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欲伐越_《“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600字

作文一:《“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600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作文二:《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800字

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以供同学们练习、理解和感悟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zx98.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这篇“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作文三:《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500字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4.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5.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B(2分)

2.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3.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4.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5.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作文四:《“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400字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2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24. “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2分)

2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2分)

参考答案:

22(1))想要(2)军队

23、我担心一个人的智慧就好像眼睛一样,能够看见百眇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

24. 自见之谓明

25.没有自知之明

作文五:《“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500字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人名。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楚庄王欲伐越  (     )

(2)政乱兵弱    (     )

13、以下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智慧有问题就像我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

B.我担心人的智慧像睫毛一样有病,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C.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事物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D.我担心人的智慧就像他的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人却看不到他的睫毛。

14、“庄王乃止”的行为可用文中“               ”一句话加以评价。(3分)

15、这个故事引申出成语“目不见睫”,可用来讽刺那些                  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2.(4分每小题2分)(1)想要  (2)军队

13.(2分)C

14.(3分)自见之谓明

15.(3分)没有自知之明

作文六:《“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及翻译》900字

自知之明①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③,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④。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⑤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白见之谓明⑥。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喻老》。 ②患:担心。③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④睫:眼毛。⑤庄蹻(j ):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⑥明:眼睛亮,引申为明智。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B.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 D.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译文:

3.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述文章论点,并仿照再写两个短语。

5.谈谈你对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A.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B.结构助词的;C.动词,去、往、到;D.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2.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清自己的睫毛。

3.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比喻论证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5.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译文

楚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谏阻说: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王说:(越国的)内政混乱,兵力削弱。庄子说: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从被秦、晋打败,丧失国土几百里,这(说明我们的)兵力是软弱的。庄蹻在国内作乱,而官吏镇压不住,这(说明我们的)内政是混乱的。(所以)大王的兵弱和政乱不亚于越国,可是还要攻打越国,这就是人的见识如同自己的眼睛一样啊!大王于是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想法)。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所以说:能自己看清自己叫作明智。

作文七:《“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及翻译》900字

自知之明①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②智之如目也③,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④。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⑤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白见之谓明⑥。”

注释

①选自《韩非子·喻老》。    ②患:担心。③智之如目也: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④睫:眼毛。⑤庄蹻(j< ):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⑥明:眼睛亮,引申为明智。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的“之”与“王之伐越何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B.蜀之鄙有二僧 C.吾欲之南海    D.何陋之有

2.翻译句子。

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译文:

3.楚庄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庄子采用什么论证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概述文章论点,并仿照再写两个短语。

5.谈谈你对庄子所持论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A.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在意义。B.结构助词“的”;C.动词,去、往、到;D.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清自己的睫毛。3.他认为越国“政乱兵弱”  比喻论证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5.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达到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译文

楚王想要攻打越国,庄子谏阻说:“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王说:“(越国的)内政混乱,兵力削弱。”庄子说:“我担心人的见识好像眼睛一样,能看清百步之外(的东西),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从被秦、晋打败,丧失国土几百里,这(说明我们的)兵力是软弱的。庄蹻在国内作乱,而官吏镇压不住,这(说明我们的)内政是混乱的。(所以)大王的兵弱和政乱不亚于越国,可是还要攻打越国,这就是人的见识如同自己的眼睛一样啊!大王于是放弃了(攻打越国的想法)。所以,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己。所以说:“能自己看清自己叫作‘明智’。”

作文八:《“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阅读答案》1100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丧失 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丧是丢失,丧失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两个之字。2句中的故见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全文含义,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人有自知之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从两方面分析,正面和侧面。正面写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但通过劝谏之后,写出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的特点。

作文九:《“楚庄王欲伐越”阅读答案(2013江西省中考)》700字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 -13题。(10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日:“王之伐越,何也?”日:“政乱兵弱。”庄子日:“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日: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A.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B.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C.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D.王/之兵自败于秦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    )  ②明(    )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12.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9.B(2分)

10.①丧失(1分)    ②明智(1分)

11.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1分),问题不比越国少(1分)。

12.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13.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1分)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1分)

作文十:《unit88--楚庄王欲伐越》400字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患智之.

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蹻(人名)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明察)。” .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伐:               于:               数:               止:

2.翻译文中划线句。

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3.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楚庄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5.选出与“王乃止”中的“乃”相同的一项(        )

A 乃不知有汉                         B 此乃勇士头也

C 久而乃和                           D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