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猴年元旦电子小报手抄报A4模板可编辑打印》500字_A4小报

作文一:《2016猴年元旦电子小报手抄报A4模板可编辑打印》500字

班级

姓名

在中国的元旦,人们可以一起的庆祝新年的来临!举行一些活动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世界各国都有着在新年辞旧迎新的习俗,以前人们喜欢将一些衣服,日常用品等东西扔掉来迎合这一习俗。 又是新的一年开始,我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新的目标。     这个学期是我上初中预备班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了,我要在新的一年中,把好的保留下来,把不好的永远留在去年,我一定努力刻苦学习,请老师和同学们作为我的监督员,谢谢! 新年新气象

《守岁》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新年作》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在这快乐分享的时刻,思念好友的时刻,美梦成真 的时刻。 祝你——新年快乐,佳节如意!   只有雪地上留下艰辛的足迹,才会懂得活的珍贵,活的炙热。祝新的一年中你的生活美满幸福

作文二:《猴年春节我家春节电子手抄报word版电子小报模板》700字

四(7)班

2016 年

桂牧晗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 又叫阴历年。 俗称 “过 年”这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的 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 一直到正月 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在春节期间, 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 要举行各活动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 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春纳福、乞求丰年为主 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说到春节,想必大家都会很兴奋吧,我也不例外,还是让我来 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春节吧。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全家欢欢喜喜的吃了团圆饭,又开开心心 的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我就迫不及 待地拿出了准备已久的鞭炮和焰花,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一起燃放。 一到屋外,许多大人和孩子已经在外面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已渐渐响了起来,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孩子们都在旁边捂着耳朵 驻足观看。 爸爸提前把炮摆放好,离 12 点还有 10 秒钟的时候,我和妈妈 一起数起来,10、9、8、7、6、5、4、3、2、1 一声令下,爸爸点 燃了鞭炮, “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来,全家人的眼睛都盯着那挂 炮,随着火花的快速移动我们的眼睛也随着它移动,直到最后一声 停止,我们也欢呼起来“哦!过年了!新年到了! ”

边上大型的单个爆竹、烟花也飞上了天空,烟 花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爸爸点燃了烟花, “喷”的一声,一个接一个的烟花像火箭一样飞上 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大红花,有的像五彩花, 点点滴滴,汇成花的海洋;接着又像孔雀一样展开 羽毛在空中消失了。美丽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真是 灿烂壮观的景色!

1、全家人身体都健康! 2、今年能取得好成绩。

作文三:《2016年猴年元宵节小报电子报手抄报word版可编辑A4横排》300字

新报

过 年 啦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今年公历二月六日),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 “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旧岁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禳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其中最有特点的还是守岁。无悔。

猴年来到笑开颜,

生肖

一生喜乐未猴年。要问为啥贼高兴,笑答我本属相羊。祥瑞猴年本分年,六十寿辰摆盛宴。

邀请亲朋齐来贺,弘扬猴年正   能量。愿你高寿猴福享,一     生都把猴财发!

祝福

字 成 语 集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关怀,我送你一条银河;如果一棵树代表一份思念,我送你整个森林。

沐猴而冠、猴年马月、杀鸡儆猴、尖嘴猴腮、杀鸡吓猴、 杀鸡骇猴、猴头猴脑、弄鬼掉猴、土龙沐猴、轩鹤冠猴、 沐猴衣冠、猿猴取月、猕猴骑土牛、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作文四:《2016猴年寒假安全电子报春节电子小报春节电子手抄报特刊》500字

如果遇到自己

遇到类似情况时,要及时向老师

或父母汇报,也可以马上向民警叔叔 报警。同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要 尽量与同学一起同行,不要逗留在往 返的路上。

一个人被勒索或抢劫时首先要保持冷 静,同时最关键的是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叫喊¡

二年一班

小学生虽然年龄尚小,但已经不同程度地接触了社会。目前

社会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社会上还存在违法犯罪现 象,中小学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中小学 生很有必要学会正确认识遇到的人和事,明辨是非,区分真善美和 假恶丑,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对危险的麻痹和侥幸心 理。同时也要树立自我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方法,增强 自身的防范能力,使自己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冷静、机智、勇 敢地去应付。

叫喊可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勒索、抢劫者也心 虚得很,一听到呼喊他们大多是¡°跑¡±为上计。 二是¡°事后敢于讲出来¡±,一定要把事情的经过 (包括勒索、抢劫者的外貌特征)告诉警察。     由于双方年龄上的差距,孩子们在遇到勒索 时不宜反抗,以免吃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家长 不宜给孩子太多的现金,但也不要分文不带,可 准备必需的零用钱、I C卡,万一遇上特殊情况也 可打电话。

作文五:《2016猴年元宵佳节主题成品手抄报电子小报A3模板横排可编辑》700字

快乐闹元宵小报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

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

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

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

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

沿的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

朝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

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

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

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

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

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

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

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

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

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习俗

作文六:《猴年元宵节闹元宵成品电子小报手抄报A4模板横排可编辑可打印》500字

快 乐 元宵

元宵节里的故事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相似,大致有:放灯、拜帖、猜灯谜、偷菜、舞龙、舞狮子、踩高跷、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

元宵节的风俗

隋朝军队灭

南陈时,南陈昌乐 公主与丈夫 徐德言打 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 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 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 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 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得知,成人之美,

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1、 爱好旅游  (打一成语) (破镜重圆)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 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我爱吃元宵

2、双手赞成  (打一成语)

3、又到星期一(打一成语)  4、又来一个  (打一字)  5、林下看夕阳(打一字)  6、一条怪牛,两条圆腿,骑他肚上,抓他双角。(打一交通工具)   谜底:自行车  周而复始 多此一举  双  喜出望外  梦

作文七:《2016猴年春节电子小报手抄报黑板报A4模板可编辑可打印》400字

我也不例外,还是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春节吧。  大年三十那天,我们全家欢欢喜喜的吃了团圆饭,又开开心心的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当新年的钟声快要敲响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了准备已久的鞭炮和焰花,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一起燃放。  一到屋外,许多大人和孩子已经在外面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已渐渐响了起来,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孩子们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  爸爸提前把炮摆放好,离12点还有10秒钟的时候,我和妈妈一起数起来,10、9、8、7、6、5、4、3、2 、1一声令下,爸爸点燃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响起来,全家人的眼睛都盯着那挂炮,随着火花的快速移动我们的眼睛也随着它移动,直到最后一声停止,我们也欢呼起来“哦!过年了!新年到了! ”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

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

“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 家把

立即命令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转怒为喜,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作文八:《2016年猴年春节小报春节电子手抄报资料春节电子报刊》500字

XX小学  三年级   XXX

龙来兔去辞旧岁,年味十足庆春节;吉祥如意送国人,祥瑞普照中华魂;国泰民安人人乐,运事前程似绣锦;中华文化传世界,盛世和谐中国年。 龙节拜年赶个早:一拜身体好,二拜困难少,三拜烦恼消,四拜不变老,五拜心情好,六拜忧愁抛,七拜幸福绕,八拜收入高,九拜平安罩,十拜乐逍遥

龙马精神,龙行虎步, 祥龙纳福 金龙纳福 金龙送福 龙年吉祥 龙腾天下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

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

岁迎新。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 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作文九:《2016猴年春节电子小报手抄报黑板报A4模板可编辑可打印》600字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

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 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 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 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汉族的拜年之 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 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   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有一    个红纸袋,上面写“接福”二字,专收名

帖之 用,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 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 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 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 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 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 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作文十:《2016猴年春节a4电子小报手抄报横版A4模板可编辑可打印》500字

春节快乐

腊月二十四   扫尘     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      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祭       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3]  ,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要把灶王爷和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