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范文带论点论据 《议论文经典论据:把握现在》1600字

作文一:《议论文经典论据:把握现在》1600字

思路提示

不要为过去的失误而一味痛悔,也不要总沉浸在对明天的想入非非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现在。

把握现在要从把握今天开始,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把握现在就是要珍惜手中拥有的,别再为失去的东西流泪;把握好现在就能把握好人生。

理论论据

路从脚下走,事从今天做。

――谚语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

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

――孙中山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

――[俄]屠格涅夫

经典素材

一、把握现在就是打好手里的牌(艾森豪威尔从平民到总统)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妈妈停了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

他一愣,听见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句话,从未再对生活存在任何抱怨。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己所能地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艾森豪威尔逝世后,约翰逊在给他的悼词中称赞他“勇敢和正直”。他的这种勇敢和无所畏惧的性情正是承袭了母亲当年的教诲:人生如打牌,既然发牌权不在你手里,那么,你能做的只有用你手里的牌打下去,并努力打好,除此以外,你没有任何选择!

二、不要在感伤和空想中失去现在(“双面神”的故事)

一位哲学家途经荒漠,看到一座很久以前的城池的废墟里,有一座“双面神”石雕。

他没有见过“双面神”,所以就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会有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说:“有了两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过去,牢牢地记取曾经的教训;另一面又可以瞻望未来,去憧憬无限美好的蓝图啊。”

哲学家说:“过去的只能是现在的逝去,再也无法留住;而未来又是现在的延续,是你现在无法得到的。你却不把现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知,又有什么具体的实在的意义呢?”

双面神听了哲学家的话,不由得痛哭起来,他说:“先生啊,听了你的话,我至今才明白,我今天落得如此下场的根源。”

哲学家问:“为什么?”

双面神说:“很久以前,我驻守这座城时,自诩能够一面察看过去,一面又能瞻望未来,却惟独没有好好地把握住现在,结果,这座城池被敌人攻陷了,美丽的辉煌却都成为了过眼云烟,我也被人们唾弃而弃于废墟中了。”

三、抓住机遇就是把握了现在(比尔•盖茨的成功)

1973年,英国利物浦市一个叫科莱特的青年,考入了美国哈佛大学,常和他坐在一起听课的是一位18岁的美国小伙子。大学二年级那年,这位小伙子和科莱特商议,一起退学,去开发32Bit财务软件,因为新编教科书中已解决了进位制路径转换问题。

当时,科莱特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他来这儿是求学的,不是来闹着玩儿的。再说对Bit系统,墨尔斯博士才教了点皮毛,要开发Bit财务软件,不学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是不可能的。他委婉地拒绝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成为哈佛大学计算机系Bit方面的博士研究生,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是在这一年,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亿万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莱特继续攻读,拿到博士后学位;那位美国小伙子的个人资产在这一年则仅次于华尔街大亨巴菲特,达到65亿美元,成为美国第二富豪。1995年,科莱特认为自己已具备了足够的学识,可以研究和开发32Bit财务软件了,而那位小伙子则已绕过Bit系统,开发出Eip财务软件,它比Bit快1500倍,并且在两周内占领了全球市场,这一年他成了世界首富,一个代表着成功和财富的名字――比尔•盖茨也随之传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作文二:《如何把握议论文的论点》3200字

父亲的眼神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2.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3.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4.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5.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6.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7.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8.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9.“娃儿,种庄稼也得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10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11.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

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12.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

者。

13.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控制

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1.填空

⑴文段是运用第(     )人称来叙述的。第3-10段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⑵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人物描写方法。

2.第10段中画线句子只运用了那两种表达方式?

1.论点=论题+作者的观点+完整的判断句

⑴论点一定是表明了作者看法的句子,如果一个句子只是引用了某个名人的话,而没有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或者没有作者的明确判断,它就不能成为论点。

⑵论点与论题辨析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

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是带有明确判断的完整的句子。

2.中心论点:作者观点的核心

3.分论点:分论点用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概括性强;分论点相对具体、细致

1.内容上

中心论点包含分论点各项内容

2.形式上

⑴中心论点精炼、简洁,是个完整的判断句;分论点分句较多,表述具体

⑵中心论点一般分布在开头、结尾等重要段落,分论点一般分布在中间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话。

类型:

1.明确表述式,即文中有原话表明中心论点。

2.概括归纳式,即文中没有对中心论点的明确表述,需要读者一句文章内容概括。

注:由于中考说明中对议论文的要求是“简单阅读”,所以中考当中多数中心论点都属于“明

确表述式”,但也不排除出现“概括归纳式”的情况。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用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

5.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3.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4.对论点的评述(开放性试题)

题型1:准确找出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

Step1.浏览全文,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关注中心论点出现的高亮区:

文章标题

文章开头(重点关注前两句/末句)

文章结尾(重点关注末端前两句/末句)

文章中间(每段的前两句/末句)

2.归纳“一句话”:将每段的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句话一般能在原文中找出来。 Step2.

在step1中找出的各个论点中,筛选出最核心的那个,即中心论点。

Attention:

如果论点是比喻句,则需要将喻体置换成本体再加以表述。

例: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好草地——好条件

瘦马——不成功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如果不努力,多好的条件也不能成功

题型2: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Step1:按照题型1的方法找出论点

Step2:“对号入座”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用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简要概括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

5.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将兴趣进行到底

1.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2.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

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3.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4.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

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5.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

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6.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请见第三讲)

作文三:《如何把握议论文的论点》3300字

父亲的眼神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2.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3.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4.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子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5.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6.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7.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8.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9.“娃儿,种庄稼也得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10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11.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

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12.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

者。

13.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控制

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1.填空

⑴文段是运用第(     )人称来叙述的。第3-10段是按照(         )顺序来记叙的。  ⑵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人物描写方法。

2.第10段中画线句子只运用了那两种表达方式?

答案:

1.论点=论题+作者的观点+完整的判断句

⑴论点一定是表明了作者看法的句子,如果一个句子只是引用了某个名人的话,而没有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或者没有作者的明确判断,它就不能成为论点。  ⑵论点与论题辨析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

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是带有明确判断的完整的句子。  2.中心论点:作者观点的核心

3.分论点:分论点用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概括性强;分论点相对具体、细致

1.内容上

中心论点包含分论点各项内容

2.形式上

⑴中心论点精炼、简洁,是个完整的判断句;分论点分句较多,表述具体

⑵中心论点一般分布在开头、结尾等重要段落,分论点一般分布在中间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话。

类型:

1.明确表述式,即文中有原话表明中心论点。

2.概括归纳式,即文中没有对中心论点的明确表述,需要读者一句文章内容概括。  注:由于中考说明中对议论文的要求是“简单阅读”,所以中考当中多数中心论点都属于“明

确表述式”,但也不排除出现“概括归纳式”的情况。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用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  5.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3.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4.对论点的评述(开放性试题)

题型1:准确找出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

Step1.浏览全文,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关注中心论点出现的高亮区:

文章标题

文章开头(重点关注前两句/末句)  文章结尾(重点关注末端前两句/末句)  文章中间(每段的前两句/末句)

2.归纳“一句话”:将每段的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句话一般能在原文中找出来。 Step2.

在step1中找出的各个论点中,筛选出最核心的那个,即中心论点。  Attention:

如果论点是比喻句,则需要将喻体置换成本体再加以表述。  例: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好草地——好条件  瘦马——不成功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如果不努力,多好的条件也不能成功

题型2: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Step1:按照题型1的方法找出论点  Step2:“对号入座”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用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简要概括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  5.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将兴趣进行到底

1.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2.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3.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4.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5.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

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6.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请见第三讲)

作文四:《如何把握议论文的论点》3300字

父亲的眼神

1.一个背影,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身悚然汗下。 2.那是在我上中学时,因为有“瘸腿科”,加上当时传说文理不再分科,所以,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但是数理化成绩却出奇地差。这样的情况下,肯定高考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前,我彻底失望,回到家里。

3.因自觉惭愧,回到家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到田里帮忙。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二流子”的。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再上学,反正学不好了,还不如回家种田。

4.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他对我寄予很大的希望,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他不想我走他的老路。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进去我的话。我不怕父亲发火,却怕父亲的沉默。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在身上像虫一样爬,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好意思停下来„„

5.中午,回家吃过饭,父亲仍然没有就我退学的事发表意见。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这沉默,让我忐忑不安。

6.吃过饭,父亲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然今年地瓜就收不到了。锄头就走。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

7.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汗水把我弄得睁不开眼晴,要在学校,现在正是午睡的时侯,我早已经呵欠连天了——看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着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着了。

8.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不屑、鄙夷,也有悲哀、绝望,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说不出的内容„„ 9.“娃儿,种庄稼也得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干不好。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

10回到家,我觉得浑身骨头都散了。摸着胳膊上已经晒脱了皮的地方,我的心乱成一锅粥。 11.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又把我推起来。一睁眼,又是那眼神„„我坐起来,恶

狠狠地说了一句:“我要上学!”

12.后来的事情变得很简单。高考后,我上了大学中文系。再后来,到电视台当上了一名记

者。

13.尽管远离家乡,远离了父亲,但那眼神始终占据了我的记忆,今夜回想起来,仍然控制

不住自己汹涌的感情。走到院子外,望着深邃的苍穹和满天的繁星,我不由喃喃自语:“山一样沉默的父亲,你的期盼,你的鞭策,你的激励,终于成就了我的今天,我忘不了你的眼神!

1.填空

⑴文段是运用第(     ) 人称来叙述的。第3-10段是按照(         ) 顺序来记叙的。  ⑵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 和(               ) 的人物描写方法。

2.第10段中画线句子只运用了那两种表达方式?

1.论点=论题+作者的观点+完整的判断句

⑴论点一定是表明了作者看法的句子,如果一个句子只是引用了某个名人的话,而没有用作者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或者没有作者的明确判断,它就不能成为论点。  ⑵论点与论题辨析

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

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是带有明确判断的完整的句子。  2.中心论点:作者观点的核心

3.分论点:分论点用来证明或补充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概括性强;分论点相对具体、细致

1.内容上

中心论点包含分论点各项内容

2.形式上

⑴中心论点精炼、简洁,是个完整的判断句;分论点分句较多,表述具体

⑵中心论点一般分布在开头、结尾等重要段落,分论点一般分布在中间段落的第一句或者最后一句话。

类型:

1.明确表述式,即文中有原话表明中心论点。

2.概括归纳式,即文中没有对中心论点的明确表述,需要读者一句文章内容概括。  注:由于中考说明中对议论文的要求是“简单阅读”,所以中考当中多数中心论点都属于“明

确表述式”,但也不排除出现“概括归纳式”的情况。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用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

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  5.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3.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4.对论点的评述(开放性试题)

题型1:准确找出中心论点  解题思路:

Step1.浏览全文,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关注中心论点出现的高亮区:

文章标题

文章开头(重点关注前两句/末句)  文章结尾(重点关注末端前两句/末句)  文章中间(每段的前两句/末句)

2.归纳“一句话”:将每段的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这句话一般能在原文中找出来。 Step2.

在step1中找出的各个论点中,筛选出最核心的那个,即中心论点。  Attention :

如果论点是比喻句,则需要将喻体置换成本体再加以表述。  例: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好草地——好条件  瘦马——不成功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如果不努力,多好的条件也不能成功

题型2: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Step1:按照题型1的方法找出论点  Step2:“对号入座”  1.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2.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3.开头用小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简要概括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在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提出中心论点  5.结尾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

将兴趣进行到底

1.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2.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

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3.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4.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

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5.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

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6.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分)

(答案请见第三讲)

作文五:《议论文论点的把握》600字

龙源期刊网 ://.qikan..

议论文论点的把握

作者:何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