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革命电影》有感》400字 观烈士陵园有感600

作文一:《观《革命电影》有感》400字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部分革命影片。看完这后,我的心仿佛在流血,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革命影片讲得都是英雄的中华儿女在战争时期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为了群众,为了人民,他们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不可能生活得这么美好。

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新一代的接班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就拿我来说吧,祖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学习环境,而我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在桌子下做小动作,甚至还有些同学在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做其他科的作业,天天怨天尤人。自问一下,我们这样做怎么对得起为我们牺牲的先烈呢?

今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这样,不仅老师和父母高兴,我们也很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在死神面前,那些革命先烈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可我们在生活中总怕吃苦,总向困难低头。在生活中,也想尽办法偷懒。因此我的成绩总是忽上忽下的很不稳定。从今以后,我决心做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作文二:《观《革命电影》有感》400字

观《革命电影》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部分革命影片。看完这后,我的心仿佛在流血,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革命影片讲得都是英雄的中华儿女在战争时期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为了群众,为了人民,他们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不可能生活得这么美好。

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新一代的接班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就拿我来说吧,祖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学习环境,而我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在桌子下做小动作,甚至还有些同学在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做其他科的作业,天天怨天尤人。自问一下,我们这样做怎么对得起为我们牺牲的先烈呢?

今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这样,不仅老师和父母高兴,我们也很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在死神面前,那些革命先烈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可我们在生活中总怕吃苦,总向困难低头。在生活中,也想尽办法偷懒。因此我的成绩总是忽上忽下的很不稳定。从今以后,我决心做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五年级:zhangkeran

作文三:《观《革命电影》有感》400字

观《革命电影》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部分革命影片。看完这后,我的心仿佛在流血,久久不能平静。

那些革命影片讲得都是英雄的中华儿女在战争时期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为了群众,为了人民,他们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可以说,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不可能生活得这么美好。

可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新一代的接班人又是怎么做的呢?就拿我来说吧,祖国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学习环境,而我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在桌子下做小动作,甚至还有些同学在上自己不喜欢的课时做其他科的作业,天天怨天尤人。自问一下,我们这样做怎么对得起为我们牺牲的先烈呢?

今后,我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这样,不仅老师和父母高兴,我们也很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在死神面前,那些革命先烈是那么勇敢、那么坚强。可我们在生活中总怕吃苦,总向困难低头。在生活中,也想尽办法偷懒。因此我的成绩总是忽上忽下的很不稳定。从今以后,我决心做一个百折不挠的人。

清徐县职工子弟二校五年级:zhangkeran

作文四:《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14500字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革命的孤独与美

在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前夜,恰遇放假,所以走进影院看了这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好久没有进影院了,上一次大概是看《十月围城》吧。

秋瑾、徐锡麟、林觉民、陈天华、邹容,一个个和革命相关的人物逐一出现在影片中,我不自觉想到的是蒋勋先生讲过的“革命孤独”。一般来说,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意味着这些人在思想上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对错我们姑且暂不讨论。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变法是流血的,比如商鞅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更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选择革命的时候,他就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道路,也就意味着很难得到大众的理解,特别是像秋瑾、林觉民这样家庭环境很不错的,尤为如此。因为大家会觉得说他们为什么要去革命呢?他们本来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绝对是孤独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在其《面包与自由》中写道,他不仅希望面包可以被普通人分享,而且美、诗歌、音乐也可以为所有的俄罗斯人共有。从当时的现实角度看,这样的渴望与梦想也许很难被实现,甚至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所有他也是孤独的。

“千金不惜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所以当秋瑾有那么几个知己因为买了一把很好的刀送她而没有钱喝酒时,她就把自己的名贵貂皮大衣拿来换酒和大家一起喝,一个女子,有这种像李白一样的豪情,实在是难得。而林觉民写出那篇让千万人感动的《与妻书》,他也在努力试图让她的妻子明白他为什么作出了革命的选择。

不过,你同时也会发现,他们走向革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也饱含了一种让人激动的美,一种像壮丽的落日、灿烂的晚霞那样的美!就算是被我们看成汉奸的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在狱中也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的诗句。所以当秋瑾说,她的选择是要为无数的孩子有一个宁静幸福的世界而努力;当林觉民说,他选择牺牲是希望无数和他一样的家庭的人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时,我们会感觉那是多么崇高和美的理想。当我们看到《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角说,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吧!我们不禁为此落泪;当我们看到美国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在被敌人问道,这么年轻就死去,难得没有什么遗憾吗?他的回答是,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能为我的祖国牺牲一次时。我们有的只能是仰望。

追求公平、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然而,人性中贪婪的部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克服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张若虚在江边发出这样的千古之问时,他虽然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他也许会有一种感觉和自信,就是这江水、月亮就是在等他来看的。那么,虽然辛亥革命已经有很多人思考和评价过,但也许今天就轮到我来作这么一点点思考和评价了吧!

拼搏·奉献·顽强——观《辛亥革命》有感

作者: 高二理  张小群

生命,就是一间面积有限的屋子,但你推开哪扇窗,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活出什么样的境界都可以自己掌握。

——题记

一声声枪炮,子弹如雨滴纷洒,一枚枚炸弹,随风伴尘漫天飞窜。那不是雨滴,也不是轻风,那是结束他们年轻生命的“刽子手”,然而,他们义无反顾,拿着枪械勇往直前,抱着炸弹与敌同尽。漫天的硝烟,纷乱的战火,数不尽的残骸,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尖。

这是影片《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镜头,我深深地为这壮烈的一幕所感动。英勇无畏的革命军,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革命,选择拼搏,选择斗争。生命不再是贪生怕死,生命也不再是安于现状。他们让我知道,生命应勇于拼搏,敢于斗争。 二

阴郁的天,风呼呼地吹,似是带着某种强烈的控诉。秋瑾发丝凌乱,双手被缚,被士兵挟持着向刑台走去。她面不改色,从容淡定,看不出是那即将临死之人。临刑前,执行官威逼她说:“这个世界将会有两个孩子失去母亲。”然而,她不卑不亢地回答:“我的死,将会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母亲。”刽子手斩刀一挥,血洒刑场,秋瑾倒了。

巾帼不让须眉,秋瑾死了,她的死是为了革命的进程,是为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幸福,更是为了祖国母亲的美好未来。生命不再是懦弱胆小,生命也不再是自私自利。她让我明白,生命应乐于奉献,胸怀天下。

浓黑的炮灰,遍地的残骸,深灰色的天空愈加阴霾。黄兴被敌人逼入死穴——一间小屋。门外是数十清军和几架大炮。已负重伤的黄兴此时犹如瓮中之鳖。然而,他没有妥协,更没有害怕,拖着伤残的脚,举起枪,向敌人射击。一阵炮响,小屋倒了。黄兴呢?他是不是亦如这小屋?不,他没有倒下。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即使自断一掌,即使遍体鳞伤。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黄兴用自己的壮举诠释了男儿当自强。生命不再是渺小脆弱,生命不再是轻言放弃。他让我知道生命应顽强进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四

《辛亥革命》渐渐拉上了帷幕,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孔,一副副威武挺拔的身躯浮现脑海,久久不能散去。他们的生命年轻而又坚强,他们的生命不因年华短促而减少精彩,他们的生命不因岁月流转而失去光泽,他们永垂不朽!

信任 信念 信仰 之观《辛亥革命》有感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杀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应党组织的交代,我看了革命性电影《辛亥革命》,看完后发现自己的对辛亥革命了解的太少了,以前我的理解是那么的抽象。革命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先人会愿意为其付出那么多,一次次的失败,屡败屡战,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直到取得胜利。今天,直到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深深地明白,他们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就是给中国和中华民族唤来新生,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他们获得胜利。

影片表现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贯穿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十八省代表民主选举大总统、清廷退位等诸多历史事件。将革命党人不怕牺牲,为了心中的信念百折不挠、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观看过程中,我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完全投入其中。当看到广州,黄花岗等起义失败的时候,心情和革命党人们一样失落,但仍然坚信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当看到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时候,同学们不由得拍手叫好;当看到孙中山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的时候,心中亦是欣喜难耐,神采飞扬,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当看到清帝退位封建统治土崩瓦解,共和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的时候,和革命先驱们及劳苦大众一样,也是感概万千。整场电影放完,我依然沉浸在辛亥革命的激昂氛围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经过一番深思,我明白了几点,第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我们的革命英雄人物以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为己任,抛家舍业,甚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艰苦斗争而赢得的。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今人乃至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真理和信念的追求的执着,是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永恒的追求,永远的榜样,第二、要取得成绩和进步,不经过努力和奋斗,靠着幻想是行不通的,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责任重大,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担当起祖国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为国家富强而做出最大的贡献;三是要时刻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判断,从大局着眼的利益,如果你不掌握真才实学,不了解实际情况,被欺骗、 被蒙蔽是轻的,成果被窃取乃至丢掉身家性命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距离今天已经百年了,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也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愿辛亥革命的精神永远根植于民族的血液里!

我没有理由能平静内心的激动。片头同盟会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东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种。我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让社会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一个理念,这个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经是贯彻到底的。有句话是“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可从中读出大家一心反对帝制的决心,也读出了人民的心已连成了一线。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牢记历史,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911年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这部电影风起云涌地上演着,带给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远的,对于革命者而言,他们内心最大的期望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制度熄灭已久的幸福火种。

影片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思想。多次出现平和与惨烈的场面,在我看来,那个时代的和正在观看影片的或者即将观看影片的这个时代的人,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和平而安宁的地方。虽然平和安宁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平淡,但是看来影片以后你会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斗争呢?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越是再平和安宁的年代,我们是不是更该有一种值得自己奋进的信仰呢?

辛亥革命不彻底导致的悲剧——观辛亥题材影视有感

看了一些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相关影视,篡改历史是意料之中的,但真到看了之后,还是不免愤懑。

就以电影《辛亥革命》为例,一开头就是秋瑾就义的画面,秋瑾一脸煽情状环顾周围人群,嘴里念叨着何以革命之故,什么为了将来幸福宁静的生活云云。到了后面孙中山等人,更是满嘴推翻两千年封建制度之类的昏话不绝,而对于辛亥最响亮的口号,最根本的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只字不提。

这些编导奉命而为,原不足怪。只是在强奸历史的时候,也不妨敬业一点,不要把笑话弄得太过离谱低智。

孙中山等人怎么会把秦朝以后的帝制时代说成是封建?怎么会把革命说成是推翻封建皇朝?那应该是十几年后郭沫若之类对马克思主义消化不良的宣传手,把西欧历史观念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到中国头上的结果,硬把这类昏话栽到同盟会员头上,这穿越把戏真是玩得有趣。

还有如清帝退位之后,孙中山到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告慰其在天之灵的这一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实,在影片中也彻底不存在了。

其他影视剧也好不到哪里去,电视剧辛亥革命,电影竞雄女侠秋瑾,无不如此。贯穿始终的腔调都是把满清二百多年同两千年君主制历史绑在一起。

此类行径,与其说是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不如说是对辛亥革命的侮辱。

满清之黑暗到登峰造极的民族压迫统治也配和中国秦汉唐宋明的历史绑在一起,只能是某些昏人的梦呓。

辛亥革命之宗旨究竟是什么,秋瑾等革命先烈革命之目的究竟为何?自有先烈之遗文在!

某些人欲篡改历史,强奸历史,不妨更彻底一些,效满清之故伎,把秋瑾、徐锡麟、陶成章、孙中山等人的文章尽数销毁,或者挖改涂改。若要更圆满一些,就制造文字狱,凡是敢有披露历史真相的人,一概枪毙,倒也干脆。

至于现在这样,在影视里玩弄半遮半掩的伎俩,逞一时之快意,最终不过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徒贻自欺欺人之笑。

总之,辛亥革命各派系革命党摆在第一位的宗旨,就是反满,就是彻底扫荡满清统治给中国造成的恶果。

所谓的反满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其本质是反侵略,反压迫,和犹太人反纳粹没有任何区别。革命党人口中的满夷、满奴、鞑子、鞑虏不过是对盘踞统治中国二百年的满清屠夫刽子手应有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悲剧不是什么反封建、反帝不彻底这类不知所云的呓语,而恰恰在于对满清统治的危害没有彻底肃清,在革命根本宗旨没有实现之时,就达成了妥协。

现在有些人因为是袁世凯逼伪清退位,而对其歌功颂德,实在是愚人之见。袁世凯者,本就一清廷奴才,汉奸败类,其对伪清之温情脉脉,给予种种优待,窃夺革命之果实。导致满清之遗毒不但没有肃清,反而隐形扩散,深入骨髓,直至蔓延于今日。仅此一点,袁世凯之罪恶就滔天,虽寸磔其肉,亦不足以蔽其辜矣。

与其如此,宁可当时革命晚胜利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只要能彻底扫荡满清,也远胜于当时那个不死不活的结果。

那么辛亥革命当时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才算彻底胜利,才对得起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先烈呢?

第一、                        必须把满清罪恶统治集团的主要头目,包括北京的大小亲王格格太后之类,各地满人巡抚之流,一律送上法庭,接受公开审判,明正典刑,斩首处死,枭首

通衢,示众一月。让所有国民看到这些满清刽子手的下场,一抒愤懑,告慰从夏完淳、张煌言、李定国到秋瑾等烈士之在天之灵。另外满清列代伪帝之坟墓一律挖掘平毁,将其中陪葬的民脂民膏,变卖银两,兴办教育,尽数还之于民。

第二、                        在各地的人流密集地带,各城市中心区域醒目位置,树立起满清大屠杀纪念碑,建造满清大屠杀纪念馆,供人凭吊,纪念死于满清屠杀的牺牲者。让后人永世不忘满清之罪恶行径。

第三、                        收集明末清初一直到清末,历年反清殉节的英雄义士殉难地点资料,建造陵墓公园。在首都可以建造国家烈士纪念祠堂,供奉众多烈士之牌位。同时可效仿岳王庙让秦桧夫妇下跪在岳飞墓前受人唾弃,把明末清初到清末的众多助纣为虐屠杀同胞的汉奸如宁完我、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施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等排成两排,集体跪在祠堂两边,让万世唾弃

第四、                        聚集众多学者,悉心研究满清档案,把满清所犯之罪恶,分门别类,索隐探源,一一辩明,编写满清罪恶史料汇编大全,刊印行世。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小说,戏曲,创作绘画,诗歌,总之各种通俗题材的作品,向普通大众广为宣传。

第五、                        把中国文化被满清扭曲之处,一一辨明,从服装礼制,到儒学的四书五经,程朱理学,组织人员撰写专文,分析满清如何阉割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实质。给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恢复名誉。

以上五条是最基本的,如果这五条都不能实现,那这个辛亥革命,自然远谈不上胜利。 辛亥革命不彻底导致的悲剧,是理解二十世纪中国许多重大事件的关键钥匙。

第一件为害最烈者就是导致华夏传统文化为满清之愚昧残暴落后背上了黑锅,酿成了整整两三代人对中国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厌恶排斥的偏见,最终导致中国现在成了一个完全的断根文明。

辛亥革命之前,众多反满志士对中华文化,都怀抱无比深情,无限自豪热爱,都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近代之落后羸弱实为满清民族压迫统治酿成之恶果。

秋瑾、徐锡麟、陶成章、孙中山、章太炎等人自不必说。就是后来抨击中国文化最烈的鲁迅,在那一时期,提起中国文化来,也不乏自信自豪。

在《文化偏至论》中他热情称赞中华传统典章文物 “化成发达,咸出于己而无取乎人”;嘲讽俗流只知道艳羡西方武力“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质问盲目学习西方者“不知彼所谓文明者,将已立准则,慎施去取,指善美而可行诸中国之文明乎?抑成事旧章,咸弃捐不顾,独指西方文化而为言乎?”;抨击一些人“归罪恶于古之文物,甚或斥言文为蛮野,鄙思想为简陋,风发浡起,皇皇欲进欧西之物以代之”。

鲁迅那时大声疾呼的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但是到了辛亥革命那个半吊子的结果出来之后,一方面大批满清余孽仍旧借着儒学孔教传统的外衣在那里招摇撞骗,猖獗嚣张,为满清招魂;另一方面,普通群众和知识分子惑于清帝退位之假象,在所谓宽容、不念旧恶的欺骗之下,把满清当成与现实无关的历史陈物放在一边,反而把中国落后之原因归咎于传统文化本身。

由此造成的结果,原先为推翻民族压迫而累积的革命势能,一转之下,矛头反而冲向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五四运动的口号变成了“打倒孔家店”。

真正罪恶元凶满清反金蝉脱壳,在罪行没有得到清算之下,给轻松洗白了,其僵尸阴魂不散,直至如今,仍旧在大小屏幕上,愚惑世人。

个别头脑清醒如鲁迅者,因为不齿于那些孔孟不离口的满清遗老遗少,只能摆出截然相反的姿态,甚至号召青年不读中国书。

风潮影响之下,中国落后源于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之腐朽反动几乎成了不移定论。传统的四书五经,以及儒学思想家孔子、孟子、朱熹、二程都被彻底妖魔化。

罪恶的种子,既然被种下,必定生根发芽,其最终结出的恶果,就是毛某人的文革。 文革对文化教育之摧残,对中国传统之破坏,对人心性之败坏,真可谓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恶无穷。至于在所谓破四旧的口号下,对各地文物之直接破坏,

更是无法计数。其对中国文化之打击毁灭,仅次于满清近三百年的统治,甚至可说是满清统治一个逻辑上的顺延。

毛发动文革固然是其个人权欲熏心,市侩破坏心理恶性膨胀的结果,但不可否认,也和其青年时代就被妖魔化中国传统思想的风潮灌输洗脑有密切关系。

既然中国落后是和满清没有多大关系,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那自然对传统破坏越厉害,中国就越能进步,文革得以煽惑人心处就是肇因于此。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革的发生,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扫荡满清罪恶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更进一步说,毛之独裁专制,本身也是割裂中国传统文化后,从满清继承来,再和西方舶来传统混杂在一起的产物。

中国在满清以前的君主制时代,向来没有神化在世之统治者的传统,皇帝权势名义上固然最高,但臣下不会把他当成什么精神导师,思想教主来对待。恰恰相反,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督的对象,要随时被进谏,被批评,有时候还要下罪己诏。最为强势的几个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也不能例外。即以明朝来说,周观政可以迫使朱元璋向他认错,钱唐可以挺立讲课,并激烈捍卫孟子荣誉,解缙可以上万言书对朱元璋指手画脚。明成祖虽然能在肉体上消灭方孝孺,但却无法令方孝孺之意志屈服,方孝孺之精神气节也在明代备受推崇尊敬。

中国主流的儒家学说也一向褒扬人格独立,精神尊严之可贵。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类似毛时期把肉体控制和精神控制合二为一,把皇帝和教皇合二为一,对待统治对象,不但肉体上要征服,精神上也要彻底摧垮你,让你自承十恶不赦,卑鄙下贱,死有余辜。你不但肉体上要被摧残乃至消灭,精神上也要被置于极度羞辱之地位。此种专制类型正是满清统治所开创的,而被毛所继承和发扬。而毛对满清传统之继承,又夹杂以西方之精神专制传统。

西方人的宗教专制传统,其核心正是肉体消灭加精神征服,正是通过神化偶像化某人的方式,来愚弄操纵世人。

这和中国文化固有的宽容开放的传统恰恰是截然对立的,不要说皇帝不会被当成不能批评的神灵,即便是儒家被封为万世宗师的圣人孔子。大家如果去看看《论语》的话,就会发现,这也是一个有血有肉,会被嘲笑,会被挖苦,会承认自己某方面无知,会承认自己说话错误,会赌咒发誓,会有颓唐,也会发脾气,会被自己弟子指责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比如孔子去见了当时有名的风骚女人南子,他的徒弟子路就不高兴了,结果孔子就赌咒发誓说如果我否认的事情是真的,那就让老天厌弃我好了(“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赌咒架势颇见一个可爱老头模样,而不是一个冰冷僵硬的偶像。

再如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道不行,乖桴浮于海”可见他也有意态消沉的时候。

孔子也有破口大骂的时候,比如他骂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还有随便开玩笑,结果被他的弟子指出后,赶忙认错的事情,“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的弟子如果对孔子不满意了,也可以当面指责嘲笑他,比如子路就嘲笑过孔子的迂腐,子路曰:“子之迂也!”,虽然孔子驳斥了他,但至少说明孔子是可以被嘲笑的。另外还对孔子去见南子表达不满,这前面已经有了

甚至在论语里,还有其他非儒学的人物不把孔子当回事,居高临下教训孔子的记载,如楚狂接舆教训了孔子几句,结果“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还有如长沮,桀溺教训孔子及其弟子的记载。

总之,即便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里最神圣的孔子,也是可以嘲笑,可以批评,可以质疑,可以不屑的对象,这还不是来自其他学派,而是儒学经典自己塑造的孔子就是如此。这和西方全知全能,庄严不可侵犯的神化宗教人物是完全两样的。可以说中国汉族的主流文化从根本就是排斥那种绝对化的,阉割民众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崇拜,偶像崇拜。

而当满清彻底割裂了这种传统,满清倒台之后,又没有彻底肃清其遗毒,再加上西方那种造神传统,极端思想专制宗教专制的风气影响,出现毛式的皇帝加教主二合一,杜绝任何批评监督的专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辛亥革命不彻底,其为害如此。

革命不彻底的第二件危害,就是给大批汉奸的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土壤。这一定程度上类似明初明太祖虽然恢复了中华文化,但却对蒙元以及投靠蒙元的汉奸的批判鞭挞不够彻底一样。只不过辛亥革命更不彻底。

倘若辛亥革命足够彻底,让满清罪恶无所遁形,让历史上助纣为虐之汉奸丑态无所遁形,遗臭万年。那么再有外敌入侵,稍有智识者,自然耻于再为汉奸了。

而现在呢,清帝退位了,不审判明正其罪,反而还用几百万两白银民脂民膏加以优待,这客观上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当初满清的统治是正当的,是合法的,所以让其退位,还要继续优待。满清统治既然合法,那么满清侵略之时,给其充当走狗的汉奸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责怪的了。

当日本再来侵华的时候,一些人以史为鉴,自然觉得效仿他们的汉奸先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最后说不定还能得一个促进民族融合功臣的美名。汪精卫、陈公博、周作人、胡兰成等大大小小的汉奸,其心理根源也正在于此。

就比如汪精卫其人,众人只知其在日寇入侵时为汉奸,却不知此人在清末被清廷抓捕后,就已露汉奸之苗头。现在一些昏愚之人只知道引用汪精卫那句引刀成一快的诗句,却不看其实际表现。

同样是抓获革命党人,清廷对秋瑾、对徐锡麟处死唯恐不及,对汪精卫却大发慈悲,不仅不杀,还亲王数次探望,这其中关键何在?真象某些无耻者所认为的那样,一到汪精卫,满清就转了性子了?

其实关键只有一个,秋瑾、徐锡麟等人反满态度斩钉截铁,决无任何动摇余地。而汪精卫不过是一个洪承畴似的软骨头,稍加怀柔,稍微利诱,其人就动摇不定。

汪精卫行刺不成被捕后,满清的肃清王善耆数次和汪精卫密谈,汪精卫这个软骨头和满清头目善耆之间上演了一幕“惺惺惜惺惺”令人作呕的丑剧,甚至在其出狱之后,汪精卫还恬不知耻的说什么伪满肃清王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于是在汪精卫等无耻者看来,辛亥革命的意义也就只是所谓反对帝制,而原本反满之宗旨,彻底扫荡民族压迫之宗旨被彻底阉割。

而被汪精卫所吹捧的这个所谓“了不起的政治家”的肃清王善耆究竟是一个如何了不起的东西呢?

大家随便一搜就知道,这个善耆就是一个彻头彻尾认为中国是满清殖民地,满人不是中国人的货色,也是著名的日本女走狗川岛芳子的父亲。

在这个善耆看来,宁可投靠日本人来瓜分中国,也绝不能做一个中国人。善耆在“民国之后图谋复辟,勾结日本人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这里是不必责怪善耆的,因为他和他的主子溥仪,以及他的列祖列宗顺治、康熙、乾隆这些满酋都是抱有同样的心思,他不过是忠于其列祖列宗的志愿罢了。

“善耆深感复辟无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不许子女作中国的官,也不许为中国的民。38个子女中,除3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其余全部进了日本学校。善耆死后,他的一些子女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从事卖国活动。伪满洲国时,善耆的第七子金璧东(宪奎)曾任伪铁道守备队中将司令、黑龙江省长、长春市特别市长。其女金璧辉过继给川岛浪速后,改名川岛芳子,成了罪恶昭彰的日本间谍。”

这就是和汪精卫惺惺相惜的伪清肃清王善耆的“了不起”表现。汪精卫给日本人当走狗、做汉奸,也就丝毫不必奇怪了。他早在清末入狱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动摇了反满的思想,满清对他特别宽大,不是没有理由的。既然可以对满清统治者屈膝,给日本人当狗自然也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延续他和善耆的友谊,继续和善耆的子女共同奋斗,一起给日本人当狗。

现在某些把辛亥革命反满,驱除鞑虏的宗旨彻底阉割的汉人,真到了类似日本入侵之类事情,多半选择汪精卫一样的表现,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都是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伟业。

如果辛亥革命之时,就能把善耆之类的满清头目以及给满清效力的死忠汉奸一网打尽,斩首示众,枭首通衢,杀鸡给猴看。不但日本扶植之伪满不可能存在,就是汪精卫之类反满不坚分子,也必定大受触动,知道当汉奸必定遗臭万年之下场,则日后也必定不会重蹈历史上汉奸覆辙。

辛亥革命不彻底的第三件危害就是使得大批做戏的虚无党从满清一直繁衍到现在,甚至成为社会的主流。

“做戏的虚无党”这个概念是鲁迅提的,意思就是内心本来没有任何信仰,唯利是图,但却做戏成某某信念不理嘴,骨子里就是变色龙,一切看形势需要变换保护色。

“做戏的虚无党”当然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但满清的统治让做戏的虚无党却成为社会的主流,甚至对知识分子来说,成了活命的前提条件。

满清也宣扬孔孟啊,尊崇朱子啊,但如果有人真心信仰孔孟及程朱理学的追求真理,舍生取义,捍卫独立人格尊严,宣扬尊王攘夷等思想,乃至直接效法孔孟和朱熹到处游学演讲,那就只有被满清当大逆不道处死的命运了。所以满清的知识分子,只能是嘴里颂圣人之言,做的却是向犬羊卑躬屈膝,不知羞耻之行径。读书只能成了贪污发财之敲门砖,宋明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节荡然无存。

到了满清灭亡,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清算满清之罪恶。这种做戏的虚无党已经如同遍布肌体的病毒一样深入骨髓,本来国外先进思潮输入,共产革命兴起,无数烈士鲜血也算略微洗涤了一下这种风气。但到毛某人发扬满清之传统,其扼杀人之独立人格尊严之洗脑改造运动迭起,尤其文革之后,做戏的虚无党又成国内官场,以及教育系统之主流矣。

此种情形之根源也仍旧在于辛亥革命对满清之恶,没有清算彻底的结果。

以上所列举的三件危害,不过举其大者而言,若真要细说,真是无穷无尽,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必赘述。

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已经是历史即成之事实了,纵然不满也无法改写。那作为我们当代人的话,又能以何法补救。

对此只能抱有悲观态度,华夏文明之断裂中绝现在已经是即成事实。中国本来是礼仪之邦,服饰华美之邦,现在呢,人的气质涵养,精神面貌,审美趣味比之暴发户国家尚且不如,已经沦为粗俗野蛮之邦,审美丑陋之邦。看看那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港味十足的古装大片,看看那些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流炮制的电影,文化上的丑陋化粗俗化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偶然看看电视节目,某些主持人还在外国人面前还大言不惭的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对稍有廉耻的中国人来说,恐怕是羞得要找条地缝钻下去。从各种新闻报道来看,中国人现在在国外给人的形象就是以粗俗不懂礼节而闻名的。

各类给满清歌功颂德的电视剧,也是从未断绝过。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多半看不到中华文明光复之时。

现在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如果能在二十年后,也就是2031年,辛亥革命两个甲子周期之后,同样是辛亥年,能有新的局面,还华夏以本来面目,那就是理想到不能再理想的结果了。

如果要预想2031年的辛亥革命,那其关于民族部分的纲领应该如下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平等为纲领的前提基础,各大小民族之间的友爱团结为这一纲领必然实现的结果

第二,民族身份的确定和政治脱钩,完全以公民自己的民族认同,以及文化归属来确定,杜绝一切形式的纳粹血统论的思想,或者把民族身份政治利益化的做法,杜绝在政府表格上,身份证件上填写民族身份的做法。

第三,彻底取消所谓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提法,这种提法从根本上就浸透了大国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或者说部族主义的腐朽观念。众所周知所谓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俄罗斯族,有哈萨克族,有白俄罗斯族,有朝鲜族,中国有什么资格厚颜无耻的宣称俄罗

斯族是中华民族,白俄罗斯族是中华民族,朝鲜族是中华民族?这种愚不可及的说法完全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政策,人为的取消其他民族平等的独立的存在价值。而且潜台词里也包含了,凡是钦定的所谓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就不能成为中国人,即便加入中国国籍,也只能是一个异类民族。设想假如一个黑人要移民中国,并且凭借他自己的贡献取得了中国的国籍,那他不属于五十六个民族之中,那就是和其他被宣称为中华民族的相比,变成了一个被排斥的对象,这不是民族歧视又是什么?还有那些取得中国国籍的英美裔的友人,对他们也不公正。这岂非是把中国变成一个还不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包容的狭隘国度。这种赤裸裸的民族歧视宣传手段,不彻底取消就没有天理!

第四,坚持任何人,只要加入中国的国籍,那他就是和其他中国人享有同等政治经济权力的公民。中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也可以分布到其他不同国家去。不能因为某个民族的成员现在是中国人,就宣称某民族历史上也一直是中国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民族歧视的狭隘心理表现。

第五,中国必须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国家,国家政权必须无条件去提倡汉文化,普及汉文化的方方面面。注意所谓提倡,不是强迫,也就是说用国家的力量投入人力财力把汉文化发扬光大,用政府的宣传手段普及汉文化,比如国家领导人必须以汉服作为自己在隆重场合的正式礼服或者说国服。任何其他民族当然可以自愿的基础上去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但国家政府没有义务去扶持资助。在汉文化得到充分全面的普及发展之后,国家才顺带也可以采取促进其他民族特色文化的繁荣的手段。国家对于文化从来就是倾斜的,任何国家都必然如此,美国是如此,英国是如此,法国是如此,俄罗斯是如此。所谓民族平等只能是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上的平等。绝对的平等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凡是不认同此条的中国人,可以申请移民到其他国家,看看其他国家是否会给他绝对的文化平等,他是不是要入乡随俗?更何况,事实证明汉文化经过历史场合的考验,从来就是最有凝聚力,最有向心力,最能把不同民族统一融合在一个国家内的文化,甚至感召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

第六,彻底废除教育体系内的所谓语文这门课程,而代之以国学,从小学到中学,课程里不能包含任何白话文的教学,而必须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经典。教育的目的,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必须对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篇目,以及一些经典古文诗词,倒背如流,并学会作古诗,作对联。现代文白话文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自己去看,艰深的古文都能掌握的人,对白话文根本不必刻意去学。此外取消体育这门课程,代以

武术课,任何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套武术拳法套路,一套器械如棍术剑法套路,以及一定的实用格斗技术,至于武术种类可以自由选择。至于跑步,跳远,足球之类,完全可以作为群众运动普及在课外进行。武术倒是需要专门教学才能掌握的。

第七,彻底肃清满清统治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彻底清算满清统治的罪恶,具体措施,可参考上面辛亥革命如何才算彻底的内容。

第八,对于历史上民族、国家的问题,形成一个历史问题的决议。首先明确历史传承的中国定义,是建立在华夏文化为核心文化,以汉民族为主体民族,传承汉族习俗,不对汉族实行排挤提防压制歧视政策,有明确的华夏认同感归属感的政权系列。符合此定义的,即是历史上的中国政权,不符合此定义的既是外国政权。凡是中国传统领土全部被不符合此定义的政权所统治,即是亡国时期。另外要明确申明,不能用现在的中国领土去套历史上的中国领土。任何一个国家,其领土在历史场合范围内都必然会有变动,不能强行认定凡是现在属于中国的领土,历史上就也属于中国,或者现在不属于中国的领土,历史上就不算中国领土。这是一种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用臆想捏造来代替历史事实的态度,必须彻底打倒。现有的中国领土是现行的国际法确定的领土,任何妄图独立,或分裂的想法都必须给予迎头痛击,根本用不着任何其他的废话。如果要说历史传承,那么现在中国拥有这些领土,首先要感谢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烈士,要感谢实际控制领土的人民解放军。而不能感谢作为侵略者的满清。这正如同俄罗斯现在占有外兴安岭地区,他们不可能感谢满清政府,只可能感谢打败满清的俄罗斯军队,并且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逼迫满清割让领土的外交官一个道理。类似的,中国现在法理上包括台湾在内,也不可能感谢日本侵华,而只能感谢抗日的烈士。否按照某些人感谢满清的逻辑,要不是日本侵华,那台湾就会和满清割让给俄罗斯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拿不回来了,是不是要感谢侵略者?那当然是荒唐的逻辑。实际上那些要感谢满清的昏人,如果日本的侵华成功,大东亚共荣圈成功,他们大概又会去感谢日本的侵略了,这当然是万劫不复的奴才思想。更何况他们的感谢本身就建立在虚妄假设基础上,也就是他们主观认定如果不是满清的侵略屠杀,那么现在中国就不会有这些领土。实际上没有满清的侵略,中国度过了明末政权的衰弱期,按照正常人口繁殖移民的情况,那领土只会比满清统治下更大。

当然以上说的八条,仅仅是非常粗糙的想法。要实现这些内容,估计也不是我们这代人能看到的,所谓二十年后,在新的辛亥年能实现,更只能是一个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望。

更大的可能性是真正的华夏文明彻底消亡,中国逐渐演变成粗俗的暴发户的代名词,不能在文化上,审美上,给世界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了。当然,希望好的结果能实现。

作文五:《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900字

想起辛亥革命就想起了懦弱无能的清政府,想起了闭关锁国。国门被轰开,主权被践踏,想起了那些屈辱的历史。因此,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它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它同时也刺激了中国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始终是利大于弊。

辛亥革命精神体现中华民族固有的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贯穿着一种勇抓机遇,顽强拼搏的果敢精神。而这些精神正体现在不同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至今领导人身上。

辛亥革命在莫种程度上也是失败的。因为袁世凯窥取了胜利的果实,他是叛徒,他出卖国家来服务帝国主义国家。导致了人民继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没能重视三民-主义,为人们所唾弃。

辛亥革命在清政府的强压和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下,取得了重大突破。当时革命军面临着武器不先进等问题还能取得突破说明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如果当时清政府的君主开明圣贤,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实行改革,使中国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何乐而不为;他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因为当时没有人才,人们被书本儒化,钝化。意识不到。当时清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导致大门洞开。金银大量流出,圆明园背毁,当时统治者也太迂腐,抹杀了人们的创造力,也抹杀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他们不重视国防能力,只在朝野上勾心斗角。他们以为中国地大物博。一次战役成功了。就忘乎所以,而不分析为什么成功,连续失败也无所谓,用赔钱,割地来保全自己。他们为了利。加大赋税,对帝国主义者惟命是听,对人民不停压榨。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取帝国主义者的开心。着也难怪会有辛亥革命,清政府会破灭,封建制度被毁,这全部是必然。

我为在当时还有拯救人民的人而兴奋,正是他们保护了国家,包伙了人民,使人民不在愚钝,让各种思想在人群中散步开来,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才有了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声的成功。因此它是值得纪念的。

辛亥革命值得纪念。辛亥革命的精神值得赞扬,值得我们学习。学习并了解辛亥革命,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职责。

作文六:《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2900字

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为实现当今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这四个字,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我都会立刻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认为,无论《辛亥革命》拍摄的多么成功,但是我相信再怎么样接近历史也无法演绎辛亥革命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无法演绎出革命英雄的悲壮以及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其中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更是难以用演技来传达。但我看完该电影后,却是热血沸腾,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辛亥革命电影让我又进一步认识辛亥年的一些大事件和为辛亥革命付出努力的革命伟人、烈士。

革命,需要流血,流的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血,革命,需要牺牲,牺牲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命。那么为什么还要革命?我认为的革命就来改变民族命运,让全民都能幸福的一种方式。

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我们这个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屈辱和灾难,在这个时期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家也濒临灭亡,在这样一个时期革命在慢慢地萌芽,一些仍在清醒状态的人民意识到我们的国家需要一次哄哄烈烈的革命,从而在二十

世纪初叶,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清王朝风雨飘摇,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的社会理想,并为此英勇悲壮的实践。

公元一九一一年革命应运而生。 秋瑾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 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 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林觉民说:“王氏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而老百姓呢?各个都是苟且偷生,愚昧无知, 堂堂华夏,不齿于列帮,被轻于异族,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大清索我的命,我株大清的心。” 孙文说:“革命就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 。战士“小湖北”拦下黄兴,义无反顾地抱着手榴弹炸毁了敌人据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这些,放佛还在眼前,历历在目。在这些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大爱中,我们看到了大人物的细腻入微,也看到了小人物的豪情悲壮!

打起第一枪的方申洞、林时爽、喻培、陈更新、林觉民等八十六位骨干尽皆牺牲,这些人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才华横溢,家境优越,如果在我们现在这样的时代他们定当是国之栋梁,他们的未来必当是一片光明,然而一些愚昧的国人认为这一切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还认为着当下的这一切离他们很遥远,她们不理解国家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脱离这个国家,也不能离弃这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我们在外面的支撑,国家强我则在别的国家有 尊严,国家弱人民在外则会遭受更多的白眼,苦难和屈辱,中国人就只能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的目的就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一个名族的命运,让民众获得幸福为民族挣得尊严,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若国不在又哪来的家,若家不在又哪里还有根,我们的国人将会变为一群无根的浮萍,中国的革命需要我们!

国父在演讲前并没有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的事实,而是直接向在场的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

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为什么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在场的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的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他(她)们在听完国父的宣传之后不仅没有因为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虽然唐曼柔是唐维庸的女儿,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迥然不同于清朝传统女性。当她与国父谈及“革命与死亡”的话题时,国父用十分浪漫的语调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织的话语使得唐曼柔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这一边,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毛泽东主席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的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悲壮的语言常常更具有一种宏伟的感人力量。国父这一段悲怆的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的效果。”

反观国父的对手隆裕皇太后和宣统皇帝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治危局,既无任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又无一句凝聚人心的宣传鼓动。只会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眼睁睁看着政权被推翻,黯然退位。二者相较,高下立判。每每想起辛亥革命总是让人不自觉就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此次我看了辛亥革命的电影版仍有极大的震撼。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 十次武装起义万千热血前赴后继倾覆两千年载历史洪流 。

光阴荏苒,一百多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

的光荣使命!要将孙中山先生“博爱”的思想发扬光大,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该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作文七:《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14500字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革命的孤独与美

在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前夜,恰遇放假,所以走进影院看了这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好久没有进影院了,上一次大概是看《十月围城》吧。

秋瑾、徐锡麟、林觉民、陈天华、邹容,一个个和革命相关的人物逐一出现在影片中,我不自觉想到的是蒋勋先生讲过的“革命孤独”。一般来说,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意味着这些人在思想上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对错我们姑且暂不讨论。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变法是流血的,比如商鞅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更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选择革命的时候,他就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道路,也就意味着很难得到大众的理解,特别是像秋瑾、林觉民这样家庭环境很不错的,尤为如此。因为大家会觉得说他们为什么要去革命呢?他们本来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绝对是孤独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在其《面包与自由》中写道,他不仅希望面包可以被普通人分享,而且美、诗歌、音乐也可以为所有的俄罗斯人共有。从当时的现实角度看,这样的渴望与梦想也许很难被实现,甚至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所有他也是孤独的。

“千金不惜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所以当秋瑾有那么几个知己因为买了一把很好的刀送她而没有钱喝酒时,她就把自己的名贵貂皮大衣拿来换酒和大家一起喝,一个女子,有这种像李白一样的豪情,实在是难得。而林觉民写出那篇让千万人感动的《与妻书》,他也在努力试图让她的妻子明白他为什么作出了革命的选择。

不过,你同时也会发现,他们走向革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也饱含了一种让人激动的美,一种像壮丽的落日、灿烂的晚霞那样的美!就算是被我们看成汉奸的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在狱中也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的诗句。所以当秋瑾说,她的选择是要为无数的孩子有一个宁静幸福的世界而努力;当林觉民说,他选择牺牲是希望无数和他一样的家庭的人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时,我们会感觉那是多么崇高和美的理想。当我们看到《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角说,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吧!我们不禁为此落泪;当我们看到美国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在被敌人问道,这么年轻就死去,难得没有什么遗憾吗?他的回答是,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能为我的祖国牺牲一次时。我们有的只能是仰望。

追求公平、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然而,人性中贪婪的部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克服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张若虚在江边发出这样的千古之问时,他虽然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他也许会有一种感觉和自信,就是这江水、月亮就是在等他来看的。那么,虽然辛亥革命已经有很多人思考和评价过,但也许今天就轮到我来作这么一点点思考和评价了吧!

拼搏·奉献·顽强——观《辛亥革命》有感

作者: 高二理  张小群

生命,就是一间面积有限的屋子,但你推开哪扇窗,看到什么样的风景,活出什么样的境界都可以自己掌握。

——题记

一声声枪炮,子弹如雨滴纷洒,一枚枚炸弹,随风伴尘漫天飞窜。那不是雨滴,也不是轻风,那是结束他们年轻生命的“刽子手”,然而,他们义无反顾,拿着枪械勇往直前,抱着炸弹与敌同尽。漫天的硝烟,纷乱的战火,数不尽的残骸,充斥着每个人的心尖。

这是影片《辛亥革命》中的一个镜头,我深深地为这壮烈的一幕所感动。英勇无畏的革命军,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他们毅然决然的选择革命,选择拼搏,选择斗争。生命不再是贪生怕死,生命也不再是安于现状。他们让我知道,生命应勇于拼搏,敢于斗争。 二

阴郁的天,风呼呼地吹,似是带着某种强烈的控诉。秋瑾发丝凌乱,双手被缚,被士兵挟持着向刑台走去。她面不改色,从容淡定,看不出是那即将临死之人。临刑前,执行官威逼她说:“这个世界将会有两个孩子失去母亲。”然而,她不卑不亢地回答:“我的死,将会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母亲。”刽子手斩刀一挥,血洒刑场,秋瑾倒了。

巾帼不让须眉,秋瑾死了,她的死是为了革命的进程,是为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幸福,更是为了祖国母亲的美好未来。生命不再是懦弱胆小,生命也不再是自私自利。她让我明白,生命应乐于奉献,胸怀天下。

浓黑的炮灰,遍地的残骸,深灰色的天空愈加阴霾。黄兴被敌人逼入死穴——一间小屋。门外是数十清军和几架大炮。已负重伤的黄兴此时犹如瓮中之鳖。然而,他没有妥协,更没有害怕,拖着伤残的脚,举起枪,向敌人射击。一阵炮响,小屋倒了。黄兴呢?他是不是亦如这小屋?不,他没有倒下。他顽强地活了下来,即使自断一掌,即使遍体鳞伤。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黄兴用自己的壮举诠释了男儿当自强。生命不再是渺小脆弱,生命不再是轻言放弃。他让我知道生命应顽强进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四

《辛亥革命》渐渐拉上了帷幕,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孔,一副副威武挺拔的身躯浮现脑海,久久不能散去。他们的生命年轻而又坚强,他们的生命不因年华短促而减少精彩,他们的生命不因岁月流转而失去光泽,他们永垂不朽!

信任 信念 信仰 之观《辛亥革命》有感

观看主旋律影片,很多人都是抱着“数星星”的态度去的。我不敢说自己没有这样的心态,但至少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每个人对于革命的那种坚定的信念以及他们为了各自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

纵观革命历史,为了战争,为了正义,为了胜利,被逼死,被迫害死,为了守口如瓶被就地杀害的英雄人物有千千万,还有那数不清的无名烈士。一次辛亥革命就能如此震撼我,更别说那8年多的抗日战争了。

有时候我经常在想,那时候的他们胸腔内到底活跃着怎样的一颗跳动的心,何以让他们如此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无惧无畏。那鞭子底下抽的,枪口对准的,刀子劈下去的可是活生生的肉体啊!他们面对这疼痛,这死亡为何能如此淡然?他们都风华正茂啊!

是信任,信念,还是信仰?我相信这是对孙中山的信任,对黄兴的信任,更是对奋战在沙场上的无数名革命人的信任;是坚定的信念让他们选择守口如瓶,选择坚持革命,选择放弃生命来捍卫自己的信仰。

无论是当初即将要做父亲的林觉民,还是义气凛然的秋瑾,还是那长眠于黄花岗的烈士们,包括那使节之女唐曼柔都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尽管他们知道前方的路到处是枪眼,是炮弹,但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相信他们曾经一定也挣扎过,畏惧过,但是最终他们选择了前进,选择了牺牲,选择无愧于心。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对于生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做这样的选择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此时我们身陷战乱之中,是选择保命逃避﹑舍家弃国,还是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如果此刻枪口对准着我们,是将组织的机密合盘托出,还是紧闭双唇誓死不言?我不知道,也不敢说。

当今社会是安定的﹑和谐的,但有时候也是让人心寒的。温州动车事件,政府让人心寒;广州小悦悦事件,路人让人心寒。是国家不够强大,政府太腐败,还是很多人内心的本质已经开始被腐蚀?个人的利益真的已经超过了内心的良知了吗?100年前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可以战死在杀场,而现在呢?是可以为了尽早通车而无视鲜活的生命,还是可以眼看着车轮一次次轧过一个小生命而无动于衷?

《辛亥革命》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那么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联最基本的尊重生命﹑保护生命都做不到,那还如何发展经济,创建和谐,将如何得到人民的信任?如果作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那还如何保卫国家,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有一个安稳的立足之地?

或许我们已经做不到像100年前的他们那样大义凛然,无私奉献。但我们依然需要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依然需要为了目标勇往直前的那份坚定的信念,依然需要一个民族的伟大信仰。现在的我们已不必为了革命而牺牲自己,也不必为了革命而受皮肉之苦,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找回最初的那份斗志,那份勇敢。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应党组织的交代,我看了革命性电影《辛亥革命》,看完后发现自己的对辛亥革命了解的太少了,以前我的理解是那么的抽象。革命到底为了什么?为什么先人会愿意为其付出那么多,一次次的失败,屡败屡战,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直到取得胜利。今天,直到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深深地明白,他们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仰,就是给中国和中华民族唤来新生,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他们获得胜利。

影片表现的就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起义至1912年2月12日孙中山辞任临时大总统,围绕武昌首义前后的历史画卷,贯穿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武昌起义、阳夏保卫战、十八省代表民主选举大总统、清廷退位等诸多历史事件。将革命党人不怕牺牲,为了心中的信念百折不挠、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观看过程中,我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完全投入其中。当看到广州,黄花岗等起义失败的时候,心情和革命党人们一样失落,但仍然坚信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当看到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时候,同学们不由得拍手叫好;当看到孙中山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的时候,心中亦是欣喜难耐,神采飞扬,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当看到清帝退位封建统治土崩瓦解,共和制度逐渐建立起来的时候,和革命先驱们及劳苦大众一样,也是感概万千。整场电影放完,我依然沉浸在辛亥革命的激昂氛围中,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经过一番深思,我明白了几点,第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都是我们的革命英雄人物以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为己任,抛家舍业,甚至于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艰苦斗争而赢得的。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今人乃至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他们对真理和信念的追求的执着,是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永恒的追求,永远的榜样,第二、要取得成绩和进步,不经过努力和奋斗,靠着幻想是行不通的,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说,责任重大,只有不懈的努力,才能担当起祖国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为国家富强而做出最大的贡献;三是要时刻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判断,从大局着眼的利益,如果你不掌握真才实学,不了解实际情况,被欺骗、 被蒙蔽是轻的,成果被窃取乃至丢掉身家性命也不是不可能发生。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距离今天已经百年了,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也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愿辛亥革命的精神永远根植于民族的血液里!

我没有理由能平静内心的激动。片头同盟会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东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种。我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让社会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一个理念,这个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经是贯彻到底的。有句话是“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可从中读出大家一心反对帝制的决心,也读出了人民的心已连成了一线。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牢记历史,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911年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这部电影风起云涌地上演着,带给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远的,对于革命者而言,他们内心最大的期望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制度熄灭已久的幸福火种。

影片展现了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思想。多次出现平和与惨烈的场面,在我看来,那个时代的和正在观看影片的或者即将观看影片的这个时代的人,肯定都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和平而安宁的地方。虽然平和安宁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平淡,但是看来影片以后你会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斗争呢?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而一个失去信仰的政党,更不会持久地赢得民心和大地的力量。越是再平和安宁的年代,我们是不是更该有一种值得自己奋进的信仰呢?

辛亥革命不彻底导致的悲剧——观辛亥题材影视有感

看了一些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相关影视,篡改历史是意料之中的,但真到看了之后,还是不免愤懑。

就以电影《辛亥革命》为例,一开头就是秋瑾就义的画面,秋瑾一脸煽情状环顾周围人群,嘴里念叨着何以革命之故,什么为了将来幸福宁静的生活云云。到了后面孙中山等人,更是满嘴推翻两千年封建制度之类的昏话不绝,而对于辛亥最响亮的口号,最根本的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只字不提。

这些编导奉命而为,原不足怪。只是在强奸历史的时候,也不妨敬业一点,不要把笑话弄得太过离谱低智。

孙中山等人怎么会把秦朝以后的帝制时代说成是封建?怎么会把革命说成是推翻封建皇朝?那应该是十几年后郭沫若之类对马克思主义消化不良的宣传手,把西欧历史观念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到中国头上的结果,硬把这类昏话栽到同盟会员头上,这穿越把戏真是玩得有趣。

还有如清帝退位之后,孙中山到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告慰其在天之灵的这一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实,在影片中也彻底不存在了。

其他影视剧也好不到哪里去,电视剧辛亥革命,电影竞雄女侠秋瑾,无不如此。贯穿始终的腔调都是把满清二百多年同两千年君主制历史绑在一起。

此类行径,与其说是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不如说是对辛亥革命的侮辱。

满清之黑暗到登峰造极的民族压迫统治也配和中国秦汉唐宋明的历史绑在一起,只能是某些昏人的梦呓。

辛亥革命之宗旨究竟是什么,秋瑾等革命先烈革命之目的究竟为何?自有先烈之遗文在!

某些人欲篡改历史,强奸历史,不妨更彻底一些,效满清之故伎,把秋瑾、徐锡麟、陶成章、孙中山等人的文章尽数销毁,或者挖改涂改。若要更圆满一些,就制造文字狱,凡是敢有披露历史真相的人,一概枪毙,倒也干脆。

至于现在这样,在影视里玩弄半遮半掩的伎俩,逞一时之快意,最终不过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徒贻自欺欺人之笑。

总之,辛亥革命各派系革命党摆在第一位的宗旨,就是反满,就是彻底扫荡满清统治给中国造成的恶果。

所谓的反满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没有任何关系,其本质是反侵略,反压迫,和犹太人反纳粹没有任何区别。革命党人口中的满夷、满奴、鞑子、鞑虏不过是对盘踞统治中国二百年的满清屠夫刽子手应有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悲剧不是什么反封建、反帝不彻底这类不知所云的呓语,而恰恰在于对满清统治的危害没有彻底肃清,在革命根本宗旨没有实现之时,就达成了妥协。

现在有些人因为是袁世凯逼伪清退位,而对其歌功颂德,实在是愚人之见。袁世凯者,本就一清廷奴才,汉奸败类,其对伪清之温情脉脉,给予种种优待,窃夺革命之果实。导致满清之遗毒不但没有肃清,反而隐形扩散,深入骨髓,直至蔓延于今日。仅此一点,袁世凯之罪恶就滔天,虽寸磔其肉,亦不足以蔽其辜矣。

与其如此,宁可当时革命晚胜利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只要能彻底扫荡满清,也远胜于当时那个不死不活的结果。

那么辛亥革命当时要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才算彻底胜利,才对得起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先烈呢?

第一、                        必须把满清罪恶统治集团的主要头目,包括北京的大小亲王格格太后之类,各地满人巡抚之流,一律送上法庭,接受公开审判,明正典刑,斩首处死,枭首

通衢,示众一月。让所有国民看到这些满清刽子手的下场,一抒愤懑,告慰从夏完淳、张煌言、李定国到秋瑾等烈士之在天之灵。另外满清列代伪帝之坟墓一律挖掘平毁,将其中陪葬的民脂民膏,变卖银两,兴办教育,尽数还之于民。

第二、                        在各地的人流密集地带,各城市中心区域醒目位置,树立起满清大屠杀纪念碑,建造满清大屠杀纪念馆,供人凭吊,纪念死于满清屠杀的牺牲者。让后人永世不忘满清之罪恶行径。

第三、                        收集明末清初一直到清末,历年反清殉节的英雄义士殉难地点资料,建造陵墓公园。在首都可以建造国家烈士纪念祠堂,供奉众多烈士之牌位。同时可效仿岳王庙让秦桧夫妇下跪在岳飞墓前受人唾弃,把明末清初到清末的众多助纣为虐屠杀同胞的汉奸如宁完我、范文程、洪承畴、吴三桂、尚可喜、施琅、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等排成两排,集体跪在祠堂两边,让万世唾弃

第四、                        聚集众多学者,悉心研究满清档案,把满清所犯之罪恶,分门别类,索隐探源,一一辩明,编写满清罪恶史料汇编大全,刊印行世。并在此基础上编写小说,戏曲,创作绘画,诗歌,总之各种通俗题材的作品,向普通大众广为宣传。

第五、                        把中国文化被满清扭曲之处,一一辨明,从服装礼制,到儒学的四书五经,程朱理学,组织人员撰写专文,分析满清如何阉割中国传统思想的精神实质。给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恢复名誉。

以上五条是最基本的,如果这五条都不能实现,那这个辛亥革命,自然远谈不上胜利。 辛亥革命不彻底导致的悲剧,是理解二十世纪中国许多重大事件的关键钥匙。

第一件为害最烈者就是导致华夏传统文化为满清之愚昧残暴落后背上了黑锅,酿成了整整两三代人对中国传统思想,传统文化厌恶排斥的偏见,最终导致中国现在成了一个完全的断根文明。

辛亥革命之前,众多反满志士对中华文化,都怀抱无比深情,无限自豪热爱,都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近代之落后羸弱实为满清民族压迫统治酿成之恶果。

秋瑾、徐锡麟、陶成章、孙中山、章太炎等人自不必说。就是后来抨击中国文化最烈的鲁迅,在那一时期,提起中国文化来,也不乏自信自豪。

在《文化偏至论》中他热情称赞中华传统典章文物 “化成发达,咸出于己而无取乎人”;嘲讽俗流只知道艳羡西方武力“喋喋誉白人肉攫之心,以极世界之文明者又何耶?”;质问盲目学习西方者“不知彼所谓文明者,将已立准则,慎施去取,指善美而可行诸中国之文明乎?抑成事旧章,咸弃捐不顾,独指西方文化而为言乎?”;抨击一些人“归罪恶于古之文物,甚或斥言文为蛮野,鄙思想为简陋,风发浡起,皇皇欲进欧西之物以代之”。

鲁迅那时大声疾呼的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

但是到了辛亥革命那个半吊子的结果出来之后,一方面大批满清余孽仍旧借着儒学孔教传统的外衣在那里招摇撞骗,猖獗嚣张,为满清招魂;另一方面,普通群众和知识分子惑于清帝退位之假象,在所谓宽容、不念旧恶的欺骗之下,把满清当成与现实无关的历史陈物放在一边,反而把中国落后之原因归咎于传统文化本身。

由此造成的结果,原先为推翻民族压迫而累积的革命势能,一转之下,矛头反而冲向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五四运动的口号变成了“打倒孔家店”。

真正罪恶元凶满清反金蝉脱壳,在罪行没有得到清算之下,给轻松洗白了,其僵尸阴魂不散,直至如今,仍旧在大小屏幕上,愚惑世人。

个别头脑清醒如鲁迅者,因为不齿于那些孔孟不离口的满清遗老遗少,只能摆出截然相反的姿态,甚至号召青年不读中国书。

风潮影响之下,中国落后源于中国固有文化思想之腐朽反动几乎成了不移定论。传统的四书五经,以及儒学思想家孔子、孟子、朱熹、二程都被彻底妖魔化。

罪恶的种子,既然被种下,必定生根发芽,其最终结出的恶果,就是毛某人的文革。 文革对文化教育之摧残,对中国传统之破坏,对人心性之败坏,真可谓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南山之竹,书恶无穷。至于在所谓破四旧的口号下,对各地文物之直接破坏,

更是无法计数。其对中国文化之打击毁灭,仅次于满清近三百年的统治,甚至可说是满清统治一个逻辑上的顺延。

毛发动文革固然是其个人权欲熏心,市侩破坏心理恶性膨胀的结果,但不可否认,也和其青年时代就被妖魔化中国传统思想的风潮灌输洗脑有密切关系。

既然中国落后是和满清没有多大关系,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那自然对传统破坏越厉害,中国就越能进步,文革得以煽惑人心处就是肇因于此。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文革的发生,在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扫荡满清罪恶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更进一步说,毛之独裁专制,本身也是割裂中国传统文化后,从满清继承来,再和西方舶来传统混杂在一起的产物。

中国在满清以前的君主制时代,向来没有神化在世之统治者的传统,皇帝权势名义上固然最高,但臣下不会把他当成什么精神导师,思想教主来对待。恰恰相反,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被监督的对象,要随时被进谏,被批评,有时候还要下罪己诏。最为强势的几个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也不能例外。即以明朝来说,周观政可以迫使朱元璋向他认错,钱唐可以挺立讲课,并激烈捍卫孟子荣誉,解缙可以上万言书对朱元璋指手画脚。明成祖虽然能在肉体上消灭方孝孺,但却无法令方孝孺之意志屈服,方孝孺之精神气节也在明代备受推崇尊敬。

中国主流的儒家学说也一向褒扬人格独立,精神尊严之可贵。所谓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所谓士可杀不可辱,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类似毛时期把肉体控制和精神控制合二为一,把皇帝和教皇合二为一,对待统治对象,不但肉体上要征服,精神上也要彻底摧垮你,让你自承十恶不赦,卑鄙下贱,死有余辜。你不但肉体上要被摧残乃至消灭,精神上也要被置于极度羞辱之地位。此种专制类型正是满清统治所开创的,而被毛所继承和发扬。而毛对满清传统之继承,又夹杂以西方之精神专制传统。

西方人的宗教专制传统,其核心正是肉体消灭加精神征服,正是通过神化偶像化某人的方式,来愚弄操纵世人。

这和中国文化固有的宽容开放的传统恰恰是截然对立的,不要说皇帝不会被当成不能批评的神灵,即便是儒家被封为万世宗师的圣人孔子。大家如果去看看《论语》的话,就会发现,这也是一个有血有肉,会被嘲笑,会被挖苦,会承认自己某方面无知,会承认自己说话错误,会赌咒发誓,会有颓唐,也会发脾气,会被自己弟子指责的一个活生生的人。

比如孔子去见了当时有名的风骚女人南子,他的徒弟子路就不高兴了,结果孔子就赌咒发誓说如果我否认的事情是真的,那就让老天厌弃我好了(“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赌咒架势颇见一个可爱老头模样,而不是一个冰冷僵硬的偶像。

再如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道不行,乖桴浮于海”可见他也有意态消沉的时候。

孔子也有破口大骂的时候,比如他骂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孔子还有随便开玩笑,结果被他的弟子指出后,赶忙认错的事情,“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孔子的弟子如果对孔子不满意了,也可以当面指责嘲笑他,比如子路就嘲笑过孔子的迂腐,子路曰:“子之迂也!”,虽然孔子驳斥了他,但至少说明孔子是可以被嘲笑的。另外还对孔子去见南子表达不满,这前面已经有了

甚至在论语里,还有其他非儒学的人物不把孔子当回事,居高临下教训孔子的记载,如楚狂接舆教训了孔子几句,结果“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还有如长沮,桀溺教训孔子及其弟子的记载。

总之,即便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里最神圣的孔子,也是可以嘲笑,可以批评,可以质疑,可以不屑的对象,这还不是来自其他学派,而是儒学经典自己塑造的孔子就是如此。这和西方全知全能,庄严不可侵犯的神化宗教人物是完全两样的。可以说中国汉族的主流文化从根本就是排斥那种绝对化的,阉割民众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人崇拜,偶像崇拜。

而当满清彻底割裂了这种传统,满清倒台之后,又没有彻底肃清其遗毒,再加上西方那种造神传统,极端思想专制宗教专制的风气影响,出现毛式的皇帝加教主二合一,杜绝任何批评监督的专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辛亥革命不彻底,其为害如此。

革命不彻底的第二件危害,就是给大批汉奸的诞生提供了足够的土壤。这一定程度上类似明初明太祖虽然恢复了中华文化,但却对蒙元以及投靠蒙元的汉奸的批判鞭挞不够彻底一样。只不过辛亥革命更不彻底。

倘若辛亥革命足够彻底,让满清罪恶无所遁形,让历史上助纣为虐之汉奸丑态无所遁形,遗臭万年。那么再有外敌入侵,稍有智识者,自然耻于再为汉奸了。

而现在呢,清帝退位了,不审判明正其罪,反而还用几百万两白银民脂民膏加以优待,这客观上给人造成的印象就是当初满清的统治是正当的,是合法的,所以让其退位,还要继续优待。满清统治既然合法,那么满清侵略之时,给其充当走狗的汉奸自然也就没什么好责怪的了。

当日本再来侵华的时候,一些人以史为鉴,自然觉得效仿他们的汉奸先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最后说不定还能得一个促进民族融合功臣的美名。汪精卫、陈公博、周作人、胡兰成等大大小小的汉奸,其心理根源也正在于此。

就比如汪精卫其人,众人只知其在日寇入侵时为汉奸,却不知此人在清末被清廷抓捕后,就已露汉奸之苗头。现在一些昏愚之人只知道引用汪精卫那句引刀成一快的诗句,却不看其实际表现。

同样是抓获革命党人,清廷对秋瑾、对徐锡麟处死唯恐不及,对汪精卫却大发慈悲,不仅不杀,还亲王数次探望,这其中关键何在?真象某些无耻者所认为的那样,一到汪精卫,满清就转了性子了?

其实关键只有一个,秋瑾、徐锡麟等人反满态度斩钉截铁,决无任何动摇余地。而汪精卫不过是一个洪承畴似的软骨头,稍加怀柔,稍微利诱,其人就动摇不定。

汪精卫行刺不成被捕后,满清的肃清王善耆数次和汪精卫密谈,汪精卫这个软骨头和满清头目善耆之间上演了一幕“惺惺惜惺惺”令人作呕的丑剧,甚至在其出狱之后,汪精卫还恬不知耻的说什么伪满肃清王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于是在汪精卫等无耻者看来,辛亥革命的意义也就只是所谓反对帝制,而原本反满之宗旨,彻底扫荡民族压迫之宗旨被彻底阉割。

而被汪精卫所吹捧的这个所谓“了不起的政治家”的肃清王善耆究竟是一个如何了不起的东西呢?

大家随便一搜就知道,这个善耆就是一个彻头彻尾认为中国是满清殖民地,满人不是中国人的货色,也是著名的日本女走狗川岛芳子的父亲。

在这个善耆看来,宁可投靠日本人来瓜分中国,也绝不能做一个中国人。善耆在“民国之后图谋复辟,勾结日本人两次发起满蒙独立运动”,这里是不必责怪善耆的,因为他和他的主子溥仪,以及他的列祖列宗顺治、康熙、乾隆这些满酋都是抱有同样的心思,他不过是忠于其列祖列宗的志愿罢了。

“善耆深感复辟无望,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不许子女作中国的官,也不许为中国的民。38个子女中,除3个儿子分别去了英国、德国、比利时,其余全部进了日本学校。善耆死后,他的一些子女与日本帝国主义勾结,从事卖国活动。伪满洲国时,善耆的第七子金璧东(宪奎)曾任伪铁道守备队中将司令、黑龙江省长、长春市特别市长。其女金璧辉过继给川岛浪速后,改名川岛芳子,成了罪恶昭彰的日本间谍。”

这就是和汪精卫惺惺相惜的伪清肃清王善耆的“了不起”表现。汪精卫给日本人当走狗、做汉奸,也就丝毫不必奇怪了。他早在清末入狱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动摇了反满的思想,满清对他特别宽大,不是没有理由的。既然可以对满清统治者屈膝,给日本人当狗自然也不在话下。而且还可以延续他和善耆的友谊,继续和善耆的子女共同奋斗,一起给日本人当狗。

现在某些把辛亥革命反满,驱除鞑虏的宗旨彻底阉割的汉人,真到了类似日本入侵之类事情,多半选择汪精卫一样的表现,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都是民族融合民族团结的伟业。

如果辛亥革命之时,就能把善耆之类的满清头目以及给满清效力的死忠汉奸一网打尽,斩首示众,枭首通衢,杀鸡给猴看。不但日本扶植之伪满不可能存在,就是汪精卫之类反满不坚分子,也必定大受触动,知道当汉奸必定遗臭万年之下场,则日后也必定不会重蹈历史上汉奸覆辙。

辛亥革命不彻底的第三件危害就是使得大批做戏的虚无党从满清一直繁衍到现在,甚至成为社会的主流。

“做戏的虚无党”这个概念是鲁迅提的,意思就是内心本来没有任何信仰,唯利是图,但却做戏成某某信念不理嘴,骨子里就是变色龙,一切看形势需要变换保护色。

“做戏的虚无党”当然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会存在。但满清的统治让做戏的虚无党却成为社会的主流,甚至对知识分子来说,成了活命的前提条件。

满清也宣扬孔孟啊,尊崇朱子啊,但如果有人真心信仰孔孟及程朱理学的追求真理,舍生取义,捍卫独立人格尊严,宣扬尊王攘夷等思想,乃至直接效法孔孟和朱熹到处游学演讲,那就只有被满清当大逆不道处死的命运了。所以满清的知识分子,只能是嘴里颂圣人之言,做的却是向犬羊卑躬屈膝,不知羞耻之行径。读书只能成了贪污发财之敲门砖,宋明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气节荡然无存。

到了满清灭亡,由于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清算满清之罪恶。这种做戏的虚无党已经如同遍布肌体的病毒一样深入骨髓,本来国外先进思潮输入,共产革命兴起,无数烈士鲜血也算略微洗涤了一下这种风气。但到毛某人发扬满清之传统,其扼杀人之独立人格尊严之洗脑改造运动迭起,尤其文革之后,做戏的虚无党又成国内官场,以及教育系统之主流矣。

此种情形之根源也仍旧在于辛亥革命对满清之恶,没有清算彻底的结果。

以上所列举的三件危害,不过举其大者而言,若真要细说,真是无穷无尽,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必赘述。

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已经是历史即成之事实了,纵然不满也无法改写。那作为我们当代人的话,又能以何法补救。

对此只能抱有悲观态度,华夏文明之断裂中绝现在已经是即成事实。中国本来是礼仪之邦,服饰华美之邦,现在呢,人的气质涵养,精神面貌,审美趣味比之暴发户国家尚且不如,已经沦为粗俗野蛮之邦,审美丑陋之邦。看看那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港味十足的古装大片,看看那些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流炮制的电影,文化上的丑陋化粗俗化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偶然看看电视节目,某些主持人还在外国人面前还大言不惭的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对稍有廉耻的中国人来说,恐怕是羞得要找条地缝钻下去。从各种新闻报道来看,中国人现在在国外给人的形象就是以粗俗不懂礼节而闻名的。

各类给满清歌功颂德的电视剧,也是从未断绝过。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有生之年是多半看不到中华文明光复之时。

现在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如果能在二十年后,也就是2031年,辛亥革命两个甲子周期之后,同样是辛亥年,能有新的局面,还华夏以本来面目,那就是理想到不能再理想的结果了。

如果要预想2031年的辛亥革命,那其关于民族部分的纲领应该如下

第一,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平等为纲领的前提基础,各大小民族之间的友爱团结为这一纲领必然实现的结果

第二,民族身份的确定和政治脱钩,完全以公民自己的民族认同,以及文化归属来确定,杜绝一切形式的纳粹血统论的思想,或者把民族身份政治利益化的做法,杜绝在政府表格上,身份证件上填写民族身份的做法。

第三,彻底取消所谓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提法,这种提法从根本上就浸透了大国沙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或者说部族主义的腐朽观念。众所周知所谓五十六个民族中有俄罗斯族,有哈萨克族,有白俄罗斯族,有朝鲜族,中国有什么资格厚颜无耻的宣称俄罗

斯族是中华民族,白俄罗斯族是中华民族,朝鲜族是中华民族?这种愚不可及的说法完全是赤裸裸的民族歧视政策,人为的取消其他民族平等的独立的存在价值。而且潜台词里也包含了,凡是钦定的所谓五十六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就不能成为中国人,即便加入中国国籍,也只能是一个异类民族。设想假如一个黑人要移民中国,并且凭借他自己的贡献取得了中国的国籍,那他不属于五十六个民族之中,那就是和其他被宣称为中华民族的相比,变成了一个被排斥的对象,这不是民族歧视又是什么?还有那些取得中国国籍的英美裔的友人,对他们也不公正。这岂非是把中国变成一个还不如美国等西方国家包容的狭隘国度。这种赤裸裸的民族歧视宣传手段,不彻底取消就没有天理!

第四,坚持任何人,只要加入中国的国籍,那他就是和其他中国人享有同等政治经济权力的公民。中国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也可以分布到其他不同国家去。不能因为某个民族的成员现在是中国人,就宣称某民族历史上也一直是中国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民族歧视的狭隘心理表现。

第五,中国必须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国家,国家政权必须无条件去提倡汉文化,普及汉文化的方方面面。注意所谓提倡,不是强迫,也就是说用国家的力量投入人力财力把汉文化发扬光大,用政府的宣传手段普及汉文化,比如国家领导人必须以汉服作为自己在隆重场合的正式礼服或者说国服。任何其他民族当然可以自愿的基础上去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但国家政府没有义务去扶持资助。在汉文化得到充分全面的普及发展之后,国家才顺带也可以采取促进其他民族特色文化的繁荣的手段。国家对于文化从来就是倾斜的,任何国家都必然如此,美国是如此,英国是如此,法国是如此,俄罗斯是如此。所谓民族平等只能是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上的平等。绝对的平等在任何地方都不存在。凡是不认同此条的中国人,可以申请移民到其他国家,看看其他国家是否会给他绝对的文化平等,他是不是要入乡随俗?更何况,事实证明汉文化经过历史场合的考验,从来就是最有凝聚力,最有向心力,最能把不同民族统一融合在一个国家内的文化,甚至感召其他国家人民的文化。

第六,彻底废除教育体系内的所谓语文这门课程,而代之以国学,从小学到中学,课程里不能包含任何白话文的教学,而必须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等经典。教育的目的,任何一个合格的中学生都必须对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经典篇目,以及一些经典古文诗词,倒背如流,并学会作古诗,作对联。现代文白话文完全可以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自己去看,艰深的古文都能掌握的人,对白话文根本不必刻意去学。此外取消体育这门课程,代以

武术课,任何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中学生,都必须掌握一套武术拳法套路,一套器械如棍术剑法套路,以及一定的实用格斗技术,至于武术种类可以自由选择。至于跑步,跳远,足球之类,完全可以作为群众运动普及在课外进行。武术倒是需要专门教学才能掌握的。

第七,彻底肃清满清统治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彻底清算满清统治的罪恶,具体措施,可参考上面辛亥革命如何才算彻底的内容。

第八,对于历史上民族、国家的问题,形成一个历史问题的决议。首先明确历史传承的中国定义,是建立在华夏文化为核心文化,以汉民族为主体民族,传承汉族习俗,不对汉族实行排挤提防压制歧视政策,有明确的华夏认同感归属感的政权系列。符合此定义的,即是历史上的中国政权,不符合此定义的既是外国政权。凡是中国传统领土全部被不符合此定义的政权所统治,即是亡国时期。另外要明确申明,不能用现在的中国领土去套历史上的中国领土。任何一个国家,其领土在历史场合范围内都必然会有变动,不能强行认定凡是现在属于中国的领土,历史上就也属于中国,或者现在不属于中国的领土,历史上就不算中国领土。这是一种非历史的,唯心主义,用臆想捏造来代替历史事实的态度,必须彻底打倒。现有的中国领土是现行的国际法确定的领土,任何妄图独立,或分裂的想法都必须给予迎头痛击,根本用不着任何其他的废话。如果要说历史传承,那么现在中国拥有这些领土,首先要感谢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烈士,要感谢实际控制领土的人民解放军。而不能感谢作为侵略者的满清。这正如同俄罗斯现在占有外兴安岭地区,他们不可能感谢满清政府,只可能感谢打败满清的俄罗斯军队,并且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逼迫满清割让领土的外交官一个道理。类似的,中国现在法理上包括台湾在内,也不可能感谢日本侵华,而只能感谢抗日的烈士。否按照某些人感谢满清的逻辑,要不是日本侵华,那台湾就会和满清割让给俄罗斯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拿不回来了,是不是要感谢侵略者?那当然是荒唐的逻辑。实际上那些要感谢满清的昏人,如果日本的侵华成功,大东亚共荣圈成功,他们大概又会去感谢日本的侵略了,这当然是万劫不复的奴才思想。更何况他们的感谢本身就建立在虚妄假设基础上,也就是他们主观认定如果不是满清的侵略屠杀,那么现在中国就不会有这些领土。实际上没有满清的侵略,中国度过了明末政权的衰弱期,按照正常人口繁殖移民的情况,那领土只会比满清统治下更大。

当然以上说的八条,仅仅是非常粗糙的想法。要实现这些内容,估计也不是我们这代人能看到的,所谓二十年后,在新的辛亥年能实现,更只能是一个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望。

更大的可能性是真正的华夏文明彻底消亡,中国逐渐演变成粗俗的暴发户的代名词,不能在文化上,审美上,给世界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了。当然,希望好的结果能实现。

作文八:《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800字

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

——观《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我们在院党支部的带领下,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这部电影对我们广大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西方列强侵略欺辱的历史,是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苦苦挣扎的历史。辛亥革命正是在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帝国主义日益加深的侵略之中爆发的。一百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后全国各省份纷纷在先进的革命者的领导下同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钱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表明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地影响。在辛亥革命发生十年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一百年后,我们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这些仍然是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铭记历史,以实际行动来祭奠革命先驱者的灵魂,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作文九:《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革命的孤独与美》1100字

在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前夜,恰遇放假,所以走进影院看了这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好久没有进影院了,上一次大概是看《十月围城》吧。

秋瑾、徐锡麟、林觉民、陈天华、邹容,一个个和革命相关的人物逐一出现在影片中,我不自觉想到的是蒋勋先生讲过的“革命孤独”。一般来说,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意味着这些人在思想上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对错我们姑且暂不讨论。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变法是流血的,比如商鞅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更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选择革命的时候,他就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道路,也就意味着很难得到大众的理解,特别是像秋瑾、林觉民这样家庭环境很不错的,尤为如此。因为大家会觉得说他们为什么要去革命呢?他们本来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绝对是孤独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在其《面包与自由》中写道,他不仅希望面包可以被普通人分享,而且美、诗歌、音乐也可以为所有的俄罗斯人共有。从当时的现实角度看,这样的渴望与梦想也许很难被实现,甚至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所有他也是孤独的。

“千金不惜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所以当秋瑾有那么几个知己因为买了一把很好的刀送她而没有钱喝酒时,她就把自己的名贵貂皮大衣拿来换酒和大家一起喝,一个女子,有这种像李白一样的豪情,实在是难得。而林觉民写出那篇让千万人感动的《与妻书》,他也在努力试图让她的妻子明白他为什么作出了革命的选择。

不过,你同时也会发现,他们走向革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也饱含了一种让人激动的美,一种像壮丽的落日、灿烂的晚霞那样的美!就算是被我们看成汉奸的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在狱中也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的诗句。所以当秋瑾说,她的选择是要为无数的孩子有一个宁静幸福的世界而努力;当林觉民说,他选择牺牲是希望无数和他一样的家庭的人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时,我们会感觉那是多么崇高和美的理想。当我们看到《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角说,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吧!我们不禁为此落泪;当我们看到美国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在被敌人问道,这么年轻就死去,难得没有什么遗憾吗?他的回答是,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能为我的祖国牺牲一次时。我们有的只能是仰望。

追求公平、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然而,人性中贪婪的部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克服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张若虚在江边发出这样的千古之问时,他虽然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他也许会有一种感觉和自信,就是这江水、月亮就是在等他来看的。那么,虽然辛亥革命已经有很多人思考和评价过,但也许今天就轮到我来作这么一点点思考和评价了吧!

作文十:《作文:国庆记事--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700字

国庆记事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场景一ﻩ ﻩ小 荷 作文网

遍地尸骨。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革命者被捆绑着,脖子后面插着枪毙的牌子,跪在地下,影片交替的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把我带回1911年--辛亥年。革命党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危险,凭着坚毅不屈的精神,同残害民众的敌人相搏斗,遭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牺牲的惨状令人痛惜,这就是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下,黄兴指挥围攻两广总督的战役。英雄们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划时代的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他们迈出了武装斗争的第一步。七年以后,埋在迷乱的烟雾和杂乱的草丛中的尸体才得以安息。

场景二

七十二烈士的浩然正气,使全国长期受压抑的人心也因此大大的振奋起来。人们对清政府的侵略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洪水冲击山沟一样,气势浩大,不可阻挡。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在武昌举行了大革命。熊秉坤放了第一枪,这次起义成功了。它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它永远载入历史,永垂不朽!

场景三

在孙中山的积极领导下,全国各地革命军的斗争下,革命形势风起云涌,迫使清政府退位。民主共和国执政。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它推翻了清朝政府,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孙中山先生,你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你把劳苦大众的心装进你心里,你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你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你把你的生命归还世界。你在我心中就是这样的人--辛亥革命的领袖--民主革命的国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