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邓稼先作文》2600字|邓稼先作文800字

作文一:《我眼中的邓稼先作文》2600字

我眼中的邓稼先作文一:我眼中的邓稼先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我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年代,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邓稼先。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是一个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纵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邓稼先出生于1924年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在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致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可以看出邓稼先对自己工作极端负责,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张爱萍将军曾经他为“两弹元勋”,我觉得他是当之无愧的。邓稼先的挚友杨振宁曾经也饱含深情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邓稼先庆幸“!从这些话又可以看出邓稼先对自己人生无怨无悔,同时可以看出邓稼先对自己工作的热爱。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的理想党员。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1986年5月做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难道不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吗?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我眼中的邓稼先作文二:我眼中的邓稼先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辈们的功勋事迹,记满了历史的一页又一页,祖国建设的光辉成就,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使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那么,什么是爱国呢?让我们想想“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事迹。

在北平出身的邓稼先,他13岁那年,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在国民党血腥的统治中,路遥扔,水泱泱的六年流亡,血写童年。祖国遭遇强虏,生灵涂炭,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从小就在邓稼先单纯的内心埋下了愤发有为,救国报国的种子。

1950年,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冲破帝国主义的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58年,他受祖国重托,艰苦创业,完成壮举。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祖国增荣,为邓稼先庆功,他后又领先突破氢弹技术难关,仅用了两年八个月,使中国氢弹爆炸成功,时间如此之短,使全世界感到震惊,使祖国欣慰。“两弹”元勋,他为祖国的富强,鞠躬尽瘁,默默奉献,就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还写好关于发展核武器的建议书上报中央。这是什么力量?这是何种情怀!是祖国的召唤,是一个爱国的赤子之心。

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的社会里,又是跨进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让我们总结前辈人的经验,一起努力,开创新的世纪,把祖国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光耀灿烂,为祖国明天再添一份绿色。

我眼中的邓稼先作文三:我眼中的邓稼先

题记: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捷音频年传,藐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中国式尊严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后再北京任教。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而邓稼先却放弃了美国条件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国,投身于中国国防事业。

1958年8月,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邓稼先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送等基础物理的研究。在这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的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领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是邓稼先对新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是邓稼先的生命追求和奋斗目标;这是邓稼先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这是中华名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这是中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中华名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

这是属于中国式的尊严。

邓稼先是中华名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半个世纪的友谊

邓稼先与杨振宇从小就有着深厚的友情。他们两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两家人有住隔壁。少年时代的邓稼先和少年时代的杨振宇总是一起打墙球,弹玻璃球,甚至还比赛爬树。上中学时,邓稼先与杨振宇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在西南联大又是校友。解放前夕,邓稼先与杨振宇又都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邓稼先就与杨振宁分开了,不过他们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

“文革初期”,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别“四人帮”批判围攻。邓稼先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只要说一句违心的话,就会给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带来局的的损失,他顽强的顶着,处境很危险。正在此千钧一发之际,1971年杨振宁先生从纽约经巴黎飞抵上海。下飞机后,开列了他要见的人的名单,名单上第一个就是邓稼先。这张名单很快传到中央,邓稼被立刻召回北京会客。不久,在周总理亲自干预下,基地里暗无天日的局面结束了。

自1979年以后,杨振宁多次回来访问、讲学,邓稼先总少不了与他叙旧聊天。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无悔的选择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是邓稼先为鸡自己所选择的路而说的。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他还会已走过的道路,他的方向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因为他始终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能这样估计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邓稼先庆幸,我们更应该想邓稼先学习!他将是我终生人生价值的楷模。

作文二:《作文:致邓稼先的一封信》500字

敬爱的邓稼先爷爷

您好

在我们初二的历史课本上,学到了您的一些东西,又在网上查找了您的一些资料才知道您是那么的伟大。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您做了十多年的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您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直到您死后,人们才了解您的一些事迹。

一次,航投试验时降落伞出现了问题,原子弹坠地被摔裂。您明知道很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因您抱过被摔裂的原子弹,后来回北京强制检查过后。发现您的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可您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您仍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从这里充分体现了您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您的生平得了多次的奖,如:在1982年您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又在1986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些您应该都知道,可后面这两项奖我希望您知道,为什么是我希望呢?因为这两项奖是您逝世后追授的,就是在1987年和1989年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又授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您对祖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致此

敬礼

您的后辈:余志良

2015年4月5日

作文三:《邓稼先作文》700字

邓稼先作文(一)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当岁月的车辙碾过那片戈壁滩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中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当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是在寒假时晚上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时,才初步了解了邓稼先。邓爷爷那对工作负责、一丝不苟,对祖国尽心尽力的表现打动了我。他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极其负责任,他那对工作的态度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让我学习到了,只有在学习上认真刻苦,才能取得好成绩。    就举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吧:    那是我国原子弹即将发射的时候,各部门都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忽然发现一个部体的许多电缆中夹着一个小螺丝钉,这螺丝钉虽小,完全可以导致整个原子弹瘫痪。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邓稼先主动请军去找那“致命”的东西。经过几个小时的细心检查,终于解除了危机,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发射。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病前坚持一线工作,半夜冒雨抢救工程,成功时脸上的喜悦„„邓爷爷的高贵品质不胜枚举。    我想只有用莲来比喻他才是最恰当的,他那忠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质别人是不能模仿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邓稼先作文(二)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作文四:《邓稼先作文》1600字

邓稼先作文

邓稼先作文(一)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当岁月的车辙碾过那片戈壁滩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中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当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是在寒假时晚上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时,才初步了解了邓稼先。邓爷爷那对工作负责、一丝不苟,对祖国尽心尽力的表现打动了我。他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极其负责任,他那对工作的态度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让我学习到了,只有在学习上认真刻苦,才能取得好成绩。

就举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吧:

那是我国原子弹即将发射的时候,各部门都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忽然发现一个部体的许多电缆中夹着一个小螺丝钉,这螺丝钉虽小,完全可以导致整个原子弹瘫痪。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邓稼先主动请军去找那“致命”的东西。经过几个小时的细心检查,终于解除了危机,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发射。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病前坚持一线工作,半夜冒雨抢救工程,成功时脸上的喜悦„„邓爷爷的高贵品质不胜枚举。

我想只有用莲来比喻他才是最恰当的,他那忠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质别人是不能模仿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邓稼先作文(二)

“战争”多么可怕的一个词;“侵略”多么悲伤的一个词;“任人宰割”更是一个多么悲惨的词。而我们中华民族以前就遭遇过这种悲惨的事情,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那个时刻,激励每个中国人的斗志,有许多的人对祖国做出了伟大贡献,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读了《邓稼先》这篇传记,真得让我思绪万千。这是杨振宁先生以朋友的身份来介绍邓稼先,赞赏他。

邓稼先是一个忠厚老实,真诚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这个平凡的人物却对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祖国,献出自己的一生,为了祖国献出自己所有的精神;为了祖国把自己的身躯连同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多么勇敢,多么伟大。我们骄傲有你这个看似平凡的人物!

我们应该学习邓稼先的伟大精神——爱国,为祖国献出自己。就算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这些也能从中体现出我们爱国的精神。我们还要学习他的品质,忠厚平实,认真,谦虚做一个有高尚品德的人。

邓稼先作文(三)

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祖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积极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检查出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对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邓小平爷爷提到邓稼先,说:“两弹是他的勋章,中国为他骄傲!”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

作文五:《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爱国情谊》2600字

1949年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摄于美国芝加哥大学)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的友谊长达半个世纪,在世界科学界传为美谈。

杨振宁祖籍安徽肥西县,生于1922年,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生于1924年,杨振宁比邓稼先大两岁。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从美国留学回国后,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蜇曾留学日本、美国,归国后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任哲学系教授。邓以蜇和杨武之既是同乡又是同事,两人经历大致相同,志趣相投,因而交情甚笃,常来常往。他俩的友谊也延续到了孩子们身上。

20世纪中期,邓以蜇将妻子儿女接到北京定居。邓稼先就读于祟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两人成了最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杨振宁的学业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邓稼先很崇拜他。杨振宁以大哥的身份关照邓稼先。受杨振宁的影响,邓稼先在物理、数学等课程中的才智也发挥了出来。杨振宁机智灵巧,同学们称他是“机灵鬼”。邓稼先忠厚老实,绰号叫“邓老憨”。下课后,杨振宁与邓稼先几乎形影不离。这两位志趣相投的同乡、校友,自青少年时代便树立起了远大的理想:将来事业有成,一定报效祖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武之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到了1940年,不愿当日寇“顺民”的邓稼先和大姐一起从天津绕道上海、香港,经过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云南昆明。大姐将邓稼先送到四川江津投奔四叔。次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攻读物理系。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三年级学生了。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了。邓稼先在数学、物理等方面得到了杨振宁的具体指导,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初秋,22岁的邓稼先毕业后,被北京大学物理系聘为助教。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行前,他征求在美国就读的杨振宁的意见,问到哪所大学就读较为合适。杨振宁回信,建议他到普渡大学去,因普渡大学收费低廉而且理工科水平很高,他在信中还说:“此校离芝加哥很近,我们两人可以经常见面。”后来,杨振宁还帮助邓稼先申请到了普渡大学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许可。1948年10月,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弟弟杨振平结伴,从上海乘船前往美国。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研究院,读物理系。

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了博士学位。那一年他只有26岁,被人们称为“娃娃博士”。1950年8月29日,邓稼先与留学美国的100多名学者一起,历尽艰辛,奔向新中国的怀抱。从此,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1958年秋,二机部负责人、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让他秘密参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从此与世隔绝,全心投入到原子弹研究工作中来。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又在罗布泊上空爆响。邓稼先也因此被称为“两弹元勋”。

1971年夏,阔别22年后,杨振宁与邓稼先在北京相见了。这是杨振宁自1945年公费留学美国后首次回国访问。彼时他离开祖国已经26年了。

刚下飞机,在贵宾室稍事休息,外事接待人员便请杨振宁开列了他要见的朋友名单。在北京,他要见的第一个人便是邓稼先!

当时正值“文革”中期,政治运动搞得黑白颠倒,人人自危。即便是邓稼先这样执行秘密而重大使命的科学家也未能幸免。曾经被作为保护对象研制核武器的功臣邓稼先和尖端机密研究院的一些科学家及研究人员,包括后来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的几位科学家,都被集中到西北某地办“学习班”。

此时,杨振宁要见邓稼先,几乎无人知道他在哪里!

周总理亲自出面,命国防科研部门找!通过多种途径,国防科研部门找到了正在西北“学习”的邓稼先,并向他下指令:火速返京!这无疑是救邓稼先于千钧一发之际。杨振宁没有想到,此时他的出现,无意中也是无形中保护了邓稼先,当然也等于帮助和保护了中国的“两弹”事业!

邓稼先和杨振宁相见,是邓稼先自1950年在美国与杨振宁分别后,他俩的第一次相见。期间,杨振宁问邓稼先是不是由美国科学家帮助中国研究原子弹。邓稼先当时请示了周恩来,是否如实相告,该怎么说。周恩来让邓稼先如实告知杨振宁。于是,杨振宁在结束访华的告别晚宴上,收到了一封邓稼先的亲笔信,当看到邓稼先掷地有声的话语化为文字——“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当即离开席位躲到一旁,流下了热泪。

从1964年到1986年,22年间邓稼先一共参与了32次核试验,邓稼先亲自去罗布泊指挥工作队参与实验就有15次。邓稼先一心扑在核试验研究上,他与妻子许鹿希结婚33年,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六年。

因工作需要,邓稼先主动身临一线,但强烈的射线严重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5年7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但邓稼先并不后悔。早在接到任务之初,他就对夫人许鹿希说:“做好了这件事情(核试验),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邓稼先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1986年五六月间,杨振宁曾先后两次回国,去医院探望邓稼先。邓稼先见到老朋友很高兴,连病痛都忘了。两人有说有笑,谈了许多话,后来还在病房的走廊上合了影。但照片上,邓稼先的右嘴角下有一块血迹。他那时已病入膏肓,口、鼻不断出血。但是,他的笑容是那样的真实、幸福。邓稼先对杨振宁说:“我虽然受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核爆炸,使国家更加强大了!”杨振宁返回美国后,想办法搞到当时尚未上市的治癌症的新药,请韩叙大使通过信使,迅速送往北京。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这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听到噩耗,杨振宁立即从国外发来唁电:“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杨振宁教授在写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信中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飞越万里,赶赴北京,为邓稼先扫墓。扫墓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捧着一只蓝色盒子,双手交给杨振宁。盒面上的文字写着“振宁,致礼存念”六个字,落款则是“稼先嘱咐,鹿希赠”。

杨振宁的目光在“稼先嘱咐”四个字上停留了。他看着许鹿希将盒盖打开,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石制笔筒、笔架、墨盒、笔盂、镇尺和长方形石印。这是邓稼先最后的嘱意,将这套坚固且光洁如墨玉的文房四宝留送杨振宁,以表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作文六:《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伟大爱国情操》8300字

两 弹元 勋邓 稼 先  的伟 大爱 国情操

口 高凤香

顾她和孩子 , 通信也非常困难 。妻子从

小 受 爱 国思 想 的熏 陶 ,非 常理 解 丈夫 ,

表示坚 决支持丈夫从 事对 国家有 重大  贡献的工作 。 自此之后 , 邓稼先的名字

就 在 各 种正 式 场 合 与 文件 中 消失 了 , 他

的身影只出现在茫茫的大漠戈壁之中。   邓稼先 担任二机部第 九研究所理  之 下 决 定 让 大 姐 邓 仲 先 把 他 带 去 大 后 方 昆  论 部 主 任 之 后 , 首先 挑 选 了一 批 大 学 生 . 着

坎 坷 曲折 的成 长 经 历

12 94年 6月 2 5日 , 稼先 在安 徽 省 怀  明避 难 。 这 样 , 稼 先 姐 弟二 人 与 另 外 两  手 准 备 原 子 弹 模 型 与 俄 文 资 料 。 15 年 6 邓 就 邓 99   宁县 白麟坂村出生 。他的父亲名叫邓 以蛰 , 位 教授 的夫 人 携 孩 子 一 行 六 人 ,在 异 国他  月 , 联终 止 了 与我 国 的协 议 , 共 中 央下    苏 中 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他的母亲是一个典  乡 曲折 绕 道 , 尽 周 折 , 后 从 越 南 进 入 中  决 心 自力 更 生 , 究 出原 子 弹 与 人 造 卫 星 。 费 最 研

型的贤妻良母。他们共育有子女四人 , 邓稼  国境 内 , 达 昆 明。 抵   作为原子弹理论设计负责人 的邓稼先带头  先排 行 老三 。 以蛰 对 邓稼 先 的学 习 严格 要  邓 14 年 7月 , 91 邓稼 先 高 中毕 业 , 入 西  攻 关 , 排 同事们 分工 进 行 研 究计 算 。 进 安 在解   求, 却不约束他的天性的 自然发展 。早在 国  南联大物理 系学 习。当时西南联大大师云  决 一 个 苏 联 专 家 留 下 的 核爆 大 气 压 的数 字  外 留学 时,邓 以蛰曾在给夫人的信 中写道 : 集 , 贤荟 萃 ,   群 有吴有 训 、 叶企荪 、 培源 、 时 , 稼 先 通 过 周 光 召 的 帮 助 , 确 严 密  周   邓 以精 “ 我们是小孩子的亲爱的父母 ,并不是他们  赵忠尧 、 张文裕 、 王竹溪 、 郑华 炽等著名 学  的计算推翻了原来 的结论 ,从而迈出 了涉

的 阎王 。” 是 邓稼 先 的 父 亲深 受 西方 文 化  者 。 这 在那个年代 , 战争频繁 , 民不聊生 , 西南  及 中 国原 子 弹 试 验 成 败 的关 键 一 步 。数 学

的熏 陶,汲取其精华来培养子女的必然结  联 大 的 学 习 条 件 非 常 艰 苦 ,师 生 们 的 生 活  家 华 罗 庚 后来 称 赞 其 为 “ 世 界 数 学 难 题   集 果。 而邓 稼 先 的母 亲 整 日为 孩子 们 的 生活 操  贫 困拮 据 。整 个 西 南 联 大 只 有 一 些拥 挤 不  之 大 成 ” 成 果 。 的

心, 自然也 没 有对 他 们严 加

管 束 的 观念 。邓  堪 、无 法 遮 风 避 雨 的 土 墙 茅 草顶 的学 生 宿  邓 稼 先 不 仅 在 秘 密 的科 研 院所 里 呕 心  稼先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 , 不仅系统地研 习  舍 楼 。 旧的 教 室 是用 铁 板 搭 建 而 成 的 , 破 里  沥 血 , 经 常到 荒 无人 烟 的戈壁 试 验 。他  而且

了我国古代传统的“ 四书五经” 而且 阅读 了 面没有课桌 , ,   只有带扶手 的椅子。 当天降  冒着 严寒 酷 暑 , 离家 庭 在试 验 场 度过 了整  每 远

大 量 的外 国文 学 名 著 。在北 京读 小 学 时 , 邓  倾 盆 大 雨 的 时 候 ,就会 发 出 重锤 打铁 般 的  整八 年 的光 阴 .有 l 在 现场 指 导核 试 验  5次

稼先就 曾读过屠格涅 夫 、 莫泊桑 、 陀斯妥耶  声音 , 学生根本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音。 学  的经验 , 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第 一手材料。他

夫斯基等大家写的小说 。 父亲甚至亲 自给邓  校食品供应不佳 ,师生们常常吃掺有 很多  还 带 领研 究 人 员在 试 验 后 马上 进 入 爆 炸 现

稼先做英语的启蒙老师 , 传授 良好的学习方  沙 子 的 平 价 米 。 学 校 还 绎 常 遭 到 日本 人 的  场取 样 , 集试 验 效果 的证据 。 一 次 , 投  收 有 航

法 , 他奠 定 了深 厚 的 外语 基础 。 为   飞机轰炸。 正是 在 这 种 艰 苦 的 条件 下 , 西南   试验 中降落 伞 出 现问 题 , 子 弹落 地并 且 破  原

13 到 14 95年 9 0年春季 , 邓稼先先后在  联大 的老师们饱 尝着失去 家园 的痛 苦 , 在  裂。邓稼先在 冒着极大危险, 只身一人冲上

北京的志成 中学与崇德中学学习。上初二  当年的联大校歌“ 千秋耻 , 当雪 ; 终 中兴业 , 去 , 起 摔 破 的 原 子 弹 碎 片 , 到 手 里 详 细    捡 拿

时 ,邓 稼 先 受 到 崇 德 中学 校 友 杨振 宁 的 影  须 人 杰 ” 的 鼓 励 下 ,更 加发 奋 地 工作 与学   进行 检 验 。 后来 , 医生 为他 做体 检 , 现他 的  发 骨 小 响, 不再迷恋抖 空竹 、 放风筝 、 打秋千 、 弹球  习 , 养出无数优 秀的人才 , 培 使之成为中华  肝 脏 被损 , 髓 里 也 带 有 放 射 物 , 便 中也

等少年贪玩 的游戏 ,开始对物理和数学产  民族 的 栋 梁 , 稼先 就是 其 中 的一 位 l  邓 】 1 。 生 了浓厚 的兴趣 ,将主要 的精力集 中在追

含有放射性物质。然而 , 邓稼先依然坚决要

14 95年 8月 抗 战取 得 了胜 利 ,邓 稼 先  回到核 试 验基 地 。在 万 分 紧急 之 时 , 持  他坚

求 新 知 识 上 。 文 理兼 修 , 他 在读 高一 时就 能  刚 好 从 西 南 联 大 的 物 理 系 毕

业 。 在读 书 期  要 亲 自去装 雷 管 , 第 一 次 以 院长 的权 威  并且

他参加了“ 民主青年 同盟” 积极投身到  命 令周 围的人 :你们 还 年轻 , 们不 能 去 !  , “ 你 ” 看外语小说 , 博览 了大量的中西书籍 。 童年  间 , 时那种在游戏 中喜好钻研的性格 ,使得他  “ 反对 内战 , 吁和 平 ” 呼 的革 命 洪 流 之 中 。 第  18 年 , 稼 先 积 劳 成 疾 , 开 罗 布泊 回到  95 邓 离

他 凡事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 因此 , 邓稼先在  二年夏季 , 他返 回阔别六年之久 的北平 , 被  北京 , 还 想参 加 会议 和坚 持 工作 。医 生通

少年时期成绩优 秀, 思想 活跃 。

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9 7年 , 14 邓稼先  知他 已患有癌症 , 强迫他住院。党 中央用了

13 爆 发 了 震 ’ 中外 的 “ 七 ” 97年 凉 七 事  以优 异 的成 绩 通 过 了赴 美 留学 的 研 究 生 入  变 , 平 沦 陷 , 稼 先 平 静 的读 书生 活被 彻  学考试 。14 年到 15 北 邓 98 9 0年 , 他在美 国普渡

切 办法 , 最终 无 法挽 回他 的生 命   却 。

18 9 6年 7月 2 9日,邓稼 先在北京病

时任 国务委 员 的 张爱 萍 将军   底 扰 乱 ,强 烈 的 民族 屈 辱 感 深 深 地 刺 痛 了  大 学 学 习理 论 物 理 ,在 刚 刚 获 得 博 士 学 位  逝 。他去 世后 , “   他 的心 灵 深 处 ,他 胸 中升 腾 着 满 腔 的怒 火  九天的时候 , 邓稼先便下定决心 , 以他忠  在悼词中说 :邓稼先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 , 要 他 与 仇 恨 。 了抗 日救 亡 , 经 常 和具 有先 进  诚 的赤 子 之 心 来 回报 中 国人 民 ,毅 然 决 然  但 他 对祖 国的贡 献将 永 载 史册 。 不愧 是 中  为 他

思想 的同学聚集在一起 , 谈论天下大事 , 商  地 乘 船 回国 。

华 民族 的好儿 子 , 愧 是 中 国共 产党 的优 秀  不

讨宣传抗 日的大计 。 有一次 , 日本人侵 占我

国的城市 ,强迫市 民与学生参加其庆贺 的

二 、 身许 国的 两 弹 元勋  以

党员 ,不愧是 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

15 9 8年秋 ,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告诉  18 9 6年 9 1 月 8日, 中共 中央 、 国务 院、 中央

三 、 私 奉 献 的 伟 大情 怀  无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集 会 。邓 稼 先 愤 恨 不 已 , 手 持 的 日本 “   邓 稼 先 ,国 家要 放 一 个 ‘ 炮 仗 … , 将 太 “ 大 问他 是  军委追授邓稼先“

阳 ” 角 纸 旗 撕 碎 , 在 地 上 狠 狠地 踩 了一  否 愿 意 参 加 这 项 属 于 国 家 高 度 机 密 的 工  三 扔

脚 。这一幕 被

亲 日分子看 到并且 向 日本人  作 。 邓稼先毅然表示同意 , 回家之后只对妻

生前 , 有很多人问邓稼 先:原子弹成功  “

你 邓 告密 , 使邓稼先处于危险的境地 。 家里无奈  子 说 他 “ 调 动 工 作 ” 不 能 再 留在 家 中 照  后 , 拿 到 多少 奖金 ? ” 稼 先 总 是 笑 而不   要 ,

1 兰 台世 界 2 1 . 8 0 1 3月 上

赵 尔 巽 在 10 - 10 95 97年 间 担 任 盛 京  将 军 , 任 期 脚 曾使 得 “ 务 、 务 、 务 、 在 政 学 商

农 工诸 务 , 方渐 渐 有 起 色 ” 。97年 4月 卸  l 10 ”

赵 尔巽 与清 末东北学 务变革

抒 所 见 , 同 堂 讲 学 、 言 其 志 之 意 , 听  亦 各 来

任 后 不 久 ,各 属 商 民 思 就 省 城 及商 埠 地 方  这 使 得 众 多不 能 入学 的市 民也 能够 获得 一  “

宣讲所之设立 ,系联合 国人 , “ 各  建 立 德 政碑 以 志 遗 爱 ” 。 他 的 施 政 为 东 北  定 的教育。

近 代 化 发展 奠 定 了基 础 。   中 周 的 东北 地 区 一 直饱 受 侵 略 ,文 化  讲者不分等级均准入座。 会员各尽 义务 , 不   ,   教 育 上 几乎 处 于 蛮 荒状 态 。 清末 , 日本 、 俄  取 薪 金 ” 具 有 义务 传 播 的性 质 。 国利 用 其 侵 略 所 获 得 之优 势 ,施 行 其 “ 奴

此外 , 他还常常亲临师范 、 实业各学 堂

还  化 ” “ 化 ” 育 , 学 校 已逾 数 百 所 。与  演说和训示 ,以鼓励学生勤学新式知识 ; 或 通 教 建 虽然 赵 氏此 举 志  此 同时 ,中 国 大 批 先 进 知 识 分 子 大 力 倡 导  对 白话报 的发 行 十分 热 衷 ,

文 , 和 传 播 西 方 制 度 文 化 ,积 极 要 求 改 革 旧 式  不 在 “ 学革 命 ” 但毕 竞 早 于新 文化 运 动 十  年 , 贡 献不 应 该 被忽 视 。 的初 衷 , 是 以  师的同时 ,也对私塾教 师等旧式人 才进 行  其 赵 乃 教 育 。 于是 , 世 界近 代 化 大 潮 的 冲击 下 , 在

其所作  改 良。赵 氏先 在奉天 创办 了师范传 习所 ,   清 政 府 推 行 “ 政 ” 在 政 治 、 济 、 育 等  浅近的语言文字来宣传 新学之意义 , 新 , 经 教 为奉省有师范生之嚆矢” 后增设 简易师   , 之 努 力 为新 式 学 堂 的顺 利 开 办 提供 了 良好  “ 方 面 实 施 了 一 系 列 的 改 革 措施 。全 同各 地

凡  范 学 堂 、 育 官 练 习所 , 规 定 “ 省 会 之 区  教 并 凡 都在 “ 新政 ” 政策 的指 导下 , 过借鉴 两方  的 舆 论 氛 围。 正如 营 口道 观 察 梁 如 浩 言 “ 通

陆军 、 实业 、 师范 中小学 、 蒙养 女子各  学务公所办事各员及各学堂监督校长 ,

每星  教育模式 , 改造传 统书 院 , 革 旧式 学制 , 法政 、 变   规模 已具” 这样的成就 , , 归  期来听讲二 次 , 三 并编纂讲 义”O _。此外 , 】 I 赵针  大 规模 地 兴 办起 各式 各样 的新 兴学 堂 。 赵  学堂次第设立 ,

尔 巽就 在 这 一 时期 主政 东 北 ,进 而 对 东 北  功于“ 将军 ( 指赵 氏) 近年来提倡学务不遗余  对学部各项指令灵活改办培养机构 。 他在学  学 务进 行 变 革 。

力 , 捐 助 堂 巨 款 者 颇 不 乏 人 , 学 堂之 白 部 下 令 推 广 师 范 生 名 额 后 即改 组 原 有 师 范  闻 各

赵 尔 巽 之学 务 变 革 措 施

费 学 生尤 占多数 , 可见 风 气 大开 ” 。

机构 , 合并 简 易 和 初 级 两 类 师 范 学 堂 , 免  避

1 广 新学 思 想 。东 三省 向来施 行 旧式   . 推

2 养和挖掘新式教育人才。清末“ . 培 新  重复建设 ,使之发挥最大作用 。此后数年

前 东   全 如  科 举 取 士制 度 , 革一 必 , 多人 “ 知新 政   政 ” , 北 学 校 普 遍 以 私 塾 的形 式 存 在 , 间 , 省 各 处 陆 续 添 设 了各 级 师 范 机构 , 变 许 不 之美 善 , 故一 闻其 说 , 免 议论 之沸 腾 ”。 不   鉴  老 师 多 为 旧 式 读 书 人 ,因 而 倡 导 新 学 面 临  初级 师 范学 堂 等 。9 5 之 前 , 省 没 有 一  10 年 奉 于此 , 尔巽 一 上 任就 大力 推 广 新学 思 想 。 赵

的现实困难就是新式教师人才 的紧缺 。当  所 师 范 类 学 堂 ; 10 至 97年 , 天 省 优 级 师  奉

赵 氏采 取 立 会 宣 讲 的 办 法 ,除 _遗 员  时 奉 天 多 数 乡 村 学 校 的教 师 仍 由老 先 生 们  范学 堂选科学生达 10 ,专修科学生 9  r 5人 4

深 入 各 基 层 ( 丰 、 图 等 地 ) 动 宣 讲 新   担任 , 常 “ 位 老 先 生 会 买 来 算 术 、 理 、 人 。合 计 师 范类 学 堂共 3 两 昌 流 通 一 地   7所 , 生 总 数 达  学

学 内容 , 时抓紧设立宣讲所 。赵尔巽邀  中国历史 、   科学入 门等课本 , 努力学习两个  14 人  这些就成为 日后东北地区教师队  75

“ 学 堂教 员 与 通 东 两学 术者 立会 宣讲 ,   月 , 后 就 可 以 当教 师 了 ” 。赵 尔巽 深 知 , 伍的骨干, 各 欲 然     三省师资不 匮, 实赖于此 。   借 此 开 通 风气 , 以使 家喻 户 晓 ” 。 次年 十  长此 以往 ,新 学之 倡 导 、实 现 不 免 流 于 形  H至 二 是 派 遣 人 员 赴 国外 学 习师 范专 业 以  月 , 天 已建 成 宣 讲 所 两 处 , 另 没讲 习 所  式 。赵 曾对 当地教 员需求 量作过调 查 , 奉 义

其  期 回 国 从 事 教 育 工 作 。光 绪 二 十 二 年  三 培 训 讲 解 员 ,规 定 讲 解 员 必 须 先 在 讲 习 所  “ 五 府 、 州 、 厅 、 十 二 县 ( 奉 天 之  (96 ,赵尔巽仿 照江苏有关政策 ,在各  查 六 四 二 除 10 ) 接 受 训 练 , 到 要 求 后 才 可 赴 宣 讲 所 讲 演 。 承 德 兴 仁 )每 处 教 员 用 二 人 计 算 , 中学   府 、i、 、 选 拔 优 秀 学 生 遣 送 至 日本 学  达   , 则 4l厅 县 ' -

宣讲书 目有 《 劝学篇》 《 、儿童教育鉴》 《 、欧  堂 十 八 人 ,小 学 堂 六 十 八 人 ”1 多 办学   习 速 成 师 范 科 ,所 需  洋 学 费 由该 地 方 先   【 8 ,若 “

美教 育观 》 等 , 及 中 外 文 、 等 典 籍 内  堂 , 需 教 师则 会 更 多 。 氏为 新 学 堂 筹集   时筹 备 ”l 些 留学 师 范生 回 国后 多 在各   涉 理 所 赵  。这 容 , 容 比较 广 泛 。 讲 之 目的 在 于 普 及 和  师资 , 内 宣 曾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   劝导 , 然 重 于 普 及 之 作 用 , 对 象 就 不 限  既 其

地 的 中小 学 堂 任 教 。

为 本地 培 养 , 括 速 成 师 范 机构 、 包 教

三是 外聘 教师 ,即请外省甚 至外 国的

于学 龄 内 的青 少 年 , 而足 广 大 的 因 民群 体 , 育 官 练 习 所 等机 构 的 设 立 ,在 培 养 新 型 教  教师人才入东北任教。 曾向学部呈文 “   赵 请

语 。当他病危时, 杨振宁先生到病床前看望  金 , 也没有获得奖状。 邓稼先逝世后 , 国防科  越 的生活条件 , 冲破重重 阻力 , 毅然 回来报

他 , 到此 事 , 稼 先 的 妻 子 回答 :人 民 币  技 成 果办 公 室 给邓 稼 先 追 授《 子 弹 的突 破  效祖 同。他放弃 了已有相 当成就 的原 子核  提 邓 “ 原 十 元 。 杨 先生 看 着邓 稼 先 , 先 说 :是 原  及武器化》 《 ” 邓稼 “ 、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 》两个特  理 论 的研 究 , 隐姓 埋 名 献 身 于核 武 器 的研   子 弹 十 元 、 弹 十元 。” 振 宁 问 :不 开 玩  等奖的奖金一千元 , 氢 杨 “ 以及突破巾子 弹等另外  究 事 业 。 常 常 在 关 键 时 刻 不顾 个 人 安 危 , 他

笑?”是真 的, “ 不开玩笑 。” 邓稼先的奖金来  两项特等奖各一 千元 , 家属把这些钱全部捐  出 现 在 最 危 险 的 T作 岗位 上 ,充 分 体 现 了

源 是 这样 的 :95年 , 18 国家 颁 发 原 子 弹 特 等  献给九院的科技奖励基金会   。 他高 尚的品德与伟 大的爱 同情操 。   奖 的奖 金 , 一 万元 , 平 均 分 配 , 个  总额 单位 每 邓 稼 先 是 中 国知 识 分 子 的 杰 出 代 表 ,

参 考 文 献

1葛翠琳. 两弹元勋一 科 学家邓稼先 的少年 时  人都有份 。 九院人很多 , 还得垫付十几万元 ,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 ,为 了国防科研事业  f]   , 代  人 民教 育 , 9 ( ) 1 15. 9

于是 按 十元 、 元 、 五 三元 的等级 发 放 下 去 。   的 发 展 , 身 不 为 名 利 , 我 工 作 , 愿 做   [] 秀 龙 邓 稼 先 : 中 国“ 弹 ” 漠埋 名 [l 从 终 忘 甘 2程 为 两 大 I党  】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到第一次颁  无名英雄 ,默默无闻地付出 自己的心血甚  奖,这 2 年里 ,邓稼先没有拿过一分钱奖  至生命 。 1 在国家需要之时 . 他放弃在国外优

史文汇, 1(   2 0 6) 0

【 许 良廷 邓稼先轶事【l 史纵览, 0 ( ) 3 ] 1党 1 2 47  0 ( 作者单位 : 陕西工业职 业技 术学院)

兰 考世 界 2 1 . 上 0 1 3月 1  9

作文七:《[优秀作文]我的偶像——邓稼先》1300字

我相信今天在场的各位,大家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今天来到这儿,我是想告诉大家我的偶像。

我们一起来想三个问题:如果说你一不小心,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从美国的名校拿回一个博士学位。你的导师跟你说:你很有才呀,我觉得你只要跟我混,我带着你给你最好的待遇,你留在美国。我能让你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选择?

可能,做科研对你们来讲太遥远,因为咱们都不是学霸。那么如果说你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他(她)有一天回家告诉你,你爱的,我要调动工作了,但是去哪儿,做什么和去多久,我都不能说。这个时候你要怎么办?好,如果说有一项事业,因为你的努力,让中国在这个领域拔地而起,提高了中国的话语权。你觉得你应该获得这个国家怎么样的奖励。我的偶像用他的一生这样的回答了这三个问题。

26岁,用不到三年的时间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回到了1950的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

34岁,她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我明天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的回答是一样的: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从此他从他的妻子、两个孩子和所有熟悉他的人中消失了。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他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

61岁,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他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特别奖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是,我的偶像叫邓稼先。

从去年开始,我有机会在话剧舞台上,重塑这位科学巨匠,从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

原来“两弹元勋”这四个金灿灿的大字背后,藏着那么多的难以想象。

难以想象一次实验事故,邓稼先一个人冲进实验区,捡起那枚摔碎的核弹,命令所有人都在场外待命。

难以想象,核辐射的后果是止疼用的杜冷丁从一天一针变成一个小时一针。

难以想象,邓稼轩躺在病床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快去工作吧,别让那些国家把我们的国家落得太远。

2012年3月,我有幸去拜访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女士,我没想过,两弹元勋的夫人,今天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陈设和50多年前没什么区别。我们走的时候,老人说:今天给你们讲了这些往事,我需要缓一缓。我没想过,邓稼轩已经离开我们将尽30年之后的今天,往事对他的家人来讲并不如烟。

就在不久之前,习*近平主席到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核安全峰会。电视机前的我泪流满面,因为我想起老邓。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的这么好,中国的核事业走的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所高兴。

如果老邓还在,他今年正好90岁,我想请他就到《我是演说家》的播音室里来,让他看看这炫目的灯光,要看一看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笑脸。

如果老邓还在,我多想亲口告诉他: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孩子,真的很崇拜他。因为有他,因为有和他一样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有了现在的模样,我们有了今天的生活。我们不该忘了他们。

今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是邓稼轩诞辰90周年。让我们一起在这样特殊的时刻,想老邓致敬,向每一位科技工作者致敬!

作文八:《[优秀作文]邓稼先》800字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题记

邓稼先出生于中国一个书香门第,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他并没有因此荒废学业,而是始终坚持不懈地奋斗着。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这时候,他完全可以选择留在美国,像好友杨振宁那样加入美国国籍,快乐、幸福、自由自在地生活,并且获得种种荣誉。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因为在他的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位!所以他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决定立刻回国。很多人评价他是一个忠厚朴实、默默无闻的人,但他更是个顶天立地、满腔热血的中国人。

邓稼先得知要研制核武器后,他只对妻子说:“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一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他的岳父许教授也都不知情。邓稼先为了祖国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安逸的生活,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因为研究核武器要几乎绝对保密,他也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研制核武器,可不是一件容易而安全的事情,除了连续作战的疲劳和挖空心思地用脑之外,还有更可怕的东西,那便是放射性核辐射对人体的伤害,随时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检验。事后去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脏已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但是,敬业的邓稼先可不管这些,他坚持回到核试验基地,继续参加研究。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不会放弃,始终坚定信念。在邓稼先的领导下,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此后不久,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

我们不正应该向邓稼先学习吗?面对挫折和困难,勇敢向前,决不放弃……这些有益于成功的精神我们需要学习。同时,邓稼先这种愿为祖国奉献生命的精神也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作文九:《[优秀作文]邓稼先》8700字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 --- 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邓稼先同志长年累月忘我工作,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邓稼先同志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献上了一片真诚,该建议书的内容至今仍然保密。

1924年6月25日

(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邓以蛰四个子女,邓稼先排行第三,大姐邓仲先(姐夫:郑华炽,物理学家)、二姐邓茂先、弟邓槜先。

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北平,邓稼先父亲邓以蛰任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交。两家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里又成为邻居。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结下了深厚友情,后来,二人先后进了北平崇德中学。

求学报国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

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

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毅然回国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奇迹诞生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鞠躬尽瘁

1972 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同志离开人世。他,是个把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成就贡献

研究原子弹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

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4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去世。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Chia Hsien Teng -- 韦氏拼音)博士论文批准签字页论文题: 氘的光致离化普渡大学批准日期:1950年8月15日

邓稼先虽长期担任核试验的领导工作,却本着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候出现在第一线。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铀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发的危险时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既加强了管理,又给作业者以极大的鼓励。邓稼先词是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  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

国家所给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又向邓稼先追授了金质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获奖荣誉

1982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

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人物年表 19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十九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城外的邓家大屋,也叫铁砚山房的祖居内。父亲邓以蛰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母亲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务。邓稼先出生8个月以后,随母亲和两个姐姐来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书法家邓石如(1743-1805年)是邓稼先的六世祖。

1929年 9月入北平武定侯小学,至3年级。

1932年 入北平四存小学四年级,至毕业。

1935年 11岁,入北平志成中学,读一年级。

1936年 12岁,插班考入北平崇德中学初中二年级,读至高一(因抗日战争,崇德中学在1939年停办)。这三年,他在英文、数学、物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崇德中学,与高他两班的杨振宁成为好友。   1937年 13岁,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因父亲患重病,邓稼先一家滞留沦陷后的北京。

1939年 15岁,9月,再入北平志成中学,读高中二年级。

1940年 5月,为避迫害,未读完高二,途径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达昆明。7月-9月,在昆明升学补习班学习。9月,入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读高中三年级至毕业。

1941年 17岁,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号:A-4795。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最高学府。邓稼先在此学习四年,终生受益。杨振宁也在联大读物理系及研究生,比他高三班,两人相交甚厚。在西南联大,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5年8月 21岁,邓稼先大学毕业,正当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之时。9月,在昆明文正中学执教数学。

1946年1月 22岁,在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6月,回到北京,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是年,许鹿希考入北京大学,在给一年级物理课助教时,两人初识。

1947年 23岁,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

1948年 24岁,在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物理系读研究生。

1950年 26岁,8月20日获得该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氘核的光致蜕变》(The Photodisintegration of the deuteron)。8月29日,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国。9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1951年 27岁,加入九三学社。

1952年 28岁,晋升为近代物理所副研究员。

1953年 29岁,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系许德珩教授的长女。

1954年 30岁,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的副学术秘书。 是年,女儿典典(邓志典)出生。

1956年 31岁 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儿子平平(邓志平)出生。 是年,与何祚庥、徐建铭、于敏等人合作,在《物理学报》上相机发表了《β衰变的角关联》、《辐射损失对加速器中自由振动的影响》、《轻原子核的变形》等论文。为我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7年 33岁 8月,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任理论部主任,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从此,邓稼先隐姓埋名工作28年,直到去世。

1959年 35岁 邓稼先根据中央决策“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选定中子物理、流体力学和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这三个方面作为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方向。选对主攻方向,是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工作做出的最重要贡献。

1962年 38岁 9月11日,由罗瑞卿审定,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一个:“两年规划”的报告,此报告提出争取在1964年,最迟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此时,邓稼先和其同事拿出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定了基础。

1963年 39岁 2月,在华北某地参与并指导了核试验前的轰炸模拟试验。9月,接聂荣臻元帅命令,邓稼先、于敏率领九院理论部研究原子弹的原班人马,承担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理论设计任务。

1964年 40岁 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43岁 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1971年 47岁 “文化大革命”的侵袭九院,许多建立过大功的科学家蒙冤被整,邓稼先和于敏、胡思得等人也被集中到青海基地遭受批斗。正在此时,杨振宁自美国经巴黎飞抵上海,首次回大陆探亲访问。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周恩来总理批示要邓稼先回京会见,救出了邓稼先,也解救了一批中国宝贵的科学家。依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稼先连夜写信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全部都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成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此信派专人乘民航班级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饯行的晚宴上送到杨振宁手中。

1972年 48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

1979年 55岁 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 是年,在一次试验中,身体受辐射影响,但仍坚持工作。

1980年 56岁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学部委员)。

1982年 58岁 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4年 60岁 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年,地下核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邓稼先高兴地写下:“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

1985年 61岁 因直肠癌于7月30日住院。 是年,因“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和“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86年 62岁 4月2日,由邓稼先和于敏署名,包含九院(中国工程院物理研究院)多位科学家心血的建议书完成,上交中央。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5月,任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5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7月17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月29日,卒于北京。 8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

1989年 逝世三周年,因“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999年 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

人物评价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是最具有农民朴实气质的科学家。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去世;时任国务院总理的赵紫阳专程从外地赶回北京参加邓稼先的追悼会,他说:“邓稼先同志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骄傲。”

稼先逝世,我极悲痛!——邓稼先的岳父、全国政协副主席、90高龄的许德珩老人也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悼念邓稼先;在地球的另一面,远隔万里重洋的昔日好友杨振宁教授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也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教授发来了唁电。

作文十:《《邓稼先》课后片段作文》700字

【原题展示】

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

【教师分析】

首先要明白小传是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其次要写好小传必须详细地搜索材料,严格选料。选材原则是:根据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

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李若竹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等职务,1992年逝世。

钱三强是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研制成了氢弹。

【教师点评】

作者所选材料首先是人物的生平简介,其次是钱三强作为一名核物理学家对中国原子能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表现了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文章语言简洁,事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