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类文章——那山间开满野菊花》2700字|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文章

作文一:《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类文章——那山间开满野菊花》2700字

那山间开满野菊花

—记我的特岗教师生涯

文/赵立周

公交车行驶在乡间公路上,带起一地翻滚飞舞的黄色杨树叶,我凝神望着车窗外连绵起伏的丘陵,夕阳给群山描了红色的轮廓,群雁南飞,也被晚霞所晕染。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突然,我看见路边出现丛丛点点的黄色,那不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野菊花吗?刹那间,我意识到,这是我第三次见到野菊花了!三年了,我已经在这个地方支教三年了。树叶翻滚中,公交车继续向前飞驰,我看着那斑斑驳驳的片片野菊花,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陷入深深的回忆……

2010年8月30日,我卷了铺盖,骑着摩托,沿着起伏的乡间林荫路到任教小学报到。车行山路间,与县城鳞次栉比的楼房相比,这里显得人烟稀少,村落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群岭之间。深入陵区后,我发现自己被一圈又一圈的丘陵包围了,猛然间恍若身处世外桃源,与世隔绝,以至于路过小学都丝毫未有察觉,最后不得不返回寻找。

来到小学,学校里到处是嬉戏打闹的小学生。50多岁的女校长拎起我的行李,热

情地为我引路。学校为我安排了与学生宿舍相邻的一间宿舍,房子是斜坡瓦房,房间与房间用墙隔开,墙只垒到斜坡的下缘,因而房间之间的上半部分是相通的,一边说话另一边也可以听到。以后的时光里,这里便成了我的宿舍兼办公室。每天晚上,我或在灯下读书备课,或静静地隔墙倾听学生的谈话,有时我也和学生们隔墙谈心。

这是一所寄宿小学,学生晚上需要上自习。晚自习下课后,有的学生还会留下来继续看书或补作业。刚来学校,我没有多少课,晚上下晚自习的时候便去仍亮着灯的教室里和学生聊天。记得那是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晚上,我走进一间教室,刚好有几个学生被一道数学题所困扰,我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边说边算,和学生一道思考。两年后,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你刚来的晚上教我们做题,你说了很久,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但是我却一直记得你严肃认真的表情。” 第一天晚上灯下解题的情景,虽然微乎其微,却一直在我的心间萦绕。我相信,时光荏苒,我依然不会忘记

2015/07 下半月刊

83

这一景象。

在学校教学,每天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久而久之便会发现,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记得那是刚来这里第一周周五吃饭时发生的事情。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用小勺从碗里挑起一只苍蝇递到我面前,眯着眼睛笑道:“老师,快看,一只大苍蝇!”边说边把苍蝇抛了,接着吃碗里的饭。看到此情此景,我感触颇深。或许是生活环境不一样,与城里娇生惯养的学生不同,这里的学生大多淳朴节俭。他们的真实不做作,他们的乐观和天真恰如山间的股股清泉,让我的内心更加平和淡然,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本真,我也由此更爱他们。另一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做的一件事也让我记忆犹新。一天晚上,为了让家长给自己送点儿零食,她竟然用办公室外的公用电话给家长打了十几个电话,一直打到凌晨两点,吵得办公室的教师都无法休息。当然,她的家人没有连夜赶来。第二年暑假,这个小女孩因下引水渠捉鱼,失去了生命。这个在晚上给家人打电话渴望被关心的小女孩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我常常想,人生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要把握好每一天,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足够多的温暖和关爱。他们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只是想要被在乎。作为教师,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还远远不够,

84

2015/07 下半月刊

更应视这些孩子如己出,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而不要等到年幼的花朵凋零后再去追悔,因为生命是弥足珍贵的、不可复制的。

刚开始时,我教四年级语文,常常带学生一起读诗,一起写诗。我仍然记得,一天晚上下夜自习时,我和学生们在星光下向宿舍走去,这时一个男生望着满天星辰深情吟唱:“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我不会忘却,郊游路上学生的真情流露:“上面是鸟的歌声,下面是水的歌声,从上到下,打开了我的心灵”;我不会忘记,那年夏天教室里装电扇,同学们在操场的古柏下齐声诵读《春江花月夜》的情景,这无疑是这所山间小学里最美的风景。我还和学生们一起谱写我们的班诗。

我们在阳光下成长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我们快乐地舒展臂膀我们摊开双手捧起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小草在阳光下长高油菜在阳光下变黄我们在阳光下成长我们在阳光下感到温暖我们在阳光下看到希望我们在阳光下酝酿理想我们在阳光下快乐地成长

让我们高呼,让我们高唱

给我阳光,我要成长给我翅膀,我要飞翔

这个班我只教了一年,现在他们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一天,班上一个女生说了句让我感动良久的话,她说:“老师,您教我们那会儿虽然很严厉,可是上课还蛮幽默的,我还想让你教我们。”这个学生很聪明也很淘气,教她那会儿的一天凌晨,她在宿舍打闹弄破脑袋,我带着她冒雨赶去诊所包扎,那位乡村医生生性磨蹭,半天也没开门,我急得一直使劲拍门。后来她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仍记得那天晚上密集的雨声和焦急的拍门声,我会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任教小学所在地区属于陵区地带,这里的学生明显没有城里同龄人见多识广。我现在带一年级,我在教室后的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中的孩子们正站在阳光普照的大山脚下遥望远处的城市,温暖而明媚。我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山区,走向

更为宽广的天地。

每到秋季野菊花盛开的季节,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去采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虽然极其平凡,但是生命力顽强,每年这个时候开得如火如荼,从不失约。我常常用晒干的野菊花泡茶,野菊花在开水中慢慢地绽放,水渐渐变成淡黄色,品一口,极苦,用心体会,却余韵悠长,沁人心脾。我想,我身边的同事们也如这山里的野菊花平凡,却滋润着一代代学子的心田,一年又一年,生生不息……

公交车继续在落叶飞舞中疾驰。光阴如白驹过隙,三年时间弹指一瞬。三年期满,我们这些支教的特岗教师,有人会选择留下,有人会决定离开。无论留下还是离去,每个人的青春都将定格在这里,故事还将会继续。前边又是一片盛开的野菊花,我的小学快到了。我知道,我一直在路上,我知道,我从未停下……

后记:这篇文章写于我的特岗教师任期期满半年前,如今虽已过去三年,但读起来感慨依旧。我离开了任教小学,其他大多数特岗教师选择了留下,入编,继续从教。现在我在一所大学读研究生,专业是比较教育学,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注定与教育、与教师难以割舍……拿起水杯,我抿了一口菊花茶,仿佛看见那山间开满的野菊花……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任媛媛)

2015/07 下半月刊

85

那山间开满野菊花-记我的特岗教师生涯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赵立周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教师

Teacher's Journal2015(14)

引用本文格式:赵立周 那山间开满野菊花-记我的特岗教师生涯[期刊论文]-中国教师 2015(14)

作文二:《托物言志5》3200字

紫蝶黄蜂俱有情 托物言志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二、例题精析

(2013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直到日暮才独自离开。 三、实战演练:

1.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或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或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   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联系刘孝绰虽然自负才华自视甚高,但一生仅做到秘书监,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可知诗中蕴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嘉树欲相依”为全诗主旨。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答: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鸟声宛转,鸟影翩翩,山花绚丽,树阴浓密,可以自由的飞翔。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答: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3.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

答: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

(2)诗人借孤桐形象表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感情?

答: 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四、题型应对:

1.托物言志类诗歌的考查,无非是从诗歌所写 的“物”、所言的“志”、所用的手法和品味诗歌语言几个方面考查。设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问“物”和问“志”。1.诗歌写了“物”的什么特征?(或:诗中所写的“物”是怎样的形象?)

答题模式参考:运用何种手法或从什么角度对物进行刻画,描绘了物的什么特征或品性(抓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精神品格)

2.作者借“物”抒发怎样的情怀?(问“物”)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问“志”)     答题模式参考:运用何种手法,写出了物的什么特征,或通过对 (    )和(   )的对比,写出了物的何种特征或品性,借以表达诗人何种感情或追求,或何种品格。     (二)手法类题。提问形式通常为: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模式参考: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       )自喻,借物的(    )特性,从而更突出了( 透露出、暗示了、强调了、有效地、含蓄地抒发)诗人的(       )感情   。

(三)语言类题。

1. 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模式参考:先释字义,然后把该字放入原诗句,描述含有该字的画面或营造的意境特征,最后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 2. 分析诗句的妙处。

答题模式参考:这(    )句从哪个角度或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   )的情态或特征,然后结合诗意加以描述,最后分析在表达内容或结构、效果方面的作用

五、知识储备:

(一)把握咏物诗特点:

1、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

2、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3、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

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

4、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或表达个人某种追

求或寄寓某种哲理。借赞美物的品性进而赞美人。

(二)把握鉴赏方法 1、读标题

咏(题、赠、赞)+物象 ,从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的事物的特性和寓意。 2.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诗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其所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还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比兴象征、借物抒情、以物喻人、借物抒怀、托物言理、联想、想象、抑扬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上,注重描写兼有议论。(描写:就是用语言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描写内容有:所见、所闻、所感;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变化;远景、近景、上下、空间、时间等。描写方式主要有: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白描与工笔[细描]、动静结合等。) 4.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操作步骤:  ①“读清”全诗。分清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作文三:《托物言志)》4600字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一、托物言志?

定义: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举例:  植物

梅--“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菊--“凌寒独自开”,象征孤傲、高洁、清秀、淡雅。

兰--“空谷生幽兰”,象征名贵、孤傲、清高

竹-- 象征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 疏”,

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动物:马—自强不息、奋斗不止鸿鹄—志存高远 事物:宝剑--为国

效忠,保家卫国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

的决心。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

气满乾坤。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

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鄙视,也体现了作者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二、

借景抒情?  定义      借助景物或客观事物来抒发感情的表现手法,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

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举例    落

日、冷月、星星、梧桐、清风、细雨、微草、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花、大江  1、寒蝉

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处处啼。         杜

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作者通过描写恋花飞舞的蝴蝶,自由歌唱的娇莺抒发

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   三、二者有相同点?  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

他们借助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被

人理解和接受。  四、它们不同之处在于: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

“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

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C、托物言志一般只围绕一个事物来写(写该事

物的特点和遭遇),借景抒情会写到多个景物。  D、托物言志一般题目即“咏 某某” ,借

景抒情则不是。 举例: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①垂绥,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

帽带相似的细嘴。 ②藉,凭 作文库大全小升初 中考满分 高考满分 高考零分 借  全诗是

从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 等方面来写的。“饮清露”表明蝉低下头所饮的是纯净的露水,而

非浑浊之物。三四句 表明“居高声自远”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借此表明自身品

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

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

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

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崇尚恬淡自然、

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怀诗  阮籍  林

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 ①

起,羽翼自摧藏②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③使心伤。 ①商风:秋

风。②摧藏:受伤。 ③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凤凰自喻,

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二)     鉴赏

意境  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

形成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意”与“境”两个因素,“意”就是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关于意象与意境: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

有两种情况: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

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

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

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

形成一个整体意境。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

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由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

等——组合起来,美丽而感伤,辽阔而迷茫,情藏景中,更显情深意浓。  反过来,意象又

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

也与眷眷离情无关。     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

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

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有主观色彩      意象组合构成凄凉氛围   游子

思归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氛围(意境深远)  意象是一个个表达意义的典型物象,

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 意境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常见意境术语举例  雄浑雄奇,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 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

日,墟里上孤烟”; 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

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深远绵邈,如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意境

是由意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一种情调、韵味。 诗歌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

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

不可。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

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意象(意境)题型答题思路  (思路)意象 + 意境 + 情感 步骤:

„„ (意象)                          营造„„(氛围)                 表达(表现)„„(感情)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①这首诗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

或词作一赏析。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

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分析意境题型包括景、情、

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

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阳光普照,

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香,泥融土湿,燕子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第一步)。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安定后

愉悦闲适的心境(第三步)。  要点1、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

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点化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  要点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

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

作技巧上。 阅读张可久的《双调·清江引》,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西风信来家万里,

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里就需要景物形象与感情

和写法结合分析: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

景物,(第一步) ,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

着热烈,(第二步)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 (第三步)  (200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 “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要点3.结合背景分析  •   有的诗词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  有时是熟知的,有的是诗 词注解上注明的。这些注释就暗示了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分析意象有着重要作用。 1. 片云:从其特性揣测,轻盈,飘移不定。根据诗人身世,可知指飘泊。 2. 孤月:注意一孤字(具体语境)。这里应是喻孤独。 3. 落日:与一般寓意相同,指暮年。  4. 秋风:有萧瑟之感,这里应指生活的艰难。         最后,把这些意象组合起来,看看营造一种怎么的情感氛围。 答: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义。‚片云‛在空中飘荡,就象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第一步);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第二步)。表现了作者暮年长期漂泊无定的无限辛酸。(第三步)。 注意问题:      1)描绘诗中图景、形象,不能翻译诗句,要用自己语言再现。既要忠于原文又要适当创新。2)概括意境气氛和形象的特点用语要全面准确。3)分析思想感情要具体,要突出题干中的“怎么样”,而不是“是什么”。4) 分析纯写景诗时,就诗论诗,不必牵强附会地向作者境遇和时代背景上靠。 ‚分析形象意境‛复习建议  1、重视积累,博闻、强识。对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形象寓意、常见意境类型尽可能了然于心。2、重视解题思路和步骤的训练,平时训练时要养成‚按部就班‛的习惯,一步一步地走,拒绝‚越级‛做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水到渠成。 3、解答题目时一方面要‚宁多勿少‛、‚宁滥勿缺‛、‚宁详勿简‛,多答多写总是没有害处;另一方面要‚点到‛、‚面到‛,尽可能答到‚点‛子上,不能遗漏任何一个方面。 4、适当了解一些诗歌鉴赏‚专门术语‛,在本节尤其要注重一些关于意境(氛围)特点方面的‚术语‛积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作文四:《托物言志文》2500字

第一篇:暗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

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温柔的记忆。

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人家一直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逝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是如此啊!

第二篇: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五彩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而挺拔,每一根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空气。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是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我真不知道,它会怎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以后,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神奇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辉煌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过去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

可以想像,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有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美丽的金色花。

它并非只是一朵宁静亮丽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能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三篇:我的“叶子”

父母并没有将他们动人的容貌、机智的头脑遗传给我,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的我便常常被遗忘在角落。

那段时间我便常常与那盆同样被遗忘在角落的光秃秃的盆景在一起。看着那些尖子生们满面春风地捧着奖状、证书迎接着老师的表扬,心中充满了失落,因为我并不出色,更不是老师们看重的“头号种子”。

一天放学,教室的地面与往常一样,乱七八糟,然而人都走光了。我便来到窗边与那盆景说话。我给它浇了水,它的枝条似乎伸展了一下,指着门外那堆乱蓬蓬的扫把。闲着也是闲着,我动手将教室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又将那些东倒西歪的拖把、扫把扶了起来,整齐地放在一起。看着脏乱的教室在自己的整理下变得焕然一新,我心里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是这么过的,我所期待的表扬虽迟迟未到,但我仍觉得很快活_自己虽不能在考场、赛场上风风光光地出人头地,但也可以尽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使别人快乐的事。一向闷闷不乐的我便逐渐开朗了起来。

窗台边半死不活的盆景突然发芽长叶了,绿莹莹的月牙形叶子非常可爱。这下好了,它又成了班中“上流人物”的宠儿,写它的文章层出不穷。我很不满,并不是因为我被愈加冷落,而是厌恶他们到现在才注意到盆景的存在。可转而一想,以前的那盆没人理睬的盆景不正是现在的我吗?我为什么就不能像它一样长出“叶子”?

于是就化不满为力量,我开始自己给自己“浇水”。从此,我比那些尖子生还要刻苦地学习。说来也怪,一想到自己优秀了,我也可以给老师、班级争光,我读书的劲头更大了。我也没忘记天天义务打扫教室,与此同时,还开始管起了闲事_并不是为了出风头,而是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有能力做的。不经意间,我的人际关系在一天天变好,欣赏的目光也在一天天增多。

盆景很快被大片大片的叶子所覆盖,一抹浓浓的绿让全班同学都好开心。我的好运在此时也接踵而来,成绩突飞猛进,老师也不断推荐我去参加一些绘画、作文之类的竞赛,学习生涯从此几乎变得一帆风顺。那天我突然发现,老师在一旁静静地对我笑了,新的快乐在我的心底滋长。感谢你,盆景!是你让我从消极走向了积极,我终于让你看到了我的“叶子”。

墙角的它,披着满身的翠绿,成不了栋梁,是为了博取大家欢欣的一笑才努力展现自己的美的吗?我呆呆凝视着美得动人的它,微笑着陷入沉思。

作文五:《托物言志法》2000字

写法讲解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写作技法有三:

1、搜寻物象,把握特征,明确立意。当作者选择了一种能够表达自己某种思想的事物时,就得准确地把握这一事物的特征。

2、开拓思路,展开联想,状摹事物。选择最佳角度,避俗出新,运用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描摹出形神兼备的事物,使人耳目一新,如临其境,使文章的言志有所依托。

3、寄情于物,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倾注作者的深情厚意,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这份真情。这样的物就有了思想、有了灵性,而且具备了典型意义,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例文展示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伦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和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因为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物,更是他们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就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娇娆。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个性练习

1、你能写出几句有关花的古诗吗?最好是有寓意的。

2、请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喜欢的一种植物,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托物言志的文字。

【参考例文一】

苔藓,竟是这样一种很不起眼的绿色小生命:它没有云杉的挺拔高大,也没有花儿那样的阵阵清香。它只是一片矮矮的小生命,成千上万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默默无闻地点缀着大地。它在阴暗潮湿的角落,甚至在人迹稀少的冰雪极地,也照样顽强地生长。

苔藓是那么微小,甚至难以区分它们的茎和叶呢!这种植物,虽然没有可以炫耀的花朵和果实,但是它们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却是值得赞扬的。

我爱苔藓,因为它有着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青苔不会开花,哪怕一朵小小的花;青苔不会结果,哪怕一颗小小的果。它们几乎被人们忘却了,但它们并未轻视自己的力量。它们默默地、执著地奋斗着,用自己整个绿色的生命渲染着块块岩石。有沃土和阳光,可以长出奇花异草,但在一块块岩石之上,除了青苔,又有谁能留下生命的颜色,开拓出茵茵的“绿洲”?!

【参考例文二】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

它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看上去简直微不足道,可是,如果没有火柴,能烹出香甜可口的饭菜吗?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牺牲了自己,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它们不像蜡烛,用紫红光焰和洁白如玉的外衣打扮自己;更不会在燃烧的时候像蜡烛那样淌下伤心的眼泪,怜惜自己。它们毫不犹豫,“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

作文六:《托物言志诗》5000字

托物言志诗

墨梅[mò méi]

背景

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在秦家放牛,每天利用放牛的时间画荷花,晚至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隐居九里山,以卖画为生。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兼能刻印,用花乳石作印材,相传是他始创。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 体裁

七言绝句《墨梅》为题画诗,有三位诗人作过《墨梅》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另外两首的作者是宋代的张嵲与居简。 墨梅

【元】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版本一、王冕原版、苏教版六年级)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人教版六年级、鄂教版四年级)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三)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四.古诗书)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迹。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五)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3)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池头:池边。头:边上。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五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重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

(8)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这里也指清高的节气。

(9)满乾坤:(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之间。

[1]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1]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用墨笔勾勒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看末句,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

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1-2] 竹石[zhú shí]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

郑燮【音xiè】,又名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孰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后来因为为民众请赈得罪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维持生计。他画竹子十分有名,是“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原文

竹石①

清 郑燮

咬定②青山不放松,

立根③原④在破岩⑤中。

千磨⑥万击⑦还坚劲(jìng)⑧,

任⑨尔⑩东西南北风。

字词释义

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定强劲。

⑨任:任凭。

⑩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

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

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主题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诗人爱国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作者

郑燮,又名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后来由于为民众请赈而得罪了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灰吟[shí huī yín]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石灰吟①

千锤万凿出深山②,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全不怕④,

要留清白在人间⑤。[1]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作品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1]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12岁。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2]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3]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

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4]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1]

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1430年(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1446年(正统十一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1457年(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1489年(弘治二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1]

作文七:《托物言志类》11500字

各类话题托物言志类作文集锦

请认真思考:这种形式的作文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描写与言志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描写?怎样言志?)

描写与言志是怎样向作文去扣题的。

备注:红色是描写    黑色是记叙   蓝色是议论   紫色是联想

托物言志式作文的思路:

我的状况及我的思想

描写物体           第一议论         第二议论

(对物的)        (人生的) 话题:面对自然:

倾听自然的心跳(话题:面对自然)

听,那一声声蓬勃而有力的心跳,任流年似水,却永不停息。                             ——题记 曾几何时,当逐渐长大的我告别了天真与幼稚,开始踏上了人生的漫漫征途,我学会了静下心来,倾听自然的心跳。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我张开双臂,拥抱那沉寂了一冬的大海,当海边的磐石再次极其美丽的浪花,我终于看到了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广阔与浩渺;路边的花用真诚的期待,迎来了唤醒世界的盛开,不去忧愁风雨过后的绿肥红瘦,只是尽情地奉献自己所有的美丽,不懈地绽放。我想人生亦是如此,以一颗博大的心去面对,以一种坚定的信念去追求,勇敢地告诉世界,我不怕,我的未来不是梦!

泛舟河面,生如夏花。一条弯弯曲曲的山河前进,后退,转弯,最后总是到达,不论前方是否是炽热的沙漠,还是广阔的大海,他总是奔涌而上,滋润一方土地,永不言败。抬起头,面对似火的骄阳,直至最后一滴水蒸干,夏花比不上春花的娇媚,却多了份坚持。我想人生也不过如此,纵使前方的路布满荆棘,也要赶着困难向前去!

神游丛草,落红有情。无尽的自然,躲不过岁月的流逝;花开花落,秋高气爽,却落红满地。然而它们,不甘堕落,随风飘荡,不停地寻找自己的根,甘心浸润在土壤之中,只为尽自己最后一份力,微笑着离开这美丽的世间。我想人生也都应该奉献一份爱,尽一份力,延伸生命的价值。

寒风凛冽,青松挺直。寒风虽无力,却吹得百花残。人们蜷缩在温室里,裹上一层棉衣,我抬起头向窗外望去,那一颗颗松在顶着厚厚的积雪,在刺骨的寒风中摇晃,它并不担心,也不屈服,一直待到雪化时,树都如此,何况人呢?生命不会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那样坦荡,而当挫折真正降临时,我们所选择的,只有坚持不屈!

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与别人共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而当你是去对人生的信心时,不妨静下心来,去倾听自然的心跳,感受自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坚定信念,看天空云卷云舒„„

话题:掌握

梧桐细语(话题:掌握)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    是吗?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那柔情中也蕴含着刚强,    每每诵读唐诗宋词都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但每当读到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人物,那位著名的女词人,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生命中,她失去了很多,丈夫、亲人、朋友„„她背负着国亡的痛与一些本不该受到的谴责默默地走着,她无法改变苦难,于是,她开始创造辉煌。她相信,人格、精神是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于是有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领悟,有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了“凄凄惨惨

梧桐叶一般在失落时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这一瞬间的联想让我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种种诱惑常常会让我们失去了尊严、人格,而这些本来会空空如也,人与一般动物又有何差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表现的又岂止是一种英雄的豪情,简直是人与命运抗争的一曲壮歌!

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792字)

话题:拥有好心情

释怀·超越(话题:拥有好心请)

植物的生生死死常给我许多感动,也许因为我虽无法看尽人世沧桑,却能看尽植物的春发·夏荣·秋实·冬凋。

一次考试的失利常让我好几日都无法释怀。偶然路过一所古旧的房子,发现上面爬满了古藤,房子已多年未有人居住,可是暮秋之时,那金黄的叶子在残日的照耀下,散发出惊人的美丽。

我看得有些入神,可秋风吹来,叶子却开始簌簌的掉落。我甚至想阻止这场残忍的秋风。

最美的叶子是在暮秋,不舍,不舍,却还是落下。好像是泰戈尔的诗。

也许人生难的不是学会追寻,而是学会放弃。学会去留随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学会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

这时才俨然发现,掉落在地下的叶子也依然如此美丽。

原来这就是美丽的心情。释然。

“如果你依然这样不温不火,就别想胜人一筹。”老师的话灼伤了我的心。

依然是那片藤,只是半年不去,已物是人非。房子已经被拆,古藤也无处寻踪了。我也有些失落地看着这亘古常新的太阳,看它一程一程奔波,我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低下头,也许生命就是惊喜与失落汇成地吧。我看到那株藤在破瓦的压迫下,依然,傲然地抬起头来。即使叶子已经掉光,但那粗壮有力地枝干震撼了我。

原以为它早已自生自灭,只企盼来生,可是生命的力量如此伟大!连他都知道今生不努力何以期盼来生,我又凭什么这样脆弱。

当眼前与身后都是黑暗,能做的只有“看脚下。”

一株藤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

前者让我懂得了每个人只是生命的过客,淡然地看潮起潮落;后者让我学会了在苦难中绽放自己的美丽。 也许好的心情就是永远用平常心体会世界,若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个 “览物思事,淡泊明志”的人也好。(662字)

话题:精彩_______

精彩生命(话题:精彩_______)

蓝天有白云的依偎,显得更加温柔。花朵有树叶的点缀,显得更加耀眼。溪水有鱼儿的陪伴,显得更加快乐„„当一切在沉醉,惟有在城市的那头,那个古老的巷子,显得如此苍凉。

青石板,碎瓦片,那苍老的痕迹诉说着他的历史。每次走过这,都会忍不住的叹息:没有明媚的阳光,没有悠悠的溪水,没有活泼的生命,有谁能在这里停驻?是啊,没有人在这里停驻。(描写)

昏暗,寂寞。我隐隐在等待什么,等待着那强大的光,射向我的眼球。

那次, 仍是怀揣我的期待,走到巷口。隐隐被一种新色彩吸引者。是什么?哦!是生命!是生命!在石缝

间,岩石中,墙壁上,是星星点点的绿,他们没有大红大紫,但却成为这老巷子里唯一的新,那么耀眼,那么夺人眼球。(描写)

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冲破这厚厚的岩石,这需要多大的力量?是生命的希望:他们是怎样克服这干涸的土地?(联想)是生命的呼唤,它们知道这生存对它们来说多艰苦,太阳总是很吝啬,溪水总是很懒惰。它们不会因为这新朋友的到来而有丝毫改变。我担心这幼小的身躯怎么可以缺少阳光的“问候”,清水的“滋养”?所以,这草儿活不了多久。可是他们还是尽力向那阳光努力。也许他们知道一切困难还在后面。那是阻碍他们

彩。象那石缝间的草儿,夺人眼球。释放自己全部的生命力。(对生命的议论)

话题:第二次

第二次,我看到了绽放的美丽(话题:第二次)

第二次,我在回味与感悟中看到了绽放的美丽,也是这第二次,给了我拼搏人生的梦想与希望。

家里有一株君子兰,青翠的叶片微微下垂,这是爱养花草的妈妈买来的。我非常喜欢这株来到我家时还长不盈寸的“小草”,但是,我期望看到君子兰寒冬中的“拔剑”的美丽景象。

与此同时,步入初三的我多了一份中考的压力,平时忙碌且紧张的学习生活加上时不时的月考让人有些喘不过气。开学第二个月,学校组织了一次月考。我踌躇满志,想要在初三中开个好头,同时检测自己的水平。可是,由于思想上的压力等因素,我脆弱的心灵被失败击溃。回到家的我,郁闷不已,始终淹没在失败的痛楚中。

我信步走到阳台上,无意间瞥见了墙角的君子兰。估算已经是君子兰第一次“拔剑”的时候了,可是它却在秋风中摇曳着叶片,仿佛在为自己“拔剑”失败而垂头丧气。

可是,几天之后的一个清晨,我惊讶了。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早早起了床在阳台上锻炼。突然,窗台上一束耀眼的光射入我的眼帘——是那株君子兰!我迫不及待地走过去抚摸着那君子兰顶上直挺的新叶,君子兰终于“拔剑”了!只见晨曦下的君子兰,叶片上散落着晶莹的露珠,反射着阳光,显得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不屈,那么的美丽。这一刻君子兰终于绽放了,虽说不是奇丽的鲜花,但这绝对是君子兰一生中最耀眼,最辉煌的美丽!(描写)

我的心随之跃动,这份美丽令我期盼已久,实在令我感动!虽说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但是这君子兰并没有放弃。并且,凭借着理想与信念,它拼搏了,最终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完美的自己!我想到这儿,心中多了一份力量在涌动,它催我奋进,给予我信念与力量——那便是拼搏与希望!于是我重塑信心,重拾梦想,在第二次月

君子兰的绽放实现了它一生所追求的美丽。但是,这是经历了第一次的失败才成就了第二次的辉煌。失败一次不算什么,只要拥有信心与梦想,并且为之拼搏,为之付出,相信吧,在第二次中,你一定会看到绽放的美丽!(议论 篇末点题)

第二次萌发

秋风瑟瑟。我独自漫步在寂静的小路上。一阵凉风吹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心中的悲凉似乎又添了一份量。考试失得的阴影在我心中总是挥不去,我开始对自己丧失信心„„

路两旁的大树上几乎是光秃秃的,留下最后一点儿枯黄的树叶,伶仃地挂在树上,摇摇欲坠,或许下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带走,果然在又一阵风之后,又有树叶飘落,我顺手接住一片树叶,仔细端详,只见它表面枯黄,毫无水分,叶脉在它那干枯的叶片。竟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在我手上留下一点碎片,另外那部分就飘落到地上,

安静地躺在了地上。(描写)我不禁苦笑,忽然想起自己的处境,就和这枯叶一样,毫无生机,毫无希望„„

耳畔忽然响起龚自珍的一句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不禁看着这满地的落叶,想起了“叶落归根”,我惊奇地发现,落下来的树叶真的簇拥在一起,围绕在大树旁,静静地睡在了大树母亲的怀抱之下,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只见那枯黄的树叶在黑褐色的泥土上,一动不动,突然看见,有的落下早的树叶,已经有一部分逐渐融入到了泥土之中,它们的身躯已化作养料给大树生长的动力等待明年春天的第二次萌发!我顿时省悟了,

议论)

又是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枯叶漫天飞舞,忽然想起一种蝴蝶——枯叶蝶,它们的身躯非常的脆弱干枯,但是它们非常地顽强,它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能够飞翔,翔游在天际之间。这漫天飞舞的树叶在我的眼中仿佛都成了一片片枯叶蝶,

我想到了自己的失利,突然豁然开朗:一次失败算什么,它只不过是成功路上的一次磨练。是为成功积蓄力量。只要我永不放弃,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因为它为我积累宝贵的经验,给我带来动力,让我看到希望。(议论)

成长的路漫长而遥远,我下定决心要坦然面对任何挫折,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永不放弃,心中带着必胜的

篇末点题)

第二次花开

花开,是春天冲破严寒,苦苦挣扎的期盼;是夏天满腔热情,争俏斗艳的骄傲;是秋天硕果累累,满园飘香的希望„„

我家院子里有一株去年新栽的石榴树。春天,纤细的枝干冒出一点点的新绿,嫩嫩的叶芽伸出小脑袋在春风中好奇地张望着。盼望着它快快开花。 (描写)

初夏的一个夜晚我在院子里闲逛,无意中发现石榴树绿油油的叶片间开出了几朵小花。不久,火红的石榴花开满了枝头,整个树冠随风摇摆,蓬蓬勃勃„„ (描写)

正当我希望着可以结满一树的石榴时,一天夜晚,下起了倾盆大雨。哗哗的雨水冲刷着大地,我突然从梦中惊醒,想起了石榴树,一路奔到院子里。当我看见那株石榴树时,在原地呆住了。整个树冠上只剩下凌乱的树叶,树下是一堆零碎的花瓣——还是那样红,红得却像一滩鲜血,随着地上的雨水缓缓流逝„„所有的期盼与希望都随着这些花瓣漂泊远逝了,换来的是万般的心痛与惋惜。此刻,树也是这样难过吧,它发出“呼呼”的响声,仿佛在雨中哭泣„„(描写)

不!石榴树没有哭!它是在呐喊!在呼唤新生!

暴风雨过后,散开乌云的天边出现了一抹彩虹„„失去了花朵的石榴树默默地不停吸收着泥土的营养,不断积蓄能量。

日月星辰悄悄地不知转换了几个昼夜。终于,石榴树的枝头上又钻出了新的花骨朵。小小的花苞结结实实地包裹着,圆鼓鼓的身躯仿佛要炸裂一般,它要怒放!(描写)

的火光,闪动着满怀的热情与它的骄傲。石榴树在风中尽情地舞蹈,翻滚的花浪似风力翻飞的裙裳,,舞得倾国倾城„„(描写)

我笑了,石榴树也笑了吧,它冲破暴风雨依旧坚强,即使伤痕累累,也依旧执着。它知道,秋天,在等着它结果。

树犹如此,何况人呢?

话题:这一天,让我铭记

这一天,让我铭记(话题:这一天,让我铭记)

上帝给我关上了所有的门,但总会给我留一扇…                                          ——题记     秋风萧瑟,树木荒芜„„

放学后很长时间了,但我依然在学校里,我不敢回家。手中的成绩单已被汗水浸透,一幕幕又回到了眼前„„     这次考试前,我是那样信心满满的向老师和父母保证,会放颗耀眼的卫星,一定会考好。我是那样的有自信,有把握,而结果呢?我一切美好的希望在拿到这张成绩单时化为泡影。

我在校园里,不知该往哪走。平日赏花观鸟的闲情逸致再也找不到,只有满心的空虚与悲痛!我忿忿地将一截小树枝踢得很远,用来喧泄心中的压力。起风了,手中的成绩单不小心吹走了,我只好快步走上前去捡。     满地落叶,在金色灰色中惨白的成绩单犹为显眼。

我走到跟前,偶一低头,却发现了——

远处矮矮的墙角处,一团团像火一样的东西在随着秋风晃动,走过去,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火,而是枫树。

红色在萧瑟的秋天里确实太显眼。

瞧瞧这些可爱的小叶子呦!小巧玲珑的像一片片小巴掌在风中舞动着,好像随时都有被吹落的可能。秋天那么冷,它们却还要长出来,难道不怕冻死吗?我怜爱地抚摸它,手指在碰到它的一刹那,却被震撼了。脉络是那么分明,那向上昂起的叶尖,似乎要冲破秋天的呼啸,那小小的树叶里,有一种向上再向上的力量,我似乎触到了它的心跳,那么顽强有力,它好像在像秋天宣告着什么。(描写)

指尖在叶子上跳动着,感受这个心跳的宣言,小小的树叶,它们之所以在秋天变得火红,是因为那种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秋风带给他们寒冷,却不能冰冻它们那顽强向上的炽热的心,它们偏要在秋风中展现最精彩的自己!(议论)

风愈大,叶愈红,人愈挫,性愈坚!它宣告着,呼喊着,它要让我明白,不管有多么大的困难,都要挺起去面对,只要勇于向人生低谷宣战,成功后,就是一个温暖的春天!我记住了!(议论)

我铭记住我要有信心,去挑战自己更精彩的明天!(议论)

我释然了,拾起地上的成绩单,回头望去,那片火似乎燃烧地更旺盛了,它们摇着手,像在鼓励我迎接更大的挑战。(议论)我轻快地向家赶去,也许妈妈等急了吧!我要告诉她,我不会放弃,我会继续努力,拥有更辉煌的未来,这样才不愧于自己,不愧于那枫叶„„

话题:寻

冬天里的春天(话题:寻)

窗外,风余寒犹厉,我独自踏着尚未化尽的残雪,去寻找春天。

五彩斑斓的花儿呢?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呢?啄春泥的燕子呢?没有,而映入眼中的是萧瑟苍凉的大地,看不出一丝生命活力的迹象。天空是冬天特有的苍白,街旁光秃秃的树干,树枝张牙舞爪,好像在期待着什么。(描写)一阵冷风直入我的脖颈,我不禁打了个寒颤。春天究竟在哪儿,我怎么找不到她呢?

夜里,我抱着双膝流下了眼泪,学习的挫折打击了我,感觉自己正被无尽的黑暗一点点吞噬„„窗外又飘起了小雪,就像是谁在削着一只巨大的白蜡笔,簌簌落下终究被遗弃。把手放在冰凉的玻璃上,留下五个分明的手指轮廓,不久又消失殆尽„„

第二天,奶奶看出了我的忧郁,要带我去她的小院,她说那里有春天。

哦, 院子中间挺立着一株腊梅,那满树黄色的腊梅花犹如一缕冬天温暖的阳光,在洁白的雪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夺目,我赶紧走过去,俯下身子嗅一嗅,那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使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写  联想)

腊梅身旁有几株枝叶茂盛浓绿的万年青,他们肩并着肩,在寒风中挺立着,一阵风吹过荡漾起一片翠绿的波浪,涌动着勃勃生机直逼我的眼睛, 它好像在说:“只要坚强,只要有信念,没有战胜不了的事情!”(描写 联

想)

正当我低头凝神的时候,奶奶说:“孩子,看到了吗?只要心中有春天,任何时候都将是春天!”

我幡然醒悟,心情也豁然开朗,原来冬天也温暖,原来冬天也很美好,原来冬天里也有爱与希望。冬天比春天多了一分考验,多了一分勇气,多了一分坚强,多了一分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回过头,奶奶正在对我慈祥地笑,目光里充满了鼓励和期待,还有一些赞许。

在严冬里,腊梅开出了芬芳的花朵,万年青经过风雪的考验变得更加挺拔坚强,我还有什么理由停滞不前呢?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心中有信念,任何时候都是春天!(议论)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找到了,在凛冽冬天里的艳阳春天!

话题:智者四句话

做最好的自己(话题:把自己当作自己)

曾经有段时间,我心中总有一片抹不去的乌云,总羡慕他人成功的鲜花,却没勇气面对自己。

一次次考试就如同一个个叠加的重负压在我脆弱的肩上,心中的乌云愈来愈浓,愈来愈密。

又是一年春天,我走在百花争艳的校园里,由衷的赞叹着大自然的神力。鼻尖游荡者芬芳的气息,满目缤纷令我心旷神怡。每一朵花都是一位仙子,用她的彩衣装点大地,用她的美丽为世界添置温馨。

我陶醉在这梦幻的世界,五颜六色的花圃使我眼花缭乱,就在不经意间,我瞥见了一丛草,一份难以寻找的绿,显得那么单调,那么不和谐。在这个使人目不暇接的花海里,这是如此渺小的一份绿,那有它的安身立足之地?尽管如此,满园春色早已把游人的目光吸引,怎能注意到这丛孤寂的草?想到这里,我不由想到了自己,这个学校里的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身上仅有的一点小成绩早已在成功者的光辉下变得暗淡无光,也为自己增添一份惆怅。

此后,我每天总格外留心这丛草,看着它我能想到自己。但随着时间的飞逝,我发现它周围曾经开的姹紫嫣红的花在一点点退去原有的那份缤纷,相反之下,这丛草长的愈来愈浓,愈来愈密,富有干劲的苍翠取代了原先稚嫩的绿,宽大的草叶让它显得厚实而庄重,密而长的根告诉我它历尽沧桑,依然细嫩草尖透出的是勃勃生机。这是拼搏的见证,这是一种精神,这是一种力量!

杂草不因为周围鲜花的芬芳而看低自己,亦不因为自己的微弱而自暴自弃,不管风吹日晒,它总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实现自己的价值,做最好的自己。正是有着这种杂草精神,它才能在百花姹紫嫣红之时毫不气馁,它才能在万物衰败的时刻越是散发出拼搏的芳香。

做最好的自己!我豁然开朗:何必如此在意他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有人比你强,此时的我更需要把自己当成自己,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努力,不再他人中做最好,而做最好的自己。

我的心猛然舒畅多了,在依旧明媚的阳光下,我开始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751字)

话题:骑车

又见那抹绿(学习生活)

孩子在车上,父亲告诉他要向前看,因为目标在前方。人也只能向前看,不为别的,只为理想与希望! 漫步在农村老家前,依稀记得耳边流淌的小溪,眼前还晃动着门前那抹耀眼的绿。

老家门前长满一片草,春生夏茂,它们曾经那样平凡„„

那年秋天,带着三分稚气,七分顽皮,在老家门前突发奇想的我一路跑到不远处的小卖部,买了一盒火柴。回到家,只见一片凄黄在秋风中颤抖,杂乱的叶子不时吹出一声声响笛。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惜,它们只是草,在秋天,它们只能叹惜。我擦亮一根火柴,想让它们在生命的末端也能诠释自己的价值,它们也似乎很兴奋,一阵阵响笛踏着优美的韵律。不久,火舌便开始蔓延,它们仿佛一下有了激情,奏天“噼啪噼啪”的交

响曲,拉着风的手,舞出艳红的身姿,旋转、飞腾,一年积蓄的活力毫无保留的释放,我惊喜地为它们喝彩。

突然,一片漆黑模糊了我的双眼,原来旺盛的叶子化为灰烬,被风带往遥远的地方,原本欢快的响笛声化为令人窒息的宁静。可是,你们难道没有像庄稼一样留下希望的种子吗?你们真就心甘情愿的在大火中耗尽自己的生命吗?不,你的目标,你的信念,你的希望呢?我呆呆的站着,耳边是悲哀的宁静。

我想嘲笑你,可是我有愧于你。我弯下身子,抚摸着它残损的驱体。那是什么?我急忙剥开层层叶子,那黄绿色的芽一下子刺痛了我的双眼。心释然,这小芽蜷缩在这里,渺小但不渺茫,它才是全部,它承载着小草的目标与希望。春天,这芽儿就会带着一年的目标,向上、向上。草啊,你们不惧粉身碎骨,即使你们失去了所有,只要有目标,一切都还会属于你们。倘若没有这承载目标的芽儿,它们就真的死了„„

春风吹又生,第二年,我又见那抹绿,仿佛看见那当初的芽。

生命像是一座独木桥,所有的宝藏都藏在目标之桥的后面,像这些草一样,我们的人生拒绝平凡只收藏经典。那天,我拿出纸和本子,告诉自己,我也有目标!

在生活学习中,您有没有目标,在挫折之后,您还会重拾自己的目标吗?请相信目标,您就会又见枝头那抹绿,那绿就是你人生永不褪色的华彩乐章!

话题:为他人开一朵花

真诚之花,待你浇灌

“我想我再也不会忘记那抹阳光般的微笑了——眼底、眼角中的闪光,尽是满溢着的真诚。”

竞争时代,稚气未脱的我们,也懂得了掩饰与默默地较劲。早已将周围的人看作对手,只是用淡漠的态度很好地掩饰了真实感受。

望着教室外的几苞不起眼的花骨朵,我竟出了神。小花,小花,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活得这么不真实,这么累呢?你是否也在默默地追随,甚至想超过那些不可一世的瑰丽呢?

“嗨,你在看什么呢?”原来是我的新同桌。她顺着我的目光望去,也将视线定格在那花骨朵上,“春天到了,这些小花也该开放了。我们去看看吧!”然后不由分说地拉起我的手向花坛跑去。

“你见过它们开花吗?”我主动问道。

“嗯,是一种很奇特的蓝色小花,你一定会喜欢!”她微笑道。

我直直地望着她,那双微笑的眼睛令我联想到了春风拂过湖面,在我心里留下点点银光——她的眸中仿佛有一汪碧蓝的清潭,竟还闪着亮光。对上她的目光,我感到莫名的舒服,莫名的喜欢。

聊了几句后,我的好感更加。那双笑着的眸子之中似乎又多了些闪光,让人难以忽视她满溢着的热情与真诚。 对她,不知为何,我愿意坦白自己的真实感受,褪去了掩饰与好强,我想,我变了。

在我们细心的照看下,小花苞们终于绽出了花。圆润而极小的瓣,像是小姑娘一般娇美可人;瘦弱的茎挂着细嫩的叶,顶着精巧的花儿,让人不禁有些心疼。最令我吃惊的是它那浅潭一般的碧蓝,仿佛一望便能望到花底——正如她真诚的目光。

我不禁抬头望向她,见她正以那含笑的眼眸望着我,满是真诚地说:“我之所以喜欢这种花,是因为它的颜色令我感到着迷。她们没有艳丽的色彩,却美得真实,美得贴心。正如人与人之间,真诚的花儿,待你去浇灌。”

我想我再也不会忘记那抹阳光般的微笑了——眼底、眼角中的闪光,尽是满溢着的真诚。

内心的阻隔被重新打开,蓦然一暖,仿佛春雨吹过,伴着阳光洒下温暖的种子,心中沉睡了许久的土地,终于在这时,敞开胸怀,让这粒真诚的种子,生根,发芽,并将为更多的人,开花„„

话题:把花种在自己心里

把花种在自己的心里 (学习生活)

初春四月,万物复苏,一切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同学们为了中考而奋力拼搏,但我却一直饱受伤病的困扰,成绩也一路败退,我好似陷入泥潭,越是想挣扎却陷得越深。

期中考试前几天,早已习惯坐在角落里的我不经意间一抬头,一束光芒直逼我的双眼,我擦了擦早已泪湿满布的眼镜,结果„„

啊!是樱花!我差点尖叫出来。那粉红色的光芒宛如一道道阳光驱散了心中的阴霾,那樱花不是一星一点,而是一片一群,好似花的海洋,团团簇簇,密密麻麻,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飞似地冲下楼去。眼前的樱花似乎比刚才更加茂盛,它们三朵一团,五个一伙笑嚷嚷地相互拥抱,一起欢迎春天的到来。这花像连绵的山峰,颇有些“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味。层层叠叠的花瓣,由深红到淡粉,颜色的渐变也显示出了它们调皮的性格,浅黄的花蕊依偎在花瓣的怀抱里悄然入睡,(描写)多么美丽的樱花,为何我不把这花种在心里呢?我在心里反复地问着自己,陷入了深思。

难道美丽的樱花的盛开,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吗?我不由地将目光转向它的枝干,那枝干上竟是伤痕累累!这不禁让我想起樱花,在夏日与烈日的灼烧沉默地抗争;在秋天,任凭刀刃般的秋风割掉自己的树叶,剜割自己的枝干;让刺骨的寒雪在冬天冻结自己的身体,在早春让霜花冰冻自己的新芽!(联想)面对这些挑战,它没有退缩,只是默默地汲取营养,积极地面对挫折,最终在今日绽放!

我不正像未开花前的樱花么?伤病、成绩后退让我心情压抑,面对这些挫折,我要把这充满活力的花种在自己的心底,笑对伤病对我的折磨,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它,坦然面对成绩的得失,默默地努力,在下一次的机会来临时,再次奋勇向前,积极地摆脱压抑的心情,让自己每天都保持微笑,挫折对于强者来说只是一块垫脚石。我相信,只要我把樱花种在心里,我就会像它一样,迎来人生花季的四月天!(议论点题)

把花儿种在自己心里,会给我战胜挫折的勇气;

把花儿种在自己心里,会让我拥有顽强的毅力;

把花儿种在自己心里,我会在中考中锋芒毕露!(强烈的扣题意识)(829字)

话题:美丽的生命

赞美你!坚韧的灵魂

校园花坛的一角,你静默着。

没有充足的阳光,没有温润的泥土,你却洁白地挺立着,毫不掩饰、毫不羞怯地开放。

这是春风拂面的季节,当旁边的那几株樱树婀娜地舒展自己曼妙的身姿时,赢得的是响亮的赞叹,可唯有你一声不响。你细长的茎仿佛更直了,墨绿的叶片在平静地舒展,花苞似乎更为饱满有力,仿佛在说:“我有我自己的美丽,我要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我被感染了,我发现你是那么细腻、自信,在这个春天里,惬意而自由,让人羡慕。你用你美丽的生命,执著地追求自己的本真。

不久,一场暴风雨从天而降。那几株樱花被风雨压弯了枝条,花瓣几乎全被洗掉了。可你——却安然开放!我惊讶地看见在风雨中,你晃动着的身躯:雨点击落在你身上,你就用力反弹一下,风儿刺痛你的皮肤,你用叶儿摇曳着反抗!无论多困难,你依旧洁白地挺立,你依旧那样坚韧,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来吧!暴风雨,我才不怕呢!”我不禁发出由衷的赞美。是你,是你用美丽的生命化作风雨中一道和谐的音符,正坚韧不屈地跳动!

许久,雨过天晴。樱花的花瓣散落了一地,留下了满地的伤痕。你却奇迹般地梳理着更加光洁照人的洁白如雪的花瓣,随着春风的鼓点,旋转、舞蹈…..在你身上,我看见了一个坚韧而又美丽的生命,正给我一份精彩的礼物。

花园中骄傲的你!即使我不知道你的名字,即使我只是你人生的旁观者,即使我只是你美丽生命的赞美者与抒发者,我仍然愿意用心去感受你生命的底蕴,体味着身体里流淌的美丽。这不正像高洁的人民教师吗?昼夜不息,呕心沥血,默默耕耘,他们的汗为我们而流,他们的芬芳溢满了世界。赞美你!灵魂的工程师!在你的生命里,我捕捉到了一个高贵坚韧的灵魂!我赞美你!

一朵无名之花依旧静默在校园里,正为自己的生命书写美丽……

话题:搜集阳光

收集阳光(托物言志式)

阳光,照在身上是暖暖的,含在嘴里是甜甜的,融在心里美美的。                        ——题记 早春二月,万物复苏,春光给这个世界又增添了一份金色,春风中夹杂着阳光那温暖的气息,我踏出家门,随手抓住一缕春风,随着它一起感受阳光。

与春风一起奔跑,十分畅快,在穿过了无数街巷后,它停住了,停在了一棵巨大的树干前,我伫足下来,抬头一看,竟是童年时光的旧居门前的一棵有着大大的树冠海棠树。久违了,海棠树,几年没见,现在已经长得有二楼这么高了,树枝交错,绿叶遮盖,无数的火红火红的海棠花竞相开放,那红色几乎就要燃烧起来。

是什么使它拥有火一般的热情?我轻轻抚起一朵花儿,鼻间立刻萦绕一股阳光的气息,一直蹿到心里。我不由得拨开这花瓣,花瓣里满是夺人眼球的金色,与阳光的颜色惊人地相似。这才明白,海棠是将金色的阳光深深地嵌在了火红色的花朵中,才发出了这带有阳光味道的花香。

海棠之所以开得这么美,这么香,是因为它心中存着一份阳光,一份温暖,一份爱,在它那个小空间绽放出大精彩。顿时我的心中好像也弥漫了一种阳光的气息,我把这份感悟收集在心里,我想人生其实也是如此,生活中充盈了阳光,如果我们能像海棠那样,努力积极地收集阳光,那么就能让阳光伴随着爱,在人与人心间传递;如果我们能像海棠那样,努力积极地收集阳光,就能为自己汲取一份前行的力量。在阳光充盈的每一个角落,为何不去收集每一处阳光,放在心中,让它散发无尽的香气,付与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在时间永传呢?

回家的路上,我不再需要春风的指引,只管一路跟着阳光走,一边收集阳光,相信等到了家,我也便会永远地将这阳光与爱存在心里!永远永远„„

作文八:《托物言志诗》2000字

《咏物言志诗》  导学案

命制人:于翠 审核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了解咏物诗的特点及考试设题角度,把握其阅读方法、步骤 2. 能熟练地运用已学过的方法思路进行该类诗歌鉴赏 【学习课型】  新 课 【学习时数】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咏物诗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 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二、课堂研读

(一)、读《古诗文知识与阅读》p133—p135,掌握咏物诗鉴赏必备知识: 1、咏物诗的特点:

① 题目特点:以物象为题,   咏(题、赠、赞)+物象 ,   物象+吟 ② 所咏的对象:常常是动物(蝉、马、牛、画眉鸟、蝉、蜂)、植物(,松、竹、梅、菊、

柳)以及其他事物(石灰吟)。

③ 既然咏物,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形态的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

是托物言志。由物及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仅仅拘泥于物。 ④ 整体构思和表现手法:常常以物自喻,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双关、

借代等修辞手法。

⑤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2、咏物诗的阅读方法、步骤: ①“读清”全诗 ,理解诗意。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体味感情时做到“不即不离 ”。

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诗的写作技巧。 3、考试设题角度:

①形象分析: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②所言之志: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③手法分析

(二)阅读《唐诗宋词》p22《房兵曹胡马》和p42《马诗》(其四)两首诗,回答问题. (1)两首诗都是写马,但感情基调不相同,第一首诗激昂向上,第二首诗满腔愤懑,沉郁悲凉。试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的异同。

相同:都抓住了马的外形特征,从“瘦”字入手;托物言志,是诗人的自况。 不同:

杜马,神清骨俊的胡马,写其骨相、双耳、奔驰之态;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形象。

李马:瘦(形)铜(声)。一是外形上的瘦骨嶙峋,二是瘦骨的铮铮铜声。这匹骏马是瘦骨铜声,“铜”的意象给人的感觉是坚、韧而且响亮。

(2)在杜诗中,你最喜欢哪一联,说说理由。

第一联:写马的出身不凡,勾勒出马神清骨峻的形象;语言凝练而形象。

第二联:以“竹批”比喻马耳之坚挺直竖,以“风入”形容马奔跑之迅疾轻快,一静一动写出马非凡的气概。用词准确形象。

第三联:运用虚写(抒情)表现马纵横驰骋,超越任何险阻,值得信赖的本领和品质。 诗人完全把马当作了生死相依的挚友,感情强烈而真挚。

第四联:“骁腾有如此”一句总括全诗,含义极为丰富,既是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本领,又是对房兵曹的殷切鼓励,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

(3)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诗中最后两句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突出例子。请就此诗作分析。(不少于200字。)

(见新课堂p60)

- 1 -

(4)两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1、阅读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①理解诗意:

•①倚--仗恃,依靠。狂--猖狂。这两句形容柳树在春天绿得很快: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②解把--解得,懂得。飞花--柳絮。③这两

句的意思是: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②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

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道”“的”的含义,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道】   有碑仆道(《游》)

成语:道听途说 / 任重道远 道芷阳间行(《鸿》)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 成语:一语道破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得道者多助(《孟子》) 道相似也(《师说》) 师道之不传也(《师说》)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说》) 【得】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 得双石于潭上(《石》) 自以为得之矣 《石》

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得不偿失 / 动辄得咎  问焉以求一得(《问说》) 往往有得/此余之所得也(《游》) 成语:得心应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 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问说》)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赤壁之战》)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 吾得兄事之(《鸿》) 【课后小结】

- 2 -

作文九:《铀(托物言志)》800字

铀,锕系;原子系数为九十二,符号为u,质量为238.09。放射性极强的元素。

默默无闻的它,终于在一九八六年被法国物理学家确定为放射性元素,但这同样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这同样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加拿大,在澳大利亚,在这些含铀量极其丰富的国家,铀是提炼完镭元素后的副产品,是一些无法处理的副产品,它不会被火烧熔,不会被水泡开,成为了让加拿大头疼的问题。终于有一天,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认识”了它,上百吨的铀矿运进了美国,造出了原子弹,赶在德国之前造出了原子弹,决定了世界的进程,人类的命运。

一九四五年中,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爆炸,炸出了两千吨TNT炸药的威力,而在这棵原子弹中,只用了一小块铀片,却点亮了一个州的夜间。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一架经改装的B-29轰炸机,在这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飞临日本广岛上空,几秒后,一朵巨大的蘑菇云笼罩住了这个城市。九千余人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数万人魂归天国,十万余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触发装置,一些炸药,还有的,是两块铀235片,只是两块小小的铀片,引起了无数的生命的消逝。三天之后,另一颗名为“胖子”的原子弹空投在了日本长崎,又是数万人命丧于此……

从此,人们意识到了铀的力量,再没去轻视这一片小东西,人们把它放在核反应堆中,加速他的反应,加大他的放射,将它的能量转化为电能,为人类的电力生命线提供最会绿色环保的养分。用他的能量,熔化黄金,使它得以成为美丽的工艺品、饰品。用他的能量,点“燃”钨丝,使它得以为千家万户供应明亮与温暖。

这便是铀。

我愿像这铀一般,潜至深山,隐至丛林,平时默默无闻,而一旦到了关键之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能量,气壮山河。

这就是铀。

我要像这铀一般,静之,仿若处子,不闻不问;动之,仿若雄鹰,威震天下。

这便是铀。

我欲像这铀一般,可以,开天辟地;可以,气吞山河;也可以造福于人,造福大众。

作文十:《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1500字

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象征

【释义一】象征指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修辞方式叫象征。象征的修辞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释义二】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

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象征”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文中,意为“一剖为二,各执一半的木制信物”,但随着词意的不断衍生,如今的“象征”的意义渐渐的演变为以一种形式代表一种抽象事物。

托物言志

【释义】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区别:

1、象征侧重物所具有的性格、品质,托物言志侧重作者的主观感情。另:象征存在文化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如“海燕”,你说象征“无产阶级战士”可以,说“春的使者”也可,而托物言志则含有文化意义的确定性,如“梅”“兰”“竹”“菊”意义比较明显。

2、象征是一种修辞,而托物言志是一种表达方式,我想这一点不能混淆。遇到一道具体的题目要看如何要求,如果问用了哪一种修辞,自然不能说托物言志,如果问用了哪一种表达方式,自己不能说是象征。

3、从使用范围上看,象征分为局部象征和整体象征,前者肯定不能理解为托物言志,后者还要分具体情况。

4、从结构上分析,象征包括鲜明象征和含蓄象征,前者不是托物言志,后者要分具体情况。

如果一个象征,同时属于整体象征和含蓄象征,同时又是象征一种生活态度或者胸怀,就可以理解为托物言志。

托物寓意

【释义】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一般指借物表意、言外蕴旨的古文诗作的表达方法,往往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无穷,较之直抒胸臆者则别有一番韵致。这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是自然界某些事物秉性特殊,容易触发诗人对某些意念的联想;二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不能直抒胸臆,故而用托物寓意之法。清代冯煦《剑州闻蝉》欧阳修的《画眉鸟》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的区别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