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网络》800字】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100字

作文一:《日新月异的网络》800字

日新月异的网络当下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只能用写信传递信息到用手机发短信,最后到用电脑传递消息。经过五千年的转变,中国网络传递消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很久以前,人们用写信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人们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接收到消息,万一遇到急事,也不能节省邮递员送信的时间;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手机,人们可以用手机来发送信息,可是手机发送的速度虽然只要短短几分钟,但是需要花费的钱很多。为了不白白花费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人们又开始了试验,最后研制出了电脑,电脑上的QQ可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呢!它传达信息的速度既快,又不用花费任何的钱,非常合人们的心意!现在有了网络,它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方便也是很多的:现在网络上有了电子邮件,我们就不用像从前那样把信件投递到邮筒里面,之后等待邮递员发信,有时候等对方接到信时已经是第五天了。网络还可以“千里音”,两个人一个天涯,一个海角,通过网络聊天,简直如近在咫尺,真是“天涯若比邻”;有了网络,我们可以进行网购,买廉价的商品,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费等。我们就不用自己去逛商场,而且买回来的东西的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通过网络,你还可以了解到各方面的新闻,想了解什么就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你所要了解的信息就会自动呈现在你眼前,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现在的小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网络了。网络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而且知识非常丰富,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当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网上查询,不仅可以懂得你要了解的地方,在网络上还可以看到一些适当性的扩展的题目或内容。当一时想不出优美的语句或词语的时候,就可以请教一下网络这个“百科全书”,它会给你许多好词好句,让你在挑选的时候,还可以大饱眼福,收获不小。这样,就能把这些词语、句子全部吸收在脑海里,当你再次写作文时,就会有许多的优美的词句争先恐后地从你的脑海里蹦跳出来供你选择。我们也经常需要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方便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它将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好助手!

作文二:《说明文700字:日新月异的网络》800字

说明文700字:日新月异的网络

当下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只能用写信传递信息到用手机发短信,最后到用电脑传递消息。经过五千年的转变,中国网络传递消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写信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人们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接收到消息,万一遇到急事,也不能节省邮递员送信的时间;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手机,人们可以用手机来发送信息,可是手机发送的速度虽然只要短短几分钟,但是需要花费的钱很多。为了不白白花费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人们又开始了试验,最后研制出了电脑,电脑上的QQ可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呢!它传达信息的速度既快,又不用花费任何的钱,非常合人们的心意!现在有了网络,它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方便也是很多的:

现在网络上有了电子邮件,我们就不用像从前那样把信件投递到邮筒里面,之后等待邮递员发信,有时候等对方接到信时已经是第五天了。网络还可以“千里音”,两个人一个天涯,一个海角,通过网络聊天,简直如近在咫尺,真是“天涯若比邻”;有了网络,我们可以进行网购,买廉价的商品,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费等。我们就不用自己去逛商场,而且买回来的东西的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通过网络,你还可以了解到各方面的新闻,想了解什么就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你所要了解的信息就会自动呈现在你眼前,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现在的小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网络了。网络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而且知识非常丰富,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当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网上查询,不仅可以懂得你要了解的地方,在网络上还可以看到一些适当性的扩展的题目或内容。当一时想不出优美的语句或词语的时候,就可以请教一下网络这个“百科全书”,它会给你许多好词好句,让你在挑选的时候,还可以大饱眼福,收获不小。这样,就能把这些词语、句子全部吸收在脑海里,当你再次写作文时,就会有许多的优美的词句争先恐后地从你的脑海里蹦跳出来供你选择。我们也经常需要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

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方便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它将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好助手!

作文三:《说明文700字:日新月异的网络》800字

当下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只能用写信传递信息到用手机发短信,最后到用电脑传递消息。经过五千年的转变,中国网络传递消息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很久以前,人们用写信来传递信息的时候,人们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接收到消息,万一遇到急事,也不能节省邮递员送信的时间;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制造出了手机,人们可以用手机来发送信息,可是手机发送的速度虽然只要短短几分钟,但是需要花费的钱很多。为了不白白花费人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人们又开始了试验,最后研制出了电脑,电脑上的QQ 可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呢!它传达信息的速度既快,又不用花费任何的钱,非常合人们的心意!现在有了网络,它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方便也是很多的:

现在网络上有了电子邮件,我们就不用像从前那样把信件投递到邮筒里面,之后等待邮递员发信,有时候等对方接到信时已经是第五天了。网络还可以“千里音”,两个人一个天涯,一个海角,通过网络聊天,简直如近在咫尺,真是“天涯若比邻”;有了网络,我们可以进行网购,买廉价的商品,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费等。我们就不用自己去逛商场,而且买回来的东西的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通过网络,你还可以了解到各方面的新闻,想了解什么就只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你所要了解的信息就会自动呈现在你眼前,真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现在的小学生最需要的就是网络了。网络不仅使用起来方便,而且知识非常丰富,可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当有一些不懂的地方,就可以进行网上查询,不仅可以懂得你要了解的地方,在网络上还可以看到一些适当性的扩展的题目或内容。当一时想不出优美的语句或词语的时候,就可以请教一下网络这个“百科全书”,它会给你许多好词好句,让你在挑选的时候,还可以大饱眼福,收获不小。这样,就能把这些词语、句子全部吸收在脑海里,当你再次写作文时,就会有许多的优美的词句争先恐后地从你的脑海里蹦跳出来供你选择。我们也经常需要在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学习一些课外的知识......

网络带给我们的便捷和方便真是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它将成为我学习道路上的好助手!

作文四:《作文:网络时代》600字

网络的作用日益俱增,它已穿透了我们的生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在大刀阔斧地改变着人类的工作方式可是,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之后,在给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危害。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它能帮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能第一时间知道世界各地的大事,而且网络提供的信息比电视、报纸、广播等更多,更全面。在我们上学,上班回来后,也可以玩网络游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当疲惫时,可以听听音乐。我们还可以用网络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可以说网络是无说不知的,缩短了你们之间的距离。它的便捷和快速是无法被代替的。但当我们享受网络的便捷时,也带来种种问题。不良的网页,网络上的谣言,还有人们玩游戏会上瘾,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喜欢上网,在网上能结识一些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每当我遇到困难,都会第一个想到电脑,想到网络。然后熟练地打开电脑,找寻我所需要的答案。而且我很喜欢玩游戏,在地下城杀的昏天黑地,csol打得横尸遍野,飞车闭眼都会,而且玩起来就会忘记时间。在游戏中,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还没怎么过瘾,一天就过去了,弄得自己全身酸痛,眼睛又肿。但还是不愿意从电脑桌上下来。

网络是一种工具,看你如何运用,网络有益也有害。它让我们得到快乐的同时,也对我们充满了诱惑,如果我们小学生过分沉迷于网络,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迷恋网络就会成为它的奴隶。所以我们要利用网络里面好的东西,拓展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成绩,这样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作文五:《关于写网络·新时代的作文》600字

本文关键字:

网络,如今已成为人类新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谈起网络的神奇与新颖,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网络开创人类时代新生活,网络的小故事更是好玩。在这儿就有一则网络小故事:    一天, 正在网上聊天,突然看见有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网友”,就和他聊了起来。    我问:“你在哪儿?”    “我在网吧,那你在哪儿?”    “我也在网吧。”    这句话刚刚发过去,心中一动,想回头看看周围,哪知刚一回头,发现有一双眼睛正盯着我看呢!四目相对。呆了近五秒钟,最后发出由衷的感叹:网络真大,世界真小。    网上下载彩铃目前很是流行的。我爸爸手机的彩铃是一段南京地方方言的吆喝“阿要加点辣油”。年轻人听了新奇,年长的人听了亲切,而爸爸南京的同行听了更亲近,谈话也多了一份内容。    网上购物,我想这词儿逐渐已被新时代人类所接受了,特别是有过网上购物经历的人,会告诉你,网上购物即省时又省力,还省钱呢!在网上看中了哪件衣服,哪件物品,只要轻轻一点,电子钱包付了钱,所需的东西会帮你送到家,很棒噢!这样对繁忙的家长来说,你就可以省下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了。    网上下载游戏,可以说是孩子们的乐趣了。每一次下载完一个游戏,就像放下了一个重任,每一次玩游戏,就是在品尝成功的滋味,就算你被“打”得还剩下一滴血时,你也不会气馁,因为“它”是你的成功品。再怎么说,你也要把它玩好吧!    网络的功能很多,很多,他就像一张蜘蛛网包围了整个地球,让新时代的我们倍感方便。在此,我想对网络说:“真好,网络·新时代!”

作文六:《网络时代,文学的美丽新世界(佚名作)》2000字

当网络与文学联袂走上舞台的时候,犹如拉开了一场演出的序幕,对于剧本的解读众说纷纭,而好戏在讨论的声浪中自顾自地上演。网络给文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低门槛的空间,而文学能否借助网络获得一个美丽新世界?

网络文学,文学的平民化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的眼里,所谓网络文学其实有三个概念,被人混作一谈:一是上了网的文学作品;二是网上原创的文学作品;三是网上原创、网上传播的,譬如甲写了一段由乙继续写,薪火相传的文学作品。第一种太广义,第三种又太狭隘,而第二种定义最为人接受。

很多从事网络写作的人,都是年青的文学爱好者,他们的写作由于传统媒体的编审限制而得不到认可和发表,于是便利用网络载体使作品得以直面读者。这些作品大多以在网络上传播为目的,并从网友的欣赏中得到成就感。

1999年,知识出版社推出蔡志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开始了网络文学的第一次大热潮,许多人热烈效法,紧紧跟上。此后,《告别薇安》、《悟空传》、《死亡日记》、《成都,今夜将我遗忘》、《蒙面之城》等等作品的陆续出现,间或保持着这一股网络文学的广泛影响。虽然最早的那批网络写手们有的销声匿迹,有的干脆公职专业写作,还有的流入报社、杂志等各类传统媒体部门。但是新的网络力量正不断地延续着这种平民化写作的潮流。

近两年,在Blog(网络日志)的浩大声势下,网络写作的力量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在几种典型的Blogger(博客)类型中,大多普通人以日记书写或变形日记书写为主从事写作,也有未成名的作家在实践自己的文学梦想,更有一些著名作家将其接纳并热衷于博客写作,比如诗人桑克、胡续东,作家洁尘、尹丽川。有报道称“它敲响了文学编辑下课的钟声”。

作家张颐武在新浪网和网友聊天时曾经说过:“网络文学其实改变了很多文学的格局。首先网络文学是一个文化民主的新形式,现在作家的身份不再是神秘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写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贴出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博客的文化出现以后,写作变成极端日常性的经验。”

网络媒体,文学的拯救者?

在低门槛的网络文学里,不仅有为数甚众的大众写作者,更有许多理想主义者在坚守文学的本质,甚至艰难地试图“拯救”文学。

秉持“纯文学”、“非牟利”原则的橄榄树文学网站现今已将包括作家陈希我、虹影、朱文、韩东、翟永明、王寅、周瓒等人在内的传统作家收入帐下。这些作家们每隔一段不长的时间就会将自己的近作贴在网站上。在橄榄树每日更新的文学作品里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翻译、批评甚至文艺理论等诸多种类,许多抱负共同文学理想的青年作家甚至文学爱好者们,在这个乌托邦色彩的网络空间里,日夜不息地捍卫着文学的尊严。

这个成立于1995年的网站,网站编辑人员全部是在8小时上班时间以外,业余地、无偿地工作。编辑揭春雨介绍网站的宗旨时带有显然的理想主义色彩:“文学,在科技和物质空前强大和丰富的今天,在政治和商业双管齐下的境况中,它的呼吸道似乎越来越窄。我们必须守住这条越来越窄的咽喉。”

所以,在“橄榄树”的“荫庇下”,橄榄树的作者们与传统媒体的接触并不热情,网站的优秀作品也仅仅是集结在名曰《现场》的电子月刊里,并不付梓。一切的目的,只是为了“拯救”文学。

类似“橄榄树”这样为文学而网络的网站还有“诗歌报”、“零石岛新诗库”、“三九作家网”等。“三九作家网”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主要刊物《中国作家》杂志与三九公司合作创建的文学信息平台,是第一个由中国知名作家大规模参与的网络站点。它们的专业指向,在网络文学种类纷繁芜杂、质量良莠不齐的背景下,保持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标准,杜绝了庸俗的流行文学和散乱的网络语言对于文学品质的冲淡。

网络述说,文化传播的进步

一些传统作家在公开场合表示了他们对于网络文学的不信任,比如著名作家陈忠实就说:“我以前没有接触网络文学,一次看了《上海宝贝》之后,就再也不愿意碰这些东西了。”甚至网络作家自己也认为网络文学还太不成熟。

但是越来越多的传统作家肯定网络文学中的积极因素,并主动地加入到网络文学的评奖工作中。比如,作家王蒙、陈村、女作家王安忆、张抗抗等。

“网络的渠道已逐渐成为一种更为普及的民间述说方式。”著名女作家张抗抗充分认可这种新的文学形式,她说,“人的精神需要交流,情绪需要宣泄,心理需要抚慰,网络提供了一个无限大的平台,让更多的人进入创作性思维。我认为这是社会的进步,说明人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文化出版事业也比较兴旺了,写作不是专业人士垄断的专利了,谁都可以写作!”

她认为,文学本来就应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素养,网络上产生了很多好的作家,原创的网络文学给更多的文学青年以及关注自我的人,提供了某种精神出路。在网上发表作品,技术环节上的约束较小,不需要经过编辑的层层筛选和审读,相对来说比较公平,若是作品吸引人,点击率高,获得好评和被选择出版的机会要多一些;网络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出版程序,让更多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她说,因为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发表对生活的见解,与过去只有几十个专业作家比,现在网络给文学平民化创造了机会,体现了文化传播的进步。

作文七:《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文》500字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论文

摘要:要想做好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在互联网上建立和壮大马克思主义阵地,多开设思想性和可读性强的网站,努力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信息资料送上互联网,使中华文明在信息大潮中占据阵地,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作用,引导网民自觉维护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主动位置,充分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作用。

1 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和全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而对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而言,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了解和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制定和确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网络传播在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大众媒体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资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搜索和查找网络资源,并发表即时评论参与讨论。同时,网络也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想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有关工作者必须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利用先进网络技术手段,加强互动与交流,同时还要积极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作文八:《网络时代的新文学观》6600字

第8卷第1期2007年2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8No. 1Feb. 2007

网络时代的新文学观

马汉钦, 罗玉成, 李玉华

¹

º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

[摘 要] 传播媒介对于文学而言意义极其重大。在历史上, 由于传播媒介的变化而引发的文学事件几乎都是带有革命性的意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中国和世界一道进入了纸质文学与网络文并存的时代, 文学观因而也发生了巨变, 这是我们在文学教学中不能不加以关注的。

[关键词] 网络时代;  新文学观;  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 I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755(2007) 01-0107-03

传播媒介对于文学而言, 其意义极其重大, 重大的程度甚至超出了人们最大胆的想象。且让我们先回顾文学发展的历程, 我们便可知道, 在某种程度上, 传播媒介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几乎都是带有革命性的意义的。

比如, 在文学的口传时代里, 文字还没有发明, 文学采取口头的传播方式, 文学处于简单、粗陋的状态, 文学产品主要体现为民间歌谣和口耳相传的故事。那个时候的文学创作者们, 以口舌为笔、以耳朵和大脑为纸张, 自由潇洒地进行着他们的文学创作, 文学的抒情、言志、娱乐和教育的作用尽管一应俱全, 然而人们也仅仅是无意为之, 也是无意传之, 一任花开花又谢; 待到文字发明以后, 它们中的仅有极少数被幸运地记录和保存了下来, 而它的创作者们, 我们也就难以查询了。

再如, 到了文学的手抄时代, 那时文字已经发明, 文学创作可以通过书面语言进行了, 文学作为一种文化样式逐渐变得成熟和精致, 文学的自觉与自立也大多出现于此时。然而, 由于印刷还没有发明出来, 手抄传播的效率十分有限, 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的人基本上局限于贵族文人圈子, 文学走进了象牙塔中。

只有到了文学的印刷时代即纸质文学的时代, 文学才得以再次回到大众之中, 当然, 这也是与传播媒介息息相关的。印刷术发明于汉末, 而大盛于唐朝。曾经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 许许多多的征婚者都喜欢以/爱好文学0来标榜自己, 文学还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社会的巨澜而引发轰动效应, 文学家们也因此而享受着尊贵和荣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这种情况有所弱化, 原因自然是一大堆, 但传播媒介

的变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中国和世界一道进入了网络传播的新时代了。在这种新的环境中, 文学无可争议地贬值了, 文学的社会地位降低了, 文学的社会影响力大大减弱。在网络传播的新时代里, 高雅的东西总是与财富、与金钱相伴, 与五花八门的时尚相关。今天的高雅文化已经不是纯粹精神性的东西, 而是与物质的、身体的享受紧密相联。这从电视、报纸上的广告, 从现代消费社会的舆论导向可以充分见出, 现在, 让很多人心向往之的/高雅0是豪宅、名车, 是成功人士、或者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西方, 让那些身份不俗的人士高谈阔论文学、艺术的沙龙早已衰落。现在是传统高雅文化标准失效和传统高雅文化溃败的时代, 印刷时代赋予高雅特性的文学不再让人趋之若鹜, 不再是人们所攀附和社会所尊崇的东西, 这是网络传播时代文学贬值的一个重大表现。

不过, 这却不是文学的全部命运, 这仅仅是纸质文学的命运。/沉舟侧伴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0在纸质文学式微的同时, 伴随而来的却是网络文学的兴盛, 可谓/风景这边独好0。

计算机及其网络改变着世界文明的面貌。网络数字化的生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概念对人类自由活动的束缚, 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跨越地理障碍进行交流; 另一方面, 由于网络语言的开发, 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误读问题, 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网络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联系到一起, 打破学科的界限和区域, 加强彼此的了解与合作。

[收稿日期] 2006-11-20

[作者简介] 马汉钦(1966-) 男, 湖北洪湖人, 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

¹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º南华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108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会文化发生重大的影响。

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不了解网络, 意味着即将被未来的历史所抛弃; 而不了解网络文学, 则意味着对当下文学发展了解的不全面, 从而对于传统纸质文学的认识也将是片面的。

作为文学教师, 我们对网络文学的关注点是:它对于既有的文学理论发生了怎样的影响, 向文学理论提出了哪些问题。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生产方式, 是前所未有的书写, 它在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发表方式和接受方式等方面, 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过程, 由此, 它对于文学理论提出的问题肯定是多方面的、开放的。可以预计, 未来有志于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不得不关注网络文学现象, 思考其引起的理论问题。因而, 在文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理应面对并解决好这些新问题。

那么, 我们应当培养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新文学观呢? 网络著名写手邢育森说:/自由、真实和开放, 便是网络原创文学的宗旨。这也是网络原创文学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核心。0

自由, 是指对传统文学框子的突破和革新, 无论是从内容主题还是表达方式上。网络文学爱用现代都市新新人类的思维方式来思考, 喜欢用他们的时髦语言叙述故事。更重要的是, 网络的虚拟性为写作的人自然的披上了一层保护膜, 人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不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刺激, 不害怕负文责, 因为开始根本不会有人知道他(或她) 的真名。这样, 写出来的东西一般都是自由而真实的。

真实, 是指以一种不回避不畏惧的勇敢态度来面对生活和世界。一个开始在网上写作而不计回报的网络写手, 大概不会无聊到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编造一篇篇美丽的谎言。他们也不会为了商业的诱惑去迎合大众, 进行所谓的/卖点0炒作。他们有感而发, 对生活有所感悟, 付诸于文字, 希望在网上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知音, 分享自己的喜或忧, 分享自己的感动。这样的真实, 配合着作者对文字自由的驾驭, 便变得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喜好了。

开放, 是网络写手和网友读者对封闭和狭隘的摒弃和拒绝。这一点与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区别。网络写手是在一个相当互动的平台上进行着与网友读者之间的交流的。写手和读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 写手本身就是网虫, 网虫提起笔来也便成了写手。他们一样在BBS 上灌水, 一样受到BBS 斑竹(版主) 的节制。他们的作品无条件的在各种网站上被转载, 他们也通过论坛、回帖、QQ 、E-mail 等多种方式与大家进行作品的反馈。所以对于读者来说, 这样的作者更亲切, 更贴近生活, 更易于接受。

鉴于网络文学的上述特点,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 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纸质文学发表时编辑和未出名作者之间严重不平等的关系, 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模式。因此可以说, 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作家而言, 网络给予了他们直接被读者接受的机会。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审美自由的写作、阅读、交流, 正是文学在网络空间里得以缘起的吸引力。电子数码信息图像, 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为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相互融合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网络文学一改传统纸质文学的创作多为精英写作的格局, 而代之以强调广大网民的参与。它的创作者是一切爱好文学的网民。他们不一定接受过专业训练, 是一群地道的大众网民。与其说他们是/作家0, 不如说是/网络写手0。他们的工作性质基本上与作家、写作无关, 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写作和交流。

开放性的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纸质文学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作家) 和接受者(读者) 的界限, 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大大降低了公开发表文学作品的门槛。因此, 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是大众化的, 他也许是怀有作家梦的工人, 也许是大学生, 也许是一个乡村干部, 也许是进城务工的民工。创作主体的大众化打破了传统精英写作的生活经历的局限、知识的局限和思想情感的局限, 能够对大千世界作更加广泛和多姿多彩的反映。网络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征, 在网络上能够非常方便地完成传播者对信息的传达与接受者对信息的反馈。网络文学的创作也体现了这种交流特性。创作者常常边写作边发表, 创作与评论同在。作者写完一段上传到网上就算发表了, 它会被阅读和评论。而网民的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 从而对作者的思维活动和写作过程产生影响, 作者可根据网民的评论调整甚至改变构思。事实上, 许多作者在网上发表作品就是为了与读者探讨和对话。有些作者在发表后故意把自己的作品调侃一番, 以引诱更多的网友阅读或评论。同时网民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 通过网络体会/疑义相与析, 奇文共欣赏0的乐趣, 并相互激发, 为文学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观察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创作与阅读, 发现网络文学的交流和娱乐功能更为突出, 人们借助网络文学, 较多地是在体验一种情感的沟通, 或者情绪的宣泄, 从中获得愉悦和休息。从网络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 小说几乎全是/说故事0, 批评文章多是感性的, 杂文随笔也缺少有深度的作品, 网络写手的一点感受或想法, 也许还不成熟, 或许并未深思, 就匆匆发表。网络的开放性导致这些作品频频露脸。这种风气又影响或鼓励着其他网民, 最终形成网络文学感性化的整体气候。

网上读者的品位同样也是网络文学感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占网民多数的年轻人富有激情, 追逐梦想, 他们最热衷的话题是爱情、武侠等。网络上新奇、煽情或搞笑的作品更有读者缘, 而含蓄、需要反复咀嚼去寻味其精神内涵的作品不太受欢迎。

从历史的角度看, 中国文学的进程自古至今一直是在/歌0的传统(/俗0的精神) 与/诗0的传统(/雅0的精神) 之间振荡前进的。在新的历史周期中, 充溢着大众文化精神的网络文学也许代表着/歌0的传统又一次兴盛。

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化正在,

第1期             马汉钦, 罗玉成, 李玉华:网络时代的新文学观  规, 纯粹诗意的精神之美被身体叙事和欲望审美所取代。读图文化的视觉美感带来的不是思想反思与理性批判, 而是世俗化生活吁求的消费与生产, 乃至将网络写作本身认同为文学的意义。

相对于传统纸质文学, 网络写作有两大突破:一是审美立场的突破。传统的审美是精英化的审美, 即以极少数人的审美代替大多数人的审美, 以极少数人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经验替代所有人对生活的感受、体验、经验。而网络写作注重的是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无须求证别人, 无须别人来评价好坏对错。二是审美方式的突破, 如文本形态的改变, 读屏对读书的改变, 读图对读文的改变, 多媒体对单媒体的改变, 虚拟现实感觉对文字想象体验的改变等。这种形式的改变的实质是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 即由想象性的体验快感变为享受性的经验快感, 纯粹精神性的美感变为器官感觉的舒张。

还有, 数字化网络带来的不仅有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 更在于技术载体和审美方式变化诱发的社会文化转型, 即图像文化对文字文化的冲击和替代。网络技术环境下, 视听多媒体方式已成为普遍的文化触摸方式, 图文并举、视听并陈已经成为今天感受世界的基本方式。但/读图0解放了我们的视野, 却未必能解放我们的心灵。文字的隽永性决定了/读文0乃是/读0灵魂、读韵味, 文是对图的透视, 文的深度是图无法达到的。由此看来, 数字技术引发的读图转向是人类文化认知的改变, 是人类心灵对美感的重新建构, 但这会不会带来人类对文字审美蕴藉性的退化、思维深邃性的淡化和社会评判能力的弱化?

超文本的美学特性是关于网络文学审美嬗变的另一问题。超文本的阅读动力来自于读者对多重性复义文本的探索, 它的不确定性是对未完成行为的技术设计, 实质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虚拟演示。超文本作者对文本的阅读性控制其实是用主体间性延伸文本间性, 用网民与文本间的互动交流来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逆反式沟通。网络超文本实现了两大超越:一是消解了传统阐释中的二元对立, 破除了作者中心的独断性诠释学; 二是消解了原作的优越性, 网络中的数字化链接与复制没有了原作与复制品的区别, 原作从此失去了先验的优越地位。但超文本同时也滋生出阐释学上的困境, 即超文本自身的动态性与文本阐释的非一致性怎样对应? 当每个人面对的文本都不一致时, 我们如何谈论

2003.

[参考文献]

文本的阐释?

109

许多学者提出, 从全球化文化背景下来思考网络文学, 既要看到互联网与全球化相互催生的趋势, 同时又要思索在这一趋势下, 汉语言文化怎样表达自己的存在。当前, 互联网中9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 中文信息还不到1%, 它意味着中文、中国文化、中国人在互联网上的集体失语。这时候的中文、中国文化如何体现自己对世界的在场? 如何才能获得跨文化对话的资质和文化身份? 网络文学无疑是一种对话方式, 问题是这样一种方式有多大的分量, 怎样的写作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民族文化的表征功能? 现在的学生对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有着特殊的敏感, 因而他们的文学观趋向更加容易受到网络文学的深刻影响, 所有这些, 都值得我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作进一步的思考。

[1]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论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本体论[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

社, 2004.

[3] 杨林. 网络文学禅意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4] 谭德晶. 网络文学批评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5] 何学威, 蓝爱国. 网络文学的民间视野[M ].中国文联

出版社, 2004.

[6] 黄坚. 数字艺术对文化的挑战[N]. 文艺报, 2004-06-19.

[7] 袁立庠. 论网络文学的传播特性[J].现代传播, 2002,

(4) .

[8] 桑地. 质疑网络文学[N].光明日报, 2000-04-06. [9] 李卓钧, 陈蓉. 网络文学:互动与感性[N]. 人民日报,

2004-09-25.

[10] 邱峰. /网络文学0的现状与思考[EB P ol].人民网, 2003

-06-16日.

[11] 邢育森. 我对网络文学的看法、网络原创文学的宗旨

是什么? [EB P ol].网文.

[12] 蔡智恒.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EB P ol].网文.

[13] 安妮宝贝. 告别薇安) ) ) 安妮宝贝作品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4] 今何在. 悟空传[EB P ol].网文.

The New Literature Concept of Internet Times

MA Han-qin, LUO Yu-cheng, LI Yu-hua

(Un iversit y o f South China , Hen gyan g 421001, China )

Abstract : The si gni ficance of propagation medi um is extremely great to literature. Al most all the literature incident due to the change of propagati on medium had revolu tion si gni ficance in history. Not only China bu t also the whole world said goodbye to the paper li terature ti mes and entered into the new internet literature ti mes after 1990. s, so the li terature concpet greatly changed. We must pay close attion to i t.

new

作文九:《作文:祖国,日新月异的60年》1100字

本 文 关 键 字 :

祖 国 , 日 新 月 异 的 60 年          60 年,可谓弹指一挥间,祖国60 年间的变化让我们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今天,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科技硕果累累,我们的教育日新月异,我们的体育突飞猛进,我们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这些都在向世人昭示:我们的祖国是腾飞的蛟龙!我们的祖国是屹立的巨人!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60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走过60 个春秋,追忆烽火岁月。我们有过苦难,我们经历过磨砺,我们有过苦涩的追求,我们都挺过了,祖国的脊梁坚强了。我们有过梦想,我们有过豪情壮志,我们也有过无数快乐和喜悦,我们都拥有过,我们都经历了。我们为有一个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民族而自豪,我们为祖国有一个坚强的脊梁而骄傲。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脊梁,就不会站立行走;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脊梁,则只能屈服在别人的脚下,匍匐前行。是的,有了坚强脊梁的国家,才会有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动力,才会有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的勇气。    2008 年走过的日月,是祖国经受磨砺的日子。雪灾、5·12 汶川大地震„„一次次天灾人祸接踵而来,祖国在忍受着痛苦,也在为那些离去的儿女们流泪、心痛。可祖国依然挺立着,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灾害灾难,可以移山填海,堵塞河流,可以摧毁我们美好的家园,可以让我们失去善良的亲人。但是,动摇不了我们的意志,压不垮祖国的脊梁,祖国依然坚强!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大学生活不变的主题。“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我坚信,下一个60 年,将是中国更加日新月异的60 年,中国将会迎来更加美好辉煌的未来!

作文十:《浅谈网络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写作》4100字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过去短缺传播时代以‘传播者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客观地、必然地要让位于以‘受众本位’为主导的传播模式——即把按照受众的需求来决定如何结构传播的内容、决定传播的形式作为传播业运作的第一法则。”[1]认真研究网络新闻采写的特殊性,掌握网络新闻采写的特殊技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加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传播的现状及特性;

1、网络新闻的现状;

在网络媒体出现初期,网络媒体上的文字新闻大都来自传统媒体,很少有依据网络新闻传播规律而进行结构性编改的网络新闻。这样的新闻在文字描述方式和内容布局结构上并未做什么大的改变,导致中国网络媒体上发布的新闻大都呈现单一的平面媒体新闻的结构形态。既未充分注意网络受众的特殊需求,又未按网络新闻的特殊规律写作的新闻,对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

现如今,多媒体和超文本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网络新闻的传播实现了以线性文本为主到以超文本结构为主的转变。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可以链接到另一个声音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通过这种超文本结构,记者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声情并茂、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并使之得到全方位地、历史地、客观地再现。

图1:搜狐两会新闻主题页面

在2007年两会召开前夕,搜狐网就推出了以两会为主题的新闻页面

(://news.sohu./s2007/2007lianghui/)(如图1)。通过超链接分层写作形式如“两会消息”、“两会聚焦”、“提案议案”、“两会时评”、“嘉宾访谈”、“两会花絮”等几个层面对两会进行报道,层次清晰,一目了然。并且在页面上加入滚动的“即时消息”和反映民声的“博客”,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情况。

2、网络新闻的基本特征;

通过观察实践可以看出,网络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其新闻信息的联结不再只是单纯线性的,而是网状的。新闻报道与写作的文本结构也不再仅仅是线性文字的,而是超文本结构的。所谓“超文本结构”,就是文本的构成,不仅有文字文本,而且有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甚至影视文本。

网络新闻通过网络链接,以分层形式出现,报道其容量更为巨大。打破了传统媒体有限的版面、时间及其他因素的束缚。超文本写作用梗概的方式将重要新闻一一列出,条理清晰,既符合读者的视觉习惯,又能满足不同读者对各种材料的选择。

网络新闻的超链接方式排列还有利于对新闻进行动态更新。由于其层次清晰,因而很容易在骨干层次上,用简短的文字加入新的角度与重要信息,再用链接方式进行深入报道。这种超链接方式还便于记者用各种新闻体裁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对于角度很多的新闻事件,第一层次的报道可以简单提供文摘式的梗概,而用超链接的形式让读者点击进入。网络新闻可将深度报道、连续报道、评论、相关新闻搜索等都作为链接的内容,对事件作更深入、详尽的报道。

二、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心理与行为方式特征;

美国SUN微电子公司的网络大师级人物杰可布?尼尔森在对网络受众的研究中发现,接受测试的网络用户中,79%的人看到新页面时总是快速浏览而过,只有16%的人会仔细阅读。基于这一分析,尼尔森提出:“网页内容的写作必须有利于人们的浏览,以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2]

网络媒体的受众,他们来自现实,通过网络媒体接受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快速的获得信息。因此,这样的受众很少逐字逐句地阅读,他们而更习惯于快速浏览,只有当发现所需要或感兴趣的内容,才会进行深入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新闻的传播开辟了人类信息传播史上扫描式阅读的时代。

网络媒体受众的扫描式阅读与受众对印刷媒体的阅读方式完全不同,这种索取信息速度加快所导致的阅读方式的改变,除时代和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复杂因素外,网络新闻传播的技术环境也是促进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电脑屏幕作为网络新闻的接受终端,它的特殊优势与局限并存。受众在获得各种即时信息的便利同时,不得不为此耗费时间和金钱。此外,网络媒体还使受众阅读新闻的姿势变得极其乏味。正是由于种种原因,处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受众抛弃了对印刷媒体那样逐字逐句阅读的方式,采用快速浏览的扫描式阅读来搜寻信息。

三、网络媒体时代网络新闻采写的特殊要求;

1、网络新闻的语言要求;

在网络传播状态下,由于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选择有着极大的自由度,信息发布者与接受者之间互动性极大,网络新闻更加必须具备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以及平民化。在语言表述上则要更为口语化、轻松活泼,只有幽默、犀利的新闻,才能具备极强的可读性,才能吸引受众阅读。此外,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博客、播客等新兴技术的普及,使得受众既可自由选择信息,又可能随时变成信息发布的主体。一个媒体、甚至一个人,只要是合法登载新闻,即可向世界发布他想发布的信息。这种自主性也使得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要较传统新闻更加随意、更加直白、更加亲切。

2、网络新闻的标题制作;

网络新闻写作为了适应受众扫描式阅读的需要,应该更加重视对新闻标题的拟制。在传统媒体上,标题往往被称为“新闻的眼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网络媒体中,新闻标题就显得更加重要。由于网络媒体信息容量巨大,并且为突出超文本链接功能,通常采用在首页集中展示新闻标题的逐层导入式版面结构。在这样的网页结构中,最先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接群,每条新闻的具体内容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因此,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新闻标题成为受众决定是否索取新闻深层内容的第一引导力量,也是受众权衡自己获取新闻所支付成本的第一判断,受众对网络新闻标题因而也就形成第一依据。网络媒体要想吸引受众向网页的深层进入,就必须强化“标题意识”,在标题的制作上下功夫。印刷媒体的新闻标题可以采用单行标题或双行标题,甚至有由引题、正题和副题构成的多行标题等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而网络新闻由于其分层网页结构,标题在首页一般通过一行链接的形式呈现,因而只能采用单行标题。还有的网站为了页面的美观,对一条新闻标题的长度进行限制。因此,拟制网络新闻的标题就需要把握两项重要原则:一是要用极其精炼的文字清晰、准确地表明新闻事实。其二就是要突出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引人关注的信息。如人民网2007年3月2日的“国际?华人?军事”头条即“《时代》开设中国博客”(://world.people../GB/1029/42355/5430368.html)简洁明快,对新闻事实作了高度概括。

对于重要的新闻,如“头条新闻”,可采用“标题+提要”的形式,在新闻标题下面加一句类似新闻导语的内容提要,概括新闻的内容要点和最吸引受众的信息,便于受众对是否阅读该新闻进行取舍。如人民网(://people../)2007年3月2日的“中国共产党新闻”的头条中就对“曾庆红出席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并讲话”这条新闻标题做了加内容提要的处理(如图2),方便受众更快更好地了解新闻内容。

图2:新闻标题+内容提要

传统印刷媒体的新闻标题通常有实题和虚题之分,而网络新闻则不宜使用虚题。网络新闻的虚题因为没有与印刷媒体“标题+正文”的编排,往往会造成受众接受信息的障碍,使受众难以迅速准确地把握新闻的具体内容,进而失去对该新闻的关注兴趣,最终影响“点击率”。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网络新闻在首页(目录页)上的标题只能采用单行标题且只能是实题,但在报道新闻具体内容的正文网页上,则可以采用与印刷媒体一样虚实结合的双行标题。

3、网络新闻的写作;

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所作的说明,解释事件发生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具有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背景在网络新闻中同样重要。网络新闻中交待背景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融汇在一起,而不成为独立的结构,穿插在导语、主体或结尾中。第二种方式是将新闻背景与主要新闻事实区别开来,放在不同的网页上通过链接的方式供读者查找阅读。

在正文的写作上,由于受众网上阅读方式往往是“快速扫描”与“深入阅读”相结合,网络新闻写作还必须适应受众搜寻信息和深入阅读这两种阅读方式的需要,利用网络所独具的非线性超文本链接功能进行网络新闻分层写作。同时,为了让受众快速准确捕捉新闻的核心内容和信息,在网络新闻正文的写作中首先可以采取一段一个内容。其次,每段开头安排一个段旨句,用以概括全段内容要点,便于受众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即可把握该段基本信息。对于扫描式阅读的受众,如果一段的开始句不能吸引住他的注意力,那么其余内容就可能被忽略掉。第三就是要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要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这与传统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比较类似。最后,要尽量采用排行榜的形式将内容逐条排列出来,这是尼尔森所推崇的“便于浏览的写作技巧”。这样既方便浏览,又大大提高了新闻的可用性。4、网络记者自身素质的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络与数字研究室主任闵大洪就明确指出:“未来的记者将是复合型记者或‘超文本记者’,需要掌握和运用多种数字传播设备,完成多媒体信息获取、加工、传输全过程,过去单一的文字记者将不复存在。”[3]为应对网络新闻的特殊要求,作为网络记者除具备基本的新闻写作功底之外,还应掌握网络写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尤其需要了解有关编写网页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知识,才能够独立完成带有超链接的网络文本写作。  新闻是在流动的历史中记录历史,而且其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新闻传播媒介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网络媒体时代,网络新闻的写作方式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律,但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要从而抢占传媒市场并赢得发展的先机,这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参考文献:  [1] 方兴东、王俊秀 著:《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8,p.9  [2] 张海鹰、滕谦 著:《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p.173  [3] 闵大洪 著:数字传播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p.196.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