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什么意思什么字_《“人”的寻觅》12500字

作文一:《“人”的寻觅》12500字

作者:程敏

当代电影 2009年05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物传记片经历了两个演变时期,即“十七年”的初创期(从人物创作的意识形态体现上来讲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英雄主义的人物塑造)和改革开放后的成熟期。而成熟期人物传记片的发展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转型阶段(从人物创作的意识形态体现上来讲转型阶段可以称之为:哲理意识的人物转型);二是90年代初至今的繁荣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物意识形态创作倾向于个人魅力的艺术再现)。纵观新中国人物传记影片的创作历程便会发现,它是在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这三种不同文化范式的影响下逐步形成自己片种特征的。在新中国电影史上,人物传记片同其他类型的电影作品一道跨越影空铸造出20世纪末及新世纪中国影坛的风雨彩虹。

一、“十七年”人物传记片的初步探索

“十七年”电影创作时期,党对文艺的方针政策直接影响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和艺术家的创作倾向。这一时期电影创作也因而呈现出艺术思维与国家政治意志彼此交融的独特美学形态。也就是说,“十七年”电影除了体现艺术的审美价值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宣传工具,以从属的姿态娓娓倾诉充满政治激情的时代话语。此情形下出现的新中国传记影片,毫无例外地也同样体现出这种特殊的美学风格。这一时期的人物传记影片以直接歌颂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发展和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英雄人物为主,其总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国家新政权形象的英雄主义人物塑造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内政权性质的变化,电影艺术的服务对象由市民及知识分子阶层转为普通的工农大众。树立新政权的国家形象、宣传工农兵美学因而成为“十七年”新中国电影的首要目的和任务。1951年,周扬在讲话中提出:“文学艺术是对广大人民进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人民民主革命的教育的有力武器之一”……“目前文艺创作上头等重要的任务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必须表现出新的人民的新的品质,表现共产党员的英雄形象,以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广大群众和青年。”①

这个时期,电影镜头直接对准了中国革命史各阶段的工农兵形象。《白毛女》、《翠岗红旗》、《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上甘岭》、《狼牙山五壮士》、《风暴》、《红色娘子军》、《红日》、《小兵张嘎》等影片中的工农兵主角带着战争硝烟和泥土芬芳闯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身上所呈显出来的质朴崇高之美和无私无畏精神使观众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这一时期的传记影片其创作模式通常是主人公在权威化身的帮助下经受磨难和考验,最终走出困境,获得权威的认可与命名。在这些电影中,“个人的潜在欲望被否定,代之以培养起革命的、理性的、对理想社会向往的主体。……新中国电影不突出主体如何最终地获得客体,而是主体如何确立或被任命,即英雄如何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同敌人的斗争中成长起来”。②在新中国电影史上,较早创作的一批人物传记影片如《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等,其主角几乎都是从战争烽火中走过来的革命战士,他们历经苦难,最终成长为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在银幕上显露出来的勇于反抗黑暗压迫、积极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风貌,唤醒了大众对于战争与苦难的历史记忆,从反面宣示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由此达成对现实制度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李时珍》、《林则徐》、《宋景诗》等传记作品虽不直接表现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闹革命、求解放的内容,却也通过对人物不凡业绩的讲述,将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贯彻到影片中。如《林则徐》将人物性格的刻画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结合起来,在塑造林则徐这一历史伟人形象的同时,展开了血与火交织的中国近代史画卷,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宋景诗》则进一步树立起一个为反抗腐败的封建统治揭竿而起的农民英雄形象,揭示出反帝爱国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一政治命题。

“十七年”传记片的风格都是健康、明朗、乐观、向上的,虽然片中英雄人物的结局往往是牺牲或失败,但在具体表现过程中却并不显现任何悲剧色彩,而是呈示为一种悲壮崇高的精神境界。如《董存瑞》中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响手榴弹的伟大壮举和他那震天动地的呼声无形中成为了革命英雄主义的壮烈宣言,久久回荡在千万人心中;《雷锋》中雷锋的人生看上去普通而短暂,但作为一个为了人民利益奋斗一生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平凡中的不平凡在影片里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张扬,给人留下永久难忘的印象。

2.充满戏剧性的叙事风格

“十七年”电影中人物多处于向黑暗世道抗争、在战斗里不断成长的情境之中,往往借助于两极对立的戏剧性冲突来展现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凸显共产党领导的英明伟大。这一时期片种特征尚不清晰的人物传记片一般以革命抒情正剧的面貌出现,在表现上也沿袭了这类影片的戏剧性叙事风格,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采用原型加工和杂取素材集中展示的方法塑造英雄形象,常以主人公与外在黑暗、反动势力的较量为主线构造情节,完成叙事。正是这类戏剧冲突映现出传记片主人公们执著坚定、不屈不挠的个性特征,给观众造成巨大的心灵震撼。影片在结构形态上大都采用戏剧模式,通常依照产生、发展、高潮、结局的程序来安排故事情节,事件相对集中,情节激烈紧张,人物个性鲜明,作品情感单纯强烈,主观褒贬一目了然。过度的戏剧化从某种程度上妨碍了艺术家们对电影本体艺术特性的探求,使得影片显现出一些明显的不足。这表明“十七年”的传记片仍未能摆脱“影戏”传统的影响,真正走上合乎电影自身规律的全新发展道路。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影戏”式电影的“复活”“明显地反映出对电影的政治功能要求在多大的程度上规定着艺术风格和艺术语言的运用”。③即使如此,“十七年”传记片中也还是有些精彩段落因为借鉴了传统的民族叙事风格,而将抒情性与戏剧性融为一体,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尽显电影语言的美感特色。如《林则徐》中林则徐与邓廷桢诀别的一场戏,导演巧妙地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唐诗名句转化为电影镜头,以写意手法渲染出人物的离情别绪,达到了“一切景语皆情语”④的美学境界。

3.简明清晰的视听语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世界电影美学思潮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却没有影响到当时由于意识形态对立而与西方隔绝的中国,“十七年”的电影创作依然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既定路线向前开进。新中国电影在具体表现形式上有意识选择了褒贬分明、简明清晰的视听语言,以求与作品所要传达的主流文化形态相适应、相匹配。电影语言始终围绕着戏剧化的叙事结构,借单一的叙事视点、传统蒙太奇的表现手段和平面化的视听造型来完成对革命英雄人物的模式化塑造。这种体现着二元对立传统观念的语言模式长期主宰着中国传记影片的创作,与特定时期中国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欣赏习惯深相契合。

这一时期的传记影片中,近景、特写尤其是英雄人物充满激情的面部特写镜头的大量出现,传达出鲜明的倾向性。在情节高潮部分,这类镜头的运用往往隔绝了人物与周围背景的联系,暂时割断了叙事的链条,将人物的爱憎情感瞬间加以放大和强化,自然引导观众去探寻画面以外的寓意。董存瑞牺牲前最后一刻手托炸药包的特写,刘胡兰慷慨就义时坚忍表情的渲染,赵一曼举枪高呼奋力冲锋的近景等经典镜头,借具象表抽象,用艺术化的方式突出了革命英雄的高尚人格,同时又将之提升到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完全统一的精神境界。

4.相对简单的性格刻画

在“十七年”的传记片中,人物的功能主要是以历史承载体或历史符码的身份叙述对社会和历史的权威体验,客观上拉开了人物与观众的距离,人物缺乏独特的个性和鲜活的生命感。电影艺术家们习惯性地按照某种既定模式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理,而较少触及人性的深层,这就使得影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常被演绎为主义和观念的化身,带有某些类型化的特征。

二、转型期人物传记片的发展演进

1.煎熬中的思想觉醒,哲理意识的人物转型

1966年以后扭曲历史、摧残文化、践踏人类理想的疯狂年代非但没有扑灭中国电影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反而让他们在煎熬中积聚了丰富的创作激情,在沉思中获得了真正的思想觉醒;而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则从客观上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激活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新时期的电影艺术家们在继承“十七年”传统的基础上起步,掀起了又一次波澜壮阔的现实主义创作高潮。在密切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他们用冷峻的哲学眼光观照历史,对民族的过往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反思,创作出包括《吉鸿昌》、《廖仲恺》、《秋瑾》、《谭嗣同》、《孙中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在内的一批优秀传记影片。这些传记巨片的出现,从题材选择、思想把握、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影像处理等多个方面为以后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记影片已进入发展的转型期,逐步开始确立自己独特的艺术形态。

转型期作品大胆破除了许多以往的禁忌,赋予英雄主义以新的历史内涵。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新时期思想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电影艺术家们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社会现实中的人本身,以电影为手段,从不同角度、不同路径向着人性的深处掘进,其新异性和深刻性上远远超过了“十七年”的同类作品。银幕上的那些概念化、雷同化、模式化、类型化的形象被充满感性魅力、个性风格、生命激情、传奇色彩的人物所取代,传记片中的英雄走下神坛,步入悲欢交融、生死相续的滚滚红尘,显露出同常人一样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特定情景中英雄的焦虑、冲动、无奈、妥协乃至错误,使他们以人的本真面目贴近了观众心灵,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与深切的思考。

2.全新的影像艺术风格

进入新时期以后,由于获得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创作氛围,所以许多中国导演得以全心投入艺术的探索,尽最大努力拓展电影的各种可能性。他们认识到:“当代电影在叙述方式上完全可以冲破旧的框框,去探索更接近现实、更自如地表现电影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的手段。”⑤在实践中,不少老导演的创作个性发生了明显转变,新导演则呈后来居上之势,逐步开始确立自己不同以往的艺术主张和影像风格。在传记片领域,陈家林、丁荫楠、王冀邢等第四代导演锋芒初露,创作出《谭嗣同》、《孙中山》、《末代皇后》、《魔窟中的幻想》之类富于新意和个性的作品,使传记片从内容到形式都焕然一新,呈现出空前的活力。作品的成功表明中国传记影片正日益走向成熟,片中纪实因素和史诗风格的增强则意味着传记片的片种特征已开始成型。

1979年,为抗日爱国将军立传的《吉鸿昌》面世,作品气势恢弘,叙事流畅,以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新的革命英雄形象,成为新时期首部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传记片。1983年,汤晓丹导演的《廖仲恺》再次为传记片赢得广泛声誉,影片着重表现革命先驱廖仲恺一生中最后几年的政治生涯,在宏观与微观、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统一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心灵轨迹与个性情感做了细致的描绘与清晰的刻画,凸显出这个特定人物的性格魅力和历史作用。1984年,第四代导演的传记片发轫之作《谭嗣同》以开阔的历史视野、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凝重的艺术风格展示了在历史风云的翻涌中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浮沉兴衰,使传记片在真切感人的纪实基础上向宏观史诗迈进了一大步。1986年,丁荫楠的《孙中山》将新时期传记影片的创作推向第一个高峰。这部历史巨片首次在银幕上再现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奋斗的一生,以强烈的造型意识形象展示了一个历史巨人的精神风貌。此片采用散文诗手法,以人物的心理情绪为线索来结构全片,将孙中山漫长的革命道路和与其相关的复杂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串联成一个宏大而有序的整体,使全片犹如一部波澜起伏的交响诗,始终笼罩在一种厚重浑茫的历史氛围之中,较好地达成了主体意识与历史意识的完美统一。

3.艺术形式与人物刻画深度的相对局限

转型期的人物传记片创作中也难免还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方面。《吉鸿昌》、《秋瑾》、《彭大将军》等作品因为主人公来自实有的生活,所以在创作中力求真实,结果由于受到真人真事的局限而影响了艺术形式的自由发挥和思想意蕴的深度开掘。

三、繁荣期人物传记片的逐渐成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业大潮席卷中国,整个社会在迷失与困惑中探寻出路。与之相应,在电影业中出现了娱乐片横扫全国市场的狂热态势,主流意识形态在银幕上一度陷入缺失的尴尬情境。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以强化影视创作的意识形态倾向。1987年的全国故事片厂长会议上提出了“主旋律”概念,号召艺术家们积极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及表现党和军队光辉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造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电影局副局长江平认为:“所有老百姓喜闻乐见,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影片都是‘主旋律’,但主旋律往往被赋予某种政治色彩,现在用主流影片的概念代之,更容易被观众接受。”⑥导演冯小宁是这样阐释自己对主旋律概念的理解“凡是感人的影片都是主旋律”,他直言,“观众不喜欢的其实并非是主旋律,而是假大空、苍白无力,打着主旋律幌子的电影。正是这些电影坏了主旋律的名头,伤害了观众的朴素感情”。⑦“主旋律”概念的提出和相关文化策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也从某种意义上促成了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传记影片的繁荣。此期传记片创作中总结起来大略有以下几个特点:

1.意识形态的潜隐与转化

主旋律影片的大量涌现构成了20世纪末及新世纪初中国影坛的一大景观。《巍巍昆仑》、《百色起义》、《开国大典》、《开天辟地》、《毛泽东的故事》、《周恩来》、《邓小平》等史诗性电影的成功,既起到了巩固国家意识形态的作用,又满足了观众集体无意识中的英雄梦想,同时还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与西方商业电影迥然有别的叙事模式。韩三平曾面对《云水谣》这部真正意义上的主旋律影片的成功运作做此总结:“许多人一提到现实题材,就立刻想到了主旋律,就立刻想到离观众太远,这正是我们现在要避免和纠正的。”他说,“任何影片的考核标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好看,而且是普通观众认为好看,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不好看,就算影片意义再深远,也达不到什么效果。观众是第一位的,这点是现在每个创作者必须明白的”。⑧

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记片在20世纪的最后时刻开始重铸辉煌,艺术水准再攀新高,这是一个民族进入新世纪的精神跨越的表现。道德伦理片中的英雄平民化、叙事悲情化和语态亲情化,使主旋律的道德宣扬与中国电影传统类型得以结合,取得了社会宣教和市场效益合一的目的。《焦裕禄》、《周恩来》、《毛泽东的故事》、《刘少奇的四十四天》、《孔繁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我的1919》、《毛泽东与斯诺》、《相伴永远》、《嘎达梅林》等一批作品将富有中国特色的时代精神和人文情怀融入题材,使教化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在影片中得到完美结合。这些作品或写实,或写意,或朴素,或华美,或凝重,或清新,或激情洋溢,或深邃绵远,种种富于想象力和历史感的画面、音乐、故事、情境,将观众带入充满魅力的电影世界,使人徜徉其间,感同身受。

在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的人物传记片中,有关意识形态的内容被巧妙隐藏在情节和场面的自然流程间,传记电影呈现出一种潜在的娱乐化变异。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摆脱了以往的史实局限,获得演义化的个性魅力充分展现。主人公无形中成为意识形态话语的代言人,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作用于观众的集体无意识,以其合理的存在性确证政治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加强人们对政府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依赖和信心,潜移默化中体现作品输出意识形态的功能。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电影政治意识形态与主要英雄人物严密合一的强大传统,在这一主要领域中取得突破,中国主流电影的叙写出现了令人惊喜的全面改观。

2.英雄人物的平凡化与复杂化

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初中国的人物传记片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一是革命领袖成为表现的热点,二是“泛情化”策略的普遍采用。电影艺术家们在重新审视历史的时候,自然将目光投向那些开创了共和国纪元的世纪伟人,尝试着让他们的形象在银幕上出现。

在总结80年代创作经验的基础上,电影艺术家们有意识采用“泛情化”策略处理素材,刻画人物,取消领袖和英雄人物头上笼罩的光环,通过对伟大人物的人性化展示,树立起某种富于道德感召力和个性魅力的典范形象,借以宣示国家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增强凝聚力,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人的教育和感化。90年代的《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和他的儿子》、《周恩来》,21世纪初的《毛泽东在一九二五》、《毛泽东与斯诺》、《相伴永远》、《毛泽东回韶山》等传记片,让领袖人物活生生地站立在观众面前,唤起了广大观众对领袖形象的审美热情,开拓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记片创作道路。

“泛情化”策略是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的生存环境中闯出的一条蹊径,具体落实到作品中,一般表现为两种状况,即“英雄的世俗化”和“世俗的英雄化”。所谓“英雄的世俗化”是指在创作中将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当做人而不是神来描写,显现他们超凡风采背后与常人一样的情感和生活状态。新时期传记片中的英雄已摆脱了神话寓言象征符码和权威话语代码的身份,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出现在观众眼前,而是被放置到真实自然的叙事流程之中。英雄的世俗化最典型的表现是革命领袖形象在影片中走下神坛,以真正的人的面貌活跃在银幕上,一言一笑中呈示出与常人无二的情绪和心理,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冲击和情感共鸣。这一点在几部关于毛泽东的传记影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毛泽东的故事》中的毛泽东热心地为警卫长当红娘,孩子气地不愿服药,为拍出一张神气的相片像常人一样注重自己的仪表神态;《毛泽东与斯诺》中的毛泽东和战友同吃一个猪蹄,同吴老四邻里兄弟般毫无拘束地谈天,与斯诺谈起长征中被迫送人的儿子时禁不住黯然神伤;《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的毛泽东为让儿子从军而请彭德怀吃饭,闻听儿子牺牲的噩耗时默默流泪,因美好梦境被警卫打断而勃然震怒;《毛泽东在一九二五》中风华正茂的青年毛泽东与乡亲们一起吃春饭、玩火龙,镇定从容地面对地方土豪恶霸的威压,工作中出现分歧时摆出长兄的架子教训弟弟,与妻子分别时故意用幽默的言语安慰对方以克制心中的离愁。《毛泽东回韶山》中全片归隐了革命时期影片所墨守成规的战争、政治、权威等元素,取而代之的是一代伟人与百姓鱼水之情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伟人在定夺国事、运筹大局之外自然亲切、情义绵远的一面。这些作品通过领袖与身边工作人员、与亲朋故旧、与平民百姓日常交往的描述,让人真切领略了毛泽东宽厚博大的胸怀,幽默乐观的性格旨趣,充满睿智的人生态度及平朴可亲的人格魅力。

而所谓“世俗的英雄化”,则是指从现实人物平凡的生活中发掘超乎寻常的精神品质,为普通知识分子、优秀基层干部立传的《焦裕禄》、《蒋筑英》、《孔繁森》、《郑培民》、《张思德》等影片均属此类。这些在平凡生活中创造了不凡业绩的英模们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活处境和遭遇,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生理、心理、性格、感情方面的烦恼与不足,但他们靠着自己执著、坚忍、坦诚、豁达的精神品格,最终获得了观众的崇敬、接纳和认同。有评论家指出:“这些影片都不再把主人公塑造为一个全知全能的英雄,也没有赋予他(她)超凡脱俗的智勇,过去那种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形象被平凡化、平民化了。”⑨《焦裕禄》以朴素、自然、真实的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位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影片紧紧抓住焦裕禄忠诚党的事业、关爱群众、忘我工作的精神,通过火车站雪夜访灾民、庄稼地里冒雨同抗灾、赴医院万人齐相送等场景将主人公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叙写得淋漓尽致。《蒋筑英》采用交错闪回的手法,使现实与回忆交叉出现,以蒋筑英妻子路长琴奔丧为经,有关亲友、师生对蒋筑英的回忆为纬,在对蒋筑英日常工作和生活细节的自然描述中编缀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耐人寻味的一生。《孔繁森》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来自汉族地区的地委书记对于西藏这块土地朴挚深厚的爱。面对高原环境的极度恶劣和西藏人民的严重贫困,主人公发出了“我们共产党人不能让老百姓把希望寄托在来生来世”的激情言语,但他无法凭借个人力量改天换地,只能做些收养孤儿、为藏族老太太暖脚、在电线杆上系哈达悼念战友之类温情洋溢但却实实在在的小事,也正是这些小事展示了一个充满良知的人宽厚博大的精神境界,让观众受到深深的感动。《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表现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战士,辛勤劳作,遵纪守法,信念执著,纯朴感悟着:“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他的普通,就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默默无闻,让人忽略。但就是这样一个善良憨厚、沉默寡言、憨厚连着忠诚的小个子士兵,在这如许不经意的平凡中,用生命最后一刻的壮举,让他的平凡散射出奇彩的光芒,成为人民心中、领袖心中永远的英雄。《郑培民》以回忆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没有官气、没有架子的平民官员——郑培民。在刻画主人公的公仆精神时,导演没有规避这位国家干部的平凡与朴俗,而是通过平实、质朴的生活细节和言行举止来牵引挖掘受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与心灵震颤。如镜头叙述着郑培民在县城的城门洞里给老伴买一双普通的三块钱的胶鞋,他掏出了五块钱,然后静静地等着卖家找两块钱;主人公因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往医院的路途中还不忘叮嘱开车师傅:小心开车,千万不要闯红灯”的关切话语;披星戴月、穿梭奔波于艰险山路,为修路资金、环境条件等棘手问题而辗转不眠。

“历史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张思德、孔繁森、李素丽、赖宁……在我们的事业中依然处处可见,他们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于细微处见精神,尽力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涌动着生命的本色,闪烁着理想的光辉。”⑩

3.视听语言的拓展与创新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艺术家们在世界电影艺术思潮的冲击下,吸收和掌握了大量世界电影语言技巧,艺术视野空前开阔,创作观念日新月异,开始在实践中尝试各种新的电影表现手段。“在历史题材创作中,语言不仅体现为一种话语的修辞方式。在美学意义上,它还体现为一种叙述的风格样式。甚至在影像视听层面的影视艺术语言的运用方面,历史表象的构成方式,也渗透着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解释。”(11)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一向拘谨平实的传记影片也逐渐突破陈旧的蒙太奇叙述方式,有意识回避人为的矛盾冲突,淡化作品戏剧色彩,采用全知的非限制性客观视点捕捉更接近原生态的表现对象,尽可能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真实的人物风貌。

色彩、音响、造型等因素在此期的传记片中已超越了原来辅助叙事的地位,成为不可或缺的叙事要素。将这些因素运用得最成功也最富创意的首推丁荫楠,在《孙中山》中,全片外景始终处于晨雾、黄昏、夜雨、风雪的氤氲气氛中,黑、红、金成为画面的主色调,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镜头的大量介入,勾勒出孙中山在颠沛流离中不断斗争、不断探索的心路历程,这些方面彼此映照,融汇为一,整合出影片的悲剧格调。90年代的《周恩来》和《相伴永远》影片综合运用光线、色彩、镜头、构图、影调等多重造型因素在不同的板块空间中展现人物心理和事件流程,取得了明显的表情达意效果。《周恩来》中大胆的逆光、顶光运用,强烈的明暗光比反差度,使画面黑白对比鲜明,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此外,影片还以橙黄色为现实空间主调以寓示高贵与权威,以红、黄、黑、白交叉调节场景色调氛围,形成强烈的视觉造型冲击力。在黄健中导演的《我的1919》中,同样体现出类似的创作意图,片中一些镜头画面的处理同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绪感染力。如影片开头裸体男子奔走狂呼“战争结束了”的场景,一群佩带勋章的伤残士兵围攻顾维钧马车的画面,顾维钧与肖克俭夫妇在树林里漫步的一组色彩鲜明浪漫的镜头,肖克俭身披中国五色旗端坐在英、法、美国旗之上自焚的壮烈场面与顾维钧满怀激情弹奏钢琴画面的叠印,等等,既准确刻画了人物性格,深刻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自立精神,又以强烈的电影形式美感征服了观众。《张思德》采取了黑白处理手法,就好似当年的老电影,给观众一种追寻回忆的视觉感受,只是在结尾的追悼会采用了彩色,预示着一种力量的延续:干枯萧凉的河谷里,六百余名战士静静地肃立着,胸前的白花,臂上的黑纱,烘托出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一方简陋单薄的土台子被临时布置成了灵堂,白色的挽联在风中幽幽飘荡……沉重庄严的背景哀乐中传诵出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通篇咏颂,将这段撼人心魄的篇章一气呵成。《郑培民》影片伊始就以一副光影斑驳、川流不息的视听画面展现着黛山幽谷的湘西,一条蜿蜒盘旋的公路沿山而下,犹如树影林涛间豁然腾跃的一条青龙。在赋予生息的青龙脊背上,点缀锦旗飘飘、震耳锣鼓喧天如龙呼啸,朴实的湘西山民身着多彩的节日盛服翘首等待一位亲人的声音从远方传来,为今天的新路通车仪式开启嘹亮的第一声……在此,声、光、影、形仅在不足一分钟的开篇镜语中就娓娓清晰地完成了烘托主人公的叙事要务。《邓小平》在伴着讣告和哀乐吸烟沉思时,悬挂在白墙上围满黑边的毛主席遗像;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在体育场首次亮相时欢呼雀跃声中看台背后“足球比赛”的巨大横幅;凤阳农民扛着农具下地耕田的逆光剪影;白雪皑皑的日本富士山下风驰电掣呼啸穿越的新干线列车声光影形在此成为铺垫人物各种心理情绪的叙述因素,深刻彰显出邓小平内心的悲欢喜哀!

4.艺术创作的市场化与多元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弘扬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影,明确迎合市场的娱乐性电影,力图贴近现实、触摸社会问题的写实性电影和反映另类心态的体制外电影形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多元、自主、独立的文化潮流更是不可避免的趋向。政治主旋律娱乐化及类型拓展,成为90年代电影演变的最重要现象之一。《周恩来》、《画魂》、《我的1919》等优秀作品的产生,其意义远远超出影片自身,而在于一种新类型“政治娱乐片”的出现,解构并重构着中国电影产品的全新格局。这一时期,负载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电影在市场上渐有遭受冷落之势,而体现知识阶层价值观念的精英电影也随着商业时代的到来在整个文化格局中日渐失宠。此时海外大片的引进使中国电影人在朦胧中看到了发展的前景,于是激发视觉/心理快感的商业因素被适时移入电影创作。艺术与商业因素的优化组合不仅诱发起艺术家极大的创作热情,而且为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开拓出一片更加宽阔的领地。政治性、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融合协作,成为20世纪末中国电影的制作策略。拍摄于这一时期的传记片因之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某些商业因素。万人相送焦裕禄的煽情场面,充满奇幻色彩和异域风情的西藏自然景观,李富春与蔡畅携手巴黎的青春恋情,种种有意而为的影像设计强化和突出了影片的视听效果,在冲击观众情感世界的同时,自然传播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规定内容。政治“主旋律”与商业因素结合的实际结果是:“一方面,市场化冲击了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政治意识形态的规定性和道德意识也限制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宣泄和个体欲望的表达。”(12)陈凯歌的传记电影《梅兰芳》就是主旋律电影与市场商业化结合,以宣传、娱乐、消费实现政治主旋律影片娱乐化市场化的有力验证。从商业运作角度解析这部电影,无论是实力雄厚的出品方中影集团、大牌导演陈凯歌、著名作家严歌苓编剧、梅兰芳幼子梅葆玖加盟担任艺术总监兼影片策划并亲自为剧中《霸王别姬》、《宇宙锋》、《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梅派代表作配唱,还是跻身国际巨星行列的章子怡及黎明、孙红雷、陈红这些国内知名演员加盟的超强演员阵容、高达数千万美元的投资、日本最大的上市娱乐内容供应商角川映画海外发行权的旗开得胜及以传记形式讲述梅兰芳传奇人生构思无不构成了电影的焦点噱头,吊足了观众胃口。在传记影片深获“奥斯卡”青睐的21世纪初,以传记影片类型问世,无疑是瞄准国际电影市场的一种不二策略。

与整个中国电影创作局面相应,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传记片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其中既有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形态的《焦裕禄》、《毛泽东和他的儿子》、《毛泽东与斯诺》、《孔繁森》、《郑培民》,又有精心打造影像形式的《李莲英》、《我的1919》;既有以批判眼光重读历史的《杨贵妃》、《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英雄郑成功》,又有着重表现人物内在情绪心理的《詹天佑》、《周恩来》、《白求恩——一个战士的成长》、《张思德》、《离开雷锋的日子》;既有强调内在意蕴的《画魂》、《刘天华》、《故园秋色》,又有追求外在视听效果的《相伴永远》、《我的1919》、《嘎达梅林》、《邓小平》。由此不难看出,一个比新中国电影史上以往任何时候更宽松、更活跃也更具挑战性的时代正在到来。

从观众心中崇尚膜拜的“英雄”到有血有肉、饱含丰富内心情感世界与喜怒悲欢的“人”,是新中国传记片发展的一条主要脉络与重要旨征。半个世纪以来,电影艺术工作者们经历了无数困惑与彷徨、实践与探索,周旋于无数质疑与冷嘲、失败与挣扎、囹圄与突破的泥泞沼泽,最终迎来了传记电影的风雨彩虹,探寻开创出中国传记影片人物塑造中遒劲有力、精气神韵的“人”字。如何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掘这个“人”字的内涵,仍是摆在新世纪传记片创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相信只要抓住机遇,努力创造,包括传记片在内的中国电影就有可能冲破旧有的观念束缚,在堇色亭台、光影流苏的时空幻影隧道中走向全新的辉煌。

注释:

①周扬《坚决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1951年5月12日在中央文学研究所的讲演),载《人民日报》1951年6月27日第3版。

②摘引自姚晓濛的《电影美学》一书,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转引自钟大丰《中国电影的历史及其根源》,钟大丰、潘若简、庄宇新主编《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语》,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页。

④摘引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宋晏殊《蝶恋花》赏析中谈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⑤摘引自张暖忻、李陀《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发表于《电影艺术》1979年第3期。

⑥转引自《中影攻略之主流电影》一文中,电影局副局长江平关于主旋律论述的一段话。

⑦转引自《中影攻略之主流电影》一文中,导演冯小宁关于主旋律概念的论述。

⑧转引自《〈云水谣〉是中影经营理念重大转折点》一文中,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语。

⑨摘引自尹鸿《世纪末中国电影备忘》,原文《90年代中国电影备忘》载《当代电影》2001年第1期,第8页。

(10)摘自影评文章《不一样的英雄故事:评〈张思德〉》一文,作者:游民,2006年。

(11)摘引自钟大丰《电影与历史文化再现》,钟大丰、潘若简、庄宇新主编《电影理论:新的诠释与话语》第391页。

(12)同⑨,第22页。

作者介绍:程敏,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 100029)

作文二:《[优秀作文]寻觅春的踪迹》900字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春天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为了体验春天的美好,我们级部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举行了一次春游活动,一起去寻觅春的踪迹。

早晨,抱着喜悦的心情直奔学校,在主任的安排下,我们在操场集合,伴随着她那铿锵有力的号令,我们踏着轻松的步伐,迎着柔和的春风,向绣源河进发。

走在宽阔的马路上,望着路边那长满新芽的小树,心中不由的生气一丝丝激动。路途尽管遥远,但我的心中却无比轻松,走在路上,任由汗水浸湿衣衫,与迎面吹来的春风尽情拥抱。不知不觉间,走到了绣源河畔,映入眼帘的是那无尽的美景,春天走过了绣源河畔,她留下的踪迹清晰可见,抬头仰望,看到树上那充满生机的枝芽,低头俯视,满眼是那郁郁葱葱的绿草与红花,有的花含苞待放,让人充满无限的期待;有的花绽放开来,向人们露出了灿烂的微笑。走在绣源河畔,望着开阔的水域,清清的河水,不由得心旷神怡,水中散发出一种别致的清香,混合着花香,伴随着春风一齐袭来,令人神清气爽,万分陶醉。河水、绿树、草地、红花在蓝天与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那更别是一种情趣,望着那美景,我赶紧掏出相机,拍下几张照片留做纪念;跟着春天的足迹,我们沿着绣源河一路向前,尽管十分劳累,也阻挡不了我们不断探索的精神。穿过几座桥,走在河与草地之间,望着河边那几位钓鱼的老人,看着他们那怡然自得,十分闲适的样子不由得有几分羡慕与嫉妒,不知何时,我很走到了一座小木桥上,它横跨河的两岸,尤为精巧,走在桥上,听着脚下哗哗的流水声,不由得有些惧怕,生怕桥会突然倒塌,同时心中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与豪放。走在绣源河畔,我们的足迹与春天的足迹一齐留在这里,这时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升起——我想要留在这里。

返回的路上,心中不由得升起一丝丝的不舍与留恋,但身不由己,只得迈着沉重的步伐返回,返回的路程是艰难的,我的腿由于劳累开始酸痛、打颤,望着渐渐远去的同学们,我不由得有些失落与伤感,但在这时,阵阵春风吹来,与我擦肩而过,我仿佛看到春天走过了通往学校的路,我鼓足勇气,寻着春天的足迹向前走去,在它的指引与鼓励下,我终于走回了校园。

这次春游,让我找到了春天的踪迹,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让我真正与大自然拥抱。我爱春天!我爱大自然!

作文三:《[优秀作文]寻觅爱的足迹》1000字

什么是爱?不过是一句啰嗦,真是讨厌,令人厌烦,这啰嗦,让我们烦恼,听得耳朵都起茧了。真不知道,他们总是有这闲工夫在这啰嗦,真是无聊。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急急忙忙的带着书包出门了。“路上小心点,考试要认真,不要把不该错的做错了。”妈妈唠叨道。“知道了。”我毫不耐烦的说,“烦死了,说了几百遍了!”

我连头也不回,冲出了家门,今天可是考试的日子,我复习充足,期待着今天一定要考出好成绩。

我坐进教室,进行着这精彩的期末考试。我想:这次肯定能考出好成绩。果不其然,这次考试考出了优异的成绩。

父母听闻,非常高兴,对我说:“考试结束了,你可以放松一下了。”听了这句话,我怀着轻松的心情开始了玩游戏,孰知,一玩就停不下来了。一星期都过去了。

父亲忍不住了,跑过来对我说,你这样玩下去可不得了啊!玩下去,眼睛会弄坏的,也很伤身体啊!而且成绩也会掉下去的!停下来吧,不要玩了。

我毫不理会,淡淡的用冷冰冰的声音回答道:“不用你管,我的自由我做主!”

母亲拉开了父亲:“让他放松一下吧。”

“好吧。”

又过了一个星期,我深深地陷入了游戏的欢乐之中,对学习上的事情毫无理会。

父母再也忍不住了,强烈要求我停止玩游戏,可是我还是不理会。

就这样,暑假结束了,我还是无休止的在虚拟世界中不停的遨游。

第一单元考试下来,竟然成绩一落千丈,我才发现父母的良苦用心。可是,我真的可以摆脱虚拟的游戏世界吗?

我陷入了沉思中。这时,一只沉重的手搭在了我的肩上。

抬头一看,是父亲的手。 “孩子,不要玩了,游戏是虚拟世界,是不利于学生的。”父亲苦口婆心说,“我带你出去打打球,游游泳吧,这比虚拟世界好玩多了,又利于学生,利于身体健康。

我想了想,答应了。

父亲不顾自己公司的任务,带着我去打乒乓球、游泳。我十分高兴,越打越起劲,越游越快乐。

此后,每个星期父亲都会带我去进行体育锻炼。我的体育水平也上升到了班上前列。

我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我认识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我下定决心,断绝我和游戏的一切关系,屏蔽游戏网站,认真学习,回报他们对我无尽的爱。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的成绩又回到了从前,我的体育成绩也上升了,心情也变好了,再也没有了从前玩游戏时的压抑。我想:如果没有父亲的劝导,就没有我的今天。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

我终于明白,啊!爱是人间最美的花朵,爱高过珠穆朗玛峰的博大,爱是飞向巅峰的翅膀!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让我们,寻觅爱的足迹!

作文四:《[优秀作文]寻觅爱的足迹》500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体现出爱的滋味。因为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那么丰富多彩;因为有爱,我们才不会成为一个孤单寂寞的孩子。所以,我敞开心扉,打开心灵的大门,从自己的世界中走出来,迈着轻盈的步伐,去寻找爱的足迹。

我们要爱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难以回报,是父母给了我生命,养育了我长大成人,虽然父母不能给我们金钱、名誉、地位,但是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替代的最重要的东西——生命,给了我们成长所需的物资……老人常说:“百善孝为先,孝子人人敬。”

我们要爱老师,师恩重如山,他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老师耕耘的犁头,讲台是老师奉献的战场。从办公室到教室,从教室到办公室,短暂而又漫长的路,日日夜夜,春夏秋冬。让一头黑发变成白发,让高大的身躯变成骨瘦如柴。我们的道德、智慧的源泉来自老师无私的传授,感谢老师给我们智慧、感谢老师用生命呵护我们成长。

原来,爱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里,接受着老师,同学,父母,亲戚,甚至大自然的爱。陌生人之间也是有爱的。虽然大家互不相识,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将心比心一点点,尽量给予别人方便,给予别人关爱,我们踏着爱的足迹体会到了爱的滋味,让我们学会感恩,让我们用心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让爱永驻人间!

作文五:《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2900字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

1.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是象征开始的季节,春天是做梦的季节、春天也是奋发的季节。请以寻觅春天的踪迹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2.要求:体裁不限,字数在500字以上,通过对春天的观察,表达你对春天的理解和认识。 点拨:

这个话题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思:

一。写我或我们感悟春天自然美景并意识到春天是什么的人生话题的过程;

二。写我们看到像春天一样的人或事----春天人文景观,只不过写人或事应有春天自然美景作导出的引子。

三。写心目中春天美景,可以是自然美景,也可是人文美景。总之一定是你感悟出的春天美景。

范文

1.我心目中的春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万物都苏醒了。

春光无限好。雨过天晴,春光把她的温暖洒遍生机勃勃的大地,带着露水的万物晒起了太阳。树叶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大自然赋予植物们神奇的光合效应,她们感到格外精神,格外清新,格外惬意。于是,她们伸了伸懒腰,揉了揉蒙眬的睡眼,开始了新的生长与繁殖。

吹面不寒杨柳风。如果说春雨是苗苗的物质养料,那么,春风就是她们的精神食粮;如果说春雨是苗苗的母亲,那么,春风就是她们的父亲。当孩子们自以为长大而目空一切时,春风便使劲儿地吹动着她们,就像父亲在教训孩子。孩子知错了,羞愧地摆动一下枝叶,表示改过,于是,父亲的态度温和了。一阵轻柔的和风迎面吹过,温柔地抚慰着苗苗们,仿佛在轻声地对苗苗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植物们正在为她们的未来顽强地生长着。        这,正是我心目中的春,它早已来临!

2.我心目中的春

人也许是一种很容易被满足,很容易被感动,也很容易获取惊喜的动物。至少我是如此。因为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我被春天感动了。

中午,我仅仅是在外婆家所在的军区大院里走了一小圈。但是,这短短的20分钟会比许多时候都有意义,因为我发现了心目中的春的美丽。

我穿过有两排樟树守护的路,又走过几道长廊,一株红色的枫树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便向它的身边走去。

这时的枫叶很嫩,却也红得鲜美,没有深秋时节那种硬气的红,取而代之的是柔和人眼的娇嫩的红。走近枫树,我竟发现在它的一个枝杈处有一个“鸟巢”,这显然不是鸟儿所为,而是人增添上去的。这个特别的巢是采集了地上大量的野草盘结而成的,很结实也很精美,在巢的边缘,还插了两朵粉色的杜鹃花,使得这个巢又添了几分温馨和甜美。看着它安静地留在那儿,我心中不禁荡漾起阵阵的感动。

我想,这一定是几个可爱的孩子做的吧。只有孩子,才会想到为鸟儿做一个舒适的窝;只有孩子,才会耐心地拔来这么多草;只有孩子,才会记得鸟儿也爱漂亮,不忘为它们的巢配上鲜花;只有孩子,才会把它放在一个让他们放心的地方„„

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只为一个单纯的快乐,自已快乐,让鸟儿也快乐,就完成了这个杰作。          我被这一切深深感动了。想到许多人对大自然的疯狂掠夺和破坏的生态、气候灾难笼罩下越来越不像春天的春天,我在这里看到了一片真正的春光。这才是我心目中的春,我所希望的春天。

3,我心目中的春

人在廊上,书在膝上,拂面的微风里,我知道春天来了;桃花开时,柳絮飘时,似曾相识的燕儿又归来了。我不知道春的希望是怎样在柳枝儿上发芽的,更说不清春的娇美又是怎样赶走严冬的,但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觉到,春,来了。她从青青的草色中来了,从丁丁冬冬的水声中来了,从世人欣悦的微笑中来了。

忽然间,我觉得心中某种神秘的活力在这样的日子里被引发出来了,好像手脚、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春真像一位魔法师:冰雪下跳动的潺潺水声是她在解开冬的封印,蜇伏的万物苏醒更是她神奇魔法的令人炫目的施展。如果说我曾为灵魂里隐藏的怯懦而停留的话,那么在这自然的微笑里,在这位魔法师的面前,那些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我愿意将我的行囊交给春,让她为我卸去累赘,送我轻装上阵;我任轻柔的春风撩起我的头发,因为我知道,这是春在我的额头印下的祝福的吻,有了它,我会在柳絮满天飞的季节里,让一切从头开始。

又是一年春来到,春光无限好。在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了无数次之后,我终于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春的怀抱。我感觉得到风儿从我的手指缝里轻轻滑过,我看到了金色流苏般照耀在屋顶上的阳光在向我微笑。那些生性好动的人们更像候鸟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似的,早就迫不及待地到郊外、到田野追逐春天的脚步去了。

我闭上眼睛,仰面朝天,不禁自问:你可以拥有一百次的痛苦与欢乐,无数个分分秒秒,你能再拥有一百个春天吗?——这给了我们勇气、赋予了我们自然之力的春天,是它唤起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向往。春何曾说话,但她那伟大的隐藏的力量却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把我们的心融在期盼与幸福里了。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春和它给予我们的一切„„

4.在这个不寻常的春天里

我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儿,儿时的我有着海一样蓝的梦想。在岁月的流逝中,我数着日子,守着美丽的心愿慢慢长大。去年,正当我挥手告别绿色的童年,跨入人生新的阶段,准备编织更美丽的梦时,母亲突然病倒,卧床不起。家里没人照顾,我只好辍学回家。当时的我是含着泪一步一回头地告别学校的,是用心蘸着泪水在黑夜中祭奠我儿时五彩斑澜的梦的。

一年来,我觉得日子过得好漫长好累。我一边要照顾生病的母亲,一边要操持家务,还要帮助父亲料理生意。每天,只有夜深人静时,才能坐下来,凝视那已布满尘埃的书本,悄然落泪。我也常常虔诚祈祷,愿母亲能够早日康复,自己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三百多个悲欢交织的日子,三百多个执著的梦。在这其中,我深深体味了人生的艰难和辛酸。不知不觉中,岁月已在我年轻的心中刻满疲惫和忧伤。

在今年这个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母亲病愈,渐渐能做些家务。家里决定要我继续读书。我自然十分高兴,一下子便忘掉了过去的所有劳累和辛酸,而且觉得今年的春天特别美。天格外的蓝,水格外的清,风格外的温柔。草似乎比往年更早地泛绿,花儿也比往年更早地张开笑脸。好像全都为我能续自己美丽的人生之梦,补偿我一年来失去的春光。

于是,我跟着哥哥来到他所在的中学。因为这已经是第二学期,经向学校申请,允许我跟初一试读,期中通过考试决定去留。短短的几个月,既要补初一上学期没学的知识,又要学新授的知识,还要准备参加决定命运的期中考试,这对于辍学已久的我来说,是何等的艰难。然而,生性好强的我,没有畏惧和退缩,而是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咬紧牙关,一步一步从头开始。每天清晨,我便早早起床看书,下晚自习后继续攻读,有时直到深夜。如果实在困了,就用冷水洗一下脸清醒清醒,仍然坚持。有时感觉好累好累,也好想放弃。这时,总是哥哥在身边鼓励、安慰我:你完全有能力跟上,不要因眼前的困难而轻易放弃。他每天为我做可口的饭菜,时常带我出去散步,缓解我紧张的心情,时常给我买许多补脑提神、增强记忆的药品。当时,学校举行过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可是,他从未在我面前流露出一丝失望,总是不断地鼓励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永远都忘不了期中考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我捧着标有大红及格分数的各科试卷,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抱着哥哥大哭。因为我知道,几个月来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哥哥为我付出多少关爱和心血!我也知道只要勇于拼搏,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这个春天,对我来说,是个不寻常的春天,它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作文六:《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800字》700字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800字

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作文七:《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800字》700字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 800 字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

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春,绝对是一桢浸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新绿、嫩绿、鲜绿、翠绿,满眼的绿色呀,温柔着我们的视线。还有那星星般闪动的一点点红、一点点黄、一点点粉、一点点紫呀,也惊喜着我们的目光。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步。

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于是,开始在春天漫游。

披着柔媚的春光,让略带甜意的风,从身边掠过。就会领悟到春的气息里,其实包含着一种最令人感动的柔情。也会觉得大自然就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竟选择在万物萧条的冬的尽头,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春,也是一拱彰显着生命神奇的画廊。

你看,每一种生命都有自己特定的形态,而每一种特定的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生命信息。无论是高大的,还是弱小的,都要经历着有生也有死的历程,也都有稚气和成熟的时节。无论是引人注目的,还是平淡无奇的,都要沿着那特定的时令轨迹,在自己特定的生存空间里,完成一段生命的壮举。也无论是否有名有分,无论是生在富饶的家园,还是长在贫瘠的沙土,所有所有的、所有的在春天萌生的万物呀,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用尽全部的热情,谱出一曲生命的颂歌。

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作文八:《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700字》600字

早春二月,我走进春天,怀着一颗火热而诚挚的心,踏上了寻春的征途,

却只看见满眼残冬的萧瑟。山林苍黄,梧桐树已无叶可落,一切都显得那么孤寂、悲凉

走进山林,顿时鸦雀无声,伴随的,则全是风吹树林,那一片片孤独的银杏叶儿发出的悲鸣,那银杏树上几片金黄的叶子在寒风中飘零。那一刻,我终于明白了,明白了它们那种树对生命的渴望。它们不愿凋落,仍在枝头上随风摇曳、摇曳

伴随着对春天那种向往、那种憧憬,我带着那份渴望,步随在幽幽竹林之中,一阵微风拂过,竹叶伴着春风的伴奏,在为春天演奏一首对春天美好向往的歌谣,竹叶飒飒作响,竹笋侧耳倾听,一切张显出了春天的美好,初春的宁静,那么自然、那么和谐!这使我见到春姑娘的心情更迫切了。

带着那颗对生命充满向往的那颗炽热的心,又随之来到了花林。漫步在幽幽林荫之间,那香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那种花香里有一种桃花夹杂着一种淡淡的梨花香,又仿佛夹杂着一种淡淡的青草香,远处看那一片桃花林,像天那一片云霞,朦胧之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走近观赏,那一簇簇桃花竞相开放,一朵一朵地伫立在枝头,显得朝气蓬勃,十分美好,一团似一团地,仿佛一位位妙龄少女,在向人们展开美丽的笑靥,多么可爱,多么娇鲜!

远离了城市那些喧嚣的噪音,抛开世间那些繁琐的事情,抛弃那些枯燥无味的生活,抬头吧!用微笑面对人生,向人生发起挑战,不要做生命的奴隶,要做生命的主人,

绽放吧!青春的花蕾,春天的希望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生命开始的象征;春天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星星点点的花蕾,即将会绽放出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

作文九:《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1700字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一)

南方的冬天没有雪,随着春天的到来,沧桑的大地依旧沧桑,泛着土黄,春天的冷风在树梢间穿梭,带着尖叫般的声音渐渐的随着露水蒸发在暖日下,浸没在这喧嚣中,连这暖人的日都如金色的雨,带着清凉与温热,出现在这南方的大地上。细数,红的、黄的、嫩绿的、老绿的,恍若隔世的出现在春天里,带着清新与稚嫩,悄悄的肆虐的萌发,枝叶旁午。

其实春天的美好根本不需要雪消失的映衬,她带着她特有的温煦,一样能把大地染出绚丽的颜色,只不过她想与我玩个小小的游戏,调皮的让我去寻找罢了。我踏着春的脚印呼唤着春的名字,带着一路泥泞与新绿,听着和煦的风声,冲着枯黄的大山,冲着清冽的泉水大喊“春,你听见了吗?游戏开始了,我一定会找到你”春风拂面,春一定听见了。

初春的大山带着点滴的新绿,枯叶再遮不住那可人的嫩,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像似安慰,像似埋怨,我望着大山,向春吟道“天阶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风轻轻的吹动那枯黄的老叶,是春的否认。春又溜走了。我俯下身,推开那枯黄,嗅着春的香气,是那带着青草味,透着淡淡的清新,我笑着吟道“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说着,一片从枯枝上掉下来的老叶落在了我的掌心,春怕是想说这枯叶分明,带着腐臭罢,春又悄悄的跑了。我细细寻觅,发现树根旁长着许多五彩缤纷的小花,花瓣上带着晶莹的露水,几只蝴蝶绕着它们翩翩起舞,我自信的吟道“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春风渐渐变得寒冷我不得不拉紧了衣袖,春淘气的证明,这寒冷的风是冬天的风才对。

春相信,她一定不会输,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输。南方的大地渐渐变得温暖,五颜六色的花开了,巍峨的大山不再是枯燥的土黄,南方的春天渐渐显出她的特色来,绿的成熟、绿的稚嫩、绿的稳重、绿的调皮,同样是绿,南方的春天却丰富的多,甚至展现

出金黄与火红,雨依旧淅淅沥沥的下着,像似鼓舞,像似宽容,“我找到你了呢,春!”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二)

昨天下午,语文老师带领我们去田野里寻觅春天的踪迹。

田野里到处散发着春的气息。你看,李树盛开着,雪白雪白的,像雪花,一簇簇开得格外美丽,令人浮想连翩。若是赶在大风的日子,李花纷纷落下,一定会像是裹在纷飞的雪花里一样,充满诗情画意。仔细观察,李树上还有花骨朵儿,含苞欲放充满奋斗的活力。置身花丛,如履仙境,美不胜收。中间还夹杂着几株梨树,花还没大开,但花苞尖上一点点通红的也隐约着春的消息。记起那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算是有心得了。

山坡上星星点点的不知名的小花点缀着春色,如满天的繁星衬托着美丽的夜空。(m.lz13.)覆盆子开满山头,五瓣的白花很是淡雅朴素,不像玫瑰华丽,不如牡丹娇艳,但自有它的说不出的美丽。再过一阵子,它们就会长出鲜红的覆盆子,甜甜酸酸的,煞是好吃。

转眼间,我们就进入了橘地。橘树还没开花,绿油油的叶子很是单调,但也有一种绿意充满你的双眸,感受到春天浓浓的气息。坐在橘树下小憩,凉风阵阵吹来,倒也别是一番享受。我深深地吸一口气,一股泥土的芬芳直扑口鼻,好清新的感觉。

放眼望去,可见橘林边的油菜花地已开满了金灿灿的花儿,上面蜜蜂嗡嗡,还有几只淡黄色的或是粉白色的蝴蝶围着花儿跳着舞,春意黯然。田埂上还间或夹杂几株桃树,开满粉红色的桃花,美艳欲滴。一棵棵不知名的树上长着松球一般大小的种子,轻轻一碰触,就会有很多像尘埃一样的粉状物随风飘飞,如灰色的烟雾般迷漫天空。

养珍珠的池塘中漂浮着上千个整齐的塑料瓶儿,微风习来,水波荡漾,富有诗意。还有几只鸭子在自由地嬉戏。池塘边有桃花,有竹子。此时语文老师问我们:“此情此景,你们想起了哪句诗句?”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老师满意地笑了,笑得比桃花还灿烂。

再往前走,发现了山上的一间简陋的老屋,看上去久未人住。但看它依山傍水,简直就是人间天堂,世外桃源。真怀疑这里是否就是陶渊明曾经的居所?屋后开满了紫色的小花,随风送来淡淡的清香,沁人肺腑。

此番春游,令我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春的气息,欣赏到大自然中最纯真最朴实的画面。真是不虚此行!

*  春天的畅想作文

*  春天的风作文

*  描写春天植物的作文

作文十:《寻觅春天的足迹作文》1500字

寻觅春天的足迹

一年之计在于春,经受住严冬的考验,春天无声无息的来了,新的一年开始,春天她翩翩起舞,用可爱的裙摆染着世界,细心的孩子用好奇的双眼寻找春之足迹,觅到了墙角星星点点的绿,树杈上零零落落的红,深吸一口清爽的空气,咦?春天来了呀!

春天来了,我去寻觅春天的足迹。刚刚走出房门,那一缕缕柔黄色的和煦阳光就照在我身上,似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心灵深处,我渐渐的陶醉了。这阳光洒在身上,既不像冬天的薄弱,又不如夏天的火热。给人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奇幻。这大好阳光是春天特有的标志吧!

我携着阳光,继续向前寻找春的足迹……

走出家门,眼前一亮,随双眸向远方痴迷地望去,隐隐约约看到了那树上的嫩绿,绿的可爱——既不张扬,又不羞涩。近看,就可以发现那俏皮的小树叶偷偷的钻出了树枝,张望着这世界。风儿吹来,这是春的世界,凉风习习,弗如人间仙境,用灵魂去感受春天,寻觅春天,一定会找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过了几天,村子里下了一场贵如油的春雨。雨停了,我迫不及待的蹿出屋门,呼吸呼吸雨后的清爽,好惬意的气息!我真真切切的闻到泥土的芳香。鸟儿们也忙开了,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感受获得重生的喜悦。

春之凝重,万物之始。伴随着“春雨惊春清谷天”,去好好享受这难得的时光,希望在你心烦气躁的时候,去寻觅春天或者回忆春天,生活亦可简静清朗。

时光的行囊渐行渐远,那芬芳的情感却尘封成芬芳的酝酿,伴我在成长的路上悠长。觅春觅生活。——后记

【每日写作指导:常见作文写作方法——学生必读】

1、通篇拟人法

【特点】

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要把看到的一切都写得像人那样有思想、有情感、有动作。采用通篇拟人法写景是把看到的各种各样景或物都比拟为人,因此它们的语言、动作、思想,全文显得和谐。

2、比较异同法

【特点】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首先要有比较点。例如对两种植物相比,可以比颜色,比形状,比香味。有了比较点,就能比出差异来。其次要比出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来。有些自然景色粗看过去,大同小异。但是,通过比较可以从小异中比出特征。例如,同样是雨,就有暴雨、大雨、细雨等区别。比较有两种。(next88)一种是纵比,将现在和过去比较,通过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说明问题;另一种是横比,即对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相异点来。采用比较异同法描写景物时,要灵活选用。

3、景物幻化法

【特点】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凝望某一景物时间较长以后,好像这个景物动起来变成另一种事物,这就叫幻化。幻化的景物实际上是随作者的联想或想象而构成的一幅新情景。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就是把这种想象出来的情景写下来。采用景物幻化法写景首先要对原来的景物作必要的交代,这样读者才能知道新情景是由什么景物幻化出来的。当然这种必要交代可以在幻景之前,也可以在幻景之后。其次描写幻化景物时要注意完整性、连贯性,能帮助读者构成新的情景。

4、借景抒情法

【特点】

采用措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带着强烈的感情来写,做到寓情于景,使客观的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这样,读者看了以后,会自然而然地引起同感。在抒情时,要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语言要优美而富有感情色彩。采用借景抒情法要做到景情相应,写景和心情要一致。

5、方位介绍法

【特点】

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可以以“我”为中心,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介绍,也可以按照自然界的东、南、西、北的方位介绍。采用方位介绍法描写环境,首先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是站在哪一个位置看到的。其次,要按照方位有顺序地描写,不要一忽儿东,一忽儿西。此外,描写环境的设施时,要注意把具有时代特点的、地域特点的地方写出来。