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1100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

作文一:《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文章》1100字

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共建美丽青岛》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生态文明在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早日实现美丽中国。

我们国家(青岛)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形势也日益严峻。目前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疫病横行,无一不在向人们敲响警钟。我们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福祉、城市发展和民族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共建美丽中国(青岛)。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岛,需要)加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平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岛,需)要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青岛,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科学生态知识,让公民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公民的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宣传健康的消费理念,让公民做到理性消费、低碳消费、生态消费。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作文二:《关于生态文明的思考》2300字

【摘要】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文章从生态文明的内涵与三个文明的关系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等几个方面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思考

十六大上,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中,这表明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升华,把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摆在了更高、更深、更广、更大的角度来认识。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文明形态发展的必然。它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讲,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明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从广义上讲,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和新的形态。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在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在健康的政治共同体中,政府、个人与社会中介组织,或者民间团体,将公共利益作为最高诉求,通过多元参与,在对话、沟通、交流中,形成关于公共利益的共识,做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合法决策。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反映了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的关系

一是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创造的生态环境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是以其他三个文明为前提,又反过来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的建设;而三个文明则是在生态基础上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四种文明共同构成文明建设的体系。二是作为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生态文明体现了三种文明建设的升华,是后者的落脚点,物质文明建设主要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精神文明是指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提高人的自身素质,而生态文明不仅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社会不公,使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发展,而且还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引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全面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理论的新理念、新要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重在把握三个方面:首先是“生态文明”的基础内容和要求,其次是生态文明理论反映了人类文明变革的要求。从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辉煌成就,同时也出现了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现象。再次,生态文明建设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民意。生态文明理论把环保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强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抓好生态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是一种新的治理模式,是一种节约资源的治理。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号召每一个公民树立节约环保意识,做到节约环保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块煤,以此来缓解资源硬约束,使有限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环保和生态问题。一方面要坚持经济发展,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要坚持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努力改进、优化符合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出一条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规模与质量统一的内涵式跨越之路。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着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沙漠等生态系统,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发展生态旅游、野生动植物文化保护等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良好氛围。

四、迁安走出了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之路

迁安北依燕山,南望渤海,处于“京津唐秦承”城市圈中心位置。自2001年以来,迁安累计投资50亿元实施163个城建重点项目,修建了滦河生态防洪工程――黄台湖风景区,它已成为北方罕见的水城,昔日漫漫沙滩如今是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绿树成荫的城区景观。从2004年开始,按照“园林城市、旅游城市”发展定位,倾力打造国家级园林城市。到去年底,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是41.1%、35.79%和10.98平方米,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河北省环保模范城市和河北省人民环境专项奖等多项荣誉。我们建设节约型园林城市,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建设灵山、红峪山庄旅游区,开发长城溶洞景观,打造北部长城文化精品,创建3A级风景区。

五、实施“122”富民工程,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科学规划,建设“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发展布局。建成了农业休闲观光园、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白羊峪长城农业科技示范场,富裕了农民的同时也充分利用了资源,保护了环境,坚持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作文三:《关于生态文明的作文》4800字

篇一:生态文明低碳生活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在我们周围环绕,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美丽的环境,而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去保护这篇大自然,而在无畏地浪费。

人类的发展史越来越快,而我们提倡的“低碳生活”却几乎没有人理睬,而在一直破坏它的本质。人类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而大自然的绿色又在哪儿呢?

我们应该知道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随着人类的破坏,再过几百年后我们应该去哪儿生存呢?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我们应该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门不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把洗拖把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洗米、洗菜之类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浇菜;不随意扔垃圾,要把来及进行分类。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家里尽量备用无磷产品……其实我们能为环保做的事情有许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让我们做好环保,为环保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环保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共同为环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让我们拥有这样的环境而自豪吧!让我们为这大自然共创美好的明天,一起来为大自然母亲贡献力量吧!

我们为这大自然也许字献出了单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明天将会跟美好!相信吧,美好的明天将会来到!让我们手拉着手一起迎接崭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来吧!

篇二: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篇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受这种教育。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形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应该吸取上一辈人的经验,珍惜资源,把地球变成一个更加灿烂与辉煌的星球!

篇四:保护生态文明

环保,绿色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看到这些宣传资料,只要你是有心人,一定能做到环保,一定会拥有健康的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这样报怨的:“为什么吃的食物不是纯天然的?不是绿色食品”?因为现在有空气、水源、土地都遭到了污染。还有一些是为了个人利益故意添加到食品里。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遭到污染的现象,如: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毁林,削减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另外,大气中还增加了许多人造的温室气球,使地球表面聚积的热量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速度加快,庄稼都被淹没了,这样生态平衡就遭到了破坏。

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节能减排,比如:节约用纸,尽量用手帕,这样就能少砍伐一棵树木了,我相信这样做会有一棵树感谢你,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绿色出行,少开车,坐公交车,少排放尾气,选用节能电器,多植树造林……

我曾在报纸上读过一个真实的人和事,讲的是一位外国人,他为了宣传环保,来到了我们昆明,一住便是12年,在这12年里他到处宣传生态文明,低碳生活,12年只穿过两套衣服。我们都应该像他学习这种环保精神。我们必须要有保护生态文明、低碳生活的意识。我相信几年以后,微风吹过,我们将听到微风和树叶的低语声,呼吸到香甜的空气!

生态文明、低碳生活,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篇五: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其实,说起生态文明,说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仍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惭愧地要数那一次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天空还飘起了小雪。可偏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做值日。这么冷的天谁不想早点儿回家?于是我们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内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没倒。可谁想在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估计我们就是那“三个和尚”了。几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组长才发话:“这垃圾总得有人倒,可你们都不愿意,我看不如这样吧!采用抽签的方法决定谁去倒。”说罢,从桌子上拿起几张废纸,又拿了一根笔,涂涂画画一阵后,她将纸条递给了我们。我顺手拿了一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无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脚踩了踩装得满满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楼。

不料,刚一下楼,一阵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向我刮来。我连忙闭上眼睛,待风刮完后,我觉得垃圾好像轻了许多。紧接着,我眼前就飘过了几团白色的东西。遭了,垃圾被吹飞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当我走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姐姐,不要走,纸已经不‘飞’了,快把它捡起来好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刚想去捡,可转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见了,多丢人!小女孩看我不动,就自己捡了起来,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个刚入学的,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中学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这儿,我与小女孩一起捡起了垃圾。这次虽然回家晚了,可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每当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会主动上前制止。因为我知道,生态环境是否文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费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学习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学会废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也能为生态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森林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篇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生命是绿色组成的,绿色带给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生活,可是这绿色正在大片大片的消失……

在远古时代,地球气候温暖湿润,空气清新,水源丰富,植被茂密,鸟语花香,是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可是近年以来,随着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被大量开垦,人们又多以木材为燃料,致使森林大量减少,造成水土流失,导致河床堵塞等多种恶果。

森林过去曾是动物们的天然绿色的居住场所,它们可以在那儿悠闲自在地生活。但是好景不长,这“风水宝地”被人类发现了,他们把森林开辟出来,用来造房子、工厂。从这以后,这里就变成人类的栖息地,动物的集中营,动物们只好千方百计逃亡。可他们逃到哪儿呢?在食物链中植物(即生产者)是最重要的一环,要是这一环出现严重问题,就等于割断了动物的命脉。从而导致动物们无法生存,让动物们濒临灭种。别忘了,人也只是所谓“高等动物”。

人类生活所需的森林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为人类长期做贡献的。可是因为人类乱砍伐树木,用来造纸、做家具、修铁路、造房子……森林资源逐日变得供不应求了。树木的作用广泛,于是人们便大量采伐,越来越多的树木进入了加工厂,以至于一些树种渐渐绝迹了。人们大肆地乱砍滥伐树木,还造

作文四:《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3000字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篇【一】

“白云朵朵,绿草如茵。”这不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吗?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活已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全球都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文明。

其实,说起生态文明,说起我以前的做法,我深感愧疚。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仍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让我印象最深,也是让我最惭愧地要数那一次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吹着,天空还飘起了小雪。可偏偏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我做值日。这么冷的天谁不想早点儿回家?于是我们着急慌忙地做完了室内的值日,最后只剩下垃圾没倒。可谁想在这么冷的天去倒垃圾呀!俗话说:三个和尚没水吃,我估计我们就是那“三个和尚”了。几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大眼瞪着小眼,瞪了半天,组长才发话:“这垃圾总得有人倒,可你们都不愿意,我看不如这样吧!采用抽签的方法决定谁去倒。”说罢,从桌子上拿起几张废纸,又拿了一根笔,涂涂画画一阵后,她将纸条递给了我们。我顺手拿了一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开了它。可偏偏、偏偏我抽中了。无奈,我只得去倒了。我用脚踩了踩装得满满的垃圾,提着它下了楼。

不料,刚一下楼,一阵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冰雪向我刮来。我连忙闭上眼睛,待风刮完后,我觉得垃圾好像轻了许多。紧接着,我眼前就飘过了几团白色的东西。遭了,垃圾被吹飞了,我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人,算了!不管了,倒了垃圾好回家。可正当我走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声音:“姐姐,不要走,纸已经不‘飞’了,快把它捡起来好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正在望着我。我刚想去捡,可转念一想:不行,如果被人看见了,多丢人!小女孩看我不动,就自己捡了起来,我看着小女孩,心想:人家才是一个刚入学的,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中学生了,真是自愧不如啊!想到这儿,我与小女孩一起捡起了垃圾。这次虽然回家晚了,可却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自那以后,我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每当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

明的行为时,我会主动上前制止。因为我知道,生态环境是否文明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是的,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也无法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但我们要从小培养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理念。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不浪费资源,节约每一滴水,不乱仍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在学习上少用或不用木制铅笔,学会废物利用,提倡低碳生活„„。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这么做,也能为生态文明贡献不小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吧!让天空增添一抹蓝,森林增添一抹绿。我呼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篇【二】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领导人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把人的问题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受这种教育。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如今人类的乱砍滥伐,使原本美丽的地球变得不堪一击。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生态,不让它在我们手中化成碎片。我们要提高生态文明意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不乱扔白色垃圾、废电池,形成自觉的行动,不浪费身边的资源,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

我们作为小学生,在抓紧教育的今天,更应该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将它作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财富,珍惜它,爱护它。我们应该吸取上一辈人的

关于生态文明的征文篇【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生态文明又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而生态文明所要求的人类要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人类要自觉、自律,树立生态观念,约束自己的行动,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精

神文明相一致的,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它们有区别,则是指生态文明的内容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不能完全包容,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人类对于文明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从社会形态的角度看,迄今为止人类已经经历了奴隶文明、封建文明、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人类又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角度看的以往的文明,其着眼点主要是物质,是物质生产能力的提高,人类物质生活的改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因为在生产力水平很低或比较低的情况下,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总是占第一位的,所谓“物质中心

的观念也是很自然的。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破坏,沙漠化,“城市病”等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生活的提高是必要的,但不能忽视精神生活;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不能破坏生态;人类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生态平衡。

让我们共同努力,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社会责任,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创造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让安康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文五:《关于生态文明的思考》3200字

维普资讯 ://.cqvip.【 摘要 】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 主义文明体 系的基础 。社会   主 义 的 物 质 文 明 、 治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 离 不 开 生 态 文 明 , 有  政 没 良好 的 生 态 条 件 . 不 可 能 有 高度 的 物 质 享 受 、 治 享 受 和 精  人 政就, 同时也 出现了 资源 匮乏 、 环境 污染 的现象 。再次 , 生态 文明  建 设符合中国国 l 顺 应民意 。生态 文明理论把环保从行 为实  青,践 提高到理论和伦理 的高度 , 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更加强  调科学 发展 、 可持续发 展 ; 更加强调以人为本 , 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 ,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抓好 生态 治理 。 建设 生态文明 的核  心 是生态治理。生态治理是 一种新的治理模式 , 是一 种节约资  源 的治理。要加大宣传教育 力度 , 召每一个公民树 立节约环  号 保 意识 , 做到节约环保从 我做起 , 从身边 的小事 做起 , 节约一张 纸、 一度 电 、 一滴水 、 一块煤 , 以此来缓解资源硬 约束 , 有限资  使神 享 受 。文 章 从 生 态 文 明 的 内涵 与 三 个 文 明 的 关 系及 如 何 建 设 生 态 文 明等 几 个 方 面做 初 步探 讨 。  【 关键词 】 生 态文 明 思考      十六大上 , 生态文明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中 , 表明我们  这 党落实 科学发展 观 , 构建和 谐社 会发展 理念 的升华 , 生态 文  把明建设问题摆在 了更高 、 更深 、 更广 、 更大的角度 来认 识。  一、生态 文 明 的 内涵 源 实现效益最大化 。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中优先考虑环保和  生态问题 。一方面要坚持经济发展 , 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促进  经济社会发展 , 不断满足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要。另一  方 面要坚 持降低能 耗和污染 排放 , 大力 发展循 环经济 , 现清  实 洁生产 ; 努力改进 、 优化 符合 生态环境建设 要求的产业结构 、 增  长方式和 消费模式 , 出一条 速度 与效 益 同步提 升 , 走 规模 与质 量统一的内涵式跨越之路 。   第三 , 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加强生态建设 。 着力建设和保护好  森林 、 沙漠等 生态 系统 , 构建 结构合 理 、 功能协 调 的生态 体 系 ,  生态文明是文明形态发 展的必然 。 它包含两个层面 的内容 ,  从狭义上讲 , 生态文明就是 人类在改造 自然 以造福 自身 的过 程  中, 为实现人与 自然之 间的和 谐所做 的全部 努力和所取得 的全  部成果 , 它表明着人与 自然相互关 系的进步状态 。从 广义 上讲 ,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 的阶段和新 的形态 。人们在  改造客观物 质世界 的同时 ,不断 克服 在改造 过程 中的负面 效 应, 积极改 善和优 化人与 自然 、 人与人 、 与社会 的关 系 , 设  人 建 人类社 会整体 的生态运行 机 制和 良好 的生态 环境所 取得 的物 质、 精神 、 方面成 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 的核心是在健康的政  制度 治共 同体 中, 政府 、 人与社会 中介组 织 , 者民 间团体 , 公  个 或 将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 的巨大需求 。大 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  普及和提升生态文明理念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 、 生动植物文  野 化保护等 生态文化 , 提高 全民 生态 文 明素养 , 弘扬 人与 自然和 共利益作为最高诉 求 , 通过 多元 参与 , 对话 、 在 沟通 、 交流 中, 形  成关于公共利益 的共识 ,做 出符合 大多数人利益 的合法决策 。   在环境 问题 日趋严 重 、可持续发展 理念深入人心 的背景下 , 生 态文明是一种新 的文明形态 , 反映了人类 处理 自身活动 与 自然 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 , 在全社会牢 固树立生态文 明观 、 道德观 、  价值观 、 政绩观 , 形成尊重 自然 、 热爱 自然 的良好氛 围。   四、 迂安走 出了科学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之路 界关系 的进步程 度 , 是人与社会进步 的重要标志 。  二 、 态 文 明 与 物 质 文 明 、 神 文 明 、 治 文 明 三 个 文 明 的  生 精 政关 系 一迁安北依 燕山 , 南望渤海 , 处于 “ 津唐秦承 ” 京 城市 圈中心  位置。 2 0 年以来 , 自 01 迁安累计投资 5 o亿元实施 1 3 6 个城建重 点项 目 , 修建 了滦河 生态防 洪工程—— 黄台湖 风景区 , 已成  它是生态文明在人与 自然关 系方面所创造 的生 态环 境为物 质文明 、 神文明 、 治文明提供必 不可 少的生态基础 , 以其  精 政 是 他三个文明为前提 ,又反过来有利 于促 进三个文明 的建 设 ; 而  三个文 明则是在 生态基础 上创造 出来 的物质 、精神和 制度成  果; 四种文明共同构成文明建设 的体 系 。二是 作为人类文 明的 最 高形态 , 生态文 明体 现了三 种文明建 设 的升 华 , 是后 者 的落 为北方罕见的水城 , 曰漫漫沙滩如 今是山清水秀 、 昔 碧波荡漾 、   绿树成 荫的城 区景观 。从 2 0 04年开始 , 按照 “ 园林城 市 、 旅游城 市” 发展定位 , 倾力打造 国家级 园林城市 。到去年 底 , 市绿化  城 覆 盖率 、绿 地率和 人均公 园绿地 面积分 别是 4 . 3 .9 1 %、5 %和  1 7 1 . 平方米 , 08 9 先后获得 了国家 卫生城市 、 国家级 生态示范区 、 全 国绿化模 范县( )河 北省环保模范城 市和河北省人民环境 专  市 、 项 奖等 多项 荣誉。我们建设节约 型园林城市 , 千方百计提 高土 地 利用率。建设灵山 、 红峪 山庄 旅游区 , 开发长城溶 洞景观 , 打 脚点, 物质 文明建设 主要是处理 人与 自然 的关系 ; 精神 文明 是 指改造人 的主观 世界 , 提高人 的 自身素 质 , 而生态 文 明不仅改 造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消除社会不公 , 使人 与人的关系协调发 展 ,   而 且还把许 多新观 念 、 新内容 引进精神 文明建 设领 域 , 全面推 造北部长城文化精品 , 创建 3 A级风景区。  五、 实施“ 2 ” 民工程 , 12 富 为农 民办 实事办好 事 , 建设社 会  主义新农村 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三 、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力加 强 生态 文 明建 设  贯 大按照“ 生产 发展 、 生活 宽裕 、 乡风 文明 、 容整 洁 、 村 管理 民  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因地制宜 , 突出特色 , 科学合理利 用  资源 , 学规划 , 科 建设 “ 一村 一业 、 村一 品 ” 色经济 发展布  一 特局 。建 成了农业休闲观光 园 、 现代设施 农业示范 园、 设白羊峪  建第一 , 认真学 习深 刻领会生态 文明理论 的新理 念 、 新要 求 ,   牢 固树 立生态文 明观念 。重 在把握 三个方 面 : 首先 是“ 生态 文  明” 的基础 内容和要 求 , 次是生态 文 明理 论 反映了人 类文 明  其 变 革的要求 。从发展史来看 ,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采集文明 、 农  业文明 、 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在工业文明时代 , 类取得辉煌成  人 7D 6  《4 当 ̄ }o8 2o 年第1 下) 期(  长城农业科技示范场 ,富裕了农民 的同时也充分利用 了资源 ,  保护了环境 , 坚持了以人为本 、 可持续发展 的生态文明之路 。

作文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如对于雾霾认识方面)的议论文章》1400字

所谓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

。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很显然,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它们有联系,是因为生态文明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内容,又包含精神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是与物质文明一致的。

建设生态文明与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 ,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 ,忽视了生态效益 ,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目前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 400 多亿吨 ,大大超过了环境容量 ,导致全国约有 50 %的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约有一半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 ,还有 3.6 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今 年,我国中东部地区数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不仅造成群众出行受阻,而且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严重时,1/3国土面积被巨大的深褐色污染带覆盖,数十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北京城区PM2.5值一度逼近1000。可以说,雾霾天气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持续之长和危害之重,令国人惊诧,世界惊异。对于如此严峻的空气环境质量问题,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醒,在全面客观科学的基础上深化认识,并基于认识而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依靠强有力的举措来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以此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最终建成美丽中国。

雾或霾均是气象学上的名词。雾通常为人们所熟悉,而对于霾则比较陌生。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直径大约在1-2微米左右,霾事实上就是环保领域所说的PM2.5,对人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危害巨大。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超过 20 亿亩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 6 ,涉及近千个县。此外 ,还有荒漠化和沙漠化威胁 ,海洋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 ,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目标的同时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作文七:《关于生态文明》4100字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周易》里说:“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时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属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属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

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文明。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第二阶段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

第三阶段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从要素上分,文明的主体是人,体现为改造自然和反省自身,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时间上分,文明具有阶段性,如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

(一)什么是生态文明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须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生态文明既然是世界新潮流,按理应在发达国家首先兴起,因为在那里首先爆发生态危机。但一是因为西方强大的技术资金使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二是因

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三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西方失去了发展生态文明的机会。西方失去机会,就为中华民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绝不能再成为生态文明的迟到者。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从政治社会制度到文化哲学艺术,无不闪烁着生态智慧的光芒。生态伦理思想本来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之一。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所谓“天地变化,圣人效之”,“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儒家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正如《中庸》里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庄子把一种物中有我,我中有物,物我合一的境界称为“物化”,也是主客体的相融。这与现代环境友好意识相通,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相合。

中国佛家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涅盘经》中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佛教正是从善待万物的立场出发,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生态伦理成为佛家慈悲向善的修炼内容。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如《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除保护生态外,还要避免污染。比如“殷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把灰尘废物抛弃在街上就要斩手,虽然残酷,但重视环境决不含糊。

常有人用《周易》中“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来表述中华文明精神,这与生态文明的内涵一致。中华文明精神是解决生态危机、超越工业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一些西方生态学家提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会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

文明的转型决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农业文明带动了封建主义的产生,工业文明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而生态文明将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包含着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从而使生态文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恩格斯说:“人们会重新感觉到,而且也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

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完全变革的必然结果就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解”的生态文明社会。马克思

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生态文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

生态文明为社会主义理论的融合提供了平台。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美好的社会和谐理想。两者内在的一致性使得它们能够互为基础,互为发展。生态文明为各派社会主义理论在更高层次的融合提供了发展空间,社会主义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也只能是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本质只能使本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不会承担全球的环境责任。生态社会主义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生态问题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发展中国家终将在社会主义旗帜下重新团结起来向发达国家讨还生态成本。

生态文明应成为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政治享受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前提。

资本主义使人们摆脱封建枷锁和宗教禁锢的同时,却带来新的剥削和压迫,这使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社会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改良与革命两种选择。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要研究资本主义自我发展的丰富活力,都要思考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给全人类带来的诸多利弊。由于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现代化模式的一致性,使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制度孰优孰劣,比的不是谁最能斗争,比的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还要比谁最公平公正,谁最共同富裕,谁最有道德文化,谁最能可持续发展,谁最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谁最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给未来人类社会指出了新的方向。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仍然单薄无力,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确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因为当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主义不能只研究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阶级关系,还必须研究人与自然的文化伦理。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正在于此。

对中国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生态和谐观,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理念,完全可以与生态社会主义、世界

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借鉴。它们之间的融合,必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促成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对此,中国责无旁贷。

作文八:《关于生态文明111》4300字

关于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

——学习贯彻十八大全面落实厅局长会系列谈(1)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仅仅一个月后的2012年12月,国家林业局在京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赵树丛局长代表局党组向全国林业系统发出“全面提升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号召。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生态和民生林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明是人类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与进步的状态。换言之,文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进步、合理成分的积淀,文明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人类社会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纵观人类发展史,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人类历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大文明发展阶段。原始文明经历100万年时间,农业文明有近1万年的历史,而工业文明还是近300年的事。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开始向生态文明迈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对工业文明造成生态危机从而危及自身生存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是生产力特别是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能够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且更自觉地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专家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2007年,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这是继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之后提出的一种新的文明建设要求。2012年,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勾画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根据我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治国理念的新发展。它体现了党对21世纪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生态文明的提出,涉及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面深刻变革,是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它将通过多种渠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重大的引导和调整。     一般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文明涵盖了全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全部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面对最严峻挑战所取得的最伟大进步之一。

从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看,生态文明是一种社会形态,是人与自然共同生息,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人、经济、社会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文明。人类文明历程先后出现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正在向生态文明迈进,也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三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第四文明”。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森林的兴衰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森林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从文明的横向拓展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相辅相成的一种文明形式,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并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指导、规范作用,对其发展予以“生态化”引导和制约。一方面,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离不开生态文明,没有良好的生态,就难以有持续的物质成果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另一方面,生态文明要求社会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生活行为应当限制和规范在不破坏人类生存条件的范围内。物质文明主要强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精神文明主要引导人们内心世界的健康发展,政治文明主要促进建立人与人之间正确的社会关系,生态文明则侧重于指向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就以物质(经济)、精神(文化)、政治(社会)、自然(生态)等为维度,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文明体系。

二、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四大建设“五位一体”,辩证统一。生态文明并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地对待自然,而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在这一点上,它与经济建设是一致的。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树立生态观念,建立生态保护的政策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在这一点上,它又是与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相一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是相辅相成的,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发展的关系,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大建设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生态文明是四大建设的重要支撑。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所创造的生态成果,如生态环境、生态理念、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不仅直接为四大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态基础,而且直接对四大建设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四大建设的重要保证。缺少这种生态基础,违背生态规律,以牺牲生态去追求发展,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地利用、保护生态,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创造并实现真正意义的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文明是四大建设的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

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不仅改造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保护),消除社会不公,使人与人的关系协调发展,而且还把许多新观念、新内容引进四大建设领域,是四大建设的理论升华。

生态文明是对四大建设的“生态化”引导和制约。生态文明并非独立于四大建设之外,而是对四大建设予以“生态化”的引导,规范着四大建设的发展方式和内容,赋予四大建设新的发展思想和理念,确保四大建设的“生态化”、“和谐性”和“可持续性”。事实证明,如果缺少生态文明这种引导和制约,人类的发展就会出现种种不协调的现象,甚至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挑战作了科学而明确的回答,不仅从更广泛的领域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而且形成“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国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丰富和完善。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这样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体现了生态文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更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文化新观念,它以科学发展为主旨,摒弃了长期以来人们所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它告诉人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所以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文化价值观念,这种观念的形成会极大地推动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提升。

三、生态文明的结构内容包括五大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既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从而形成五大建设,又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观点、方法。从结构内容上看,生态文明包括生态环境文明、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精神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五个方面,五位一体,相辅相成。

一是生态环境文明。培育和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坚持节约资源、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年来,生态产品已走进人们生活,并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生态产品不仅能被一个人、一个家庭使用,而且可以被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或全球的任一公众使用,如清洁的空气、美丽的

森林景观等。生态环境文明包括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的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谐等方面。

二是生态物质文明。生态物质文明是指经济活动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它经济活动的绿色化、生态化、无公害化。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物质文明的关键环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集约型的新型发展道路。生态物质文明包括生态资源、生态产业、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等内容。

三是生态精神文明。生态精神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意味着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核心,树立生态平衡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生态平等,生态平等包括人与自然平等、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生态精神文明可以被视作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生态价值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生态文明理念会随着人类生态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和完善。生态精神文明包括生态意识、生态责任、生态义务和生态权益等内容。

四是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社会文明又称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行为,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行动。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在于人类的活动和行为。解决生态问题归根到底须检讨人类自身的行为方式,转变和优化人类自身的发展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倡导一种以自然为师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种保护自然的实践活动。生态社会文明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

五是生态政治文明。生态政治文明又称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特别强调健全生态法治体系,突出强制性生态法律法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制度化建设,建立体现社会公正的法律和制度,才能确立消除社会生态不公的制度规范,从更深层次提高文明水平,维护社会公正。生态政治文明包括生态法制、生态政策等内容。 (李世东)

作文九:《关于生态文明》5200字

关于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着手,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的现状,以及18大中对生态文明的要求,提出自己对生态文明的见解。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外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

1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在中国由当代人学家张荣寰于2007年4月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具体概念和相关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中国必然会走向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早在几千年前,儒家认为,天是包括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在内的自然界,天即自然界的功能,自然界是有生命的自然界,它本身就是生命整体。儒家倡导“知天命”,要求人们去认识、掌握自然的规律,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儒家还倡导“制天命”,就是人类可以在掌握自然的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它为人类谋福利,使天地万物为人类发挥好的作用。道家也认为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的准则,以崇尚自然、敬畏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佛教也认为只有公平地对待所有生命及其权利,才能建立真正合理的生态平衡观,才能彻底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他主张和谐相生,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在揭示世界,寻求人类以及人类与众生之间和谐生存方式,实现共生共荣。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进步标志。生态文明的概念的提出与内容的发展,实现了对前人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对人们进一步开拓视野。实现人类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国外对此也有不少研究。

2国内外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

2.1国外生态文明现状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寻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科学之路上,美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运用多种环境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包括环境税、排污收费、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等。同时美国也把生态补偿作为环境保护的一种选择。在能源战略方面,美国通过财政手段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政策倾斜,鼓励节能。【1】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如此理解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的概念关系到每一个人,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

在地球上以一种新方式生活。”近几年英国出台环保政策,从空气质量、化学品、土地、废物及再利用、噪声、水务、气候变化和能源到消费者产品和环境问题、农业与环境问题等,覆盖的非常全面。【2】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走进英国,立即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绿水,碧草连天、牛羊成群。整个英伦三岛,空气清新,花香鸟语,看上去像一个大花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历届英国政府注意出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结果。在德国,循环是一种社会责任。垃圾处理和再利用是德国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1996 年提出的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是德国建设循环经济总的“纲领”。目前,废弃物处理成为德国经济支柱产业,年均营业额约410 亿欧元,并创造20 多万个就业机会。日本虽然是是一个小岛国,自然资源极度缺乏,但它却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国。为了摆脱困境,多年之前,日本就开始寻找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日本在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建设低碳社会,从1997 年开始,日本政府先后批准建设了26 个生态工业园区。采取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模式,通过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生态城园区,将技术研发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资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形成了完整的静脉产业链,循环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3】

2.2 国内生态文明现状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2011年6月3日国家环保部公布了《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从整体上总结了我国在此期间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超额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12.45 和14.29 ”;二是对重点工业区进行了环评,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防火墙”;三是对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大,对重点河流集中进行了治理;四是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治理;五是高度重视农村环境问题且治理成效显著;六是环境保护战略基础性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环保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等。【4】

但是根据2011年的监测结果《2011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报告显示,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稳定,但细颗粒物污染逐步凸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大,农村环境形势严峻。与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相比,如何能够更有效更合理的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系统,就是我们政府面临的比较重大的问题。

3 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及实施: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六大, 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至此,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四大文明”载入党的文献, 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内涵。【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历史的伟大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再也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传统的唯物质论的发展模式,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6】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将之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也是中华民族面对自身发展和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问题。【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战略部署,其中最显著的亮点有三个:一是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三是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就是“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保(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的科学完善,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如此突出、如此重要的地位加以阐述、强调、谋划,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进一步昭示出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标志着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取得了重要成果,揭示了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对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当前,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发展导向,切实负起时代和历史的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4   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

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现在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想尽各种办法使农民致富,因此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了好多工厂。这样既给周围的村民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使他们不用再去外地打工,在家里也能够挣到一定的钱,同时也就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的影响出来了,一些化工厂会不定期的排放废水废气,周围附近农田里的农作物大量减产,村民害怕食用水收到污染,家家户户都又重新打了几百米深的水井,有时候清晨一大早起来首先呼吸到的是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因此,发展生态文明对于当地来说是非常迫切和继续的。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中华民族富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我们应当积极推动这些思想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与现代生态科学知识互为表里的现代生态文化,更加有力地支撑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还应当积极推动先进的生态文化向全体民众素质的转化,使之由客观的知识形态转化为民众的素质,进而转化为民众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族的生态文明自觉。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 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9】

【1】今日浙江 2010年11月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袁涌波

【2】魏 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 济南 250021)《英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启示》

【3】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王 静(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5】“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意义张多来黄秋生

【6】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实现  高栋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7】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分析》马娜,秦书生  刊名:沿海企业与科技年,卷(期): 2008(10)

【8】“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意义 张多来黄秋生

【9】中国生态文明研究:回顾与展望 陈军1。成金华2

作文十:《关于生态文明》3000字

关于生态文明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且完整、系统阐述了未来五年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是什么、方针是什么、途径是什么、具体的目标是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完全符合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着手,结合国内外生态文明的现状,以及18大中对生态文明的要求,提出自己对生态文明的见解。

关键词:生态文明;国外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报告

1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在中国由当代人学家张荣寰于2007年4月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具体概念和相关理论,他认为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是一个必然实现的中国梦,中国必然会走向以提升人格文明、生态文明、产业文明为发展方向,走生态文明发展的国家发展道路。

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进步标志。生态文明的概念的提出与内容的发展,实现了对前人科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对人们进一步开拓视野。实现人类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内外生态文明的研究现状

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从而揭开了全人类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也意味着环保运动由群众性活动上升到了政府行为。1983年11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该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我国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及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历史的伟大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再也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传统的唯物质论的发展模式,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中,将之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不仅是我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也是中华民族面对自身发展和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4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承载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成果,贯穿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 远大计,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现在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的想尽各种办法使农民致富,因此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设了好多工厂。这样既给周围的村民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使他们不用再去外地打工,在家里也能够挣到一定的钱,同时也就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的影响出来了,一些化工厂会不定期的排放废水废气,周围附近农田里的农作物大量减产,村民害怕食用水收到污染,家家户户都又重新打了几百米深的水井,有时候清晨一大早起来首先呼吸到的是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因此,发展生态文明对于当地来说是非常迫切和继续的。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5 我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看法

从我自己对生态文明最简单的认识就是:我们不能无限制的、不考虑后果的获取自然资源,并且造成环境不可逆的破坏,我们要和这个生态环境和谐相存。

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觉得,建设生态文明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况且,要让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很多人都觉得单凭个体的力量根本做不到,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生态文明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并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事实上,生态文明就在你我身边。

我国是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乘以13亿都将是十分巨大的。除了政府和企业外,建设生态文明,每个人都能有所作为。我们每个人所要做的其实并不难,要我们做的仅仅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强化自我的节能环保意识,从社会发展、建设及日常运行管理的全局出发,对节能、节水、环保工作进行统筹规划。要建立健全节能环保制度,做好社会发展和建设规划,加强基本建设、维修改造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运行过程中的节能环保管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保护一草一木、每天少用一个塑料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就这么简单。在符合日常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可循环使用的物品,拒绝使用不必要的一次性用品;正确处理不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如垃圾分类、送有处理资质的回收处,不随意丢垃圾;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搞虚荣攀比、奢侈浪费等愚昧消费。

虽然我们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的明天定会更加美好。

中华民族富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我们应当积极推动这些思想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与现代生态科学知识互为表里的现代生态文

化,更加有力地支撑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还应当积极推动先进的生态文化向全体民众素质的转化,使之由客观的知识形态转化为民众的素质,进而转化为民众的生活方式,增强全民族的生态文明自觉。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 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1】 今日浙江 2010年11月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袁涌波

【2】 魏 磊(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山东 济南 250021)《英国生态环境保护政

策与启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王 静(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4】  “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意义 张多来,黄秋生

【5】 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实现  高栋 武汉理工大学 2009

【6】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分析》马娜,秦书生  刊名:沿海企业与科技年,卷

(期):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