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800字无规矩不方圆 [《规矩与方圆》800字]

作文一:《规矩与方圆》800字

李洪文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早朝,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功高盖世者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听后均不满意。惟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赞万钢的见解“甚是独到”。

众所周知,画圆离不开规,画方少不了矩。有了规和矩才能画圆就圆,画方就方,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法度就好比我们做人办事的“规矩”,每一个社会人,只有在法度的规矩下,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尽情挥洒多彩的人生,融入和谐美妙的社会乐章,成“方”成“圆”,铸就人生的辉煌;也才能潇洒自如,真正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由的快乐。

法度具有刚性、强制性、权威性和不可亵渎性。守法度者,为人处事讲求规矩方圆,不越法纪“雷池”,“从心所欲”,处之泰然、淡然、恬然,“弛然而卧”,半夜敲门心不惊,“熙熙而乐”,绝无“暗室亏心之忧”。正所谓“身正心安魂梦稳,天知地鉴鬼神钦”。不守“规矩”胆大妄为者,亦或侥幸逃过一时,但绝不会躲过永远。平日里战战兢兢,东躲西藏,提心吊胆,难免寝食难安之苦,哪有“自由自在快乐幸福”可言?更别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旦东窗事发,身陷囹圄,断送了自己,再也难以“画圆画方”,只能回到“规矩”里,听着冰冷的镣铐声,饮恨啜泣,吞咽悔恨终生的苦酒。

可见,与其“悔恨”,何如修养好一些,境界高一些,知荣辱、明法度、敬畏“规矩”呢?清代纪晓岚有言:做人要记住一个“怕”字。美国哲学家阿伦德·汉纳认为:“恐惧是生存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情感”。锡金有一则谚语:“恐惧感和羞耻心能使人不为非作歹”。这些都说明,惟有“敬畏”规矩,长存“朝乾夕惕”、履冰临渊般“怕”的意识,才能规范行为,“有所不为”,惟有“怕规矩”,才能更加警醒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依据党纪国法,画方成圆,书写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于洁秋

作文二:《规矩与方圆[1]》5500字

规矩与方圆

----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主题班会

七年级(1)班

1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它方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道德行为规矩,它才能正常运

转。规矩,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当风雪卷袭中国时,中国人不能没有了规矩!你想想,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如果没有规

矩,岂不乱套?一个军队,如果不按规矩去行事,那还不如一盘散沙,更谈何战斗力?当社

会没有了规矩,我们怎样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世界杯吹响了号角,整个世界都已经为之沸腾。2006年的法国与意大利的巅峰之战

实在是振奋人心,但是结果又是出乎人意料的、、、、、、当齐达内用他的光头顶入第一个

球时,全场都在为他欢呼起来了,此时,他就是英雄。10分钟后,法国队又进了一球。全场的法国队球迷都在欢呼,欢呼!

但是就在这时,齐达内的“名牌光头”撞向了意大利的一名球员,大家呆住了,全场也

静了下来。裁判出示了红牌,判齐达内故意撞人。齐达内低着头,他知道红牌意示着什么。

他离开了足球场。法国队也因为齐达内的离开,全场士气受到打击,最终无缘大力神杯。事

后,我们知道齐达内之所以故意撞人,是因为对方用粗言秽语在骂他。但是红牌已出,这是

世界杯的规矩,齐达内故意撞人,必须下场。

规矩,它不会对任何人做出让步;规矩,它不需要因为个人的改变而改变;规矩,

它不会因为风吹而动摇。有的同学总是觉得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太多太烦,不

知你是否想过,当集体的纪律不能再约束你的时候,你也就不再属于这一个集体了,我们生活在班级,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要自觉遵守班规,校纪,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有哪些呢?让我们再来学习一次

对我有帮助

小学生守则 (修订)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一、自尊自爱,注重仪表

1、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

生不穿高跟鞋。

3、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4、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

所。

5、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

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6、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7、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二、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8、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谦恭礼让,尊

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9、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

恳。

10、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

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11、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

立并用双手。

12、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房间、不动用他人物品、不看他人信件和日记。

13、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不打扰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妨碍他人要道歉。

14、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答应他人的事要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借他人钱物要

及时归还。不说谎,不骗人,不弄虚作假,知错就改。

15、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致敬,下课时,请老师先行。

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1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17、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见解。

18、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19、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遵守活动的要求

和规定。

20、认真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优美。不在教室和校园内追逐打闹喧哗,维护学

校良好秩序。

21、爱护校舍和公物,不在黑板、墙壁、课桌、布告栏等处乱涂改刻画。借用公物要

按时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

22、遵守宿舍和食堂的制度,爱惜粮食,节约水电,服从管理。

23、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不自卑,不嫉妒,不偏激,保持心理健康。

四、勤劳俭朴,孝敬父母

24、生活节俭,不互相攀比,不乱花钱。

25、学会料理个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齐。

26、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坚持锻炼身体。

27、经常与父母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尊重父母意见和教导。

28、外出和到家时,向父母打招呼,未经家长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体贴帮助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心照顾兄弟姐妹。

30、对家长有意见要有礼貌地提出,讲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气,不顶撞。

31、待客热情,起立迎送。不影响邻里正常生活,邻里有困难时主动关心帮助。

五、严于律己,遵守公德

32、遵守国家法律,不做法律禁止的事。

33、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跨越隔离栏。

34、遵守公共秩序,乘公共交通工具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及师长让座,

不争抢座位。

35、爱护公用设施、文物古迹,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

36、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

入营业性网吧。

37、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

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38、公共场所不喧哗,瞻仰烈士陵园等相关场所保持肃穆。

39、观看演出和比赛,不起哄滋扰,做文明观众。

40、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及

时报告

现在我们对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了,其实我们从蹒跚

学步、牙牙学语至今,学习过不少日常行为规范,这不仅是一种要求,也是一种“养成”教育,因为,日常行为规范的每一条都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学习它们,实际上就是在学习一种种好习惯,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好习惯。孔子曰:"少成诺天性,习惯如自然。"还记得几年前,当十位诺贝尔奖的主聚会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幼儿园!""那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便是人生的行为习惯,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演讲:好习惯,益终生

同学们:

你听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句话吗?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

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说过这样的话: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一个人养成好习惯不容易,但好习惯养成了,能使人终生受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就

拿朱德同志来说,他家境贫苦,8岁就能挑能背,帮母亲下地干活了,他从小就参加劳动,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从而使他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奋斗夺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成了中国

人民敬重、爱戴的总司令。这难道不就是好习惯的益处吗?

世界上许多伟人、名人都有自己的好习惯。像毛泽东从小就养成了助人的好习惯,成了

众人爱戴的领袖;鲁迅上学时在课桌刻“早”字自勉,成了举世闻名文学家;爱迪生从小就

养成了好问的习惯,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发明成果。

这些都是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的例子。而今天,有些青年根本就不重视自己良好习惯的培

养,整天只知道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还在学生时代,就学会抽烟、喝酒,赌钱,欺骗家长,

不好好地学习,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据报载,有一青年他从小就好吃懒做,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后来他不满足于这些,就欺骗父母要钱,钱越来越不够用,发展到了在

路上抢钱,最后被抓去判了刑。他犯罪的原因,就是他从小养成了坏习惯,致使他滑下了犯

罪的深渊。

坏习惯使人终生受害;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我们每个青少年都应该从小养成好习惯使自

己终生受益,为祖国做出贡献。

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中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当你体力日差时,你是否忘记了运动健身是一种好习惯?每天清早的晨练,可使你神清气

爽;每天中午的小憩,可使你精力充沛;每天傍晚的散步,可使你养精蓄锐。前苏联大文豪

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事业,坚持锻炼身体,使他以充沛的精力写出了不朽的巨

著《复活》、《战争与和平》。正如爱默斯所说,“健康是人类第一大财富”。的确,如果

把健康比作一,那么事业、金钱、地位、权势„„都是零,一没有了,再多的零又有何用?

我们只有珍惜自己的健康,成功之门才有可能向你打开。

当你碌碌无为时,你是否忘记了抓紧时间是一种好习惯?在每周日的晚上,台灯下可有你

奋笔疾书的身影;在每天的早自习,可有你抄写作业的身影?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固然美好,变幻莫测的电脑游戏固然刺激,可慢慢人生路又有多少光阴任你浪费。“一寸光阴一寸金”,短短的十分钟便可做一道数学难题,摘抄一篇文章,熟记几个英语单词。既然鲁迅可以在书

桌上刻下早,而你,为何不可将早字牢牢铭记于心中?让分分秒秒不在你身边悄然流逝。

当你铺张浪费时,你是否忘记了勤俭节约是一种好习惯?水龙头中的长流水,教室、办公

室中人去灯不熄,中午的剩菜剩饭,教室垃圾桶内的小食品成山„„勤俭节约真是一种过时

的观念而应该丢弃吗?答案是否定的。从厉行节约的晏婴到“一钱大守”刘宠,从一代名相

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只有勤奋

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反之,则是社会衰败,文明倒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才会让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更强盛!

人生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它们可能是健康的危机、时间的匆逝、勤

俭的考验。而你?也会不难发现,几个好习惯,便可帮你渡过险境,使你终身受益无穷!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

从今天做起,战胜“旧我”实现“新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全人格,共同创造辉煌的

未来!

我们从小讲规范

说千条,道万条,讲规范是第一条;

千件宝,万件宝,不如规范价更高;

规范是颗水晶石,遵守规范心灵美;

规范是盏红绿灯,人生道路它引导;

中学生们守规范,思想品德往上跳;

成年人们守规范,世界变得更美好;

规范从我来做起,小事体现新风貌;

我们从小讲规范,精心培育规范苗

明日长成参天树,规范花香四季飘。

种下一个好习惯

世界汽车大王卡耐基曾说:“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个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个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那么,快快种下一个好习惯吧!

我做完作业就帮家长做事——

这是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一有空闲就看课外书——

这是爱读书的好习惯。

我每天早晨都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

这是爱运动的好习惯。

妈妈给我的零花钱我都攒起来——

这是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课堂上我能严格要求自己——

这是遵守纪录的好习惯。

习惯和我们朝夕相处,

良好的习惯帮我们打开成功的大门。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帮,

传统美德应该发扬。

让我们从点滴做起,

学规范,用规范,

争做文明好少年!

介绍有关遵守纪律的名言

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 预防危险的方法了。                                           ——赫尔岑

纪律是胜利之母。                                         ——苏沃洛夫

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纪律是教育过程的结果,首先是学生集体表现在一切生活

领域——生产、日常生活、学校、文化等领域中努力的结果马卡连柯                              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             ——马克思

不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克雷洛夫

任何一个新的社会制度都要求人与人之间有新的关系,新的纪律。    ——列宁

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

——马卡连柯

教师总结;同学们,没有严格的学校纪律,必然会影响学生习惯的养成,必然会导致学习松

弛,违纪成风.因此,我们必须遵守纪律,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把纪律约束变

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把自觉的行为习惯升华为一种文明素养.

在课堂上,全神贯注,整齐严肃,老师上课的春风就会吹进每一个人的心田。集合时,

全场肃穆,静心听讲,我们就能汇成激情荡漾的浪涛。纪律是一种约束,更是一种享受。记

住这句话:严明的纪律,成功的保证!

作文三:《规矩与方圆》1800字

规矩与方圆 俗语有云:“无规矩不以成方圆。”笔者翻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关于准则制定的《应循程序手册》时即深有此感,国际会计准则的质量服众并且会更上一层楼,关键要素之一在于IASB严谨遵守并持续雕琢的规矩——准则制定的应循程序。我们信任精密制造的规与矩所绘制的圆与方,那么在经纬有致密密织就的应循程序面前,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心悦诚服于如此演绎成就的准则呢?此次我们就说说IASB的准则制定程序吧。

IASB作为IASCF的准则制定者,其核心目标就是为公众利益开发出一套高质且易行的全球性会计准则,为此在IASCF章程和IASB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序言中,都有关于IASB制定准则应循程序框架及其最低要求的内容,《应循程序手册》更是包括准则制定的具体阶段、各阶段所涉相关机构及其任务目标和文件记录、因循程序与遵循程度的判别标准等条块规矩。

IASB的准则制定过程包括六个阶段:设置项目日程表      项目计划酝酿并发布讨论稿(DP)拟定并发布征求意见稿(ED)制定并发布准则准则发布后续活动。

(1)在项目日程表设置阶段,IASB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是确定应否将某一项目纳入日程表以及各项目的优先顺序。按照应循程序,此时IASB取舍标准的轴心是考虑投资者的需要,围绕该轴心运转的具体评判标准有五——拟做项目对信息使用者的相关性及所产生信息的可靠性、现行的实务指南、促进趋同的可能性、拟开发准则可能达到的质量、资源约束等。日程表的设置并非是IASB的14名成员拍脑袋的结果,而是在与其他国家的准则制定者及利益相关者、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解释委员会(IFRIC)一起集思广益,并经IASB职员研究汇总,然后正式上会慎重确定的。对于暂不纳入日程表的项目,IASB可能将其作为研究项目,采取交与其他准则制定者或与其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待条件成熟后再纳入正式的项目日程表。

(2)在项目计划阶段,作为技术人员最高负责人的技术总监和研究总监会根据项目情况建立团队,并督促项目经理拟定项目计划。在此阶段,IASB有时会为某些重大项目建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的构成需足以反映某一特定领域所涉利益的多样性以使IASB在作出重要决策时可向小组咨询。

(3)讨论稿阶段并非必经之阶段,不过IASB对某些重大新课题可能会发布讨论稿,DP通常包括对某一问题的概览、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讨论稿作者(指由其他准则制定者实施研究项目而起草但由IASB发布的讨论稿)或IASB的初步看法及评论邀请,DP的评论有效期通常是120天。

(4)征求意见稿是IASB向公众征询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与DP不同,ED是以准IFRS的形式发布的,除了确认、计量和披露要求及评论邀请以外,ED包括运用和实施指南、结论基础以及持异议的IASB成员的观点等内容。ED的评论有效期通常也是120天,但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所变动。DP也好,ED也罢,在评论期结束后,IASB仍可采取现场测试(与相关公司合作,测试拟发布准则的影响)或公众听证会和圆桌会议的方式获取建议。在此应说

明的是,DP、ED、IFRS及日程表都需经IASB成员(14人)投票通过后方才公布,ED和IFRS须得九票以上才算通过,DP和日程表则只要半数赞成即可。

(5)准则发布阶段,ED之后的发展路径有两条,其一是修改ED再度征询,其二才是发布准则修成正果。IASB如认为经过征求意见后已就某一问题形成结论,则会草拟正式的IFRS,这份IFRS在投票前通常需由IFRIC进行最终复核,一旦投票通过则正式发布准则。

(6)准则发布并不意味高枕无忧,IASB在准则发布后会与利益相关者,包括其他准则制定者定期会晤,以解决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并了解准则处理方法的潜在影响,同时会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和使用者的反馈,以确定是否需要就某一问题启动新的研究。

如此细致甚至繁琐的程序都是为了保证准则制定过程可以透明可触和言路宽畅、理由充分和有所交代。透明宽畅可以从IASB的网站建设得以管窥,在IASB官方网站,你可以浏览到与准则最新进展有关的各种信息;理由交代则有过硬的两手支撑,左手是详实的文件记录,右手则是贯穿准则制定六阶段的“遵循否则解释”之法——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日程表、征求意见稿、向SAC咨询等程序是必经环节,而讨论稿、工作小组、公众听证会、现场测试等程序则并非定数,但是若IASB跳过这些环节则必须在上会时予以解释并在ED和IFRS的结论基础中说明。

掩卷思之,我们需要借鉴的不仅仅是已成方圆的准则,成就方圆之规矩的准则制定程序也是值得拿来的他山之石。

作文四:《规矩与方圆》400字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训,说的是做任何事情都得有个规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它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什么是规矩呢?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尺。没有圆规就不能画圆;没有直尺,就不能成方。这是老幼皆知的常识。同样的道理,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应该要有规矩,否则是不行的。

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两个人分一块蛋糕,谁都想多吃点,怎么分好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一个人克服私欲,发扬风格,让另一个人随心所欲;另一种是让一个人先切蛋糕,另一个人先挑蛋糕。哪一种方式公平呢?结论不言自明。

关于哈佛大学流传着一个故事:哈佛牧师曾向一所学校捐献了一块地和几百本图书,这所学校逐浙发展壮大,它就是现在的哈佛大学。哈佛先生捐献的图书成为哈佛的某种象征,被存放在藏书楼里,只允许学生在楼内阅览,但不允许把书带走。一天夜里,藏书楼不幸发生了火灾,楼内图书付之一炬。巧的是当天有一位学生偷偷地把两本哈佛先生的捐书带回了宿舍,想看个通宵。当他知道自己带出的两本书成为哈佛先生捐书中仅有的两本书时,他毫不犹豫地将书还给了校方。

作文五:《规矩与方圆》400字

规矩与方圆

我国考古学者曾发掘出公元2世纪汉朝的浮雕像,其中有女娲手执规,伏羲手执矩的图像。在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也提到夏禹治水的时候“左准绳(左手拿着准绳)”,“右规矩(右手拿着规矩)”。在甲骨文里,就发现有规和矩这两个字。其中规字很像一个人手执圆规在画图,矩字像两个直角,可以说极尽象形文字之妙。

“规”,就是圆规,是用来画圆的工具;“矩”很像现在的直角尺,是用来画方形的工具。正如俗话所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据数学史家考证,人类最早是用树杈来画圆的。这种原始圆规由于半径固定不变,只能画一种大小的圆。因为圆有许多重要的性质,人类很早就认识了圆,使用了圆。

把车轮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子行驶起来平稳;还因为圆轮在滚动时摩擦力小,车子走起来省力。

把碗和盆做成圆形的,一方面是圆形物体制作起来比较容易,又没棱没角不易损坏;另一方面是用同样大小的材料作碗,数圆形的碗装东西最多。

把桶盖和下水道盖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形的盖子,不管你怎样盖法都不会掉进里面去。而方形和椭圆形的盖子。盖得不合适,就会掉进去。

有的拱形门和屋顶做成半圆形的,是因为圆形拱门抗压能力强。

作文六:《规矩与方圆》900字

规矩与方圆

下午外出,在公共汽车站候车,见两个年轻小伙子在车站旁吃东西,吃完后塑料袋随手扔在地上,而距离他俩一米处就是垃圾箱。看到这一幕,我除了不屑,已经不再有强烈的不满了。

也不知是否与父亲的军人出身有关,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做个乖小孩,守规矩,从小到大我也真没让父母操太多的心,一直都是家里的乖乖女,顺利地长大成人后,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学业,参加工作,成家生子。因为守规矩,也就见不得不守规矩的行为。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给成人教育的学生上课(成教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素质普遍很差,到现在我们所有的老师都为给成教生上课而头疼不已,可为了学院的创收而仍旧不得不为之!),前一天辛辛苦苦认真备课到半夜,第二天到课堂却见到教室里学生稀稀拉拉,不时还有人迟到,迟到了也是扬长而进,目中无人,学生在下面吃早点的有之,女生描眉化妆的有之,那时年轻的我哪见过这阵势啊,上课没几分钟,一气之下,扔下那帮学生,气呼呼地拂袖而去,跑到走道委屈得稀里哗啦地哭了一场,为别人的不守规矩而在那惩罚了自己一顿。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还真是年轻啊!

因为自己的规矩意识,从小就开始教育儿子要守规矩,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过马路不闯红灯......,一大堆规矩定下来,有一天发现,儿子是挺乖了,只是因为所受的束缚太多,在变乖的同时,儿子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似乎也随之消失了。当我和孩子的爸爸发现这一点时,我们开始反省我们的教育是否出了什么问题。

现在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突然觉得现在儿子的成长在走和自己同样的道路。在有规矩的同时,丧失了方和圆。因为被教育得恪守规则,我丧失了彰显自己鲜明个性的可能,没有了棱角,没有了“方”,变成了一个如此中庸的人,尽管也会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不满,但却不会表现得激进和愤世嫉俗。因为被教育得恪守规则,我不具备圆滑灵活地处世之道,说得好听一点是“单纯”,说得不好听就是“刻板”和“不灵活”。尽管我曾经被私交不错的领导和同事多番开导,但却“本性难移”。我可以说是一个值得信任托付的实干者,却绝对不是一个具备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我想这个世界是需要“规矩”也需要“方圆”的,怎样培养出既有“规矩”又不乏“方圆”的人才呢?

我这辈子要想兼具大概是没什么指望了,曾经看过书上写过这样一句话: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我大概已经命中注定以后是要上天堂的了!

作文七:《规矩与方圆》1400字

荣筱箐 2009-10-20 21:12:52

我到美国时日历刚刚翻过20世纪,小时候以为永远都会像未来一样灿烂美好却又遥不可及的四个现代化对于中国人已经成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部分。除了从纽约的肯尼迪机场出关时检查我行李的黑人女士黑到几乎辨认不出五官,这有点让我惊奇之外,在这里我几乎没有发现任何在中国没有的西洋景,直到在一个美国朋友家里发现了它。

它是一个半透明的长方形塑料盒,里面平均分成七个小方格,每格的盖子上都印着一个缩写字母,分别代表星期一到星期天七个日子。我在朋友家留宿了几天,看她每天早上打开其中一格把里面的维生素药片倒在手心里吃掉,还以为每个格子里都有与众不同的奥妙,但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每天吃的都是一样的药片。

这几年这种小药盒也随着进口维生素一起来到了中国,但除了出差在外不得已之外,很难想象中国人会不厌其烦的把同样的药片分装到七个格子里,再按顺序把它们一天天的倒出来。

这件事听起来就像牛顿当年打算在他家的院墙上开一大一小两个洞,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里的大猫和小猫都出入自由。牛顿一心想着解决科学难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显得脑子不够用,但这种七天小药盒在美国的普及却另有原因。

与中国人喜欢在无规则的游戏中运用灵活的思维找到取胜之道不同,美国是个秩序社会,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美国人已经养成了事事先订下细则然后心无杂念照办的习惯,在没有规章的时候他们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规章的框架就像这个小药盒,它可以把操作程序系统化,让人们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每个步骤,即高效又省心。但时间长了,人就多少显得有些机械化,失去了变通的能力。

美国人这种行事风格曾经让在《周易》的智能浸淫中长大的我很不以为然。比如早几年去报道一个很热门的研讨会,开始的时间还没到,但进入小会堂的听众已经超过了消防局规定的150人的最高限度。门卫大叔斩钉截铁地把从第151人开始的所有听众都拦在门口,说只有等里面有人出来才能再放人进去。我费尽口舌告诉他自己是记者,肩负重要报道任务,但大叔铁面无私的告诉我,就算你是主讲人也一样进不去。

最近到邮局帮老公取包裹,虽然他已经在包裹单上签了名授权让我领取,邮局的哥哥在检验过包裹单和我的身份证后死活要我出示一份和包裹单上的地址吻合的住址证明。相对于会场中的人数限制,这个规矩听起来似乎更不合理,难道分居的夫妻或不住在一起的朋友就不能互相帮忙领取包裹吗?但我知道这个慈眉善目的哥哥不可能跟我讨论规矩本身的谬误,他的唯一选择是照章办事,而我唯一的选择是乖乖的回家去拿带住址的证件。

这说明在这里住了多年后,我已经基本放弃了靠巧言辞令或锲而不舍走通捷径的企图,开始变得像美国人一样认死理儿了,直到上个月去联合国报道首脑会议。联合国虽然地处纽约,却不再是美国人的天下。联大第一天,世界各地2000多名记者争抢20多张进入主会场的入场券,负责发票的非洲大妈对乱做一团的记者大喊:联合国常驻记者优先。我佩戴的记者证已经标明不是常驻记者,但我却挤在最前面,幽怨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从早上六点就已经等在这里了。

这本来是自言自语的发发牢骚,但没想到奇迹出现了,大妈居然一脸同情地把一张票塞在我手里。虽然看到这张不合规矩发出来的票让大妈被其它记者群起攻之,我心里多少也有些歉意,但更多的还是惊喜——这种柳暗花明的乐趣真的已经久违了。

中国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见规矩的重要。但在现实世界中,规矩下出来的更多是有棱有角的方而不是八面玲珑的圆,这大概是个永远都无法解决的悖论。【21世纪网】本文网址:://.21cbh./HTML/2009-10-21/150348.html

作文八:《规矩与方圆》1500字

无规矩不成方圆,哈佛博士教您如何“打”孩子

发布时间:2012-08-10 10:13:12  编辑:psycofe-淑君

关键字: 王涛打孩子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学

心理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早些年学校禁止体罚孩子开始,打孩子一度为教育的禁区。十几年温情教育发展,我们却发现孩子并没有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于是虎妈狼爸一夜兴起。棍棒教育的复苏真的能帮着我们改善对孩子的教育?   ——心灵咖啡网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中国的老话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所验证。所谓做规矩就是设定界限遵循规矩,即使在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无论是科学的杂志还是通俗的育儿必读都强调要给孩子从小设定界限,甚至呼吁做规矩要从婴儿出生就开始。其中的道理很简单,那便是规矩是迟早要做的,越早做,所付的代价越小而收益越大。近日北京理工出版社出版的《规矩和爱》上市,对如何给孩子做规矩这个难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作者王涛,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心理学硕士,现为美国塔尔萨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ulsa)

教育系终身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学学习和研究

长达三十年。在美开设儿童心理学,父母学和文化等课程。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对中国父母的教育和培训。迄今已培训超过5万名中国父母。足迹遍布中国22省4大直辖市。

王涛博士认为做规矩要从孩子出生开始。这个时期的规矩很简单,就是建立“吃——玩——睡”有节律的日常生活规律。吃是父母最有控制能力的。吃的规矩要注意:不要不忍心叫醒睡着的宝宝,也不要宝宝一哭就喂奶。

当宝宝哭是因为困了,可以用“宝宝不哭”5步绝招止哭:第一步:襁褓发——裹紧带来安全感受;第二步:侧卧或者俯卧发——让宝宝感觉舒适;第三步:嘘声发——宝宝最喜欢的声音;第四步:摇晃法——根据宝宝的需要有节奏晃动;第五步:吮吸发——吮吸是最大的安慰。随着喂养间隔的增长,和孩子玩的时间也要慢慢增加,但不要无限制的逗宝宝,任何时候都要记住“吃——玩——睡”的总规律。

做规矩要有一致性。

规矩的一致性是一个有效规矩的重要保障。首先,同一教育者之内规矩的一致性。作为教育者个体的父母,在不同的情形下,对孩子的教育和规矩往往会不一致。为了做到尽可能的一致,父母除了常常需要反思,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把重要的规矩写下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按孩子的行为动机来决定惩罚,对不同的孩子要有公平的规矩。

其次,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性。一个家庭往往不止一个管教者。为了保证规矩的有效,还是要力求不同教育者之间的一致。有祖辈家长参与的家庭一定要注意,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代替亲子教育,当做规矩有了不一致时,可以举行家庭会议。没有祖辈参与的家庭,父与母一家要保持规矩的一致性。家庭里不能有许多“头”,必须由一个人负最后的责任,不要再孩子面前指责另一方的规矩,为了保证规矩的一致性,夫妻两人可以一起参加一些有关的父母培训班。

做规矩需要爱。

父母克制情绪和孩子理性沟通,感受孩子的感受,体谅他能承担责任的多少,所给的惩罚应该是孩子可以承受的,把孩子的错误当做自己的教育失职,在孩子面前勇敢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规矩的同时体现出爱。而中国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规矩和爱的分离。通常严父慈母,父亲是规矩的化身,而母亲是爱的代表。一个有规矩缺乏爱,一个只爱不做规矩。这种爱和规矩的分离无论对做规矩还是爱孩子都会产生困难。

王涛博士认为: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把握规矩和爱的统一,我们相信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

作文九:《规矩与方圆》800字

规矩与方圆

规矩方圆,想必大家也并不陌生,人人都懂得自古以来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然而,当今社会上总有一些人要去打破规则,做任何事都要特立独行。这种不受束缚的性格本没有错。但是有时这种风气往往会使这个本来十分美好的社会变得动乱不堪,这样真的好吗?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守规矩与方圆。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规矩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它保证社会的稳定并健康地不断发展,正因为有了规矩的存在,才使得整个社会像一个平滑的圆,没有太多出轨的行为。无规矩不成万圆,难道不是吗? 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红绿灯保证了交通能够井然有序,车辆行驶能够畅通无阻;但若没有了红绿灯,这将会带来多大的麻烦,行人横穿马路,车辆间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车祸也就在这时发生。正是由于失去红绿灯所带来的麻烦,这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出行。

人人皆知,圆是规范的,稳定的,而并不是凹凸不平的,社会就是在规则包围的一个圆,要想求得这个的稳定,靠的就是规矩,试想一下要是一个社会没了规矩,那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景色,盗贼横行,社会混乱,民不聊生。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活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给人带来的是灾难,一场浩劫,而不是人们所谓渴望得到的和平幸福。      而如果我们不去遵守这些规矩呢?有些人,不喜欢自己遭受规矩的束缚,他们总想着反抗起来,去创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创新的想法,本该是好的,但是这需要先天的资质。如果这种新的规则一旦失败,那么这样反而还不如原有的规则。再者,即使这种新的规矩得以成立,又有多少人愿意去接受呢?

我们生活在一个圆当中。这个圆虽然限制着我们的一些行为,但它是为了保护我们,我们应从自身做起,让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像一个圆一样规范、稳定才能健康向前发展。生活是条五彩路,规则就像交通标志一样,通过图形、符号、颜色、文字,向行人传递特定信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规则,我们要了解规则,运用规则,遵守规则,成为文明社会的小主人。以身作则,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作文十:《规矩与方圆》3800字

规矩与方圆-------浅谈学生“养成性教育”的重要性

一位老教师在我的毕业留言册上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学习其实是件很艰苦,同时又是件很轻松的事。说它艰苦是因为社会在不断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所以一个人需要终生学习方能跟上社会。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此时,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说它轻松是因为我们所学的每一种科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没有脱离实际而孤立存在的学问。所以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对能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会生活者会学习‟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以他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读书和做人之间的关系,道出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加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中国也有句古训“无以规矩何以成方圆”。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段时间以来,在各种考试的压力下,我们忽视了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培养和重视。一味地强调读书和学习。结果呢?除了少数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以外,很多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我想与我们对“养成教育”的忽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养成教育”有哪些内容

“养成教育”即是一种青少年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也是贯穿于青少年成长过程的思想品德和人生观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它应该包括:守时、守纪、文明、礼貌、循规、专注、卫生、健体等几个方面。可以说这十六个字也同时涵盖了对中学生德、智、体三方面的具体要求。它的核心就是:循规和专注。

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这里我们所倡导的“养成教育”其本质就是我们常说教会孩子怎样做人、怎样做事;就是通过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健全他们的人格,从而为他们能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求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概括起来说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1、守时、守纪

这是一个人诚信和尊重社会的体现。这是一种意志力的锻炼,是培养对他人、对自己、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思想品质的锻炼。

2、 文明、礼貌

这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这是展示一个人良好素质的无声的语言。

3、 循规、专注

这是整个“养成教育”的核心,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品质。培养学生对学习和其他事物的“专注”精神,可以激发他们去追究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和思维的动力。“循规”是培养学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进而引导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为探究未知领域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4、 卫生、健体

指的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强健的体魄,它所展现的思想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也会给学生在克服困难的征途中带来无穷的力量。

三、“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

“养成教育”的开展和推广,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靠一些简单的口号来解决问题。它应该是一个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将他的思想、理念、情感以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去感化、去引导、去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过程。

1、树立正气 坚决杀住歪风邪气 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这一点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文明比较发达的社会尤为重要。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倾住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从而忽视了由此而带来的精神上的负面影响。如:零花钱的问题、生活上盲目攀比(穿名牌,用手机,要摩托车)、不爱卫生、不参加班级的劳动、

不讲社会公德、不尊重老师和同学、学习上怕吃苦,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为此我主要是通过下面三个环节来开展工作。一是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言谈。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如不迟到、不刻意地去打扮和装扮自己;每次的班级卫生清扫和大扫除我都是积极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同时精心备课,组织好日常教学,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去感化和带领学生遨游知识的天堂。二是挖掘“典型学生”或一些学生的“典型事例”。在班级中倡导一种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氛围,特别是要宣扬生活中能做到朴素、大方,学习上能勤奋、刻苦的好的学生。三是利用家访的机会,和家长交朋友,将“养成教育”带进家庭生活环境。这是一个积极有效的方法,但有的时候也是很艰难的一个过程。因为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培养孩子是家长出钱,老师出力这样的一种过程,但是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个孩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学生的思想或行为出现偏差的时候。四是工作中要做到“四心”即细心、耐心、关心和专心。随时掌握班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的班级管理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

班级管理的好坏对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能否贯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首先是强化班干部队伍的建设,其次是班级的科学化的管理。我的做法是实行班级“三级管理”的机制:即班长、班委(包括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等)、小组长的三级管理机制。各科的科代表作为监督成员共同管理班级事务,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通力协作,日常事务包干到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到人。

3、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是“养成教育”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

(1)开好每周一次的班会

选好班会的主题,定好基调,精心组织好班会的材料,特别是一些主题班会,要发动学生来共同参与,要他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谈体会,谈认识,谈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会和课外交流要重视。

这通常是教师发现问题的好机会,也是我们开展局部思想工作的好阵地。

(3)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为此我和各位科任教师经常交流,形成共识,大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素材来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等话题的探讨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引发了他们对自身品德修养和前途的思考。

(4)积极利用家访机会,延伸“养成教育”的过程

这一点对于一些思想和行为有问题的同学尤为重要。人们常说转换一个差生首先要从改造他的家庭氛围入手。这一点的确不假,大凡这样的学生光靠我们在学校里面加强教育有时候是不够的,要提升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的力度。从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入手,进而转换他们的思想意识,在老师和家长充满爱心的共同努力下才有可能真正的转化一个差生。

四、一些个例的分析

实际上我对开展“养成教育”这个活动的关注也是在通过一些学生的教育和转化过程中所想到的。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受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一些不正确的做法,结果导致一些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出了一些问题。这个时候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呢,还是要究其根源。

我班的一个男生,进入初二后,一些学科的学习效率和成绩明显下降,科任老师给他单独辅导也不见效,打电话,家长也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后来通过家访才发现,因为他的家长常年在外地经商,家中只有一个保姆在照顾他,基本上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习惯很不好,生活能力很低,学习上也缺乏自觉的意识。为此我和他的父母经过交流后,达成了共识:在家中父母着力培养他的生活能力,从做家务,洗衣服,到自己买菜做饭,进而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时间;在学校老师依然不断的鼓励和关心他,同时加大了课堂提问和课外辅导的机会。一段时间以后,这个

同学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不仅上课的情绪很高,学习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我班的另一个男生,家中生活条件好,自我优越感较强,但是学习上懒惰,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上课思想开小差,经常抄作业。通过分析和交流,家长一方面杜绝了家中的一些干扰,另一方面加大了对他生活习惯的改造和生活能力的培养;在班级,同学们采取了“一帮一”的办法,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一些困难,同时利用他身体条件比较好的优势,鼓励他参加体育小组,转移他对打电子游戏的注意力,体育老师也加大了对他的监督和训练,从中培养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一个学期后,他不仅身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精神面貌和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五、“养成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养成教育”的开展和推广,不是一个新的教育过程,它应该是我们学校常规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我们一段时间以来忽视了它的作用。但是要想真正有收获,我想有几个问题还是要注意的。

1. 中国人常说“磨刀不误砍材工”。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养成教育”的作用,要懂得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将是终生受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一个人拥有多少知识和拥有多少财富更重要。

2. “养成教育”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不要指望靠空洞的口号去去感化学生,时代前进了,教育的方式也一定要有多样性。

3. “养成教育”要注重它的时效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问题都不完全一样,作为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教育的时机和场合,同时要区分好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的差异。

4.“养成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性原则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由此而带来的不良后果,教师要有清醒地认识,把握住时机,运用最佳的方式,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有效地解决好问题。只有这样,“养成教育”所带来的效应才能在班风、学风的建设中发挥真正的作用。

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个人的成熟,都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这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去发挥教育的多功能的作用。“养成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但是它所带来的作用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地思索。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