、买王句安、、侯夏、皇咸甫、闿

张、黄遵崇李、、球、、、、

-----------------------------------------------------------------------

----------------------------------------------------------------------

-----------------------------------------------------------------------

刘备

----------------------------

--

----------------------------:

--臣-------:-

诸葛亮、庞统

徐庶廖立、、

蒋、琬费、祎董、允攸郭之

正法黄、、刘巴、权彭、羑邓、芝马、

震孙乾、、伊籍糜、、竺雍简、

良、马朗向潘睿、王、、甫度、刘阳范、巩、韩玄志、王、

宗预

杨、仪程、畿李丰、董、厥、樊、建董和、恢、李费诗、

靖许、观费庞义、向、举刘豹、、祚、赵张爽何宗、尹、、殷默、纯

洪杨、群、周王、湛许慈、孟光秦宓、、周谯杜、微赵直、、正谷、

葛瞻(诸葛诸亮-子-、诸葛尚)(诸葛瞻--)、

----

--------------------

-----------------------

--将-------:-

五虎将--大--:-羽关、张、马超、飞忠黄、赵

云虎

名将-臣---:魏-、李严、陈延到严、、颜

姜、刘封维关、平关、兴关、、张索、苞

彝关(关兴-子-)

陆军

上将----:-

廖化

、吴班向、宠傅、佥、蒋、孟达舒、峻霍

、冯习、南、张彤傅、融、赵廖淳、吴兰雷、铜

岱、王马、平马、忠张翼、张裔张嶷、高、、

翔赵、赵广统沙、摩柯、、

上将军----:-磐刘赵累、、周仓、

陆军

将领----:

-吴懿

赖、、恭琼杜、义、吕群阳、马玉、阎、芝丁立、寿白刘、郃邓、铜

元裴、刘辟、龚绍、糜都芳、鄂焕杜路、刘宁、、傅士仁、岐樊何、、

卓膺平张、著、陈、何式平谢雄、龚起、任、夔、安句、李歆、逊卢王含、、蒋斌彭和、、苟璋

文--

--:-来、李巽、尹敏赏、绪、梁郑、刘度、袁琳、许允、

武--琰---:济胡刘整、郑像、、盛勃丁咸、刘敏、官、雍阎、晏王、豹王、彪、杜义、杜、

定武武安(国)宗、宝

----------------------------------------------------------------------

-----------------------------------------------------------------------

-----------------------------------------------------------------------

孙权 -    孙(坚、(孙策)

)----------------------------

-----------------------------:

臣文---------:

-周、瑜肃、

陆逊鲁、张、昭紘、张葛诸、瑾

治朱、吕范虞翻、顾雍、是仪、、泽阚、

严峻、薛综、程秉陆绩、、张、骆统温吾粲、步陟、、承张周鲂

葛恪诸濮、阳兴、休、张布、吕岱张万、彧、楼玄、张悌、何植、

、滕倏胤、朝董、楷、葛孙、薛翊雍、、、、

、-------------------

---

------------------------

将---------:-

普程、当、韩黄盖、茂、太史祖、慈

、蒋钦泰陈、武凌操、、袭董凌、统、

宁、甘蒙、潘璋吕、盛、徐丁、奉封、丁朱桓贺齐、朱、然

、宋

、谦华、贾全、全综怿全、、端李、谢旌、异

抗(逊--子陆)

周善、异、孙留、王祚、平朱、于异、刘诠、吕据、丞唐、咨簒刘、刘、

谭略、崔雄禹史樍、夏珣、周、、平忠马、邈、施魏、朔林、张约蔡、朱、

睿、陶孙、傅高、伍婴、孙歆延、沈、诸莹葛、陆景靓、象张、全祎、沩览、员、

-----------------------

孙、栩皎孙、孙河

凉孙孙策(--子)孙桓、(河-孙-)子、孙韶

、孙

林孙、据、恩孙孙干、孙、、闿

------------------------

------------------------

州、交

江东六郡

------:庐郡江丹阳郡、九江郡、

会、郡、豫章稽郡、陵郡、吴郡庐鄱阳、、东郡郡兴

柴桑

夷州(、台湾、朱崖)州海(南)

----------------------------------------------------------------------

--

--------------------------------------------------------------------

----

--------------------------------------------------------------------

绍袁

----------------------------

----

------------------------:-

文-臣---------:

田、丰沮授、

荀、湛审配、郭、图纪、绛(许)攸、

评辛(辛、毗、)(琰崔、)(修)、(田王畴、)

-----------------------

------------------------

武将----

-----:-

谭袁、袁熙袁尚、、高

麴、义顔、良文、丑

、猛蒋、奇于淳琼蒋义渠、方、、悦

(张郃)、

高()览 、(荣韩)、张旭)(、

韩(琼)、欧阳()、(慕容烈·箭术平、)

眭(进元)、韩子吕吕威、、璜赵 睿、汪昭

吕旷(  )(吕、翔、)潘凤 、  苏由 沮鹄、

(马延)  (、张)凯(、触焦)、(南张、蒋)、质

璧  岑、  尹 、 楷礼 冯、彭  安、方、韩

----

-------------------------------------------------------------------

--

---------------------------------------------------------------------

----------------------------------------------------------------------

袁术-

-----------------------------

-----------------------------

:臣--文--------:

杨大

、金将尚阎、、象

武-将--------:-

纪灵、张勋、

桥、陈藦、

薄雷陈兰、李丰、、刚、梁乐、就

-----------------------------------------------------------------------

---------------------------------------------------------------------

----------------------------------------------------------------------

表-----------------------------

----------------------------:-

臣文----------:

蒯、良蒯(越、

)(

邓)义(刘、)、傅先、(巽嵩)韩、(粲王)

(巩、)志、韩()玄(、范阳)(、度)、刘

陈翔

范滂、、孔昱、康范

檀敷张俭、岑、蛭

将武---------:-

(忠黄)、(魏延、)甘宁(、()文)聘、

刘磐、王)、吕公、威(成)方(、达周)、祖、苏飞、金黄、

刑道、张荣、陈虎、陈生就邓、龙张、硕、宋忠、

蔡、瑁张、蔡允雄、中、蔡蔡、和勋蔡、醺蔡、)

-----

-----------------------------------------------------------------

-----------------------------------------------------------------------

----------------------------------------------------------------------

刘璋

文臣-

----:王累

---将--张:任、

杨怀、

高沛、苞、邓泠、刘溃、贤俊刘马、汉、、、、、、

--

--------------------------------------------------------------------

--

---------------------------------------------------------------------

----------------------------------------------------------------------

--

--:张梁、-张宝

6方-大---------:

-管、何曼亥、燕、张

元义马、程远、赵志弘、昌许何、仪、

黄、劭茂、邓高、韩忠、升仲孙区星、

-----

------------------------------------------------------------------

---

--------------------------------------------------------------------

--

--------------------------------------------------------------------

公孙瓒

武-将-----:-

公度、公孙康、公孙恭孙严、、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孙渊(公孙康公--)

文臣----

:伦直、-王、柳甫建、演、卫

武将-

---:贾-、卑衍、范杨、祚礼、张公孙修渊--子)(

---------------------------------------------------------------------

--

---------------------------------------------------------------------

------------------------------------------------------------------------

董卓

----------------------------

----------------------------:

文----臣-----:

-(贾

)、李诩儒

武将----------:

吕布

荣(徐、)、晃(张)、华雄、绣

李、傕汜郭张、济、绸、樊

、辅肃李董、雯、胡轸赵、岑、蒙李王方、、昌王宋果、、车儿胡、

段(煨)(五、)、习奉、韩避杨、李、避别李崔勇、、乐李、才、胡、

叙张、先(、麟刁)、翔、

---------------------------------------

---------------------------------------

---------------------------------------

-----------------------------

-----------------------------:

--臣--:陈宫

将----:-顺、高张辽()、(霸臧、)

曹性

、廉、成萌郝(魏续、)、宋宪()(、侯)成、

(孙

)观、吴敦)(、(礼)尹昌、郗、王()、贺兰、李薛封、

---

-------------------------------------------------------------------

-----------------------------------------------------------------------

----------------------------------------------------------------------

张)鲁

臣文--

--:阎(圃、杨松)

、武将

----:-张、卫杨昂、任、杨杨、柏

-  --  --  --   - - --  --  --

--- -  -  - ---   - - - - -

腾马

-----:-(马)、超马岱(、马休)、马、

武将-

----:(-庞)、

- - ---  -- - -  -  -- -- -

- - --- -   - -- -- -   --- -  -

武将-

-----阎:行、

选、程候银李堪、、张、梁兴、成横宜马、、杨玩秋、

--- - -   - - - -- -  --- -

- -  -- --   - - - - --- -   -

西

贤才------:杨阜、杨陵赵衢、梁、宽、绪、梁梁、虔尹、赏

将-----:-姜、叙囧姜马遵、尹、奉崔、谅赵、昂赵月、、、

猛将

-----:-王(双、)德、韩

将-武----:韩-、英韩瑶韩琼、、韩琪

、洪峰厉方、杨、丑方、同廖江、

----------------------------------------------------------------------

------------------------------------------------------------------------

----------------------------------------------------------------------

州荆州、、幽、并州州、

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雍、梁州州、并,其中改的梁州益州为雍,州凉州为。

荆-州-----南:阳南、郡、江夏、陵、武沙长桂阳、、零

东陵荆汉州原七郡:南辖阳、郡郡、南夏江郡零陵、、郡阳郡桂、武陵郡、沙长。郡东末汉,从南年阳郡、郡南分一部出县,分置设阳襄章、陵郡,二于 是荆州共辖郡九,这就后是称世“襄荆九”郡的历来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家分三州:曹荆操占据南、阳阳襄南郡三郡,、备刘占据长以南江的陵、桂阳 、武零陵、沙长四郡,孙则权据江夏占郡。安十建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 仁,南郡,孙权夺拜周为偏瑜将,领军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南)。建安五十(2年0年1),周死后,孙权瑜鲁纳肃议之,自把己据所部分“借”给备,于是刘刘备占有荆绝州部分大地盘

冀州下

设  信都、常山、中山、间河清河、赵国、巨鹿、、海、魏渤九郡个国)

(丕曹将州冀的治所邺迁从了信都(今冀到市旧州),冀城州下辖  安、平赵、巨鹿、平国、渤原海章、、河武、间高阳、陵、博清河、中山、常、乐山陵十等个郡(国三

州幽---1郡1 国阳、上渔、右北平、辽西、辽东谷、涿郡郡玄菟、乐、

并州

太原郡、 上党郡、河郡、西中郡、定云襄郡、雁郡门、朔郡、五原郡方上、郡    平郡乐新、郡

州---11郡青国

----------------------------------------------------------------------

----------------------------------------------------------------------

-----------------------------------------------------------------------

-----------------------------------------

------------------------------

----------------------------------------------------------------------

----------------------------------------------------------------------

说小:汉之末雄群霸争发/首三时期各国州下辖郡/小说县_点起中小文..

三.国时期各下州郡县辖

隶--司--:-

兆京尹长安)、左(冯翎、郡右风郡、扶东河、弘农郡、郡南尹(洛阳河、河)郡

州--豫--:-

颍郡川、汝南郡、国陈梁、国沛、、鲁国国

州兖-----

留郡、东郡郡、陈阴济郡山、阳郡任、城、东平郡国、济北郡泰山、

郡青州

-----:

原平、济郡南国乐、安国齐国、北海国、东、莱

---州--

琅琊国东海、、郡彭国、下城国、邳广郡

冀州陵----:

魏、清郡河、安平国、巨鹿国郡赵、、常山国、国山中国、河间国、渤海郡

荆州-----:

南阳郡江夏郡、、南、长郡郡、武陵郡沙零、陵、桂郡郡

扬-州---:

九-江郡、庐江郡、丹郡阳、郡吴会、稽郡、豫章

州--益--:-

中、巴郡郡、汉广、广郡属汉(阴平国)蜀、郡蜀、属国郡(嘉)汉、为键、键郡属国(为提朱)徉、柯郡(字错)、误益州、郡永郡昌

凉州

----:-

武都郡

、陇西郡汉阳郡、、安郡定、地郡、武威北、金城郡、张掖郡、郡掖属国张居延(、)酒郡、敦泉煌郡

--州--:-

太郡、上党郡、西河原郡上、、郡云中、郡雁郡、门定郡、朔方郡襄、五原郡

州-幽---:

-代、上谷郡郡、郡、广阳郡涿渔、阳、郡右平北、郡西郡、辽东郡、辽东属国(辽黎)昌、菟郡玄乐、浪郡

交州

-----

:海郡、南梧苍、合浦郡郡、郁林、交郡郡趾九真郡、日、郡南

域西护都(郡级府)-----(冶:它乾城 今新疆:沙县雅)

----:-(91县)

作文九:《三国演义人物》27800字

1.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成为异姓兄弟,一同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际,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三人在虎牢关战败吕布。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占领荆州,不久又进兵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大怒,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为陆逊用火攻打得大败,不久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2.张飞(?-221),张飞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张飞排第三。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55岁。

3.关羽(?-220),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省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坐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4.赵云蜀国五虎大将第三位。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战著称。原为公孙瓒的部下,后归刘备。赵子龙身长八尺,浓眉大眼,架枪上马威风凛凛,多次冲锋敌营,立下不少战功。刘备兵败长阪坡时,蜀汉人民大举南迁避难,当时刘备妻妾甘、糜二夫人与后主阿斗在人阵中走散,赵子龙单相匹马深入曹操大军中寻找,发现三人身现敌营时,不顾一切冲入重围,救出甘夫人与阿斗,糜夫人则因为伤重,不愿拖累大家而投井自尽。这次事迹就是广受后世歌颂的「长阪坡救主」。

赵子龙七十岁时,骁勇善战不下当年,曾力斩西凉大将韩德父子五名,公元二二七年随诸葛亮进攻关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汉中,不久病死,享年七十三岁。其生前曾受封为「翌军将军」,死后后主诏赠大将军,諡号「顺平侯」,敕葬在成都锦屏山之东。

5.黄忠是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原为韩玄手下将,年近六旬有万夫不当之勇,而他的弓箭射术更是天下无双。黄忠与前来取长沙的关羽连战三日,不分胜负。后黄忠马失前蹄,关羽没杀他,黄忠感动于关羽的义气,第二日用弓箭时,不忍用弓箭相伤,只射他的盔缨。太守韩玄以黄忠战关羽不利要处斩黄忠,为魏延所救,后刘备又亲自将他请了出来,这才归顺刘备。黄忠随刘备入西川,所到即克,战功赫赫,他有勇有谋,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后又率军取汉中,定军山亲斩名将夏侯渊,为取汉中的第一功臣。章武二年(222年)刘备伐吴为关羽报仇,黄忠不顾年迈,请令担任先锋。后因刘备言老将无用,黄忠遂单枪匹马出战,在追击吴将潘璋的途中,不幸中了马忠的埋伏,被其用流箭射中肩窝。在张苞、关兴与刘备护送他回营救治的当天晚上,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不治身亡。

6.马超。蜀骠骑将军、五虎上将之一、后汉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年十七,随父腾、韩遂袭长安,杀李傕将李蒙、王方。曹操诱杀腾,超、遂举西凉兵报仇,酣战许褚。因操离间超、遂,事败,往汉中投张鲁。鲁使超救刘璋与先主战,超与张飞大战百余合。后受张鲁谋士杨松诬陷,投先主,威使刘璋降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先主称帝,以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镇守西境。后诸葛亮北伐,往扫超墓。

7.诸葛亮,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拜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 仰和怀念。

8.曹操是西园八校尉之一,曾只身行刺董卓,失败后和袁绍共同联合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一生中先后战胜了袁术、吕布、张绣、袁绍、刘表、张鲁、马超等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但是在南下讨伐江东的战役中,曹操在赤壁惨败。后来在和蜀汉的汉中争夺战中,曹操再次无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封曹操为魏武皇帝。

9.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先为并州刺史丁原部下担任从事,后来又归附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又带兵投靠了吕布,在吕布手下任骑都尉。后来,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和刘备打败,最终归附曹操。武功高强,有勇善谋,多次建立奇功。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孙权攻打合肥,他率敢死队八百余人守城,奋勇突击,大破吴军。吴军一听见张辽的名字,便人人胆寒,连吴国小儿夜间啼哭,一听说张辽二字便不敢哭了。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三路伐吴。张辽与诸将大破东吴大将吕范军,遂因病死于军中,谥刚侯。

10.吕布

身材高大(估计有190m以上),相貌英俊,武艺高强。他一出场就是“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他经常手持一口方天画戟,脚跨赤兔宝马,当时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擅长骑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闻名于并州;刺史丁原用布为主簿。董卓入京后,诱使吕布杀死丁原,率其众来投。董卓大见亲侍,令布为骑都尉,随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杀布,布惧,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杀掉了董卓。卓党李傕等啸聚为贼,攻打长安,布不能拒,逃走,先后投靠袁术、袁绍、张杨,最后在张邈、陈宫的策划下入主兖州,与曹操展开数度激烈的争夺战,先胜后败,投靠徐州的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趁刘备攻袁术之机夺取了徐州,后在曹操的调解下与备和解。袁术攻打刘备,吕布以辕门射戟为赌注,使袁军退却。袁术起兵伐吕布,吕布大败。但后曹操和刘备联军攻打,困守下邳。布虽骁猛,然无谋而多猜忌,又信妻言,不纳群下之言。曹操堑围三月,吕布军上下离心,其将侯成、宋宪、魏续缚陈宫,将其众降;吕布亦就缚,与陈宫、高顺被戮于白门楼。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11.郭嘉(170----207),字奉孝,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郭嘉最先投靠的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对郭嘉很敬重,给以很高的礼遇。但郭嘉与袁绍相处数十天,发现袁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建功立业之主,便毅然离开了袁绍投奔曹操。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他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为曹操集团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对于郭嘉的功劳,曹操曾由衷地赞扬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12.崔琰,字季珪,史书上称他“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也就是清廉忠贞,正派儒雅,既有高风亮节,又有远见卓识,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而且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据说连曹操看到他,也为他那一身正气而慑服(太祖亦敬惮焉)。崔琰是一个光明磊落、胸怀坦荡的人。曹操晚年,曾为立嗣问题苦恼,不知是立最年长的曹丕呢,

还是立最有才的曹植。于是便以信函密问百官,请他们陈述意见,密封以答。惟独崔琰却“露板”(不封板牍)公开作答,说根据《春秋》之义,立子以长,何况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我崔琰愿以死恪守正道。曹操一看,大为惊异。因为曹植正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不举荐曹植而举荐曹丕,说明他确实是处以公心的,连曹操也不得不“喟然叹息”,敬佩他的大公无私。最后被曹操逼杀。

13.荀彧(163~212) 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彧多智谋 ,举孝廉 ,拜县令 。汉末天下大乱,弃官归乡里,率宗族先投袁绍,后归曹操,任司马,被喻为张良。曹操为兖州牧后 ,兴平元年(194)征徐州陶谦 ,荀彧以州司马留守。陈留太守张邈等反叛,各郡县响应者众 。荀彧率军坚守,与程昱一起,为曹操保存了反攻基地。建安元年(196) ,曹操谋迎汉献帝都许,部众犹豫,荀彧极力促成。升侍中,守尚书令,深得曹操信任,军国大事皆与之筹划。能知人举贤,屡荐贤士郭嘉等人,又策划东擒吕布 ,西抚韩遂、马腾。建安五年,官渡之战,曹操军粮将尽,欲退兵还许。荀彧劝其坚持待机,用奇兵制胜 。曹操从其议 ,大败袁绍。建安八年,曹操据荀彧前后功绩,上表封万岁亭侯。后曹操欲自封魏公,加九锡,作为篡汉之阶,荀彧婉转劝阻,为操所忌,被迫饮药而死。

14.孙权简介:(182-252)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 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

15.甘宁,吴国大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起初跟随刘表、黄祖。黄祖兵败被杀后,归降孙权。为著名水军将领,勇猛过人,打仗常冲锋陷阵,一生建立战功无数。曹军进军濡须时,他率敢死队百人,夜袭曹营,大胜而还,未伤一人。刘备伐吴时,被番王沙摩柯一箭射死,死时树上有数百只乌鸦,围绕着他的尸体,也不飞走。孙权得到甘宁已死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并立庙祭祀他

16. 陆逊(183-245),字伯言,本名陆仪,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孙策之婿,三国时期吴国大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陆逊出生于世宦之家,他的祖父陆纤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陆逊年十岁丧父,十五、六岁时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公元204年,被孙权征召为掾属,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出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代理县令职务。后又因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成功夺取荆州,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击败刘备。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17.张昭(156-236),字子布,东吴第一谋士。孙策平定江东时,周瑜向孙策推荐张昭,孙策亲自登门请张昭,张昭遂出山相助。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孙策平定江东后,张昭几度向孙策表明了西征黄祖的重要性。但孙策英年早逝,张昭的意见没有在孙策身上实现。孙权继位后,果然西征灭了黄祖。208年,曹操南下,以张昭为主的文官都主张投降曹操。这也是张昭在军事方面的不足,最终周瑜分析了曹军的弱点,并领兵至三江口与曹操决战。张昭也作为参谋参加了赤壁之战,也立了功劳。229年,张昭立劝孙权称帝,孙权从之,东吴政权正式成立。在立东吴丞相一事上,众人都以为这个位置是张昭的,但孙权说道:“此公性刚,不可为之。”遂立顾雍为丞相。不久后,张昭辞官归乡,安心养老,并注释了《春秋左传》。236年,张昭病逝,孙权亲自为张昭吊孝。

18.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三国时东吴名将。于孙权广纳人才时投到东吴麾下,

从破黄祖,吕蒙奋勇先登,亲斩敌将陈就。后于濡须口从拒曹操,吕蒙独具战略眼光,力排众论,卒破取皖城太守朱光。后来吕蒙接任鲁肃之职,镇守陆口,其名声之响,连向来骄矜的关羽也不敢有所轻忽。为了成功袭取荆州,吕蒙连同孙权、陆逊一起筹略,设伏用奇,击败关羽,擒其父子,立下大功。但在君臣庆功之时,吕蒙却因被关羽阴魂索命而死,亡年四十三岁。

19.周瑜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后来回去镇守丹阳。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孙权曾为其素服吊丧。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20.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战后,鲁肃从大局考虑,又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继续巩固孙刘联盟。周瑜去世后,鲁肃接任他的位置,负责处理荆州事务。

阿会喃:八十七回,孟获管下第三洞洞主,蜀军南征被张翼所擒,释后为获所杀。

曹腾:一回,中常侍。

曹仁:五回,字子孝,病亡。

曹洪:五回,字子廉,

曹德:十回,曹嵩之弟。为张闿乱军所杀。

曹豹:十回,吕布之泰山,为张飞杀。

曹性:十一回,吕布将,射瞎夏侯敦一眼,为其所杀。

曹氏:十六回,曹豹女,吕布次妻。

曹昂、十六回,曹操长子,张绣军杀。

曹安民:十六回,曹操侄,张绣军杀。

曹丕:三十二回,字子桓,卞氏长子。废献帝为王。后感寒疾亡。

曹植:三十四回,卞氏三子。字子建。

曹氏:六十六回,曹操女,献帝贵妃,伏后死,为后。

曹纯:五十一回,曹仁弟,

曹休:五十六回,大将军,大司马,兵败石亭,疽发背而亡。

曹永:五十八回,曹仁部将,为庞德杀。

曹彰:六十八回,卞氏次子,字子文。黄须儿,勇而无谋。

曹熊:六十八回,卞氏四子,曹操死不奔丧,自缢。

曹真:八十四回,大将军,大司马,字子丹,为诸葛亮气死。

曹睿:九十一回,字元仲,为甄氏生,魏明帝。遇冤魂索命,病亡。

曹遵:九十三回,曹真宗弟,为魏延斩。

曹宇:一百六回,曹丕子,燕王

曹芳:一百六回,曹睿乞养之子,字兰卿,为王。被司马师废。

曹爽:一百六回,曹真子,字昭伯,大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羲:一百六回,曹爽弟,中领军。为司马懿斩

曹训:一百六回,曹爽弟,武卫将军。为司马懿斩

曹彦:一百六回,曹爽弟,散骑常侍。为司马懿斩

曹文叔:一百七回,曹爽从弟。

曹据:一百九回,曹睿弟,彭城王。

曹髦:一百九回,字士彦,曹霖子。高贵乡公,为王。为成济杀。

曹霖:一百九回,曹丕孙,曹髦父,东海定王。

曹奂:一百十四回,曹宇子,原名璜,字景明,司马昭立为王。为司马炎废为陈留王。  蔡邕:一回,议朗、侍中,字伯喈。王允缢死。

蔡瑁:六回,襄阳人,赤壁之战为曹操杀。

蔡阳:二十六回,曹将,为关羽所杀。

蔡氏:三十四回,蔡瑁姊,刘表妻,刘琮母。为于禁军杀。

蔡中: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甘宁杀。

蔡和:三十四回,蔡瑁族弟,为周瑜祭旗。

蔡勋:三十四回,蔡瑁族弟。

蔡(王熏):四十五回,蔡瑁弟,为甘宁杀。

蔡琰:七十一回,即蔡文姬,蔡邕女。

蔡林:一百八回,吴都督,降魏。

淳于琼:三回,左军校尉,袁绍将。失乌巢,为绍斩。

淳于导:四十一回,曹仁部将,为赵云杀。

淳于丹:八十四回,吴将。

崔毅:三回,十常侍乱政辞官归庄,救献帝。

崔烈:三回,崔毅兄。死于国难。

崔勇:十三回,郭汜将,为徐晃杀。

崔琰:三十三回,字季珪,清河东武人,青州别驾,为操待为上宾。后不满操为魏王,杖杀狱中。

崔州平:三十七回,博陵人,诸葛亮友。

崔禹:八十二回,朱然部将,为张苞擒,斩。

崔谅:九十二回,魏安定太守,兵败诈降,为张苞杀。

崔夫人:一百十八回,刘谌妻。

昌豨:十八回,泰山寇,

昌奇:六十七回,杨任部将,为夏侯渊斩。

单于:三十三回,乌桓老大。

车胄:二十回,曹将,车骑将军。为关羽杀。

常雕:八十五回,曹仁将,为朱桓杀。

爨习: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彻里吉:九十四回,西羌国王

董卓:二回,陇西临洮人,字仲颖。

董重:二回,国舅,骠骑将军。自刎。

董太后:二回,刘苌之妻,汉灵帝之母。为何后废害。

董旻:三回,董卓弟。

董璜:八回,董卓侄。

董母:九回,董卓母。

董承:十三回,国舅。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董昭:十四回,济阴定陶人,字公仁,洛阳令。进言加九锡。

董袭:十五回,字元代,会稽余姚人。东吴将,濡须战,淹死江中。

董贵妃:二十四回,董承妹,为操缢死。

董和:六十四回,刘璋将,益州太守,字幼宰,南郡枝江人,

董祀:七十一回,蔡琰夫。

董衡: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超:七十四回,曹操七军领军将校,为庞德斩。

董治:七十九回,治曹操陵事。

董允:八十五回,蜀黄门侍郎。

董厥:八十七回,蜀掾吏。国亡忧死。

董荼那:八十七回,孟获第二洞元帅。为张嶷擒。释后为获所杀。

董禧:九十二回,曹将,为关兴杀。

董寻:一百五回,魏司徒,谏言被废为庶人。

董朝: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丁原:三回,字建阳,荆州刺史,为吕布杀。

丁管:四回,尚书,为董卓害。

丁奉:三十八回,庐江人,字承渊。

丁斐:五十八回,渭南县令。

丁夫人:六十八回,曹操元配,无出,被黜。

丁仪:七十九回,字正礼,与丁廙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廙:七十九回,字敬礼,与丁仪兄弟,曹植友,沛郡人,为许褚擒,曹丕杀。  丁咸:九十一回,蜀笃信中郎将。

丁立: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丁谧: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彦靖。为司马懿斩

丁封:一百十七回,吴将,

典韦:十回,陈留人。张绣军杀。

典满:十七回,典韦子。

邓茂:一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邓龙:三十八回,黄祖将,为甘宁杀。

邓义:四十回,荆州治中。降曹。

邓芝:六十五回,蜀将,降刘。义阳新野人,字伯苗,汉司马邓禹之后。为田续杀。  邓铜: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邓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玄茂,邓禹之后。为司马懿斩。

邓艾:一百七回,义阳人,字士载,口吃。

邓忠:一百十一回,邓艾子,

邓程:一百十三回,吴官。

邓敦:一百十五回,魏前将军。为司马昭斩。

邓良:一百十八回,蜀驸马都尉。降魏。

邓贤:六十回,刘璋将,为黄忠射杀。

邓贤:九十四回,孟达甥,出首孟达。

杜远:二十七回,廖化同伴,为其所杀。

杜袭:六十六回,汉侍中。

杜袭:七十一回,夏侯渊部将,

杜琼:八十回,蜀议曹、谏议大夫。

杜路: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杜微:九十一回,蜀尚书。

杜义:九十一回,蜀裨将军。

杜祺: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杜睿:一百二回,蜀将。

杜预:一百二十回,晋镇南大将军。

段珪: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闵贡杀。

段煨:十七回,杀李傕有功封汉荡寇将军。

戴员:三十八回,丹阳督将,谋杀孙翊,为傅婴、孙高杀。

戴陵:九十九回,魏将,

窦武:一回,汉灵帝时大将军。

督邮:二回,官名。

貂婵:八回,王允歌伎,吕布妾。

党均:一百十三回,魏官,襄阳人。

朵思大王:八十九回,秃龙洞洞主,死于乱军。

带来洞主:九十回,孟获妻弟,八番部长。

大乔:二十九回,孙策妻。

傅婴: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傅巽:四十回,字公悌,荆州东曹掾。降曹,封关内侯。

傅干:六十六回,曹参军,字彦才。

傅士仁:七十三回,关羽将,荆州失,降吴,后归蜀为刘备剐。

傅彤:八十一回,蜀将。军败,于阵中吐血亡。

傅嘏:一百八回,魏尚书。

傅佥:一百十二回,蜀将。兵败自刎。

伏皇后:十三回,汉献帝妻。为华歆捕,操杀。

伏德:十三回,国舅。

伏完:二十回,伏皇后之父。为操杀。

樊稠:三回,董卓将,韩遂友,被李傕杀。

樊能:十五回,刘繇部将,为孙策喝死。

樊氏:五十二回,赵范嫂。

樊建:八十七回,蜀掾吏,

樊岐:九十一回,蜀武略中郎将。

费观:六十四回,刘璋妻弟,降刘,

费祎: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字文伟,长史,

费诗:六十五回,蜀将,降刘。前部司马。

费耀:九十七回,曹真中护军大将。中计自刎。

范滂:六回,字孟博,山阳高平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康:六回,字仲真,渤海人,江夏八俊之一。

范成:十四回,洛阳令。

范疆: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冯方女:十七回,袁术妻。

冯礼: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审配射杀。

冯习: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冯(纟枕):一百二十回,晋臣。

封谞:一回,十常待之一。

方悦:五回,河内名将,为吕布杀。

逢纪:七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袁谭杀。

法正:六十回,字孝直,右扶风郿人,父贤士法真。归刘,张松、孟达友。亡故。  G

郭胜:一回,十常待之一。

郭汜:三回,小名郭阿多。为伍习杀。

郭妻:十三回,郭汜妻。

郭嘉:十回,字奉先,颖川颖阴人,水土不服,死于易州。

郭图:二十二回,袁绍谋士,辅袁谭,

郭常:二十八回,某庄主,留宿关羽。

郭常子:二十八回,盗关羽马。

郭奕:三十四回,郭嘉子。

郭恩:六十九回,家中有鬼,为管辂卜出。

郭淮:七十回,太原阳曲人,字伯济,魏雍州刺史。为姜维射杀。

郭永:九十一回,安平广宗人,郭贵妃之父。

郭贵妃:郭永之女,号女王,后为曹丕后。

郭攸之:九十一回,蜀侍郎。

郭夫人:一百五回,得曹睿宠,被立后。

顾雍:二十九回,字元叹,蔡邕之徒,东吴谋士。

妫览:三十八回,丹阳督将,预占徐氏,为傅婴、孙高杀。

干休:一百十三回,吴曲阿老人。

公孙瓒:一回,刘备友。北平太守,号白马将军。为袁绍败,自焚。

公孙越:七回,公孙瓒弟,为袁绍手下乱箭射杀。

公孙康:三十三回,辽东太守,襄平人,公孙度之子,斩二袁归曹。

公孙度:三十三回,汉武威将军。

公孙恭:三十三回,公孙康弟。

公孙渊:一百六回,公孙康次子,魏辽东太守。自称燕王,反魏,为司马懿军擒杀。  公孙晃:一百六回,公孙康长子。

公孙修:一百六回,公孙渊子。为司马懿军擒杀。

甘夫人:二十二回,小沛人,刘备妻,生子刘禅。病亡。

甘宁:三十八回,字兴霸,巴郡临江人,锦帆贼,降刘表,曾救黄祖,后投吴。患痢疾出征为沙摩柯射杀。

巩志:五十三回,武陵从事,降刘备。

关羽:一回,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败走麦城,为马忠擒,斩。

关纯:七回,韩馥别驾,为文丑杀。

关定:二十八回,某庄主。

关宁:二十八回,关定长子。学文。

关平:二十八回,关定次子,学武,过继为关羽义子。败走麦城,为东吴擒,斩。  关兴:七十四回,关羽次子。字安国。病亡。

关索:八十七回,关羽三子。

关彝:一百十九回,汉寿亭侯,死于乱军。

高升:二回,黄巾军副将,为张飞所杀。

高顺:十一回,吕布将。为操擒,杀。

高览:二十二回,袁绍将,降曹。

高干:三十一回,袁绍外甥,为王琰杀。

高沛:六十一回,刘璋将。为刘备军斩。

高定:八十七回,蜀越(山隹冏)郡太守,结连孟获反,后又降蜀,封益州太守。  高翔:九十一回,蜀玄都侯。

高柔:一百七回,魏司徒。

龚景:一回,青州太守。

龚都: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后随刘备,为夏侯渊杀。

龚起: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戈定:五十三回,太史慈将,刺杀张辽不成,死。

谷利:六十七回,东吴牙将,合淝救孙权。

管亥:十一回,黄巾军,为关羽杀。

管宁:六十六回,与邴原、华歆善,号为龙尾。后与歆割席坐,不仕魏。

管辂:六十九回,字公明,平原人,善周易。

管辂舅:一百六回。

官雝:九十一回,蜀典军中郎将。

苟安:一百回,蜀都尉,解粮误期,为诸葛亮杖责,降魏。

耿武:七回,韩馥长史,为颜良斩。

耿纪:六十九回,字季行,洛阳人,侍中少府,讨曹操,被斩。

葛雍:一百十回,毋丘俭将。

侯览:一回,十常待之一。

侯成:十一回,吕布将。降曹。

侯选: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何进:一回,大将军,起身屠家,国舅,为十常侍所杀。

何顒:一回,南阳人。

何太后:二回,何进妹,贵人,生刘辩。为李儒摔死。

何苗:二回,何进弟,钩结十常侍,为乱军杀。

何仪:十二回,黄巾军,为李典擒杀。

何曼:十二回,黄巾军,为曹洪杀。

何宗:八十回,蜀祭酒。

何平:一百五回,蜀将。

何晏: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平叔。为司马懿斩

何曾:一百十九回。

何氏:一百二十回,孙皓母。

何植:一百二十回,吴司徒。

韩忠:二回,黄巾军,乱军射杀。

韩馥:五回,初为冀州刺史。

韩当:五回,字义公,辽西令支人,使大刀。

韩遂:十回,西凉太守,与马腾交厚,后降曹。左手为马超断。

韩暹: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北将军,降袁术。关、张杀。

韩胤、十六回,袁术将,吕布擒,曹操杀。

韩融:十三回,汉太仆。

韩嵩:二十三回,刘表从事中郎将,归曹。加为大鸿胪。

韩福:二十七回,洛阳太守,为关羽杀。

韩猛:三十回,袁绍将。

韩莒子:三十回,袁绍将

韩珩:三十三回,幽州别驾,不降曹。

韩浩:三十九回,韩玄弟,曹将,为黄忠斩。

韩玄:五十三回,长沙太守,为魏延杀。

韩德:九十二回,西凉大将,开山大斧。为赵云杀。

韩瑛:九十二回,韩德长子,为赵云杀。

韩瑶:九十二回,韩德次子,为赵云擒。

韩琼:九十二回,韩德三子,为赵云杀。

韩琪:九十二回,韩德四子,为赵云杀。

韩祯:九十四回,蜀西平关守将。

韩暨:九十八回,魏太常卿。

韩综:一百八回,魏将, 为丁奉杀。

黄盖:五回,字公覆,零陵人,使铁鞭。

黄琬:六回,太尉,为董卓罢为庶民。

黄祖:七回,刘表心腹将,为甘宁射杀。

黄劭:十二回,黄巾军,为许褚擒杀。

黄承彦:三十七回,诸葛亮岳父。

黄忠:五十三回,南阳人,字汉升。初为韩玄将,归刘备。为马忠射伤,归营亡。  黄奎:五十七回,门下侍郎,黄琬子,为操害。

黄权:六十回,字公衡,西阆中巴人,刘璋主簿。降刘,右将军,光禄卿。兵败降魏。  黄皓:一百十二回,蜀宦官。为司马昭凌迟。

黄氏:一百十七回,诸葛亮妻。

黄崇: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皇甫嵩:一回,中郎将,加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后被十常侍罢官。

皇甫郦:十三回,李傕同乡,

皇甫闿: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轸:五回,华雄副将,为程普杀。

胡赤儿:九回,牛辅心腹,为吕布杀。

胡邈:十三回,字敬才,侍中。

胡才: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死于乱军。

胡车儿:十六回,张绣之偏将,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胡华:二十七回,曾为汉议郎,

胡班:二十七回,胡华子,荥阳从事,救关羽。后归蜀。

胡济:九十一回,蜀昭武中郎将。

胡质:九十六回,魏东莞太守。

胡忠:一百二回,蜀将。

胡遵:一百六回,魏将,征东将军,

胡奋:一百十二回,魏将。

胡氏:一百十五回,刘琰妻。

胡烈:一百十六回,魏将。

胡济:一百十五回,蜀将。

胡渊:一百十九回,胡烈子。

胡冲:一百二十回,吴中书令。

华雄:五回,董卓将,关西人,为关羽杀。

华佗:十五回,字元化,沛国谯郡人。为曹操杀。

华歆:二十九回,豫章太守,降孙策。后为曹操用,谄魏。曾与邴原、管宁善,号为龙头。  华核:一百十九回,吴中书丞。

桓阶:七回,孙策之军吏,与刘表有旧。

桓范:一百六回,字元则,魏大司农,

桓嘉:一百八回,魏将,为丁奉杀。

桓彝:一百十三回,吴尚书,为孙綝杀。

郝萌:十一回,吕布将。为张飞擒,操杀。

郝昭:九十六回,魏将,太原人,字伯道。陈仓太守,病重惊亡。

和洽:六十六回,汉侍中。

霍峻:六十二回,字仲邈,南郡枝江人,蜀将。

霍弋:一百十九回,蜀建宁太守。

花永:一百十回,魏将。

汉灵帝:一回,刘苌之子,中平六年崩。

后槽:五十三回,张辽军养马后槽,刺杀张辽不成,斩。

蒋钦:十五回,字公奕,九江寿春人。

蒋奇:三十回,袁绍将,为张辽斩。

蒋义渠:三十一回,袁绍将。

蒋干:四十五回,九江人,字子翼,周瑜友,曹操帐下幕宾。

蒋琬: 六十三回,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归刘,

蒋济:七十五回,曹军主簿。魏太尉。

蒋延:一百八回,吴将。为诸葛恪贬为庶人。

蒋班: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蒋舒:一百十二回,蜀将。降魏。

蒋斌:一百十三回,蜀将。降魏。

蒋显:一百十八回,蜀太仆。

贾诩:九回,字文和,李傕谋士,降汉,魏太慰,病亡。

贾华:五十三回,东吴将。

贾逵:七十九回,汉谏议大夫,魏建威将军。

贾范:一百六回,公孙渊副将。谏言被公孙渊斩。

贾充:一百十一回,字公闾,贾逵子,司马昭心腹。

吉太:二十三回,字正平,皆呼吉平,洛阳人,太医,为操获,撞阶而死。

吉邈:六十九回,吉平长子,字文然,起事为乱军杀。

吉穆:六十九回,吉平次子,字思然,起事为乱军杀。

金尚:十七回,兖州刺史,不从袁术,为之杀。

金旋:五十三回,武陵太守,为巩志杀。

金祎:六十九回,韦晃心腹,与王必交厚,讨曹操,为乱军杀。

金环三结:八十七回,孟获第一洞元帅。为赵云杀。

靳祥:九十七回,蜀将,陇西人。

焦触: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韩当斩。

焦炳:七十一回,魏将,为赵云杀。

焦彝:一百十二回,诸葛诞谋士,降司马昭。

焦伯:一百十四回,曹髦护卫。为成济杀。

姜叙:六十四回,与杨阜为姑表兄弟,抚彝将军。

姜叙母:六十四回,杨阜姑,为马超杀。

姜维:九十二回,天水冀人,字伯约。兵败诈降不成自刎。

姜冏:九十二回,姜维父,汉天水功曹,羌人乱,没于王事。

沮授:七回,袁绍谋士,被绍下狱,为操获,不降,斩。

沮鹄:三十二回,沮授之子,为张辽射杀。

句安:一百七回,蜀将。降魏。

蹇硕:一回,十常待之一。为郭胜所杀。

纪灵:十四回,袁术将,山东人,五十斤三尖刀,为张飞杀。

简雍:十八回,字宪和,涿郡人。明阴阳。

军士:六回,孙坚军,袁绍乡人,密告孙坚得玺。

孔(亻由):五回,初为豫州刺史。

孔融:五回,北海太守,字文举。鲁国曲阜人。为操杀。

孔宙:十回,孔融父。

孔昱:六回,鲁国人,字世元,江夏八俊之一。

孔秀、二十七回,东岭关守将,为关羽杀。

蒯良:六回,延平人,字子柔。

蒯越:六回,延平人,字异度。刘表谋士,降曹,封江陵太守。

阚泽:三十八回,会稽山阴人,字德润,献诈降书。

轲比能:八十五回,辽东鲜卑国国王。

刘焉:一回,幽州太守。江夏竟陵人,汉鲁恭王之后。刘璋父。益州牧,患病疽死。  刘备:一回,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祖刘雄,父刘弘。

刘元起:刘备之叔父。

刘恢:二回,代州太守。

刘陶:二回,谏议大夫,为十常侍害。

刘虞:二回,幽州牧,平寇有功,封太尉。

刘苌:二回,解渎亭侯。汉灵帝之父。

刘辩:二回,汉少帝。废为弘农王,为董卓鸩酒害。

刘协:二回,陈留王,表字伯和,灵帝中子,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

刘岱:五回,初为兖州刺史。降曹为张飞擒,为操黜罢爵禄,

刘表:六回,荆州刺史,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汉室宗亲。江夏八俊之一。病死。  刘范:十回,左中朗将。

刘晔:十回,字子阳,淮南成德人。曹操谋士。

刘繇:十一回,扬州刺史,字正礼,东莱牟平人,刘岱之弟,刘宠之侄,

刘艾:十四回,汉宗正,

刘宠:十五回,汉室宗亲,太尉。

刘璋:五十九回,益州牧。字季玉。降刘备,打发去南郡公安。

刘安:十九回,猎户,杀妻食刘备,瞎搞。

刘延:二十五回,东郡太守,

刘辟:二十六回,汝南黄巾军。随刘备,为高览杀。

刘勋:二十九回,庐江太守,为孙策败。

刘子扬:二十九回,鲁肃友。

刘禅:三十四回,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琦:三十四回,刘表长子,病死。

刘琮:三十四回,刘表次子,降曹,为于禁军杀。

刘泌:三十六回,长沙人,汉室宗亲,樊城县令。

刘封:三十六回,原姓寇,刘泌甥,刘备义子。不救关羽,为刘备斩。

刘先:四十回,荆州别驾。降曹。

刘馥:四十八回,扬州刺史,字元颖,沛国相人,久事曹操,为操酒后杀。

刘熙:四十八回,刘馥子。

刘度:五十二回,零陵太守。

刘贤:五十二回,刘度子,为张飞捉,降。

刘磐:五十三回,刘表侄,后为长沙太守。

刘(王贵):六十回,刘璋将,为张翼杀。

刘巴:六十二回,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刘璋士。降刘,左将军。

刘循:六十二回,刘璋长子。

刘(日俊):六十五回,刘璋将,为赵云杀。

刘氏:六十八回,曹操妾,曹昂母。

刘(分阝):六十九回,太守,管辂卜之。

刘瑁:七十七回,刘焉子,娶吴氏,早?#124;。

刘永:七十七回,字公寿,刘备子,吴氏生。

刘理:七十七回,字奉孝,刘备子,吴氏生。

刘廙:七十九回,奏献帝让位。

刘琬:二十九回,汉使,曾赞孙权。

刘豹:八十回,蜀阳泉侯。

刘宁:八十二回,洞溪汉将,兵败降吴。

刘琰:九十一回,蜀车骑大将军,都乡侯。为刘禅斩。

刘敏:九十一回,蜀偏将军。

刘合: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刘劭:一百三回,曹将,

刘放:一百六回,魏侍中光禄大夫。

刘达:一百十回,魏将。

刘丞:一百十三回,吴将。为孙綝杀。

刘寔:一百十六回,魏相国参军。

刘(王睿):一百十八回,刘禅长子。死于乱军。

刘瑶:一百十八回,刘禅次子。

刘琮:一百十八回,刘禅三子。

刘瓒:一百十八回,刘禅四子。

刘谌:一百十八回,刘禅五子,北地王。国亡,杀妻、子,自刎。

刘恂:一百十八回,刘禅六子。

刘璩:一百十八回,刘禅七子。

刘氏:三十一回,袁绍后妻,袁尚之母。

刘氏:一百七回,曹爽妻。

李傕:三回,西凉人,为段煨杀。

李儒:三回,董卓婿,王允杀。

李肃:三回,虎贲中郎将,吕布友。斩董卓首级,后为吕布杀。

李典:五回,山阳巨鹿人,字曼成。

李蒙:九回,董卓余党。死于马超之手。

李别:十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膺:十一回,河南尹。

李封:十一回,吕布将。为许褚斩。

李暹:十三回,李傕之侄,为许褚斩。

李乐:十三回,山贼,奉诏救驾,封征东将军。为徐晃杀。

李丰: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李通:十八回,江夏平春人,字文达,操将。为马超杀。

李孚:三十二回,袁尚主簿。

李珪:四十回,刘表幕官,为蔡瑁斩。

李春香:五十七回,黄奎妾,告密被操斩。

李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于禁误射杀。

李恢:六十回,建宁俞元人,刘璋士。归刘,

李严:六十四回,南阳人,字正方,刘璋将,降刘,后犯错,被谪为庶人。闻亮死病亡。  李氏:七十四回,庞德妻。

李伏:七十九回,汉中郎将,令献帝让位曹丕。

李意:八十一回,青城山隐士。

李异: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关兴杀。

李撰:九十一回,蜀博士。

李丰:九十四回,李严子。

李辅:九十四回,孟达心腹,出首孟达。

李服:九十七回,魏将。

李福:一百四回,蜀尚书。

李胜:一百六回,曹爽门客,字公昭。

李歆:一百七回,蜀将。

李丰:一百九回,魏中书令。为司马师杀。

李鹏:一百十二回,魏将。为傅佥杀。

李崇: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李氏:一百十七回,马邈妻,自缢。

李球:一百十七回,蜀将,兵败亡。

李虎:一百十八回,蜀尚书郎。

吕布:三回,字奉先。为宋宪、魏续擒,操杀。

吕伯奢:四回,成皋人,曹操义叔。为操杀。

吕公:七回,刘表健将,为程普杀。

吕虔:十回,字子恪,武城人。

吕范:十五回,字子衡,汝南细阳人,初为袁术谋士,后随吴。

吕威璜:三十回,袁绍将。

吕旷: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赵云杀。

吕翔: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张飞杀。

吕蒙:三十八回,字子明,汝南人。为关羽付魂而亡。

吕通:四十八回,曹将。

吕义: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吕常:七十三回,曹仁部将,

吕建:七十五回,曹将,

吕霸:七十七回,吕蒙子。

吕凯:八十七回,蜀永昌郡功曹,字季平。

吕岱:一百八回,吴大司马。

吕据:一百八回,吴将,为孙綝杀。

陆康:十五回,庐江太守。

陆绩:三十八回,吴郡人,字公绩。

陆逊:三十八回,吴郡人,本名陆议,后改逊,字伯言。孙策婿。

陆纡:八十三回,汉城门校尉,陆逊之爷。

陆骏:八十三回,吴九江都有尉,陆逊父。

陆抗:一百十九回,陆逊子,吴镇东大将军。

陆凯:一百二十回,吴丞相。

陆景:一百二十回,吴将。为张尚斩。

梁刚: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梁兴:五十八回,韩遂将,为马超杀。

梁宽:六十四回,杨阜友。

梁绪:九十二回,魏天水功曹,降蜀。

梁虔:九十二回,魏天水主记,梁绪弟,降蜀。

梁畿:九十四回,司马懿军参军。

廖化:二十七回,字元俭,襄阳人,初劫掠为生,归刘。国亡忧死。

廖淳:八十一回,蜀将。

廖立:一百四回,蜀长水校尉,自负遭贬。

路昭:二十一回,曹将,

骆统:三十八回,乌伤人,字公绪。

卢植:一回,中郎将,刘备之师。

卢逊:一百十六回,蜀南郑守将,为荀恺射杀。

留赞:一百八回,吴将。

留略:一百八回,吴将。

留平:一百二十回,吴将军,为孙皓杀。

鲁馗:九回,太仆,死于国难。

鲁肃:二十九回,字子敬,临淮东川人。病故。

鲁芝:一百七回,魏司马,曹爽手下,

凌操:十五回,土人。为甘宁杀。

凌统:三十八回,凌操子。

雷薄:十五回,袁术将,

雷叙:十七回,张绣将。

雷铜:六十二回,刘璋将,降刘,为张合杀。

娄子伯:五十九回,京兆人,隐居终南山,道号梦梅居士兵。

泠苞:六十回,刘璋将,为魏延擒两次,斩。

梨树神:七十八回,为曹操斩,托梦惊操。

赖恭:八十回,蜀太常卿。

来敏:九十一回,蜀祭酒。

卤城太守:一百一回。

伦直:一百六回,公孙渊参军。谏言为公孙渊斩。

柳甫:一百六回,公孙渊御史太夫,为司马懿斩。

楼玄:一百二十回,吴大司农,为孙皓杀。

马元义:一回,黄巾军,为何进斩。

马腾:五回,汉西凉太守,字寿成,马援之后,为曹操害。

马肃:五十七回,马腾父,字子硕,桓帝时为天水兰干县尉,娶羌女生马腾。

马日磾:七回,太傅。

马宇:十回,侍中。

马超:十回,字孟起。病故。

马融:二十二回,郑玄师。

马延: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 为甘宁杀。

马谡:五十二回,字幼常,失街亭,为诸葛亮斩。

马良:五十二回,字季常,马谡兄。病亡。

马休:五十七回,马腾次子,为曹操害。

马铁:五十七回,马腾三子,为曹军射死。

马岱:五十七回,马腾侄,归刘备。

马玩:五十八回,韩遂将,为马超杀。

马汉:六十五回,刘璋将,为赵云杀。

马忠:七十七回,潘璋部将,擒关羽,为糜芳、傅士仁刺杀。

马忠:八十七回, 蜀将。曾为祝融夫人擒,奋威将军,博阳亭侯。

马遵:九十二回,魏天水太守,

马玉: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马均:一百五回,魏博士。

马邈:一百十七回,蜀江油守将。降魏。

孟坦:二十七回,洛阳牙将,为关羽杀。

孟公威:三十七回,汝南人,诸葛亮友。

孟达:六十回,字子庆,右扶风郿人。归刘,法正、张松友。后为荆州事降曹,有意归蜀,为申耽杀。

孟光:八十回,蜀谏议郎。

孟获:八十五回,南蛮王。第一次为魏延擒,第二次为董荼那擒,第三次为马岱军擒,第四次落陷坑为魏延军擒,第五次为杨锋及子擒第六次诈降被擒,第七次为马岱擒。降。  孟优:八十八回,孟获弟。为赵云、张翼擒,

孟节:八十九回,孟获兄,号万安隐者。

孟宗:一百十三回,吴中书郎。

糜竺:十回,东海朐县人,字子仲。后为蜀安汉将军。

糜芳、十八回,糜竺弟。荆州失,降吴,归蜀为刘备剐。

糜夫人:十五回,糜竺妹,刘备次妻。投井亡。

闵贡:三回,河南中部掾吏。

穆顺:五回,张扬部将,为吕布杀。

穆顺:六十六回,宦官,为操杀。

满宠:十回,山阳昌邑人,字伯宁。

毛玠:十回,陈留平邱人,字孝先。

毛氏:一百五回,河内人,曹睿后。被赐死。

祢衡:二十三回,孔融友,字正平,为黄祖杀。

苗泽:五十七回,黄奎妻弟,与李春香私通,告密为操斩。

慕容烈:七十一回,文聘副将,为赵云杀。

忙牙长:八十七回,孟获将。为马岱斩。

木鹿大王:九十回,八纳洞洞主,死于乱军。

迷当:一百九回,羌王。先助姜维,兵败降魏。

牛辅:三回,董卓婿。胡赤儿杀。

牛金:五十一回,曹将,

宁随:一百十六回,姜维副将。

南华老仙:一回,授张角《太平要术》。

区星:二回,在长沙反。为孙坚平。

潘隐:二回,司马。

潘凤:五回,韩馥手下上将,使大斧。

潘璋:三十八回,字文珪,东郡人。为关兴杀。

潘濬:七十三回,关羽将,平生多忌而好利,治中。失荆州,降吴。

潘遂:九十二回,曹将,

潘举:一百七回,曹爽守门将,

潘夫人:一百八回,孙权妻。

庞舒:十一回,吕布友。为李、郭杀。

庞德公:三十五回,襄阳人,字山民,庞统之叔。

庞统:三十五回,襄阳人,字士元,凤雏,中计于落凤坡,为张任军射杀。

庞德:五十八回,字令明,南安人,原为马超心腹,后归曹,为周仓擒,关羽斩。  庞羲:五十九回,巴西太守。

庞义:六十五回,蜀将归刘,营中司马。

庞柔:七十四回,庞德兄,蜀官。

庞会:七十四回,庞德子。魏将。

彭伯:三回,议郎。

彭安:三十三回,袁谭将,为徐晃杀。

彭羕:六十三回,字永言,广汉人,与孟达友,刘璋士,归刘。欲反,为马超擒,赐死狱中。  彭和:一百十七回,蜀将。

裴元绍:二十八回,旧为黄巾军,与周仓占卧龙山,为赵云误杀。

裴绪:九十二回,诸葛亮心腹诈称夏侯楙必腹用名。

裴景:一百六回,魏将,左都督。

裴秀:一百十二回,魏散骑长史。

普净:二十七回,解良人,救关羽。后至玉泉山参道。

濮阳兴:一百二十回,吴丞相。为孙皓斩。

全琮:九十六回,吴绥南将军,字子璜。

全端:一百八回,吴将。降魏。

全怿:一百十一回,吴将。全端弟。降魏。

全祎:一百十二回,全端子。降魏。

全纪:一百十三回,吴黄门侍郎,国舅。

全尚:一百十三回,全纪父,为孙綝杀。

全尚妻:一百十三回,孙綝姊。

全后:一百十三回,全尚女。

秦庆童:二十三回,董承家奴,向操告密。

秦琪:二十七回,蔡阳之甥,夏侯敦部将,黄河渡口守将。为关羽杀。

秦宓:六十五回,字子勑,广汉绵竹人,降刘。蜀从事。

秦良:一百回,为廖化斩。

秦朗:一百二回,魏将,死于乱军。

秦明:一百二回,秦朗弟,为郑文杀。

桥玄、

桥蕤:十五回,袁术将,夏侯敦杀。

乔瑁:五回,初为东郡太守。因借粮事为刘岱杀。

乔国老:五十四回,二乔之父。

丘建:一百十六回,魏将。

丘本:一百十七回,魏将。

谯周:六十五回,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素晓天文,归刘,降魏。

仇连:一百六回,魏将,右都督。为司马懿斩。

牵弘:一百十六回,魏陇西太守。

麹义:七回,袁绍将,为赵云杀。

清河公主:九十一回,曹操女,夏侯楙妻。

任峻:十四回,操将,典农中郎将。

任夔:六十九回,蜀牙将,为曹洪斩。

单子春:六十九回,汉琅琊太守。

孙仲:二回,黄巾军,为刘备射杀。

孙坚:二回,吴郡富春人,字文台,孙武子之后。为刘表乱箭射杀。

孙策:七回,孙坚长子,字伯符。吴夫人生。

孙权:七回,孙坚次子,字仲谋。吴夫人生。受惊成病,亡。

孙翊:七回,孙坚三子,字叔弼。吴夫人生。丹阳太守,为边洪杀。

孙匡:七回,孙坚四子,字季佐。吴夫人生。娶曹仁女。

孙朗:七回,孙坚子,吴国太生。字早安。

孙仁:七回,孙坚女,吴国太生。刘备妻孙夫人。投江亡。

孙韶:七回,孙坚子,过房俞氏生,字公礼。

孙静:七回,孙坚弟,字幼台。

孙端:九回,仆射士。

孙乾:十二回,北海人,字公佑。

孙观: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孙高:三十八回,孙翊心腹,报仇后封牙门将。

孙瑜:五十七回,孙权弟。

孙皎:七十五回,孙静次子,字叔明。

孙桓:八十二回,东吴将,字叔武, 孙河长子。

孙河:八十二回,孙桓父,本姓俞氏,孙策赐姓孙,亦系吴王宗族,生四子。

孙礼:九十五回,魏将,御前斩虎,曹真心腹。

孙资:九十六回,魏尚书。

孙登:九十八回,孙权长子。徐夫人生。早亡。

孙谦:一百七回,魏偏将。

孙和:一百八回,孙权次子。王夫人生,被废亡。

孙亮:一百八回,孙权三子,潘夫人生,为帝。被孙綝废为会稽王。

孙峻:一百八回,孙静曾孙,孙恭子,字子远,掌吴御林军马,

孙恭:一百八回,孙峻父,

孙綝:一百十一回,孙峻弟,字子通。为张布斩。

孙据: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威远将军。

孙恩: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武卫将军。

孙干: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偏将军。

孙闿:一百十三回,孙綝弟,吴长水校尉。

孙楷:一百十三回,吴宗正。

孙休:一百十三回,字子烈,孙权六子,为王。忧虑亡。

孙皓:一百十三回,孙和子,乌程侯,字元宗。为吴王。降晋。

孙异:一百十七回,吴将。

孙(雨上单下):一百二十回,孙休太子。

孙冀:一百二十回,吴左将军。

孙歆:一百二十回,吴骠骑将军。为周旨斩。

孙秀:一百二十回,晋骠骑将军。

苏双: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苏由:三十二回,袁尚将。

苏飞:三十八回,刘表将,放甘宁,为潘璋擒降吴。

苏越:七十八回,洛阳良工。

苏顒:九十五回,魏将,为赵云杀。

司马徽:三十五回,颖川人,字德操,水镜先生。

司马懿:三十九回,字仲达,河内温人。病亡。

司马隽:三十九回,司马懿之爷,汉颖川太守。

司马防:三十九回,司马懿之父,汉京兆尹。

司马朗:三十九回,司马懿之兄,汉主簿。

司马孚:七十八回,中庶子。

司马师:九十四回,司马懿长子,字子元。眼下长瘤。疮迸而亡。

司马昭:九十四回,司马懿次子,字子尚。中风亡。

司马望:一百十二回,魏长城守将,司马昭族兄。曾与崔州平,石广元为友。

司马炎:一百十九回,司马昭长子,晋帝。

司马(亻由):一百二十回,晋琅琊王,镇东大将军。

司马攸:一百十九回,司马昭次子,过继给司马师。

司蕃:一百七回,魏门将。

宋宪:十一回,吕布将。降操。为颜良杀。

宋果:十三回,为李傕杀。

宋忠:四十回,荆州幕僚。

宋谦:五十三回,东吴将,为李典射杀。

宋白:一百十回,魏慎县县令,杀毋丘俭。

眭固:十九回,张杨心腹,为史涣杀。

眭元进: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尚弘:十三回,汉行军校尉。

尚广:一百二十回,吴术士。

石广元:三十七回,颖川人,诸葛亮友。

石苞:一百十一回,魏将。

审配:十三回,袁绍谋士。辅袁尚,为徐晃擒,斩。

审荣:三十二回,审配之侄,献冀州降曹。

申仪、七十九回,申耽兄弟,蜀房陵都有尉,降魏。出首孟达。

申耽:七十三回,曹将,上庸都尉,申仪兄弟,降蜀。后又降魏。出首孟达。

史涣:十九回,徐晃部将。为袁尚射杀。

史迹:八十三回,潘璋部将,为黄忠杀。

沙摩柯:八十二回,蛮王。兵败为周泰杀。

山神:八十九回,指引诸葛亮征南。

盛(孛+反文):九十一回,蜀绥戎都尉。

师纂:一百十一回,魏将。

施朔:一百十三回,吴武卫士。

师婆:一百十六回,黄皓请的跳大神者。

邵悌:一百十五回,魏西曹掾。

山涛:一百十九回。

沈莹:一百二十回,吴左将军。为周旨杀。

田丰:七回,袁绍谋士,被下狱,袁绍兵败,逢纪谗言,自刎于狱中。

田楷:十一回,青州太守。

田氏:十二回,濮阳富户。

田畴:三十三回,袁绍旧将,归曹。

田豫:一百三回,曹将,

田续:一百十六回,魏将。

田章:一百十六回,魏将。

唐周:一回,张角弟子,反叛。

唐咨:一百八回,吴将。降魏。

唐妃:四回,少帝妃,绞死。

唐彬:一百二十回,晋广武将军。

陶谦:五回,徐州刺史,字恭祖。

陶商:十二回,陶谦长子。

陶应:十二回,陶谦次子。

陶濬:一百二十回,吴将。

太史慈:十一回,东莱黄县人,字子义。为张辽军射杀。

太史慈母:十一回。

太史亨:五十三回,太史慈子。

滕胤:一百八回,吴太常,大司马,为孙綝杀。

滕循:一百二十回,吴司空。

檀敷:六回,山阳人,字文友,江夏八俊之一。

蹋顿:三十三回,乌桓将,为张辽斩。

文聘:三十四回,字仲业,刘表将,降曹,

文钦:一百十回,魏扬州刺史,曹爽门下客,反,投吴。为诸葛诞斩。

文淑:一百十回,文钦中子,小字阿鸯

文虎:一百十一回,文钦子。

魏续:十一回,吕布将。降曹。为颜良杀。

魏延:四十一回,字文长,义阳人,刘表将,又投韩玄,后随刘备,为马岱斩。  魏邈:一百十三回,吴将,

魏平:一百一回,魏将。

韦康:五十九回,凉州刺史。降马超,为其斩。

韦晃:六十九回,汉司直,与耿纪厚,讨曹操被擒,斩。

万政:九十五回,郭淮部将。

万彧:一百二十回,吴左典军,

舞阳君:二回,何进母。

武安国:五回,孔融部将,使锤,为吕布断手腕,

乌桓触:三十三回,幽州刺史,降曹,加镇北将军。(据考,此人名是句读错。《三国志魏

书袁绍传》载:

兀突骨:九十回,乌戈国国王,为诸葛亮烧死。

毋丘俭:一百五回,魏幽州刺史,扬州都督,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为宋白杀。  毋丘甸:一百十回,毋丘俭长子。

小乔:四十四回,周瑜妻。

夏侯敦:五回,沛国谯人,字元让,夏侯婴之后。为鬼吓,病亡。

夏侯渊:五回,敦之族弟。为黄忠杀。

夏侯兰:三十九回,曹将,为张飞杀。

夏侯恩:四十一回,曹操背剑官,为赵云杀。

夏侯杰:四十二回,曹将,为张飞喝死。

夏侯尚:七十回,夏侯敦之侄。为黄忠擒,换俘时归曹。

夏侯德:七十回,夏侯尚兄,为严颜斩。

夏侯存: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羽斩。

夏侯楙:九十一回,字子休,夏侯渊子,嗣与夏侯敦子,驸马。为王平擒,放归。  夏侯霸:一百二回,夏侯渊长子,字仲权。夏侯玄叔,反魏降蜀。后为乱军射杀。  夏侯威:一百二回,夏侯渊次子,字季权。

夏侯惠:一百二回,夏侯渊三子,字稚权。

夏侯和:一百二回,夏侯渊四子,字义权。

夏侯令之女:一百七回,曹爽从弟之妻。

夏侯玄:一百七回,曹爽亲族,魏征西将军。为司马师杀。

夏侯咸:一百十六回,魏将。

夏恽:一回,十常待之一。

夏恂:八十三回,韩当部将,为张苞杀。

许劭:一回,汝南人,著《人物志》。

许昌:二回,会稽人,造反,自称阳明皇帝。为孙坚所杀。

许韶:二回,许昌之子。为孙坚所杀。

许攸:七回,字子远,曹操友,袁绍谋士,降曹,为许褚杀。

许褚:十二回,字仲康,谯国谯县人。

许汜:十九回,吕布谋士,

许贡:二十九回,吴郡太守,为孙策杀。

许贡家客:二十九回,刺杀孙策,为程普军杀。

许靖:六十五回,蜀郡太守,降刘。太傅。

许芝:六十九回,汉太史丞。

许慈:八十回,蜀博士。

许允:九十一回,蜀偏将军,汉城亭侯。

许允:一百七回,魏官。

许晏: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许仪:一百十六回,许褚子,魏将。兵败为钟会斩。

徐荣:六回,荥阳太守,为夏侯敦杀。

徐晃:十三回,河东杨郡人,字公明,杨奉将,降曹操。为孟达射杀。

徐璆:二十一回,得玉玺献操,封高陵太守。

徐庶:三十五回,字元直,颖川人,曾用名单福,因母归曹。

徐康:三十六回,徐庶弟,早亡。

徐母:三十六回,徐庶母,自缢。

徐盛:三十八回,琅琊人,字文向。

徐氏:三十八回,孙翊妻,善卜。

徐商:七十六回,曹将,

徐夫人:一百八回,孙权妻。

徐质:一百九回,魏辅国将军,为姜维刺,乱军杀。

荀攸:二回,字公远,荀彧侄。忧愤卒。

荀爽:六回,司徒,为董卓罢为庶民。

荀谌:七回,韩馥谋士,投靠袁绍。

荀彧:十回,字文若,荀攸叔,颖川颖阴人。服毒亡。谥曰敬侯。

荀绲:十回,荀彧父。

荀正:十四回,纪灵副将,为关羽杀。

荀恽:六十一回,荀彧子。

荀(岂页):一百十四回,魏尚书。

荀勖:一百十五回,魏从事中郎。

荀恺:一百十六回,魏将。

辛评:七回,韩馥谋士,投靠袁绍。辅袁谭,为其气死。

辛明:三十回,袁绍将。

辛毗:三十二回,字佐治,辛评之弟,魏侍中。

辛敞:一百七回,魏参军

辛宪英:一百七回,辛敞姊。

薛兰:十一回,吕布将。为吕虔射杀。

薛礼:十五回,刘繇谋士,死于乱军。

薛综:三十八回,沛县人,字敬文。

薛悌:六十七回,曹操差官。

薛则:九十二回,曹将,为张苞杀。

薛乔:九十六回,曹休将

薛(王羽):一百十三回,吴官。

薛莹:一百二十回,吴光禄勋。

向朗:六十三回,刘备士,助关羽守荆州。

向举:八十回,蜀青衣侯。

向宠:九十一回,蜀将军

刑道荣:五十二回,零陵上将,为赵云杀。

刑贞:八十二回,魏太常卿。

郗虑:四十回,御史大夫,谗言孔融。

奚泥:九十回,乌戈国领兵俘长。为诸葛亮烧死。

却正:九十一回,蜀秘书。

谢旌:八十二回,孙桓之大将,为张苞杀。

谢雄:九十七回,蜀禅将,为王双杀。

严政:二回,黄巾军,杀张宝,降汉。

严纲:七回,公孙瓒将,为麹义杀。

严白虎:十五回,东吴德王,为董袭杀。

严舆:十五回,严白虎弟,为孙策杀。

严氏:十六回,吕布妻。

严畯:三十八回,彭城人,字曼才。

严颜:六十三回,巴郡太守,为张飞擒,归刘。

阎象:十七回,袁术将,主簿。

阎圃:五十九回,张鲁谋士。降曹,封列侯。

阎晏:九十一回,蜀谏议将军。

阎芝:九十七回,蜀将,病亡。

阎宇:一百十五回,蜀右将军,

颜良:六回,袁绍之河北名将,为关羽杀。

晏明:四十一回,曹洪部将,为赵云杀。

袁逢:二回,司徒,袁绍父。

袁隗:二回,袁绍叔,太傅。为李傕、郭汜诛杀。

袁绍:二回,字本初。为曹操败,吐血亡。

袁术:三回,袁绍弟,初为南阳太守,称帝,为刘备破,吐血亡。

袁遗:五回,汉山阳太守。

袁胤:二十一回,袁术侄,为徐璆杀。

袁谭:二十四回,袁绍长子,字显思。为曹洪杀。

袁熙:三十一回,袁绍次子,字显奕。

袁尚:三十一回,袁绍三子,字显甫。

袁綝:九十一回,蜀都亭侯。

杨彪:三回,太尉。袁术亲戚,被曹操免官。

杨彪妻:十三回。

杨琦:十三回,汉侍中。

杨密:十三回,汉中郎将。

杨奉:十三回,骑都尉,降袁术。关、张杀。

杨大将:十五回,袁术将,长史。

杨丑:十九回,张杨部将,为眭固杀。

杨龄:五十三回,长沙管军校尉,为关羽杀。

杨秋:五十八回,韩遂将,降曹。

杨阜:五十九回,字义山,凉州参军。魏少傅。

杨修:六十回,字德祖,杨彪子,主簿,为操杀。

杨怀:六十一回,刘璋将,白水都督,为刘备军斩。

杨氏:六十四回,马超妻,为梁宽、赵衢斩。

杨柏:六十四回,张鲁将,为马超斩。

杨松:六十四回,杨柏兄,张鲁谋士,献汉中,为操斩。

杨洪:六十五回,蜀将,降刘。治中。

杨昂: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张合杀。

杨任:六十七回,张鲁将,为夏侯渊斩。

杨锋:八十九回,南蛮银冶洞二十一洞主,

杨仪:九十一回,蜀绥军将军。自恃功高,被废为庶人,自刎。

杨陵:九十二回,杨阜族弟,魏南安太守,诈降,为关兴杀。

杨暨:九十九回,魏官。

杨顒:一百三回,蜀主簿。

杨祚:一百六回,公孙渊将,

杨综:一百七回,魏主簿。

杨欣:一百十六回,魏金城太守。

杨济:一百二十回,晋冠军将军。

阳群:九十七回,蜀将。病故。

于禁:十回,泰山巨平人,字文则。为关羽擒,荆州失归曹。为曹丕气死。

于糜:十五回,刘繇部将,孙策挟死。

于吉:二十九回,东吴呼为神仙,气死孙策。

于诠:一百十一回,吴将。为魏乱军杀。

俞氏:七回,孙坚之过房。生孙韶。

俞涉:五回,袁术手下骁将,为华雄杀。

虞翻:十五回,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会稽吏,投吴,精通易经。

虞松:一百八回,魏主簿。

乐进:五回,阳平卫国人,字文谦。为甘宁射中面门。

乐就:十七回,袁术将,操擒杀。

乐綝:九十八回,乐进子。扬州刺史,为诸葛诞杀。

尹礼:十八回,泰山寇,降曹。

尹楷:三十二回,武安长,袁尚将,为许褚杀。

尹奉: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尹默:八十回,蜀学士。

尹赏:九十二回,魏天水主簿,降蜀。

尹大目:一百七回,魏殿中校尉。

云英:二十三回,董承侍妾。

应劭:十回,泰山太守。为张闿乱军所逼投袁绍。

阴夔:三十二回,袁尚将,豫州刺史。

殷馗:三十一回,辽东人,善晓天文。

殷纯:八十回,蜀大司马。

爰(青彡):一百十六回,魏将。

爰邵:一百十六回,魏护卫。

伊籍:三十四回,荆州幕宾,字机伯,山阳人。后随刘备。蜀昭文博士。

雍闿:八十七回,蜀建宁太守,汉什方侯雍齿之后,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雅丹:九十四回,西羌丞相,为马岱擒。

越吉:九十四回,西羌元帅,为关兴杀。

羊祜:一百二十回,晋都督。

诸葛亮:三十六回,琅琊阳都人,字孔明,病死五丈原。

诸葛瑾:二十九回,字子瑜,琅琊南阳人,诸葛亮兄。

诸葛珪:三十六回,诸葛亮之父,早卒。

诸葛玄:三十六回,诸葛亮之叔,与刘表有旧。

诸葛均:三十七回,诸葛亮弟。

诸葛原:六十九回,迁新兴太守,管辂卜之。

诸葛虔:八十五回,曹仁将,

诸葛恪:九十八回,诸葛瑾长子,吴太子左辅。字元逊。太傅。为孙峻杀。

诸葛瞻:一百五回,诸葛亮子。字思远。娶刘禅女。兵败自刎。

诸葛诞:一百十回,魏镇东将军,字公休,琅琊南阳人,诸葛亮族弟。反魏。为胡奋杀。  诸葛靓:一百十一回,诸葛诞子。

诸葛绪:一百十六回,魏雍州刺史。

诸葛尚:一百十七回,诸葛瞻子。兵败亡。

张让:一回,十常待之一。投河死。

张角:一回,巨鹿人,天公将军。

张梁:一回,巨鹿人,地公将军,为皇甫嵩所杀。

张宝:一回,巨鹿人,人公将军,为手下严政所杀。

张飞:一回,字翼德。涿郡人。为范疆、张达刺杀。

张世平:一回,中山贩马商人。

张均:二回,朗中。

张举:二回,在渔阳反,称天子,自缢。

张纯:二回,在渔阳反,为手下头目刺杀。

张济:三回,董卓将,后自立,攻南阳中流矢亡。

张邈:五回,初为陈留太守。

张超:五回,初为广陵太守,张邈弟。为操破,自刎。

张杨:五回,初为上党太守,大司马。为杨丑杀。

张俭:六回,山阳高平人,字元节,江夏八俊之一。

张虎:七回,江夏人,黄祖部将,为孙策射杀。

张温:八回,司空。董卓杀。

张闿:十回,徐州都尉,旧为黄巾军。杀曹嵩一家。

张燕:十一回,黑山贼,降操,被封平北将军。

张昭:十五回,字子布,彭城人

张纮:十五回,字子纲,广陵人,东吴谋士,后留许昌,被封会稽都尉回吴。病故,言筑石头城。

张英:十五回,刘繇部将,为陈武刺死。

张勋:十五回,袁术将,都督。

张绣:十六回,张济侄,破曹,降曹,

张鲁:五十九回,汉宁太守。沛国丰人。自号师君。降曹,封镇南将军。

张陵:五十九回,张鲁祖,在西川鹄鸣山中造作道书惑人。

张衡:五十九回,张鲁父,行道,号米贼。

张先:十七回,张绣将,为许褚杀。

张合:二十二回,河间人,字隽×,袁绍将,降曹。为诸葛亮设计亡。

张津:二十九回,交州刺史,为迷信所害。

张(岂页):三十二回,袁尚将,降曹,为甘宁杀。

张南:三十三回,袁熙将,降曹,为周泰杀。

张武:三十四回,江夏贼,为赵云杀。

张温:三十八回,吴人,字惠恕。

张允:四十回,刘表将,降曹,为操斩。

张横:五十八回,韩遂将,为曹军杀。

张既:五十九回,字德容,京兆尹。

张卫:五十九回,张鲁弟。为许褚斩。

张松:六十回,字永年,益州别驾。法正、孟达友。为兄出首,刘璋斩。

张任:六十回,刘璋将,蜀郡人,为张飞擒,斩。

张肃:六十二回,张松兄,广汉太守。

张翼:六十四回,武阳人,刘璋将,降刘。兵败国亡,死于乱军。

张著:七十一回,蜀牙将,

张音:八十回,御史大夫,庙高使  |

张爽:八十回,蜀从事。

张裔:八十回,蜀偏将军。

张南:八十一回,蜀将。兵败死于乱军。

张达:八十一回,张飞将,刺杀飞,降吴。后为吴送归,为张苞剐。

张苞:八十一回,张飞长子。不慎跌入涧中,伤重亡。

张绍:八十一回,张飞弟。

张氏:八十五回,张飞女,刘禅正宫。

张嶷:八十七回,蜀将,南征曾为祝融夫人擒,荡寇将军,段谷之战为魏军乱箭射杀。  张韬:九十一回,郭贵妃幸臣,陷甄氏。

张普:九十六回,曹休将,为朱桓杀。

张虎:九十八回,张辽子。

张休:九十八回,张昭次子,吴太子右弼。

张承:一百二回,吴将。

张球:一百三回,魏骁将,

张茂:一百五回,魏太子舍人,字彦材,谏言被斩。

张弥:一百六回,吴臣,为公孙渊斩。

张当:一百六回,魏黄门,谄事曹爽。为司马懿斩。

张特:一百八回,魏牙门将。

张约: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为孙峻杀。

张缉:一百八回,魏光禄大夫,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为司马师杀。

张皇后:一百九回,曹芳妻。为司马师白练绞死。

张明:一百十回,魏将。

张布:一百十三回,吴将军。为孙皓斩。

张遵:一百十七回,蜀尚书。兵败亡。

张绍:一百十八回,蜀私署侍中。降魏。

张峻:一百十八回,蜀太常。

张节:一百十九回,魏黄门侍郎。为司马炎斩。

张华:一百二十回,晋秘书丞。

张悌:一百二十回,吴丞相。死于乱军。

张尚:一百二十回,晋将。

张象:一百二十回,吴前将军。降晋。

张辽:十一回,雁门马邑人,字文远。为丁奉射中腰,箭疮迸裂亡。

赵忠:一回,十常待之一。

赵弘:二回,黄巾军,使槊,为孙坚所杀。

赵萌:三回,汉右军校尉。

赵岑:五回,董卓将,后献汜水关。

赵云:七回,字子龙,常山真定人。病故。

赵岐:七回,太仆。

赵彦:二十回,汉议郎,为操杀。

赵睿:三十回,袁绍将,为曹兵所杀。

赵范:五十二回,桂阳太守,为赵云擒,降。

赵韪:五十九回,益州吏。

赵衢:六十四回,杨阜友。

赵昂:六十四回,历城统兵校尉,曹将。

赵月:六十四回,赵昂子,马超裨将,父举事,为马超斩。

赵颜:六十九回,管辂卜之。

赵累:七十三回,关羽将,粮料官,走麦城死于乱军。

赵祚:八十回,蜀别驾。

赵融:八十一回,蜀将。

赵咨:八十二回,东吴中太夫。

赵统:九十七回,赵云长子,虎贲中郎。

赵广:九十七回,赵云次子,牙门将。

赵直:一百四回,蜀行军司马。

朱(亻隽):一回,中郎将,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大司农。李郭交兵成疾而亡。  朱治:十五回,字君理,丹阳故鄣人,

朱灵:二十一回,曹将,

朱桓:三十八回,字休穆,吴郡人。吴奋威将军。

朱光:六十一回,曹将,庐江太守。为甘宁打倒,吕蒙军乱刀斩。

朱然:七十五回,东吴将,虎威将军。为赵云杀。

朱褒:八十七回,蜀牂牁太守,结连孟获反,为鄂焕杀。

朱赞:九十三回,魏荡寇将军,为赵云杀。

朱恩:一百八回,诸葛恪心腹将。

朱芳:一百十回,魏将。

朱异:一百十一回,吴将。兵败为孙綝斩。

朱太后:一百二十回,孙休妻。

周毖:四回,侍中,为董卓杀。

周奂:九回,大鸿胪,死于国难。

周瑜:十五回,庐江舒城人,字公瑾。

周尚:十五回,丹阳太守,周瑜叔。

周泰:十五回,字幼平,九江下蔡人。

周昕:十五回,王朗将,孙策杀。

周仓:二十八回,原为张宝部下,关西人,后随关羽。败麦城,自刎亡。

周循:五十七回,周瑜长子。

周胤:五十七回,周瑜次子。

周善:六十一回,孙权心腹,为张飞杀。

周群:六十五回,蜀将,降刘。

周平:八十三回,周泰弟,为关兴斩。

周舫:九十六回,东吴鄱阳太守。

周旨:一百二十回,杜预牙将。

邹靖:一回,校尉。

邹氏:十六回,张济妻,

郑玄:一回,字康成,刘备师,汉尚书。

郑泰:二回,侍御史,

郑宝:二十九回,巢湖太守。

郑度:六十四回,刘璋从事。

郑文:一百二回,魏偏将军,诈降蜀被斩。

郑袤:一百十回,魏光禄勋,

郑伦:一百十三回,魏将。为廖化斩。

钟邵:十回,谏议大夫。

钟缙: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绅兄弟,为赵云杀。

钟绅:四十一回,夏侯敦部将,钟缙兄弟,为赵云杀。

钟繇:五十六回,长安郡守。

钟进:五十八回,钟繇弟,为庞德杀。

钟会:一百七回,颖川长社人,字士兵季,钟繇之子。造反,为乱军杀。

钟毓:一百七回,钟会兄。

笮融:十五回,刘繇谋士。

种拂:九回,太常卿,死于国难。

种辑:二十回,汉长水校尉,衣带诏事发,为操杀。

臧旻:二回,会稽刺史。

臧霸:十一回,泰山华阴人,字宣高。降曹。

宗宝:十一回,孔融将,为管亥杀。

宗预:一百五回,南阳安众人,字德艳,蜀参军,右中郎将。

紫虚上人:六十二回,锦屏山老道。

左丰:一回,黄门。

左灵:十三回,

左贤王:三十三回,北番王。

左慈:六十八回,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戏曹操。

左咸:七十七回,东吴主簿,进言斩关羽。

脂习:四十回,京兆,孔融友。

祝融夫人:九十回,孟获妻,祝融氏之后,为马岱擒,

祖茂:五回,字大荣,吴郡富春人,双刀。为华雄斩。

祖弼:八十回,符宝郎,为曹洪杀。

卓膺:六十四回,刘璋将,降刘,

翟元:七十三回,曹仁将,为关平斩。

州泰:一百十一回,魏兖州刺史。

曾宣:一百十二回,诸葛诞将,降魏。

甄氏:三十三回,袁熙妻,为曹丕纳之。后赐死��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5.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6.鲁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7.张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精兵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8.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9.郭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 10.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著。 11.吕布: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过他有勇无谋,经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听将言,只听妻言,最终被缢于白门楼。

12.姜维:姜维对家人母亲非常孝顺,英勇武艺可以跟赵云匹敌,智谋神算可以暗算诸葛亮,

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义二全,被诸葛亮重视,因此诸葛亮死前让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

13.张辽: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对军事有很大研究,义气够大,忠义皆有,对主公衷心耿耿,原来是吕布手下,后来投曹操。曹操对他非常看好,对人不强求,战场上不顾儿女私情,和关公要好,义气相投. 14.典韦:典韦的描写多为侧面,单挑战役不多。然对其描写十分细致,人皆叹服其勇,而《三国》的武力排名又以民间喜好为基础。还有一点,正是因为他英年早逝,人们对他有许多惋惜与期许。 15.马超:马超作为刘备手下著名的大将,有一定的方略。例如曹操召马腾入京,超曾劝其不可轻入静观其变,马腾不听;曹操渡河时他曾识破曹操欲断本军后方的计策。 16.许褚:典韦死后曹操的王牌。力大无比,能掣二牛尾倒行百步,勇猛好战,人称“虎痴大将军”。许褚忠心,无论形势多么危急他总是第一个冲出来,救了曹操无数次。 17. 黄忠:忠早年为刘表帐下中郎将,后随刘表之子刘琮降曹,镇守长沙。老将军以70高龄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 18.姜维:三国猛将中最有智谋的一位。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后为中郎将,就参天水郡军事。

19.甘宁:甘宁甘兴霸,东吴第一猛将。水贼出身,使一口牙刀,有气力,号游侠。 20.卫继:继敏达夙成,学识通博,进仕州郡,历职清显。忠笃信厚,为众所敬。 21.曹丕: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他更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残害手足之人。 22.刘禅: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他只知道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不辨是非,听信谗言,最后落得一个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 23.陆逊:他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治国安邦有方,深得百姓爱戴。 24.王允: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25.杨修:为人聪慧,才思敏捷,博闻强记。恃才放旷,爱卖弄学问,最后被曹操所杀。 26.董卓:凶狠残暴,毒茶百姓的乱世奸臣。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气量狭小,性格保利之人。

27.袁绍:骄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对的人。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 28.魏延:魏延称得上是一位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鲁莽。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29.司马懿: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一位将领。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典型形象。 30.孙权: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具有忍辱负重,能伸能屈的坚韧品质。 31.马稷:熟读兵书,有一定的谋略和才识,但他只读死书,不懂得实践。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酿成大祸。

作文十:《三国演义人物》900字

曹操:他是中国历史上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他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能臣。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关羽: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

刘备: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

周瑜:周瑜是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不允许别人比他聪明,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

鲁肃: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人物。但他也同时是满腹经纶之人。

司马懿:诸葛亮的知音,也是诸葛亮唯一的一个对手,只有他能与诸葛亮斗智。他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一个人,他为三国鼎立做了完美的收场 。

张飞:刘备的三弟,他对两位大哥十分尊敬为人正直,嫉恶如仇,却有些鲁莽,但这也正是他讨人喜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